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为一切文学样式之魁首,“知、情、意、趣,诗的涵盖可谓广矣;兴、观、群、怨,诗的作用可谓大矣。”
儿童诗 是指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昂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而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理解、欣赏和喜爱。不仅如此,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也已经把儿童诗当作很重要的一大块内容,特别是人教版小学第一册教材中一开始学拼音,就穿插编排了很多儿童诗。由此看来,重视小学儿童诗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儿童诗文本是学生喜爱的语言启蒙教材
儿童刚入学时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书面语的。他们容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恰好符合了这样的要求:短小、意境优美、内容完整、情感充沛、生动有趣、文思流畅、闪烁着思想的智慧与火花等。特别是童诗那广阔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常常令人感动,难以忘怀。因此,在现在的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这些短小、简单、有趣、优美的儿歌和童诗就深受孩子们喜欢,学起来也容易。
刚入学的孩子也处于一个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用常用的句子或描述日常生活的文章来进行阅读训练可能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句子除了帮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和标点符号以外,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人格健全等没有多大的用处。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内涵丰富但内容简单的儿童诗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这些诗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容易理解、接受,
又短小且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学习时非常喜欢,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以致用。
2.儿童诗创作是受学生欢迎的语言实践活动
孩子的天性就是诗,也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诗人。所以我们用童诗创作来发展儿童原有的独特的体验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体验,发展自己的语言最恰当不过了。
在一节童诗课中,我在黑板上写了“春天”两个字,让孩子们说说看到这个词所想到的,孩子们一开始说春天的景物:春风、春雨、燕子、柳树等。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继续想,除了这些具体的景、物以外还能想到什么,孩子们就说出了发芽、生长等词语,最后孩子们说出了绿和绿色的快乐等精彩的词语。这样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延伸。然后我再让孩子们围绕自己想到的说一说。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对春天的体验说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如春风很香、雨点有点甜、小草好象在挠我痒痒等具有童趣又富有诗意的句子。当我问起孩子们为什么会想到成长、绿色的快乐等词语时,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让我感动。有一个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而春天有一个绿色的快乐……多么精彩的想象和回答啊!这就是儿童的体验和儿童的语言。当儿童能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观察和体验时,他的语言是极具个性,是浑然天成的。他们诗中大量的句子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浅近且富有童趣,生动却不失哲理,这种语言活动是极具生长力量的。
3.儿童诗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捷径
儿童诗虽然简单,但却仍然有深远、优美的意境与想象空间。阅读儿童诗会带领孩子们到一个无限辽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产生联想。如阅读儿童诗时,我经常让孩子们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什么。孩子们说的往往很生动、优美。即使有些孩子们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我也相信在赏读过程中,优美丰富的诗歌也能给他们带去独特的体验、感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感受诗的美、语文的美、生活的美。
4.儿童诗教学是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其实也包括其他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更
多地关注文学性,儿童文学作品在其中占了非常高的比例,单第一册教材中,就有36篇儿歌、儿童诗(包括古诗)。让孩子多读诗、多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世界本质上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像天地广阔。诗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5.儿童诗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儿童诗的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儿童诗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事实上课改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童诗(包括儿歌)和韵文,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安排的。
6.儿童诗教学是为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
因此我们提出小学低年级儿童诗的教学的实践研究,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儿童诗校本课程,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诗教的成功经验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诗教的历史,从文学史上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离骚》,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传统诗教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历史上的英杰文豪许多受益于诗教: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白居易五岁开始学诗,九岁就能识声谙韵,十六岁就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陆游自小受到父亲的诗教,吟诗、做诗,不但学到了做诗的技巧,更重要的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2.全国各地儿童诗教成绩骄人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学校中的儿童诗教育,那些从事诗教的老师如黄基博、林武宪等人不但指导孩子写出了大量清纯质朴的诗作,而且自己也成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陆的邱易东也在八十年代后期尝试诗教。九十年代后,在诗人圣野、黄亦波的大力倡导、大声疾呼和精心培育下,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一大批学校参与儿童诗教学,其中的宁海实验小学、金华环城小学、上海杭州路一小等都取得骄人的成绩,涌现出吴导、曹莽、葛颖莹等多名全国知名的小诗人,相关的诗教课题分获省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3.存在问题分析
