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省雷锋纪念馆讲解词

湖南省雷锋纪念馆讲解词

2020-10-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雷锋纪念馆讲解词

2016-05-23 500人浏览

zzbjchina

向 雷 锋 同 志 学 习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讲解通稿

(开场白)

各位观众: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湖南雷锋纪念馆参观。我是来自____的义务讲解员XXX。

(序厅部分)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陈列馆的序厅部分。这尊雷锋挎冲锋枪雕塑是由大理石基座和汉白玉像身组成,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雷锋显得英姿飒爽,充满活力,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刻画。在雷锋塑像背后的这幅大型背景画映山红鲜艳夺目,热情洋溢,它就像雷锋灿烂如霞的青春年华,显示着勃勃生机和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雷锋精神犹如这漫山开遍的映山红,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为我们开启了弘扬雷锋精神的高昂序曲。在背景墙

上镌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鎏金行草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这是1963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的号召,它也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推动着全国性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直至今天,更是历久弥新。

左右墙上有两则经典的雷锋日记。在各位右手边墙上的是雷锋1959年10月25日写的一则日记,他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这是雷锋对于青春的理解,表现出他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当成为每一个人勤于学习、勇于攀登的奋斗宣言,激励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奋发有为,永葆青春风采。

在我们左手边墙上的这则日记是雷锋在1961年10月20日写下的,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用他短暂的22年切实践行了这句生命誓言,作为共产主义战士,他履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使命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而这句话也成为雷锋精神最核心、最精髓的概括。

(导序厅)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可他那青春洋溢的笑脸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墙上展出的这6张照片是雷锋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留念。看到这些照片,我们似乎很不愿意相信,一个如此阳光活力的生命,就在他最青春灿烂的年华里突然陨落了。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不幸牺牲,在此后的第三天,抚顺十万军民涌上街头,为这位普通士兵送行。现在我们看到的视频就是以这段历史为依据而制作的短片《雷锋——一个时代的名字》。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自发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都相继发起了学习

雷锋的号召。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普通战士能够赢得如此崇高而长久的敬意?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入、蓬勃发展?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雷锋生平事迹陈列,走进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第一部分:苦难的童年)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包括四个主题部分,分别回答了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学雷锋要学些什么和怎样学雷锋。现在我们所进入的第一部分名为‚苦难的童年‛,向我们再现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雷锋不幸的生活遭遇和苦难家史。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望岳乡(今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那一年正好是农历庚辰年,所以大家都叫他‚庚伢子‛。在黑暗的旧中国,雷锋一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因祖辈佃种地主家的田地才获得了一处栖身之所。解放后,党和政府把这间屋子分给了雷锋,也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雷锋故居。这是我们依据雷锋故居原型还原的场景,当年,小雷锋就出生在这间破旧的茅屋中。

这是雷锋一家三代的情况简介一览表,我们可以看到,从1940年雷锋刚出生到1947年他不满七岁,他的五位亲人都在几年时间里相继离他而去,使他从此孤苦无依,饱受磨难。后来在雷锋回忆自己童年的日记中,他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无情鞭挞,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的仇恨和愤怒。

雷锋一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备受压迫和屈辱,从他们身上反映出了当时穷苦大众的生活状态,是旧中国广大受压迫人民的生活缩影。这组名为《血泪家史》的群雕就生动地再现了那一切。

雷锋的爷爷雷新庭佃种了地主家的十亩地,成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累死累活都维持不了一家半饱的生活。地主、高利贷、苛捐杂税重重盘剥,压得老人喘不过气来。1941年年关时节,唐家地主上门催租逼债,身患重病的老人哪里还得起这笔阎王债,支持不下,老人竟被活活逼死了。这股阶级仇恨在雷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雷锋的父亲雷明亮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从小在家种田。后来,他到长沙市一家油盐号当了挑夫。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里,资本家逼着他到江边去运货,结果遭到国民党兵的毒打,内伤成疾。1944年,日军侵占长沙一带,雷明亮又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遭到毒打,吐血越来越严重,加之无钱医治,在1945年春天,雷锋还不满5岁时便撇下他们含恨死去。

