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2022-11-02 来源:爱问旅游网
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儿科学

Pediatrics

(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

一、课程简介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其服务的对象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基本理论涉及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又包括儿童保健、新生儿、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肾脏、神经和传染等三级学科。通过对儿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不同时期儿童预防保健的重点,掌握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尤为重要的在于掌握儿童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Introduction:Pediatrics is concerned with the health of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opportunity to achieve full potential as adults. As physicians who assume a responsibility for children's physical, mental, and emotional progress from conception to maturity, pediatricians must be concerned with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which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s well as with particular organ systems and biologic processes. Pediatrics consists of developmental, prophylactic and clinic pediatrics. Clinic pediatrics includes health supervision, newborn infant,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of the blood, kidneys, nervous system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

本大纲制订的目的是规定五年制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大致范围及时间分配,便于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及深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儿科基础、儿童保健、喂养、小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参加小儿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科学研究或其它有关医学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大纲的内容是根据大课讲授及见习辅导内容编写的,未列入大纲内容部分的教材主要由学生实习时结合病例自学。

每一课题的教学大纲分为:内容和教学方法两部分。分别列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种不同要求,其含义为:了解:要求学生有初步的概念;熟悉:要求学生对基本内容有较探入的认识,并能对临床实际的有关问题作初步分析和解决 的能力:掌握:要求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并较灵活地应用于临床。

为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根据不同要求,重点突出;深入细致地讲授”掌握”项的内容,由于大课课时安排的限制,对了解和熟悉的内容可酌情留在小

课时补充;或扼要讲解后要求学生自学。教学方法规定讲授的内容必需按规定学时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下划“ ”的内容为重点掌握内容,下划“ ”的内容为一般掌握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了解内容.“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一般掌握”: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第一章 绪 论 【内容】 1. 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3.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授课时数】 0.5学时 第二章 生长发育 【内容】 1. 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体重: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推算小儿体重的公式。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等。 身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出生后至青春期前身长增长的规律,推算小儿身长的公式。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其各年龄的特点。影响身长发育的因素。 体围:包括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的发育。 骨骼:包括头颅骨(前囟、后囟、头围)、脊柱、长骨。强调囟门检查在婴幼儿期的重要意义。牙齿的发育:乳牙和恒牙的萌发时间、顺序及数目,乳齿数与月龄的关系。 3. 了解神经精神发育:神经反射的发育(包括新生儿触、温、痛觉的特点),感觉器官(味、嗅、视、听)开始发育的时间,动作发育的简要过程及其规律,智力和语言发育的简要过程 4. 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5. 了解免疫机能的发育: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的发育。小儿时期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概况,小儿免疫缺陷及免疫缺陷病。 6. 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7. 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授课时数】 3.5学时 第三章 儿童保健 【内容】 1. 了解小儿保健的重要性 2. 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3. 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4. 掌握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5. 简介小儿保健的组织形式。 【授课时数】 1学时(与小儿疾病和治疗的特点共1学时) 第四章 小儿疾病和治疗的特点 【内容】 1. 了解小儿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预后的特点。 2. 小儿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特点 (1). 用药要及时、准确和剂量适当,防止单纯药物观点和滥用药物。 (2). 注意新生儿与婴儿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 3.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简介按体重、年龄和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范围。 【授课时数】 1学时(与儿童保健共1学时) 第五章 小儿营养和喂养 【内容】 1. 了解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2. 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 3. 掌握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方法。 4. 掌握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 5. 了解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 6. 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授课时数】 1学时 营养不良 【内容】 1. 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讲述预防措施。 2. 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 3. 并发症:感染、消化不良、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锌、铜、铁)缺乏 4. 营养不良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授课时数】 1.5学时 小儿肥胖症 【内容】 1. 了解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2. 熟悉小儿肥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3. 了解小儿肥胖症的鉴别诊断。 4. 掌握小儿肥胖症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授课时数】 0.5学时 维生素D缺乏症 【内容】 1. 熟悉维生素D的来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在体内的代谢受血钙及PTH水平的调节, 指出血中250HD是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2. 了解维生素D缺乏原因与佝偻病发病关系,认识骨骼正常发育与维生素D缺乏症的骨骼发育及钙磷代谢障碍。了解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和佝偻病时骨骼的基本病理变化。 3. 掌握佝偻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指出骨骼外症状为非特异性。 4. 掌握佝偻病分期和分度。正确诊断须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临床表现、骨骼x线照片及血生化检查。血250HD水平测定是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 5. 佝偻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注意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佝偻病样骨骼改变的疾病鉴别。 6.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等典型与隐形表现的体征。了解佝偻病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关系。 7. 掌握佝偻病的防治的综合措施。 8. 维生素D的正确使用和钙剂的补充。 【授课时数】 1学时 第七章 新生儿(共9学时) 总论 【内容】 1. 了解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围产医学的定义。 2. 掌握新生儿的基本概念: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 3. 了解新生儿及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4. 了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消毒隔离,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合理喂养,皮肤粘膜的保护,病情观察和重症监护。 5. 掌握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脱水热、生理性黄疸、乳腺增大、假月经。 【授课时数】 1学时 新生儿黄疸 【内容】 1. 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2. 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3. 熟悉病理性黄疽的常见原因,分别概述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陷症、感染性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的特点与鉴别。 4. 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应寻找病因进行治疗,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5. 掌握新生儿红细胞6一磷酸葡萄糖糖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授课时数】 1学时 新生儿溶血病 【内容】 1. 熟悉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3. 掌握核黄疸的临床表现。 4.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产前治疗。 5. 一般介绍预防Rh(D)溶血病的方法。 【授课时数】 1学时 新生儿败血症 【内容】 1. 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包括感染途径和常见病因;新生儿皮肤、粘膜和免疫功能的特点与发病关系。 2.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体征、局部感染病灶等)和实验室检查。强调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要结合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感染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加以判断。 3.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吃不哭相鉴别,败血症引起的黄疸应与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相鉴别。 4. 预防:加强围产期保健,新法接生,做好皮肤粘膜和脐部的清洁护理,严格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 5.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用综合措施:包括正确选用抗生素、支持疗法,介绍部分换血治疗。 【授课时数】1学时