上述的事例足以证明学龄儿童可以学诗,进行儿童诗教学对创建学校特色大有裨益。不过,我们发现以上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儿童诗教学要求过高。现行教材把一些诗编入,主要是为了巩固汉语拼音,为了识字,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作长篇分析讲解,以理解为目的,损伤了儿童诗的情感性。不光要求背诵,还要默写。不少研究把小学生的儿童诗模仿说话当成“文艺创作”,常常用成人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内容要新、奇、巧,语言文字要生动、优美……忽视了儿童诗本身适合念唱的特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儿童诗高不可攀的畏惧感,继而谈诗色变,渐渐失去了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2)儿童诗教学过于弱化。许多教师把教材中出现的儿童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以讲代读,为读而读,不重视儿童诗的语言积累,不深入体会儿童诗的情感性。
(3)儿童诗积累太少。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首儿童诗,却没有让儿童诗的学习更深入,使学生无法形成对诗的整体感受,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积累,在语感上有所培养,在情感上有所体验.许多地方的儿童诗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外,或是利用每周兴趣课时间。把儿童诗的教学与语文教学分割开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脱钩。
(4)儿童诗教学过于重视技巧的指导。一是先读再机械地模仿;二是根据老师的思路写;三是运用“模式”和“框框”。千人一面,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5)儿童诗训练目标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序列性。
我们提出的让儿童诗与学龄学生亲密接触,指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诗的氛围,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时机,让学生通过读、赏、写等方法初步了解诗的格式、韵味、意境,在读诗赏诗中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并让诗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为他们的人生带去诗的熏陶、诗的教育,最终达到丰厚他们人文素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有序列的“儿童诗”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着“习诗育人”的宗旨,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通过“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终达到丰厚他们人文素养的目的。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目标:
(1)通过儿童诗的诵读,帮助学生识字,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并为孩子的识字提供练习的语言环境。
(2)通过儿童诗的诵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因此喜欢阅读。
(3)使学生明白儿童诗需要断行的格式要求,并能在诵读中注意诵读出韵律、节奏等音乐美感。
(4)通过诵读儿童诗,展开想像,让孩子们在读诗赏诗中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受到教育。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能用简短、富有灵性的语言表达对身边和生活中感兴趣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它们用笔记录下来。 (6)能够背诵优秀儿童诗或优秀古诗文30篇。
2.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课堂结构,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能作为主体参与到儿童诗课程的开发中来,努力构建军儿童诗教学的新体系,包括教师指导方案、活动方案与评价激励机制等。
3.通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一整套适合本校低年级学生诵读的儿童诗校本教材,通过课题的实施,带动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通过诗教对学生的人性化影响,从而引领的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习气,最后达到辐射社会的功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我们设想的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营造氛围、听读品创(语文课,主体部分),相关活动和激励评价活动。
1.营造诗的氛围
努力创设诗的氛围,让每个孩子能念着儿歌上学,念着儿歌回家。上楼梯念,下楼梯也念。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为学生开出推荐书目。教师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经验特征,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学生作选择参考。
(2)建立班级“读书角”,即每个班级摆放一个图书箱,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室的资源,有选择地充实班级“读书角”,并发动学生家长人人为孩子选择一本有关儿童诗的书籍放入图书箱,实现资源共享。
(3)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对学生作出基本阅读量的规定。
(4)对学习的儿童诗要有所指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选编写校本阅读教材。
2.创造诗的课堂。
用各种形式和途径把儿童诗引入到语文课堂中,通过对儿童诗的阅读、欣赏、创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以诗的形式学习语文,以诗的语言描述知识,让学生在语文中学诗,在学诗时得到语文学科的听、读、赏、说、写的练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既学到知识,又受到诗歌的熏陶,让语文课堂里的诗进入孩子们的心里
语文课是儿童诗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还尝试每天早读课抽十分钟读诗,每周另专门开设一~二节童诗教学课。为学生提供相对集中的阅读时空,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交流,便于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1)听诗的声音——读诗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读优秀的儿童诗作,来积累自己的语言,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孩子们的心中。现行的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大量优秀的儿歌、儿童诗作品。在教好这些儿歌、儿童诗的基础上,选择大量儿歌、诗歌让学生诵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这是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重点。
(2)尝诗的味道——赏诗
儿童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我们打算引导孩子们从欣赏入手,在欣赏课中感悟积累。
(3)让诗情飞扬──创诗