父亲的离世让原本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12岁的哥哥雷正德,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挑起赚钱养家的重担,被逼无奈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津市一家工厂当童工。经不起繁重劳动的折磨,不久他就得了‚童子痨‛,身体极度虚弱,又缺乏休息,有一次他突然昏倒在正在作业的机器旁,胳膊和手指被轧得血肉模糊。无情的资本家算计着已经从这个孩子身上榨取不到多少油水了,就把他一脚踢出了工厂。可怜的孩子拖着病残的身子一路乞讨回到家乡,照道理应该要在家休息养病的,可是迫于生计,他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到了一家印染作坊做苦工。由于过度劳累,肺病一天天加重,又没有条件医治,就在父亲死后的第二年也病死了。

可怜的弟弟雷三明不久也连饿带病死在了妈妈的怀里。

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亲人接连倒下,只剩下雷锋和妈妈相依为命。 雷锋的母亲是一位十分刚强的妇女,为了家和孩子,她讨过米,当过佣人,但一辈子劳累奔波换来的却是数不尽的灾难。为了养活小雷锋,她到地主唐家去做女工,竟受到地主少爷的百般凌辱。可

怜她无人诉苦,无处伸冤,生活的屈辱和磨难让她感觉实在是没有勇气活下去了,就在1946年中秋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带着绝望、羞辱和无奈,也带着对小雷锋的无限牵挂,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万恶的旧社会逼得雷锋家破人亡,短短几年时间,五位亲人都相继离开人世,留下不到七岁的雷锋孤苦伶仃地在苦难中挣扎。穷帮穷,

苦怜苦,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在穷乡亲们的拉扯下,雷锋勉强活了下来,可也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懂事的小雷锋不愿意给六叔奶奶增加负担,经常偷偷外出砍柴、讨饭、摘野果子充饥。有一次,在东山砍柴时被地主婆抢过柴刀,连砍了三刀,在手背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

(第二部分:平凡的人生)

种种磨难都降临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如果不是共产党、解放军,雷锋肯定不知道,人间还有‚快乐‛二字。1948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了,毛主席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开进了简家塘,穷苦人民翻身了,而雷锋的生命里也照进了第一缕温暖的阳光。让我们走进第二部分‚平凡的人生‛,一同来了解雷锋在新社会的新生活、新面貌。

1950年,雷锋参加了儿童团,当上了小团长,跟着农会的大人们,又是斗地主、分田地,又是开仓分粮分物。在土改中,雷锋分到了六百斤谷子、二亩四分稻田和两间半茅草屋以及床、蚊帐等生活用品,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过上了开心的日子。这一年,雷锋十岁。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让雷锋意想不到的好事:安庆乡政府决定送孤儿雷锋免费上学。这个场景就是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还原了开学那天乡长彭德茂亲自送雷锋去龙回塘小学报到的情景。乡长彭大叔语重心长地交代雷锋一定要用心学习,学好本事,将来报效国家。雷

锋懂事地点着头,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用功,做一个好学生。

雷锋上了六年学,一共换了五所学校。但是不管在哪里,他都过得充实而快乐。他不光学习好,而且唱歌、跳舞、演讲样样他都积极参加,是个非常活跃开朗的孩子。

1954年秋天,雷锋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望城县清水塘完小(图)读高小五年级。这年,学校刚刚建立了少先队组织,14岁的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图),还被选为中队委员。

雷锋打心底里热爱新社会,热爱新生活,也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清水塘完小读书时,雷锋每天上学要走十几里地,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也总是早早起床,没有雨靴就穿着自己做的木屐或草鞋赶去学校上课,从不迟到。放假时他也是书本不离身,在上山砍柴或下地种菜休息时,也要挤时间读书。这是雷锋读书时自制的小油灯和木屐(实物)。可见雷锋从小就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勤奋刻苦的好品质。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雷锋,还编了一则顺口溜称赞他:‚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几十里,早到第一名。学习他最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雷锋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第二年,雷锋就转学到离家较近的荷叶坝完小读书,当时他是那里唯一的少先队员。意识到这点,雷锋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当荷叶坝完小建队时,雷锋成了建队积极分子,建队后,又协助辅导员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少先队的骨干。‚六一‛儿童节,荷叶坝小学少先队组织去湖南烈士公园过队日,到烈士公园要步行三十多里路,学校号鼓队大鼓手的任务很重,雷锋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当了一名大鼓手。(图)