新生儿窒息

【内容】

1.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2.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

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3.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呼吸管理和监护。 4. 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

【授课时数】共2学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内容】

1.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3. 掌握诊断:病史及症状,头颅CT及超声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护理、供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惊厥、控制脑水肿、维持正常血容量、能量合剂等

应用。。

4.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与预后。

5.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康复治疗(早期、坚持、综合)。 【授课时数】 共2学时(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颅内出血

【内容】

1. 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结合病理生理,提出

预防措施。

2. 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以兴奋或抑制症状为特点,因出血部位与出

血量的不同临床表现有差异。出血与分度。

3. 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与鉴别诊断,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确诊可作头

颅CT或超声检查。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 4. 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原则,其方法包括护理、止血、镇静、减低颅内压,

处理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及使用改善脑细胞营养代谢的药物。 【授课时数】共2学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容】

1. 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及紫绀出现的特点。 3. 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依据病史(早产;儿、剖腹产儿、糖尿病

母亲的新生儿等),症状及泡沫稳定性试验、X线特点。

4. 了解鉴别诊断:主要与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胀、颅内出血、青紫型先心

病等鉴别。

5. 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要点,护理、保温、喂养、供氧(CPAP或机械呼吸)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和对症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 6. 介绍PS研究的进展。 7. 一般介绍预防本病的措施,尤其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性。 【授课时数】1学时 胎粪吸入综合征 【内容】 1. 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2. 掌握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授课时数】 0.5学时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内容】 1. 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2. 了解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授课时数】 0.5学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内容】 1. 介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皮下脂肪的特点,体温调节特点)。 2. 结合病因(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介绍提出预防措施。 3. 掌握其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生理讲述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分度。重型的并发症,并与新生儿水肿及新生儿皮下坏疽相鉴别。 4. 掌握治疗原则,用综合性措施:复温、喂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皮质激素、肝素等的应用,注意DIC的防治,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授课时数】 1学时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内容】 1. 了解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2. 了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3. 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4. 掌握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5.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授课时数】 1学时 支气管哮喘 【内容】

1.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几种类型哮喘的诊断依据。

3.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尤以糖皮质激素在本病的应用,阶梯治疗方案。4 4. 熟悉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授课时数】 2学时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内容】

1. 熟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 2. 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 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典型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标准。 4. 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一般治疗及其治疗新进展。 【授课时数】 1学时

风湿热

【内容】

1. 了解急性风湿热的病因、病理过程。

2. 掌握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 熟悉风湿活动的确定以及鉴别风湿初发与再发。

4. 熟悉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包括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病等)。 5. 掌握风湿热的治疗与预防。 【授课时数】 2学时

儿童类风湿病

【内容】

1. 了解儿童类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2. 熟悉儿童类风湿病各种起病类型的临床表现及经过。 3. 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4. 了解儿童类风湿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5. 了解儿童类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 【授课时数】 1学时

过敏性紫癜

【内容】

1.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理改变。 3.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4. 熟悉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及防治。 【授课时数】 1学时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总论、原发型肺结核

【内容】

1. 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2. 掌握结核病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

临床意义。

3. 掌握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

临床特点;

