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向西方学习_李秉忠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向西方学习_李秉忠

2022-02-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中国民族报/2008年/2月/1日/第005版 环球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向西方学习

李秉忠

1526年,奥斯曼军队在莫哈奇的决定性会战中,将匈牙利、俄国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继而是1529年对维也纳的围攻。伊丽莎白时代研究土耳其的历史学家诺理士说,奥斯曼帝国是“眼下的世界恐慌”。但帝国表面上压倒一切的优势却无法掩盖其骨子里的衰落。1683年第二次围攻维也纳失败后,奥斯曼帝国前进的步伐停了下来。苏莱曼大帝卒于征战途中,新继位的素丹塞利姆是个酒鬼,奥斯曼帝国开始在风雨中摇摆。俄国注定要成为帝国最要命的克星,对于1699年的《卡洛维茨条约》,帝国的反映是,“这次是一败涂地,自奥斯曼帝国开国以来,从未遭到如此惨败。”1736年至1739年是奥斯曼帝国的回光反照期,奥斯曼军队战胜了奥地利人和俄国人,重新占领了贝尔格莱德。1739年之后,欧洲人陷入内部战争,最著名的是“七年战争”。于是,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进入一个长期的和平时期。1768年10月,奥斯曼帝国对俄国宣战。这场被称为独臂人和瞎子之间的战争,宣布了奥斯曼帝国的灭亡。1774年对俄战争失败后,帝国与俄国签订了《凯纳贾湖条约》,俄国女皇对此的欣喜之情跃然于纸上。认为该役乃“俄国前所未有的”成功。

奥斯曼帝国与基督教世界强弱转换的转折点出现在17、18世纪,在这两个世纪,帝国经历了两次耻辱性的失败。帝国内部对此进行了激烈争论:一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帝国国家结构的腐化;另一方强调是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争论的结果是后者占了上风,帝国决定以沙皇彼得一世为榜样,向西方学习,重新建立帝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并重新成为欧洲的恐惧之源。这样便开始了帝国的第一次向西方学习经历。和平恢复之后,大维齐(宰相)达马德・易卜拉辛帕夏及其追随者便派了许多代表团奔赴欧洲各国首都。大维齐要求他们透彻理解西方的文明制度,并指出哪些适合于帝国。然而,随着1730年苏丹艾哈默德三世被迫退位,大维齐和其他主张改革者被处死,帝国的第一次西化努力以失败告终。

苏丹塞林三世和穆罕默德二世时期开始了真正的、持续的向西方学习的历史。第一阶段从1789开始一直到1836年,高潮是1826年新军取代了近卫军;第二阶段从1839年持续到1865年,即历史上所谓的“坦齐马特改革时代”;第三阶段是青年奥斯曼人阶段(1865~1876);第四阶段是青年土耳其人阶段(1908~1918)。

18至20世纪,奥斯曼帝国所进行的改革是在西方持续的压力之下进行的,土耳其的认同也只是处于萌芽阶段。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民族主义首先出现在非穆斯林的米列特,对穆斯林米列特来说,族裔只是一个外来的概念。换句话说,土耳其人是一个相当陌生的称呼,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归属感。直到帝国末期,帝国的精英们都认为自己乃奥斯曼人而非土耳其人,甚至于觉得土耳其人是一种耻辱性的称呼,有笨头笨脑之意。作为民族主义最重要因素的民族语言也未登台,土耳其语只是安纳托利亚农民所使用的语言,而阿拉伯语才是乌尔玛所使用的神圣的语言。

第1页 共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