雷锋还经常用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附近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户陈玉玲老人干活,砍柴、挑水、打猪草……忙里忙外,就像对自己的亲奶奶一样,邻里乡亲都夸雷锋是个热心孩子。(这根当年雷锋为她干活时用过的扁担和柴刀是陈玉玲老人亲自送到我们馆来的)

补充:1955年,国家提出五到七年内基本扫除文盲的计划,安庆乡也要扫盲。上五年级的雷锋跃跃欲试,第一个向彭乡长毛遂自荐做扫盲夜校的语文教员。几个月下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雷锋被评为了县里的‚模范教员‛,那是雷锋平生得到的第一次县级嘉奖。

1956年7月,雷锋小学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雷锋发表了一个即兴演讲,表达了他的三个愿望,他说‚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激情洋溢的毕业演讲是雷锋真诚的青春誓言,深深地打动了全体师生,也可以说这是雷锋在他16岁时为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而令我们惊奇的是,有了目标的雷锋,在此后的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竟然与他当时的‚设计‛惊人的重合。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雷锋一一实现了这三个理想。

其实,影响雷锋的毕业选择,有一个人十分关键,那就是当时望城县的知名先进人物冯建。冯建高小毕业后就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带头为合作社养猪,18岁时,她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当时,望城县委正号召全县青年向冯建

学习,而她也成为了雷锋的偶像,能像冯建姐姐一样见到毛主席成了雷锋最大的心愿。他在给冯健的照片上题赠道:‚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回乡后,雷锋在生产队做了记工员,后来又被调去做秋征助理员,协助征收粮食。枯

燥繁琐的工作,雷锋干起来浑身是劲,还总是一脸笑容,乡里乡亲都夸雷锋能干、勤快、脑子灵活。到了9月,雷锋回乡刚刚三个月,彭乡长就把他要到乡政府,安排他做通讯员。

1956年11月,勤劳肯干、工作积极的雷锋又被安庆乡政府推荐到望城县委工作,担任县委书记的通讯员。这张照片就是雷锋和当时望城县委领导的合影,坐在雷锋右边的这位就是当时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同志,这也是雷锋非常珍爱的一张照片。

张书记是一位南下干部,他了解雷锋的苦难身世,关心雷锋的健康成长,经常给雷锋讲革命道理和英雄故事,鼓励雷锋参加县里开办的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提高文化素质。县委领导同志和县委机关的两次合影留念,张书记都让雷锋站在自己身边拍照,情同父子。可以说,雷锋的好学上进、艰苦奋斗、甘当革命‚螺丝钉‛思想的形成与他在望城县委工作时张兴玉书记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补充内容:后来,雷锋去了鞍钢,到了部队,都和张书记保持书信往来。雷锋在部队谈到自己成长道路时,经常提到这位县委书记对他的关心和教育。雷锋因公牺牲后,张兴玉同志发表了《雷锋永生》一文,介绍雷锋在他身边工作时的情景。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此文拍摄的回忆雷锋纪录片,在军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开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这2本书是当时张书记送给雷锋的,雷锋反复地读过多次。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给青年雷锋的成长以极大的影响。

1957年2月8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的工作模范。在组织的培养下,雷锋健康成长着。他曾感慨地说:‚我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教会我走路。我每前进一步,这里面都倾注着党的亲切关怀和培养‛。雷锋将自己的成绩和荣誉都归功于党的爱护,常怀感恩的心,这不能简单地被

看成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而更是一种纯粹感情的自然流露,一种博大胸怀的本色彰显。

1957年秋冬之际,雷锋主动要求参加了望城县发起的治理沩水的战斗,并被安排在指挥部担任通讯员。工作艰苦自是不必说了,可雷锋总是一马当先,从不言苦,也不服输。几个月的治沩工程结束后,他被评为‚治沩模范‛,并参加了庆功大会,张书记亲自给他带上大红花,并发给了他这件印有‚治沩模范‛的绒衣(图)。那时他曾在笔记本里写下了三句话: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这三句话对于我们现在干事业、做工作都有极大的鼓舞性。

