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侍坐章》解读
作者:邱丽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
摘 要:《论语·先进篇·侍坐章》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谈论人生理想的主题会。面对四位弟子的回答,孔子发出“吾与点也”之叹。孔子如此赞赏曾皙的看法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孔子主张“为国以礼”,曾皙的观点符合古礼的要求。其二是曾皙的观点描绘了礼治后的太平盛世图景。这反映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对美好的礼治社会的追慕。
关键词:侍坐章;孔子;曾皙;为国以礼;礼治社会
作者简介:邱丽婷(1991-),女,汉族,广东河源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本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01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谈论人生理想的主题会。该篇文章反映了众弟子不同的政治理想,治理国家的不同才干和孔子宁静淡泊的心境。面对四位弟子的回答,孔子发出“吾与点也”之叹,为何孔子如此赞赏曾皙的看法呢? 曾皙认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 这幅田园牧歌般的春游图令人产生心灵愉悦、洒脱飘逸的感受,并引起了孔子的共鸣,他喟然而叹,表示赞许。纵观全文并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笔者认为孔子赞赏曾皙观点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孔子主张“为国以礼”,曾皙的观点符合古礼的要求。 (1)为国以礼
所谓“为国以礼”,就是用礼乐治理国家。礼,指周礼;乐,指《韶》乐。[2]
人生理想总是包含着政治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修养两个方面。[3]儒家的人生理想包括能更好地治理好国家。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虽然不同,但都侧重于政治方面。子路面对被武力和饥馑威胁的千乘之国,仍有把握三年内管理好。但子路所说“可使有勇有方”,是以武力治国,而不是以礼乐治国[4],所以孔子没有认可子路的观点。冉有的回答则将国家范围缩小为五六十里或者六七十里的小国,“盖冉有之资,本自谦退,又因子路见哂,故其词益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此[5]”,仍未符合孔子礼治的观念,所以未被孔子认可。礼乐本就是公西华所长,他说愿意学习,成为小相,这也是谦逊之词,并未进一步从礼治角度谈论政治,所以孔子也不赞赏其观点。以上三个弟子皆从政治视角切入谈论人生理想,而曾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直说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是从礼治角度出发,将政治和道德熔为一炉。这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
为什么孔子如此追求道德上的修养,如此倡导为国以礼呢?因为孔子面临的时代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周王室已经无法恢复权力和威信, 整个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信而好古”的孔子对于现状感到痛心疾首。[6]夫子说:“凡为国者,必以礼让为先,则上下雍睦,示民不争,而后国可治也。”[7] 因此孔子主张“礼治”,即倡导“为国以礼”。 (2)古礼风俗
曾皙谈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据皇侃《论语义疏》:“已加冠,成人者也。五六者,趣举其数也。童子,未冠之称也。又有未冠者六七人也。或云:冠者五六,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六七四十二人也。四十二就三十合为七十二人也。孔子升堂者,七十二人也。[8]享受田园牧歌般的春游图的游人数目很巧合地与孔子登堂入室的七十二门生相匹配。当然,曾皙或许无意为之。但我们仍可将“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与孔子七十二门生联系起来。
其次曾皙谈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王充在《论衡·明雩》篇中对“雩祭”有详细解说: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9]这里所表现的正是鲁国在二月春社中的祈雨仪式。在特定时节和场地,有专职人员以歌舞娱神,用祭品敬神,仪式庄严隆重。[10]孔子对上古礼俗非常重视,一心恢复周礼。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理想难以实现,而曾点描绘的舞雩求雨、祓禊沐浴、踏青游春的场景,不是悠闲的玩乐,正是上古风俗的再现。
七十二弟子一同在达到礼治的和谐社会中施行上古风俗之礼,完全符合孔子政治上的理想寄托和道德上的修养追求。因此孔子发出“吾与点也”之叹。 第二,曾皙的观点描绘了礼治后的太平盛世图景。
既然孔子主张“为国以礼”,那么,礼治后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呢?此时,曾皙的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完美地描绘了礼治后的太平盛世图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曾说自己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11]。在太平之世,人们安居乐业,道德教化深入人心。百姓们在生活中及时行乐,放松心灵。整个社会都如同尧舜圣明时期,天下大同。这才是儒家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儒家学子功成身退,成为享受盛国的一员。
正如朱熹对曾皙的评价“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12],“曾皙的潇洒乐轶,近乎浪漫的回答不似前三个人志在兵农礼乐,喜载歌咏于天之时,地之胜,人之和中,直与天地万物上下悠然同流”[13]。“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者,气象不侔矣”[14],因此夫子欣喜而叹,深深赞赏曾皙观点。
曾皙的回答无论在孔子的政治思想理念上,还是在孔子对礼治后的太平盛世图景的构想上,都与孔子不谋而合,所以孔子无比赞赏曾皙的观点。《论语·先进篇·侍坐章》反映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对美好的礼治社会的追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注释: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18页。
[2]张文萍:《疑点辨析》,《作家杂志》,2009年第05期,第118页。 [3]韦明辉:《论语智慧新解》,地震出版社,2008年版,第245页。 [4]张文萍:《疑点辨析》,《作家杂志》,2009年第05期,第118页。 [5]张居正:《张居正讲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页。
[6]许双子:《解读中的“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3卷,第6期,第14页。
[7]张居正:《张居正讲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页。 [8]牛泽群:《论语札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322-323页。 [9]章太炎:《国故论衡》,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10]樊露露,刘砚群:《退隐·回归·大同·自由——的文化解读》, 《现代语文》,2008年,第08期,第4页。
[1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1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朱熹集注,金良年导读,胡真集评:《论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13]李元强、卢晋:《论语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14]朱熹集注,金良年导读,胡真集评:《论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