在读了大量的优秀诗作后,孩子们有了写诗的热情,这时,我们就应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想法恰当地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从模仿开始,在模仿课中尝试练习,慢慢地学得创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如词语替换、给诗歌续尾等练习,引导孩子们领悟到写诗需要情感,要从生活出发,还需要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诗变得生动、有颜色。不断积累,不断训练,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拓展诗的空间
我们希望开展各种诗教活动,让喜爱诗的孩子了解诗歌,接触诗歌,创作诗歌;同时也带动其他孩子走进诗歌,喜爱诗歌。我们将选择大量儿歌、诗歌让学生诵读。在课堂内,注重让孩子欣赏诗歌,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课外,积极营造写诗的氛围,让孩子在读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作来。
我们强调,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
相关活动:
(1)运用每天早晨的晨读前十分钟读诗,并开设每周一节的“读书课”。 (2)建立每月一次的班级“诗歌朗诵会”,交流读诗心得,体现阅读与交流并重。
(3)组织每学期一次的年级“小小诗会”,展示读诗成果。
(4)配合少先队“争做文明小天使”活动,创编礼仪童谣,诵读自编礼仪童谣。 (5)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如周末读诗汇报活动、专题研讨会、家庭诗会、编写手抄报、诗朗诵、赏析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诗兴趣。创设丰富多元的师生阅读创作交流平台。
(6)倡导家庭亲子共学,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并辅导孩子阅读,使之成为学校教学的必要延伸,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完善本课题的整体建构。可以与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单位联合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到校外的诗教时空。
(7)把儿童诗的教学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结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一本带多本,让课堂内外整合一体,使儿童诗的教学提升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8)开展“暑期读书”活动。每年的暑假,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书目,制定暑期读书的要求,规定一定量的读诗诗任务,让学生自觉完成。
4.倡导激励评价。
建立合理的阅读评价机制,倡导积极激励作用。儿童诗的教学同样应当通过必要的合理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学习的成效有所评价和甑别,进而引导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诗有追求。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实验不是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而是通过行动(实践)着力探究童诗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作为一般的教师,我们也只能做一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
2.经验总结法
正因为我们着力实践进行课题的研究,所以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多的感受、启发、方法、途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和总结,使之上升为一般的规律。
3.个案积累法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预测、验证课题的效果,探索、分析个案情况的本质和总的发展,为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实践方向提供翔实的事实材料和科学依据,我们适当地选择一些特殊的个案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5.9—10):
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
2.运用问卷、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前测、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能力、习惯”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状况、个性倾向合作精神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增强实践研究的针对性。
第二阶段(2005.11—2005.6):
一年级各个班级全部开设“儿童诗”课程,教师着手搜集编写校本儿童诗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阅读活动,营造诗的氛围。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学生“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变化状况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
第三阶段(2006.7—2006.9):
对前面的实践研究情况进行总结,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研究方案。
第四阶段(2006.10—2007.10):
1.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辅导,组织指导教师对前期的研究进行完善。 2.收集、整理研究中积累的资料,分析研究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课题负责人李美芬老师是学校一年级组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六年,近几年一直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资料。她负责的两项市课题顺利结题,一项获市优秀成果评比三等奖。负责的县课题优秀结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她完全有能力主持本项课题研究。
2.课题组其他成员,老中青结合,今年均任教一年极语文,具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大部分是本校的科研教学骨干。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本项课题将隶属于学校的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七.预期成果形式
本项研究属应用性研究,着重解决实践问题,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按如下目录建设资料库:
1.《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方案; 2.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儿童诗书目;
3.校本教材《百花园》分娃娃版、少年版、成长版; 4.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本》; 5.班级学生诗作集;
6.学生儿童诗教学评价制度; 7.儿童诗主题读书活动专刊; 8.儿童诗指导课教案; 9.课题研究论文集;
10.《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洪志明,《用新观念学童诗》,广东教育出版社 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
谭旭东,《儿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7版 刘丁财,《如何指导儿童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