大家看到的这幅春意盎然的场景名为《耕耘大地》,描绘了雷锋开着东方红拖拉机,在团山湖开垦建设、进行耕作的场景。

1958年春天,望城县委决定在团山湖开办一个国营农场,当时团县委号召全县青少年为农场捐款购买一台拖拉机。雷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拿出20元积蓄捐了出来,支持农场建设,成为当时全县捐款最多的青年。

县委领导被雷锋这种极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所感动,研究决定让雷锋去农场学开拖拉机。1958年春天,雷锋成为望城县的第一代拖拉机手,成了一名真正的‚新式农民‛。当时他写下了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发表在《望城报》上。(雷锋1957年照)。

到了收获季节,看到昔日荒芜的团山湖如今变成了米粮仓,雷锋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歌《南来的燕子》‚南来的燕子啊,新来的候鸟,从北方飞到了南方,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闪着惊异的眼光。我听清了呢喃的燕语,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今年改变了模样?’‛。在丰收的成果里,饱含着雷锋辛勤忘我的劳动和无比执着的热情。望城的山水养育了雷锋,雷锋也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

在工作劳动之余,雷锋的生活也是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喜欢打快板、吹口琴。竹快板和这支幸福牌口琴是雷锋从不离身的物品。

在农场工作期间,雷锋还结识了一位好友,她叫黄丽(化名),比雷锋大三岁,俩人以姐弟相称。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体会,畅谈人生理想,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其实黄丽的原名叫王佩玲,黄丽是雷锋给她取的笔名。在湖南话中,‚王‛和‚黄‛是同音的,而‚丽‛是取一个天生丽质的意思。1958年,雷锋决心远赴辽宁鞍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当一名工人。在临别时,他们互赠了一个日记本,在雷锋送给黄丽的日记本的扉页上,他写下了充满希望的话语:‚王佩玲同志,你是党的忠诚儿女,……‛,而黄丽也饱含深情地给雷锋写下了一段充满爱和赞美的临别赠言:‚亲如同胞的弟弟小雷,你聪明勇敢,有智慧、有远见,有前途,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黄丽就像一位预言家一样预见了雷锋的未来,如她所言,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的事迹精神传遍中华大地,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雷锋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他的名字化为一个有力的文化符号,指引着我们不断进步。

雷锋在望城这片热土上度过了他18年难忘的青春岁月,也给望城人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1958年11月,雷锋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远赴辽宁鞍钢,开启了他人生的又一个篇章。这时他也第一次将‚雷正兴‛的名字改为‚雷锋‛,以此表达自己要在钢铁建设事业中冲锋陷阵的决心。

在赴鞍钢途中,火车在武汉停留了六七个小时,雷锋邀约了易秀珍、杨必华等几位望城籍的工友去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站在江边,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钢铁桥,雷锋赞叹不已,也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钢铁工人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图)

雷锋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见到毛主席。当火车经北京停留时,他特意到天安门前拍下了这张照片。(图)雷锋坐在金水桥上,以为能够在那里见到毛主席,可是坐了很久也没见到,于是他便询问守城卫兵:毛主席住在哪里?怎样才能见毛主席?卫兵告诉他说,毛主席住在中南海,当劳模和英雄就能见毛主席。这句话触动了雷锋的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劳模和英雄,争取早日见到毛主席。

补充:雷锋特别爱照相,他一生留下了三百多张照片,这在当时是非常少有的。从1954年雷锋戴着红领巾走进照相馆开始,他自己花钱拍过五六十张照片,几乎在他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他都留下了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这些照片有他自己的单人照,也有和别人的合影。在那个年代,照片还是好朋友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拍照片、洗照片,雷锋花在照片上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向节俭的雷锋在这点上毫不吝啬。而且,雷锋的照片几乎都面带微笑,散发着积极、乐观、自信的热情,也给人们留下了阳光活力的印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热爱生活的雷锋也不例外。这张照片上的雷锋身穿光荣牌皮夹克、蓝色料子裤和当时最流行的三节头皮鞋,

显得格外帅气,雷锋甚至还有一块瑞士进口的英纳格手表(实物)。虽然拥有过这些时髦物件,但是雷锋很少穿戴。因为穿上这些衣服没几天,他就收到了望城县委赵阳城书记的来信,信中赵书记告诉雷锋,家乡人民一直响应党的号召,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提醒雷锋不要忘本。这封信引起了雷锋的警觉,他自觉地把这些物品收起来,再也没有穿戴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雷锋是一个勇于不断修正自己的人,这也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雷锋。