④诊断要点,强调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Ⅹ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4. 熟悉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5. 掌握结核病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案。

6. 掌握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疗。 【授课时数】 1学时

结核性脑膜炎

【内容】

1. 介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理,指出血行播散在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中的重

要性,并结

合发病机理讲解病理类型。

2. 掌握临床表现分三期的特点,强调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 3. 强调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阐明早期诊断要点。

4. 熟悉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

别诊断。

5. 掌握结脑治疗的两个环节:控制炎症和控制颅内压,强调早期、彻底治疗结

脑的重要性。 【授课时数】1学时

麻疹及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内容】

1. 熟悉麻疹病因和流行病学,包括麻疹病毒的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

易感性。

2. 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的特点;非典型麻疹,主要是轻

型麻疹的特点。

3.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必要时需实验室检查;重点在早期诊断及并

发症的诊 断。

4. 掌握麻疹的鉴别诊断,要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等常见发疹性传 染病的鉴别

5. 预防包括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增强人群免疫力;,重点介绍人工自动免疫方法 及其成就。 6.治疗重点介绍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授课时数】 2学时 第十一章 小儿腹泻病 【内容】 1. 掌握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2. 了解小儿腹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 3. 掌握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按轻、重和迁延三型讲述:消化道症状,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全身症状。 4. 四、掌握小儿腹泻病的诊断:判断病因,分辨类型,决定水、电解质紊乱的程度和性质。 5. 五、熟悉小儿腹泻病鉴别诊断:与生理性腹泻、早期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鉴别 6. 六、掌握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7. 七、了解小儿腹泻病的预防。 【授课时数】 6学时(与小儿液体疗法共6学时)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内容】 1. 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 了解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 3. 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4. 掌握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5. 熟悉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授课时数】 6学时(与小儿液体疗法共6学时)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内容】 1.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了解呼吸系统的防卫功能和免疫功能:呼吸道的清洁、分泌和免疫。 3. 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4. 了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咽结合膜热和疱疹性咽炎的病原体和临床特点。 5. 熟悉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炎的特殊类型,介绍病因及临床特点及与哮喘的区别。 6. 熟悉肺炎的分类。 7. 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8. 掌握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注意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以及其他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及肺大泡等。 9. 了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10. 熟悉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11. 掌握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重症肺炎的处理要点。 【授课时数】4学时 第十三章 小儿循环系统疾病 【内容】 1. 简述小儿时期心脏重量、大小与位置、心界、心率、心律、心音与血压的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 【内容】 1. 介绍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 2. 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3. 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 4. 线检 查、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5. 了解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6.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内科对并发症的防治和外科手术治疗,介绍手术选择时机和手术效果。 7. 了解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病毒性心肌炎 【内容】 1. 了解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2. 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强调其缺乏特异性。 3. 综合治疗:抗病毒与改善心肌药物,控制心功能不全,抢救心原性休克,纠正心律失常。 【授课时数】 1学时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内容】 1.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 3.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 4.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要点。 5.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程与预后。 【授课时数】 4学时(与肾病综合征共4学时) 肾病综合征 【内容】 1. 熟悉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 2.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3.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4.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并介绍难治性肾病的治疗。 【授课时数】 4学时(与肾病综合征共4学时) 第十五章 小儿造血、血液特点与营养性贫血 【内容】 1. 熟悉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1) 正常小儿造血的变化规律、髓外造血的定义与意义。 (2) 正常小儿血象变化规律。 (3) 正常血红蛋白种类的变化规律。 (4) 正常小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变化规律。 2. 了解贫血的定义、注意不同年龄和地区间的差别。 3.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 4. 掌握营养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等。 5. 了解营养性贫血预防措施。 6. 掌握地中海贫血综合征。 (1) 病因和发病机理:血红蛋白肽链的组成和缺失后造成的结果。 (2) 临床表现α地贫和β地贫的共同表现及各型的临床特征。 (3) 实验室检查:血象的特征包括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及红细胞形态改变,特殊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试验、HbH包涵体生成试验及基因分析等。 (4) 诊断依靠遗传史、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5) 防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前诊断的应用。治疗:对症治疗及介绍骨髓移植、基因治疗。, 7. 熟悉红细胞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 (1) 病因及发病机理,包括遗传方式,溶血机理及诱发溶血的因素。 (2) 本症几种临床类型的共同表现及其特殊表现。 (3) 诊断依靠遗传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重点在G-6-PD活性测定、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Heinz小体生成试验等。 (4) 防治:遗传咨询、去除溶血诱因、对症治疗及溶血发作的治疗等。 【授课时数】 4学时 出凝血疾病 【内容】 1. 熟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治疗原则。 2. 了解血友病的遗传规律,隐性伴性遗传的特点等。 3. 掌握VIII因子组成及血友病甲的临床表现、分型、初筛检验和确诊的实验方法。 4. 了解血友病甲与血管性假血友病(V.W.D)的鉴别要点。 5. 掌握血友病甲的替代疗法------抗血友病球蛋白的应用和各类血制品的选择等。了解血友病的基因疗法。 【授课时数】2学时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惊厥 【内容】 1. 概述婴幼儿惊厥发病率高的生理、病理因素,小儿惊厥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可能损害脑组织,引起严重后果。 2. 了解惊厥发生的病因,根据有热、无热、颅内、颅外分析病因。 3. 掌握惊厥的临床表现:发作先兆、一般症状和体征,惊厥持续状态的表现。 4. 重点介绍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低糖血症、婴儿痉挛症等的临床表现 5. 诊断治疗措施,重点掌握惊厥的急救措施,病因和对症治疗 【授课时数】 2学时(与儿童癫痫共2学时) 儿童癫痫 【内容】 1. 了解癫痫的病因。 2. 了解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3. 掌握小儿常见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 4. 了解癫痫的综合治疗,着重介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原则。 【授课时数】2学时(与惊厥共2学时) 化脓性脑膜炎 【内容】 1. 熟悉小儿化脑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2.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3. 掌握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4. 熟悉化脑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不规则治疗后化脑诊断的困难. 5. 掌握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 【授课时数】1学时 脑性瘫痪 【内容】 1. 概述脑性瘫痪发病率高的生理、病理因素,及引起的严重后果。 2.了解脑性瘫痪发生的病因。 3.掌握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4.诊断治疗措施,重点掌握脑性瘫痪病因和对症治疗,治疗进展。 [授课时数] 2学时 第十七章 其他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内容】 1. 熟悉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 3. 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鉴别诊断: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鉴别。 4.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 【授课时数】 1学时 21-三体综合征 【内容】 1. 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 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3. 结合病因及发病因素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授课时数】 1学时 苯丙酮尿症 【内容】 1. 了解苯丙酮尿症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2. 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3. 掌握苯丙酮尿症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4. 掌握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5. 了解苯丙酮尿症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授课时数】 1学时 三、见习内容及实践操作内容与要求 序项目 训练方法 号 一 小儿体格测量 观看录像及分组实习 二 小儿喂养 讲解、示教、分组实习 备注 录像 录像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讲解、示教、分组实习 讲解、示教 示教 示教 示教 讲解及实践 分组讨论 分组参加 四、扩展性教学内容 可根据教研室实际和学员的需求,进行学术讲座或作为见习课程,或组织兴趣小组,适当安排扩展性教学内容,如: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助听器验配技术、发声重建技术等。 七、教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120, 理论讲授与见习之比为1:1, 毕业实习4周。可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使用。 教学时数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绪论 1 生长发育 3 儿童保健 1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4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9 遗传代谢性疾病 * 免疫性疾病 5 感染性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 6 呼吸系统疾病 4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泌尿系统疾病 4 造血系统疾病 6 神经系统疾病 6 考试 2 合计 60 * 适当辅导 八、课程实施要求及相关说明 (一)性质和任务 小儿病史询问与体检 智能测评 小儿给药 儿科护理 诊疗操作 临床典型病例 病案讨论 门诊见习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

