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瑞爱
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5期
陈瑞爱/ 温氏股份大华农事业部
一、非洲猪瘟病原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唯一成员,具有典型二十面体囊膜结构,病毒粒子大小200 nm。ASFV 对低温高度耐受,加热灭活(56℃/60 min;60℃ /20 min)。对乙醚和氯仿敏感,8/1 000 的氢氧化钠(30 min)、次氯酸和碘化合物可将其灭活。
ASFV 在肉类中存活期长(表1),不利于病毒的消除。
二、非洲猪瘟的传播
1920 年在东非(肯尼亚)首次报道家猪疫情的暴发,1926 年记录了南非出现类似的疫情。此后也有报道称该疾病发生在安哥拉(1932)、北莫桑比克(1954)、非洲中部和南部的大多数国家,之后又传至非洲西部塞内加尔(1978)和几内亚(1959)。自1978 年起至少有26 个非洲国家报道有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
在东非地区,疣猪洞穴和猪舍中存在非洲钝缘蜱,其是非洲猪瘟病毒从疣猪到家猪传播的重要宿主。在非洲西部,疣猪并不参与非洲猪瘟传至家猪的过程,且没有蜱属存在的相关报道。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1957 年在欧洲首次报道非洲猪瘟,随后里斯本(1960),西班牙(1960),法国(1974),马耳他(1978),撒丁岛(1978),意大利(1983),比利时(1985)相继报道非洲猪瘟疫情。
2007 年6 月,格鲁吉亚出现来源自东非的新ASFV流行毒株。随后白俄罗斯(2013 年6 月,2013 年7 月),立陶宛(2014 年1 月),波兰(2014 年2 月),拉脱维亚(2014 年6 月),爱沙尼亚(2014 年9 月)相继报道非洲猪瘟疫情。
在东欧地区,摩尔多瓦(2016 年6 月),捷克(2017年6 月),罗马尼亚(2017 年6 月),匈牙利(2018 年4 月),保加利亚(2018 年8 月)相继报道非洲猪瘟疫情。
2018 年8 月3-20 日,在我国辽宁、河南、江苏等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之后,非洲猪瘟在我国迅速传播。截止2019 年4 月12 日,共发生疫情120 起,遍布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仅港澳台地区和海南省没有发生疫情。
2019 年,周边国家越南和泰国也相继受到影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
三、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及国外经验
截止目前,全球已有37 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OIE)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只有13 个国家根除消灭非洲猪瘟,部分国家消灭后又重新流行。
海地(1978)采取全国活猪扑杀,重新引种,成功根除,但损失惨重。
古巴(1971、1980)全群扑杀及强力监管,成功根除。
西班牙(1985-1995)分区管理,扑杀+ 检疫,成功根除。
俄罗斯(2007-)已流行十多年,仍然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西班牙的经验(1985-1995)
关键行动:
1)建立由127 名兽医组成的田间兽医团队的流动网络,进行猪只的卫生管理、动物鉴定、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屠宰场的血清学检测以及流行病学监测。
2)血清学监测所有的猪场
首先,间接ELISA 筛选样品,然后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确认结果。最后阶段,INIA 研发和改进的ELISA,新型的含ASFV 所有蛋白的可溶性抗原,INIA 研发替代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免疫印流。
3)改善动物饲养设施
第一目标,是改善卫生隔板防止疫病的扩散。改善卫生措施,如栅栏、卫生围墙、粪肥的安全处理。最终,超过2 175 个猪舍得到改善(1985-1995)。
4)所有非洲猪瘟暴发的场进行扑杀
立即屠宰感染猪场的所有猪只,采集样品用于病毒性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给予养猪生产者足够的补偿。
暴发疫情处理规范:
1)疫情确认后的规程
屠宰感染猪场的所有猪只;
清场后对所有设施进行持续1 个月的清洗和消毒;
消灭昆虫和啮齿动物;
移除并销毁所有的动物饲料和产品;
用2% 氢氧化钠清洗粪池;
焚烧垫草;
设定半径几百米的卫生区;
禁止卫生区动物、产品、饲料和废弃物的流入或流出;
禁止疫区人员的流入或流出;
在完成所有的实施对策后,至少维持至少3 个月;
清洗消毒后放置哨兵动物;
哨兵猪只的数量为猪群的10% ~ 20%;
如果一个月后没有生病,血清学检测阴性;
如果政府允许猪场的重建,通常在哨兵猪进入后的3 个月内完成补充程序。
特别注意猪场间的传播!在西班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989 年84%、1990 年93% 的新暴发疫区都是因为邻近猪场间的接触。
四、构建养猪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我国生猪养殖场户以中小散养户为主,粗放式生产,防疫意识普遍不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导致非洲猪瘟在我国迅速传播蔓延。
控制病毒携带者、控制猪肉产品流通、环境器械消毒,针对这些关键点实施有效措施,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环节。
ASFV 传染源包括感染的软蜱,感染的猪(野猪、家猪),污染的饲料(泔水、猪肉制品),污染的设施工具(车辆、人员装备(衣服、靴子)、注射和手术器械),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发病和死亡动物)。
非洲猪瘟仅感染猪科物种(家猪、欧亚野猪、北美野猪),不感染人。所有品系、日龄猪均易感,非洲野猪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形成低病毒血症和持续性感染。钝缘软蜱是ASFV 重要的中间宿主,ASFV 可在钝缘蜱体内保存几个月甚至几年,带毒蜱叮咬猪时会传播该病毒。
五、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措施
1. 猪场具备生物安全防控的硬件条件
具备场区洗澡间及物资消毒间;具备引种隔离舍;要划分净区与污区;猪场使用围墙或围网与外界隔离,尤其是生产区须使用围墙与外界隔离。
2. 严格执行引种检测、隔离
坚持自繁自养;引种前需经过检验,确认阴性,再进行场外隔离监测,确认安全方可引种。
3. 严格控制猪场人员流动
禁止无关外部人员参观访问猪场;猪场员工尽量减少出场,若外出返回,必须严格执行隔离防疫消毒措施。
4. 严格控制猪场物资流动
严禁接触和购买场外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新购买进场疫苗或药物需经过表面消毒;新购买饲料经过隔离检疫,确认阴性才可使用;外界进入猪场的器械都要经过消毒隔离。
5. 严格管理生猪运输车辆
严格控制与猪场相关的所有车辆,专车专用,禁止未经清洗消毒的车辆靠近猪场。建立车辆的清洗消毒体系,有条件的场建立洗消中心。车辆必须经过2 次消毒,洗消程序:清除杂物- 泡沫浸泡- 冲洗- 消毒- 干燥。
6. 严抓防疫消毒
猪场的防疫消毒关键点是全覆盖排查,查漏补缺,不留死角。建立“两点三段式”出猪平台,每次出猪后对平台和车辆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贮备足够的消毒药等应急物资,适当增加常规消毒频率。
7.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禁止饲喂泔水、餐厨剩余物,禁止使用受到污染的猪源饲料制剂。加强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免疫防控工作,完善疫病监控工作,提升猪群健康水平。猪场人员避免猪舍间相互走动,不交叉使用针头,猪只做到全进全出。
8. 加强猪场周围防虫灭虫工作
定期对猪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建立缓冲隔离带,禁止野猪与猪场接触;定期监测水源是否污染;灭软蜱,灭蚊蝇、老鼠,防鸟。(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本人意见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