从南方到北方,雷锋首先要克服的是气候的寒冷,每天都要在户外连续作业几个小时,可他只要干起活来就浑身是劲儿,天冷对他来说丝毫不是问题。反倒对付这个庞然大物雷

锋显得比较吃力,这是雷锋当时开过的斯大林C-80号推土机。雷锋的个子比较矮小,只有一米五四,坐着开他看不见前面的大铲子,站着,他又直不起腰,所以他只能猫着腰完成工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学会了别人要用1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推土机手,并且还带了3个徒弟。

1959年8月,鞍钢决定在弓长岭兴建一个焦化厂。弓长岭是一片荒凉的山区地带,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雷锋积极响应,第一个报名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参加建设。他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雷锋由鞍钢转到了弓长岭建设工地,在艰苦环境下自觉地锻炼着自己,并且很快成为了弓长岭焦化厂的骨干工人。

雷锋在鞍钢工作了1年零8个月的时间,曾18次被评为节约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3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如火如荼的生活锻炼了雷锋,使雷锋变得更加成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才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1959年底,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雷锋决心报名参军。可入伍之事也是几经周折。因为身体条件不过关,加之工厂的领导希望雷锋能够留下来,并不支持雷锋去当兵,所以这件事情并不顺利。可是,雷锋就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执着劲儿,硬是说服了领导批准了自己的参军申请。

1960年1月8日,雷锋穿上了军装、戴上大红花光荣入伍,开始了军营生活。

这一天,雷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入伍后的第一篇日记: 这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一定要做一个好战士,我要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雷锋的一生似乎与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团山湖农场,他是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在鞍钢,他是一名出色的推土机手,在部队,他被分配到运输连当上了一名汽车兵。凭借过硬的技术,他被评为五级驾驶员(实物)。

雷锋入伍两年,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团、营的嘉奖。这些是雷锋在部队荣获的立功证书(实物)。

在部队,雷锋的进步十分迅速。由于表现突出,入伍十个月,雷锋就被批准入党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

雷锋还是一个文体活动积极份子,写诗、朗诵、唱歌、说快板,样样都行。入伍后不久,他就参加了部队的战士文艺演出队,经常到各部队去演出。这是1960年3月雷锋与演出队员在沈阳的留影。在野营拉练途中,雷锋一贯革命热情高涨,情绪乐观饱满。这张照片是他在连队野营拉练途中进行宣传鼓动的情形。1960年7月,雷锋参加了沈阳军区举行的体育比赛,这是比赛后的留影。为了表达自己为保卫祖国的心愿,特别喜爱照相的雷锋在1960年春节的留影上特意留下‚奔驰在前线‛的题记。善于写作的雷锋经常为部队宣传投稿。从1960年3月起,运输连俱乐部委员会就聘请雷锋担任‚编辑干事‛,这是发给雷锋的《聘请书》。

1962年8月15日,这是一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天下着小雨, 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驶13号车从山区工地赶回抚顺营地,当车开进连队车场后,雷锋下车发现车身沾满了泥水,一向爱车如命的他,决定让助手把汽车开到营房后的空地去冲洗。从车场到营房后要经过一段狭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指挥助手倒车,可就在此时,意

外发生了,汽车左后轮突然滑进了道路旁的小水坑,大卡车车身猛烈摇晃,撞倒了战士们平时晾衣服的方木柱子,方木

柱子被卡车从根部挤断,在铁丝拉力的作用下,反弹砸在雷锋左侧的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扑倒在地,昏迷不醒。战友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雷锋送往医院抢救,连队领导前往沈阳请来脑神经科的医生,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雷锋的生命,可是,雷锋伤势过重,大脑溢血,颅骨骨折,在1962年8月15日12点零5分在西部职工医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22岁。

(第三部分:伟大的精神)

雷锋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生命之光并不会因此而暗淡,他的青春将在我们身上不断延续,他的名字将在共和国的文化宝库中绽放光彩。请随我走进第三部分‚伟大的精神‛,一同感悟雷锋那丰富而纯洁的精神世界。

