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来动物入侵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很多外来物种也在不断地传入我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表示,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最近的一次调查统计中,外来入侵物种有488种,而其中动物就有171种。
根据大量资料总结,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农林业的外来动物有以下几种:害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班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桔小实蝇、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如原产于南美的福寿螺、原产于东非的非洲大蜗牛;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苏联的松鼠、褐家鼠和黄胸鼠;原产南美洲的獭狸(又名海狸鼠、草狸鼠、沼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
1.概念诠释:本地物种、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入侵
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我们称之为本地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甚至打败当地物种,反客为主,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当地生态失衡,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外来入侵动物的传入路径
外来动物入侵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是人类将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转移到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这种转移可以是国家内的或国家间的,可以分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两类。
2.1自然扩散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中,仅有麝鼠1种是通过自身的扩散或借助于河流、风力等自然力量而传入,即自然入侵。
麝鼠原产北美,以后引入欧洲各国,1927年从北美洲引入前苏联,经人工放养遍及前苏联各地,分别沿着西北和东北两端边境的河流自然扩散至我国境内。西北角经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扩散到新疆;东北角经黑龙江(在前苏联境内称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两条界河扩散到黑龙江省。1953年在新疆北部伊犁河中发现,随后在黑龙江省有正式报道。1958年起从新疆捕捉活鼠7000余只在全国10多个省区散放养殖。
2.2有意引种
有意引种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动物品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2.2.1作为食物
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对食品多样性的讲究是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人们为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新、奇,大量引种食用动物,殊不知,这样也会
造成生物入侵,如作为食用动物的大瓶螺、褐云玛瑙螺等。有一些哺乳动物的皮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麝鼠和海狸鼠,人们在大范围内推广饲养以获取皮张,结果也形成生物入侵。
大瓶螺是在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华人引入到广东,引进时同时引进了明线瓶螺以及一种没有中文学名的同属螺类,目的是作为养殖食用。自1984年,大瓶螺在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大瓶螺适应和繁殖能力强,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它散布很快,破坏蔬菜和水生农作物。1988年开始,大瓶螺在广东省37个县25 000hm2的土地上造成了巨大损失。
2.2.2作为宠物
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生存能力较强的一些鹦鹉,如小葵花凤头鹦鹉和虹彩吸蜜鹦鹉,在当地野化后,数量大增,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或者过度采食嫩叶,危害当地植被。
2.2.3作为水产养殖品种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可以利用开展养殖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和公园都或多或少地在开展养殖业。涉及到的外来物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红螯螯虾、虹鳟鱼、口孵非鲫、欧洲鳗、匙吻鲟、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以及一些食肉性鱼类(特别以小型鱼类为食)如加州鲈、条纹石鮨和金眼石鮨等等。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已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灭绝。除了这些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外,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
的小型杂鱼(鰕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鳙鱼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杞麓湖和星云湖中当地鱼种大头鲤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
2.2.4异地放生
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柬埔寨,人们因放生捕获的动物,特别是鸟类、鱼类、乌龟而做的善事会受到尊敬,但一项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 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而这些物种有可能具有入侵性。很显然,具有文化含义的“做善事”并未考虑到对本土生态体系产生的有害影响。原因是,人们没有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也不了解外来入侵种带来的危害。
2.2.5人为引入
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已经有许多外来植物从植物园逃逸归化,也有形成入侵的事例。动物园虽然还没有报道有入侵问题,但也有一些物种在野外自然繁殖,如八哥已经在北京形成了自然种群。特别是现在各地时兴建立野生动物园,大量物种被散放到自然区域中,如不加强管理措施,防止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和野生动物园外来物种的逃逸(其中可能会携带外来的野生生物疾病),这些潜在的外来入侵种源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生态入侵。
2.3无意引种
无意引种是指某个动物品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及其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除交通工具外,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引入外来物种。
2.3.1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
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如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
2.3.2船只携带
