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2022-10-03 来源:爱问旅游网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 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能使丑的变成美得,能使亲人反目成仇,能使仇人握手言和……钱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还是让我们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 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三、简介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其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四..复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的安排分为四个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那本文的情节是如何的呢?阅读文章,划分层次。 五..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文章有总体的了解,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准备。)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情节要素,做好复述准备。(六要素) 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六.人物形象

(此环节为准确把握主要人物形象、逐渐揭示中心做铺垫工作。) 1.了解于勒的经历

文章写了于勒的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将文中直接有关于勒的语句挑出来。 根据选出的语句,复述于勒的事情。 归纳:

于勒是有着这样经历的人:年轻时浪荡败家、中年时闯荡发达、老年时穷愁潦倒。 2.悟读对于勒的称呼

快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请学生概括人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称呼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多变的称呼?

对于勒的称呼从情感和用词上可以分为两类:(1)褒义的;(2)贬义的。 归纳: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多次,用什么称呼取决于于勒是富有还是贫穷,能为他们带来什么。通过于勒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创作于勒这一形象的深刻目的:借小人物来反映深层的社会问题,揭示亲情在金钱、利益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堪一击。在当时的社会里,金钱能左右人们的社会关系、能操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7.课堂小结:通过对于勒人物的分析,通过对菲利普对于勒称呼的分析,我们能初步感受到金钱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那下一节课,我们就结合文本,找到人物的的有关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并别分析了于勒的人物形象以及找到了菲利普一

家对于勒称呼的变化,那为什么菲利普夫妇一会儿说于勒是好人,一会儿又说他是坏蛋,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呢?下面结合具体文段来认识这两个人物形象。

1.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本文出现哪些人物?谁是主人公?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2),分析人物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

试着找出有关人物的描写,用这样的句式: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训练学生用规范的语言答题)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列举语句、揣摩人物心理,逐句分析、讨论,最后归纳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征: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性格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在他们眼里:钱大于情。这是他们对待同一个于勒而用不同的称呼的直接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呢?客观原因是:他们穷!但是,穷,能怪他们吗?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二.(补充)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20段: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海面轻快明丽的景色,从而烘托了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途中欢快的心情。

2、48段;阴沉恐怖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和上船时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暗示于勒落魄是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三.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深奥,情节却曲折多变,小说采用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

情节舒缓下来,在船上,又加了一段吃牡蛎的小插曲描绘嘲讽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和克拉丽丝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菲利普发现迈牡蛎的象弟弟并惊恐告诉妻子,情节推向高潮,气氛顿时紧张,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情节又松缓下来,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妇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情节真是有张有弛。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四.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作业

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

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