这部纪录片《引路人》揭示了雷锋成长的外部环境,说明雷锋 精神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雷锋只有22岁,而在望城生活了18年,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是雷锋精神形成的沃土,家乡人民乐善好施、勤劳质朴的品质感染着雷锋,领导、朋友的关心和鼓励也深深地影响着雷锋的成长。

雷锋从1957年秋天开始写日记,共有9本。这是雷锋日记的影印本,收集了200多篇(电子翻页)。从这些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士兵丰富的精神世界。

雷锋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这表达了他那一片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情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雷锋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是情深义浓,时刻将自己融入到国家建设和为

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从这张雷锋工资情况变化一览表中,我们就能看出,雷锋六年的工作生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从农民,到工人,到士兵,并不是因为报酬的多少,而是将报效国家作为人生的追求,始终站在国家最需要的队伍中,将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从南带到北,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他在日记中写到:‚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这种坚定的立场和信念令我们由衷感佩。

这幅电动图《闪光的足迹》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雷锋从长沙到鞍钢再到抚顺的人生足迹。

雷锋当时有一笔存款,一共是203块钱,他把其中的200元钱捐

了出来,其中100元钱捐给了抚顺市望花区的和平人民公社,另外100元连同一封慰问信寄到了辽阳灾区。这件事雷锋自己并没有提起过,1960年八九月间,雷锋所在团政治处连续收到两封感谢雷锋的地方来信,分别是辽阳市委和抚顺市和平人民公社送来的。这对团机关震动很大,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雷锋不但捐了款,还经常做好人好事。政治处决定把雷锋的事迹整理出来上报下发,表扬雷锋‚为了人民勤俭节约,积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行为。

1954年冬天,湖南省政府决定整修南洞庭湖。当时还在读小学的雷锋就想为此出力,他利用课余时间打草鞋送到乡政府,以此来支援建设。(素描图)

心系人民、对党忠诚的雷锋也被人民记在了心上。1961年5月,雷锋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第一次会议。(图)

雷锋的一生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但他就是用点滴小事谱写了一支动人的奉

献之歌。对于他的举动,也有人不理解,说他是个傻子。雷锋就写了一篇日记,他说:有人说我是‚傻子‛,这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雷锋在焦化厂工作期间,发现当地农民种地缺少肥料,他不怕天寒地冻,每天清晨起床到路边捡粪,共捡了500多斤,不声不响送到邻近的姑嫂城生产队(照)。

1959年11月14日深夜,在弓长岭焦化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堆放在露天的7200袋水泥面临损失的危险。雷锋主动组织20多名青年突击队员,用雨布、芦席遮盖水泥,当盖水泥的雨布、芦席不够时,雷锋就抱来自己的棉被盖在水泥上,使国家财产免遭损失。后来,弓长岭报还专门报道了雷锋和工友们抢救水泥的先进事迹。

从农村到工厂,到军营,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夸赞他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一节列车就是我们根据这句话的灵感所创意而成的,以动漫的形式表现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原本是没有从‚长沙—抚顺‛的这趟列车的,这里寓含着雷

锋从长沙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了全人类的道德楷模。

雷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们从他工作、生活点点滴滴中就能看出他这种坚定的阶级立场。

这是雷锋的三件宝:节约箱、储蓄罐和针线包,这些不起眼的物件也是雷锋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见证。

雷锋曾先后担任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他牺牲后,被团中央追认为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

到今天,‚雷锋‛的名字已成为了好人的代名词,他那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至今仍温暖和感动着我们。

雷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雷锋以主人翁的姿态,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艰苦奋斗。这双袜子(实物)是当时雷锋在望城工作时张兴玉书记送给他的,缝缝补补,总共打了18个补丁,雷锋也没舍得扔掉,直到再也不能穿了,就把它珍藏了起来。现在物质资源丰富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或许不用再打补丁、穿破袜了,然而新的时代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两型社会依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雷锋这种勤俭创业的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像雷锋那样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雷锋是个聪明的青年,但他更是一个勤于学习的人。只有小学文化,却自学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写下了很多文字优美、富有哲理的诗文和日记。他说学习是给生命之灯加油,在学习中要发扬钉子的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平时的雷锋也总是书不离身,只要有时间就会看书,特别对毛主席著作十分感兴趣,他说: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对于自己的业务工作,雷锋也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当时他驾驶的那辆嘎斯车原本是个‚耗油大王‛,后来经过雷锋的仔细研究和技术改进,居然变成了‚省油大王‛。

