求真:守住自我的初心
2020-10-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求真: 守住自我的初心 北京新英才学校 魏庆佳 大理大学文学院,汲安庆 无论古今中外,伟大的教育家莫不将人格教育 们在他的悲哀里看到了自己的悲哀,在他的心灵 当作“教育的最高或最终目的”。真正优秀的教育 里认识到自己的心灵。”但是,这种“类情感” 一定指向灵魂的养育、生命质量的提高,是艺术教 “类意识”的表达一定是基于生活真实的.否则便 育化、教育艺术化的双向互动。而要牧养学生的人 会走向失败。我的在央视“曲苑杂坛”栏目里播 格,求真是必要的前提。 出的舞蹈作品《群偶拾趣》,表面上是反映一群古 一、“真”的三种所指 代木偶的生活,但骨子里表现的却是现实生活中 儿童的心灵生活,如学习生活的单调,对新奇事 一般情况下, “真”通常表现为三种所指:事 物的向往——抢选服装的画面就充分表现了这一 真、情真、理真。 思考。因此,艺术创作一定是源于生活,高于生 事真比较好理解。用历史上、现实中艺术家的 活,最终又回归生活的。 真事教育学生,比如用迭·芬奇的博学教育学生多 说到情真,教师们或许会纳闷:难道我的教育 多地积淀学养,用贝多芬的勤奋教育学生挑战自我 是伪情?我可是用真情、真心在教育,谁不希望自 的惰性,用齐白石的执着教育学生向着理想的目标 己教的学生德才兼备、出类拔萃?话虽如此,但事 矢志不渝地奋斗……这些正统艺术家传记的吉光片 实未必。比如,教学生注意整齐划一之美,可是自 羽,虽然不及深入、系统阅读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己的房间却乱得很;教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可学 但一样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 生从未见他捧起一本书专注地阅读过——一旦超出 其实,即使没有占有丰富的资料,身边的艺术 专业领域,常常一问不知或一说就错;教学生融会 学习、艺术创造的故事也可点石成金,化为教育的 贯通、自出新意,可自己的教学却如一潭死水,自 资源,因为“伙伴效应”的影响,常常更具说服 己的创造却一味蹈袭他人……诸如此类的言行分裂 力,其感人也深,其化人也久。北京新英才学校让 现象,你能说他的教育动用了真情吗? 学生设计喜爱的校服,设计每一届运动会的图标, 情真的教育一定是心向往之、以身作则,并不 并推广他们的金点子创意、学习故事,正是出于这 断实践、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也就是说,他教 样的考量。教育绝不是知识、技能的机械训练,而 给学生的东西,一定是他深深认同、深深喜爱的。 是伴随灵魂牧养生机无限的软教育、活教育。 如果只是东抄西借,拼凑一堂课的内容,然后去神 也许有教师心里想:用真人、真事对学生的 圣的课堂兜售,即使他讲得再苦口婆心,也是情感 艺术人格进行教育固然有道理,但是落实到创作, 虚伪的表现。很多人都认为我有舞蹈教育的天赋, 就不能唯真是取,必须超越真人真事。这种说法 说什么话学生都爱听,仿佛着了魔似的,可是我并 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任何创作都不是对生活 没动用多少所谓的教育智慧。学生爱听我的话,爱 真实百分之百的模仿,必须有所提炼,有所超越, 上我的课,更多恐怕还是缘于我的真情。为了排好 以达到个别与一般、具象与抽象的统一。正如别 迎澳门回归的舞蹈,需要给银兔、雪花的手绢打亮 林斯基所论述: “伟大的诗人谈着他自己,谈着 丝,我自己用针线缝制,手炸得像个烂桃子似的。 我的时候,也就是谈着大家,谈着全人类……人 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再跟他们讲道 理、技法,他们怎能不侧耳倾听? 教育中的情真除了要做到慎独自律、言传身教 外,还要注意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区别。在修 身、知识、技能的教育中,肯定要遵循生活逻辑, 不夸饰、不捏造,但是在艺术创作中,完全可以打 破生活逻辑,走向情感逻辑的真实。 艺术逻辑是对生活逻辑的超越,让作品艺术 魅力腾飞的必然要素。我的作品《亲亲足球》在 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有个场景 是绿茵场随着孩子们一起欢跃,这一意象设计遵 循的也是情感逻辑。评委、观众看了,不但不觉 失真,反而认识到这是孩子们欢快情感最真实的 反映,是更高层次的艺术真实,正是看到了生活 逻辑和情感逻辑之别。我始终认为,让每一堂课、 每一篇作品都成为精品,是对学生最好的艺术教 育、爱的馈赠。 理真更强调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规律、原理、法 则以及名家论断把握的精准、深刻和独到。