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01-04T15:23:35.0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 作者: 罗秀侠[导读] 外伤、术后、心肌梗死等常易因疼痛而出现烦躁罗秀侠(沛县人民医院ICU 江苏沛县 2216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291-02 【关键词】 ICU 躁动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9年8月-2010年7月,患者发生烦躁203例,男116例,女82例。其中COPD48例,脑梗死13例,脑出血15例,脑外伤37例,胸部外伤18例,心力衰竭16例,心肌梗死26例,农药中毒24例,产后大出血4例,甲型H1N1流感2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坐卧不安、情绪激动,撕扯衣服和床单、定时、定向能力障碍,易拔除身上的导管,不容易配合护理人员。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加快,与呼吸机不同步,容易导致通气不足,PaO2降低和PaCO2升高。 2 原因分析
2.1 疼痛 外伤、术后、心肌梗死等常易因疼痛而出现烦躁。疼痛导致机体应激改变、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情绪改变。疼痛是引起患者烦躁的常见原。外伤和大手术患者常由伤口疼痛引起。心脏疼痛则由心肌梗死直接刺激所致,表现为手按胸前、坐立不安、自诉疼痛等。
2.2 环境改变 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卧位,封闭的环境,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ICU内限制病人的活动,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休息和睡眠。ICU内因仪器设备多,噪音大,Hitton[1]指出每天超过6小时噪音水平超过60分贝,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ICU内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剥夺,会出现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
2.3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烦躁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PaO2<60mmHg易出现躁动,低血压引起的躁动与低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关;低血糖会导致严重的激动[2]。缺氧 由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术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肺部外伤,导致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失常而缺氧。缺氧时患者呼吸急促、皮肤发绀,出现三凹征,监测SpO2、PaO2均低于正常。
2.4脑损伤 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血栓破裂、感染、空气栓塞等均可造成脑部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额叶、颞叶、海马回损伤,更易导致情感异常,造成功能区活动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躁动。
2.5 导管因素 机械通气时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通气量不足、气道分泌物增多、患者的恐惧心理等,均可引起患者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时高时低,导致烦躁。频繁的气道吸引、深静脉的穿刺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等均会使病人产生不适,导致烦躁。留置导尿时,由于插管过浅使气囊压迫膀胱颈,也可导致患者烦躁,。在应用各种管道时,患者常采取被动卧位,甚至使用约束带等,因此,各种管道的应用会使患者感觉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从而产生恐惧感,导致烦躁。 2.6 其他
2.6.1 药物的副作用 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等过量或速度过快等,患者可出现烦躁。
2.6.2 个体因素 患者可因年龄、知识层次等不同因素产生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不了解;疾病本身的损害;性格暴躁、易怒;对监护病房缺乏认识,加之无亲人陪伴,均可使病人产生不安全、被遗弃的感觉,引起烦躁。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刺激,使患者适应环境,防止心身疾病的恶性循环,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进行对患者的诊疗操作[3]。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要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轻柔沉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其次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病史和一般情况,相对应做好解释和安慰,并对各种诊疗操作、管道应用的意义及作用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从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轻忧虑和不安。对ICU病人,无论其意识状态如何,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应亲切称呼病人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和安慰。根据sisson的研究[4],听觉是昏迷患者最后丧失的感觉。语言交流在护理过程中有更宽的时间窗,交流过程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隔离感。
3.2 改善ICU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晚间如非必要,尽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最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医护人员交谈声音应低,动作轻柔,以避免强光、噪声等环境因素而诱发或加重患者的烦躁。各项护理操作应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少不良刺激。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体位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增加单间病房,以减少大病房各种治疗抢救的相互干扰。
3.3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 早期评估致患者烦躁激动的原因,及时纠正缺氧、低血糖、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疼痛者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应用,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病人的应激反应[5],给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很多患者在给药后会进入深睡状态,可出现舌后坠甚至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镇痛评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如出现舌后坠可予安放口咽通气管。
3.4 管道护理 因气管插管、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管、深静脉穿刺管等多种管道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而导致烦躁。向患者讲解应用各种管道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使患者易于接受。做各种治疗、操作及翻身时应保持管道和身体同步,妥善固定,防止由于管道牵拉、扭曲和刺激伤口,加重不适而诱发烦躁。气管插管时要做好标志及记录,防止插管过深或过浅,致通气改变而引起烦躁。认真评估病情,及时拔除相关导管,避免因导管造成的不适。
3.5 确保患者的安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烦躁不安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保护性约束四肢和躯体,防止患者因烦躁不安而发生坠床及拔除气管插管、胃管、静脉穿刺针、导尿管、引流管等情况。烦躁者可选择适当的镇静药物,使用微泵维持[6],并严格按照镇静评分标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速度。在约束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肢端血液循环、皮肤温度、静脉注射部位的情况,定时予以松
解,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如有胸部约束,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7]。
3.6 执行医嘱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因药物造成的躁动,及时予以调整药物剂量及用药速度,针对患者个体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诊疗不合作者做好心理疏导。 4 结论
ICU内患者躁动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ICU护士相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更应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及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烦躁激动,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参 考 文 献
[1]俞森杨.危重病监护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62-666.
[2] 王雪岩,马加海,彭莲.咪唑安定应用于局麻手术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204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4] 关靖宇,林秀英,狄桂萍.护士与昏迷患者语言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 册,2002,21(6):267-268. [5] 荣金明,杨巧玲,陶泓.疼痛的基础和临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5):215-219.
[6] 朱红,魏艳敏,逢春霞.全麻苏醒病人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2.
[7] 钟月欢,陈安琪,陈满辉.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生理与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81-4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