对待工作、对待学习,雷锋总是有着永不满足、永不停歇的热情,像钉子那样刻苦钻研,也使自己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雷锋有一句闪光的名言:我愿在伟大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雷锋的一生中,他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团山湖农场,雷锋是技术过硬的拖拉机手,在鞍钢,他是豪情满怀的先进工人,在部队,他又是积极向上的五好战士,从这个一览表中可以看到雷锋从地方到部队荣获的各种荣誉,六年时间多达33 项。他立足于平凡的岗位,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功勋卓著,却让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在雷锋身上得到了最真实和完美的诠释,他在岗位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他的美好品质也令整个社会和时代为之感动。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会,就是认为雷锋的出名是在他牺牲以后,或者是毛主席发出题词之后,其实不然。早在1960年沈阳军区就在全区号召部队开展学雷锋运动。这是11月23日沈阳军区副政委杜平的批示(文抄),要求全军区部队学习雷锋精神。1960年11月下旬起,沈阳军区《前进报》连续发表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等大批介绍雷锋先进事迹的文章,有力推动了沈阳军区学雷锋运动的开展。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四班为雷锋班。这是国防部颁发的‚雷锋班‛锦旗(实物)。现在的雷锋班还保留着雷锋的床位,每天的点名第一个报的就是雷锋的名字,全班集体答‚到‛。

(第四部分:永远的榜样)

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但他的生命并没有停止发光,他的精神在新时期愈发受到赞美和推崇。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先进典型,他们为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真正的雷锋传人。让我们一起进入陈列的第四部分:永远的榜样。

1963年3月2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随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题词,由此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1963年8月1日,毛主席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观看了沈阳军区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演出结束后,毛主席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当时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比雷锋要幸运,因为雷锋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见到毛主席,可他没能实现,而我

有幸见到了。其实,再过45天雷锋就能亲眼见到毛主席了,因为他所在部队已经决定安排雷锋到北京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可是他连这个消息还没来得及知道离开了,这也成为雷锋一生最大的遗憾。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带头学雷锋,以党中央决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全党学雷锋,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再一次将学雷锋活动提上了新的政治高度和时代高度。雷锋的故事就像一首动情的歌,无时无刻不在扣动我们的心灵,它像一颗种子,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雷锋式人物。美丽导游文花枝、警界女神警任长霞、水电工人徐虎、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等等等等,在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无一不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在雷锋离开我们的岁月里,这个社会依然有许多温暖和感动我们的故事。

‚天有大灾,人有大爱‛,在大灾大难面前,爱的奉献之歌唱响中华大地。抗击非典斗争中的白衣天使叶欣、汶川地震中用坚强的臂膀保护学生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还有这个面容稚嫩、眼神却无比坚定的抗震救灾少年小林浩,他用铿锵有力的歌声驱散心灵的阴霾,挽救了自己和同伴,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勇敢。

这些展出的人物是我们从2009年评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100位人物‛当中选出来的31位,其中湖南籍的有8位。他们都和雷锋一样出自平凡,却用自己的方式奏响了大爱与大善的动人旋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像一首首时代的赞歌,传唱不止,催人奋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和生活背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青年志愿者‛。他们所信奉的‚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北京奥运会场上,在上海世博会场上,在西部扶贫的支教队

伍中,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向我们传递着中国青年人的活力、真诚和友善,他们是真正的雷锋精神践行者,也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青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当这首歌无数次扣动我们心弦的时候,每一个人应当更加勇敢地将内心那股爱的冲动转化成爱的行动,用一个微笑、一份关爱、一次给予,让世界充满更多的温馨和希望。

(结束语)

半个世纪以来,家乡人民坚守着对雷锋的追慕与信仰,雷锋的精神力量也使这片土地的美德血脉蓬勃奔涌。我们相信,雷锋精神将如春风雨露一般滋润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幸福温暖。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就为您解说到这里,感谢各位的聆听!

本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