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价值研究

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价值研究

2020-03-23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6T15:13:58.81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作者: 汪冰[导读]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8例按时间段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采用综合护理。出院前1d观察效果,包括DVT发生情况及下肢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B组DVT发生率0.00%,低于A组的5.08%,B组下肢活动能力评分(85.23±1.63)分,高于A组的(70.32±1.58)分,两组各项数据对比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风险,并改善其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预防价值 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DVT患者血栓栓子脱落会导致肺栓塞,肺栓塞引起猝死的发病率大于

34%,而90%以上的急性肺栓塞由DVT所致。由于下肢骨折会产生疼痛和肢体肿胀症状,可能掩盖下肢DVT患者的肢体肿胀、Homan征阳性等特有临床表现,如果下肢DVT发现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综合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价值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2016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8例,按不同时间分段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为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5.5±1.3)岁;B组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9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45.6±1.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包含术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及健康教育等B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详细如下:(1)护理评估。术前的护理评估:在手术前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的时间等,对血液粘稠度较高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术后的护理评估:在手术之后的2d内对患者予以格外的关注特别是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肢体的颜色、温度、肿胀变化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行普勒超声检查。(2)心理支持和宣传指导。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下肢疼痛会对其带来较大的痛苦,其心理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为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关注,应用恰当的语言技巧来进行及时疏导、安慰、解释和鼓励,并向病人做好疾病宣传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让患者在真正意义上意识到深静脉栓塞对人体的危害,增强患者战争疾病的自信心。(3)体位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保持患者的下肢高于心脏水平面20~30cm,目的是更好的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最大限度上降低患者的肢体肿胀;要避免患者的肢体受到挤压。(4)预防患者重要脏器栓塞。血栓脱落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心肺功能,导致器官栓塞。在术后的1~2周内,患者静脉血栓附壁性不够稳定,容易脱落。为此,患者要尽可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卧床休息,并确保床头床位抬高15~25°的体位,目的是更好地促进血液流动,避免出现器官栓塞现象。(5)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指导。在术后要确保患者饮食清淡,引导患者尽可能的食用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血液粘稠度还需要引导患者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确保患者在卧床时的大便顺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Fugl-Mcyer量表和ADL评分量表评估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得分越高,表明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VT发生率对比

B组DVT发生率0.00%(0/59),低于A组的5.08%(3/5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7)。 2.2下肢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B组下肢活动能力评分(85.23±1.63)分,高于A组的(70.32±1.58)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0.450,P=0.000)。 3讨论

DVT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对DVT的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DVT重在预防。无栓病房是一种全新的医护管理模式,首起北京积水潭医院,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建立无栓病房。该病房的建立是通过多种模式筛查、评估住院患者发生DVT的风险程度,然后应用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在无栓病房管理中,预防DVT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DVT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采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给予干预,使无栓病房的无栓护理更加科学、系统、规范、有效。我院创伤骨科于2017年3月开始建立无栓病房,引入无栓理念,采用系统、规范化的血栓管理模式,评估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的风险程度,并给予预防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降低DVT发生率。

综合护理模式是临床常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对患者身心状态及治疗方案进行评估,改善其负性心理及认知情况,减少内外在因素对其病情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DVT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控制,DVT发生率(0.00%)低于A组

(5.08%),下肢活动能力评定也显示B组较A组显著提升(P<0.05)。临床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术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拟定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其负性心理及生理状态,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运动及饮食干预,以进一步对干预效果提供保障。结束语

总而言之,下肢DVT的形成严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且该病的治疗复杂、效果不理想。因此,应加强对易复发的高龄下

肢骨折患者DVT的预防,一旦患有下肢DVT,需要对患者及时手术,并在术前合理评估其身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在手术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在术后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必要的护理、正确使用抗凝药物;患者应乐观认识疾病、作息顾虑、饮食科学、强化肢体锻炼,从而最大限度上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6):165-166.

[2]莫小冠,许丽君,施良森,王淑珍.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57-59.

[3]池莉霞,杨小凤.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145-146.

[4]王佳蓓,王崇宇.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59-1560. [5]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115-118+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