受韩愈 “传道、授业、解惑”说的影响,很多教师将教育 片面理解为传递、接受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在教育 过程中扮演了学舌鹦鹉或传声筒的角色。其实,即 使是面对“真理”,也应至少在下述三个方面做出 自己的努力:一是体验,将自我的生命内置于他人 的生命之中,并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去验证它、丰富 它;二是批判,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三是建 构,即在“学着说”的基础上“接着说”,融进自 己的思考。 盲信盲从,或信归信、做归做,都不是教育中 的求真之举。譬如,盲目地相信“取法乎上”,罔 顾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采取虎妈狼爸式硬教, 想把自己的学生送进名牌学府,未来成为顶尖人 物;知道多元智能的理论,但是评价体系中对通过 努力,使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作智能有较 好发展的学生却置若罔闻,甚至骨子里对他们轻视 有加,这些人绝对不属于教育中的求真者。 二、关键的是“心真” 事真、情真、理真,关键的是心真。心真了, 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真”起来。 心真,首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童心,能用北大诗 人林庚所说的“婴儿眼光”打量世界,用美国诗人 梭罗所说的“黎明感觉”体验世界。这样的教育才 会像初游那样满蕴着生气,而每一堂课才会像灵魂 的节日一样充满幸福和欢乐。倘若一直怀着曾经沧 海难为水的心态对待一切,甚至嘲笑童心的幼稚、 浅薄,那么,想纤敏地发现事物、现象中的复杂、 新奇、规律是很难的。连开拓自我、生长新我都缺 失了动力,还指望他怎样真切、深入地看待一切 呢?王阳明旱就说过: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 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 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那么,怎样判断童心丢失呢?很简单,看他对 教育的内容或现象是否还怀有热情、好奇心和想象 力;和学生交流是否能够深度融入,并保持浓厚的 兴趣;是否像孩子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倘若以 “给我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不叫不做,甚至千方 百计地打折、逃避,对学生的提问无动于衷乃至冷 嘲热讽,这样的教师绝对已经暮气附身。 教育是充满激情、诗意、想象力的事业,所以 必须永葆童心,全情投入。很多教师经常开玩笑似 的问: “奇怪了,你舞蹈中的孩子怎么一个个都像 打了鸡血一样生气淋漓,既呼应默契,还各有各的 面目?”这其实正得力于我对持守童心的重视。因 为重视,所以我对学生言行的观察、心理的体验比 别人更为自觉,也更为敏感,更乐于倾听他们的心 声。我舞蹈作品中的童心、童趣、童力、浪漫主 义、童话主义,很多都来源于他们的创意。比如, 将手帕舞出足球,舞出绿茵场,将东北秧歌与世界 杯主题曲相关元素的组合,都是童心本位的创作, 是对儿童心灵生活的艺术化表现。 现实生活中,幼儿园、小学的教师经常遭到讪 笑,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童话”色 彩。但我对他们唯有深深的敬意,因为这是忘情投 入、生命融合的结果。教育需要这份专著,这份投 入,甚至要有精卫填海般的执着,将童心贯彻到 底。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不管与什么学段的学生打 交道,如果没有换位思考的自觉,如果没有顺利移 情的能力,很难与他们同声相应,想实现高质量的 教育,比登天还难!欣赏自然尚且要“我见青山多 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想象力和移情力,更 何况面对的是心灵气象变化万千的学生? 但是,心真也不全是如此,还必须有强劲灵动 的出入力、见微知著的变通力、海纳百川的接受 力。道理很简单,有入的能力,没有出的能力,深 度的反思便会夭折。因此,教育也要学会返回或升 华。这必须要有见微知著的变通力和海纳百川的接 受力。前者可以使教育活起来,后者可以使教育大 起来、高起来、强起来。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