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培养临床诊断思维,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学生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及儿童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l.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熟悉小儿体格及神经精神的生长发育规律。

2.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3.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掌握正常小儿的喂养。 5.熟悉小儿常用药物剂量,掌握儿科用药特点。

6.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7.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麻疹等出疹性传染病。

8.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脊髓灰质炎、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9.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0.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三)基本技能

l.掌握儿科静脉穿刺的规范操作,能熟练地进行头皮静脉、股静脉及颈静脉的穿刺操作,掌握小儿骨髓穿刺、胸腔穿刺、腰椎穿刺技术。

2.掌握鼻饲方法、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基本操作。了解人工呼吸器(呼吸机、氧疗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四)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及自己找答案的能力。大课只讲授重点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以便适当减少讲课时数,给学生较充足时间阅读教材及推荐有关参考资料,加强辅导及考核。

2.观察、分析、综合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临床资料、观察病情要点,找出病例特点,根据病例特征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制定诊疗方案。有计划组织见习及实习生的临床病例讨论及科内疑难病例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3.临床独立诊治病人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让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学生认真及深入管好自己的病人,学会细致的观察病人,培养初步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请教教师或参考书来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方法 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4.外语能力的培养:开设英语专题讲座;五年制学生用英语介绍有关专业英语词汇及部分英语参考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