船只携带的方式主要通过压舱水的异地排放。压舱水一般来自船舶的始发港或途径的沿岸水域。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由船舶转移的压舱水有100亿吨之多。因此许多细菌和动植物也被吸入并转移到下一个挂靠的港口。另一种通过船舶引入的方式是营固着生活的生物等附着在船只上被带入新的领域。这些外来生物被引入后,有的种类根本破坏或改变了原来的生态面貌,例如食肉性的红螺1947年自日本海迁移到黑海,十年后,几乎将黑海塔乌塔海滩的牡蛎完全消灭。
船上装载的生物繁殖体有时可能被丢弃,或在船沉没后逸出,随浪冲出海岸。鼠岛就是这样一个小岛,曾经有一条船在鼠岛附近沉没,船上的老鼠就上了岛。而岛上并没有老鼠的天敌,岛上的鸟蛋对老鼠来说是极佳的营养品。
2.3.3海洋垃圾
随着废弃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正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这些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与像椰子或木材之类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借助这些载体,它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3.中国外来动物入侵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世界各地大多数动物品种都能在我国生存,且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所以,中国遭受外来动物的入侵几率非常高。在中国,外来入侵动物分布范围极其广泛,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人迹罕至的偏远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区大多数都有外来入侵动物。而危害较大的入侵动物有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
4.近些年外来动物入侵加剧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外来动物入侵的压力越来越大,呈现出传人数量多、传人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开展了商贸、旅行等活动,不断增加了物种的迁移、引进和规划培育,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物入侵的事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急剧膨胀、科技进步迅猛、经济飞跃发展、商贸旅游更是逐年递增,在全世界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再加之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的快速发展,社会更加开放,人类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以后,外来远距离生物蔓延入侵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大促进了生物物种的迁移与扩散,生物入侵更为强烈。
物种引进已成为当代生物入侵的主渠道之一。在物种引进上,有的人认为“外来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造成了生物入侵的加剧。
目前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的研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足、控制不严、研究不透。
5.外来入侵动物的危害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
据统计,目前我国至少发现81种入侵动物,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造成的林业年均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5.1经济损失及危害范围
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直接经济损失每年198.59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 000.17亿元,每年仅几种主要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入侵害虫每年危害森林的面积在150x104hm2左右。其中松材线虫于1982 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被发现,经过短短10 多年时间,该病已蔓延至苏、皖、粤、浙、鲁等省,造成1600万株松树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目前已危及黄山、张家界等著名风景名胜区的安全。
5.2农林业病虫害的爆发
外来种在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下,往往是爆发性的,种群呈指数级别形式增长,一旦爆发,难以控制。例如:美国白蛾具有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天敌少的特点,它独有的生物种群特点和生活习性为扩散创造条件。
5.3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健康
入侵的外来物种,有的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有的则是间接的。一些外来动物通常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巴西龟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虽然我国还没有报道关于巴西龟的危害,但这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6.应对外来动物入侵应采取的措施
6.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农林和养殖业等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渠道进行监督管理,实行引进许可证制度, 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新建《生物安全法》,对外来动物风险评估、预警、引进、控制、消除、生态恢复、赔偿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特别要加强农业、林业、养殖业等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管理,并建立外来入侵动物的名录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增加有关外来动物入侵风险分析的内容。
6.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要加强检疫、边防管理或其它相关设施工作人员的培训,除了辨别、管理等方面的实用训练外,还要使他们对生物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包括其所面对的威胁。
6.3严格执法,做好检疫工作
检疫是防范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动物检验检疫是有效阻断动物入侵的主要措施。加强引种检疫审批和监管工作是防范有害动物入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完善引种检疫审批和监管制度,不断提高审批的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有害生物涉及范围广,单靠林业检疫部门一家很难进行全面检疫和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受到实效。
6.4加强对外来动物的防治,重视本地物种,尽可能使用土著物种,抵制外来动物入侵
研究制定最佳的方案和技术,对入侵生物采用高效的紧急扑救(化学防治、机械防除、人工防除等)措施;对爆发性的入侵者,采用紧急的化学防治及其它的扑灭技术,并长期处于警备状态。
6.5加强全民参与意识,对大众进行宣传教育,了解外来物种的危害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入侵都是生产者首先发现的,并赢得了有利的控制时间,从而避免了大范围扩散蔓延。如果公众能够意识到由于自已无意间从国外带回的水果可能携带危险害虫,如地中海实蝇,它有可能引发我国整个水果产业的严重损失,从而避免自己的无意识行为,这样动物入侵发生的概率会人为减少。因此,加强科普宣传、培养全民预防生物入侵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