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作者:李春祥 于喜波 林卓强 焦乃贵 刘炳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3期
摘要 做好树种选择是切实提高森林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关系造林成败的基础环节,更是改善森林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对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林业六大工程乃至当前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S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60-01
选择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3条,即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经济学原则是指满足造林目的(包括木材和其他产品生产、生态防护、美化等)的要求,即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业的要求;生态学原则是指树种的特性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这2个原则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是造林的目的,如果树种达不到这个目的,其他方面的性状再好也是无用的,用这样的树种造林是失败的;而如果违背了生物学的基本规律,选择树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状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达到造林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经济学原则
造林目的是与经济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尽管衡量和预测育林成果中使用的经济技术属于森林经济学和林业经济学的内容,但对于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和育林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对于用材林来说,木材产量和价值是树种选择最客观的指标。由于不同的树种在种子来源、苗木培育及其他育林措施方面的成本不同,木材经济不同,所以所得收益不同。由于森林的许多收益在育林投入多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所以育林的理财问题也是个独特的重要问题,即不但要比较不同树种及所需的育林措施所产生的价值,而且要比较收益所需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的投入成本。例如,不同树种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用于防治的费用也不同,这些费用都应计入成本。在造林整地时投入的1元,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时投入的1元,和在木材收获时投入的1元是不同的。假定轮伐期分别为3、10、50年的树种,平均生产的木材价值虽然均为1 000元/hm2,但是实际收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对于这种方案的选择,要用复利的方法进行比较,这与银行储蓄的原理是一样的。所用的利息常与预计的风险、投资者从各种投资中可能得到的复利利息等情况有关,利率不应包括银行存款的利息中由于通货膨胀所作的补贴[1]。
2 林学原则
林学原则是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尽管繁殖方法和森林培育的其他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行发展很快,但是造林树种的选择既需要有前瞻性,又必须与当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繁殖材料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源的丰富程度和繁殖方法的成熟程度,直接制约着森林培育事业的发展速度。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例如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进步,使得原本比较缺乏的繁殖材料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丰富起来,而多种研究手段的应用可能使传统技术被全新的技术代替,从而使森林培育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原来用扦插难以生根的树种,由于成功应用了多种化学制剂,使得扦插成活率大大提高,从而丰富了繁殖材料来源;以干旱著称的西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低成为限制造林成功的因子,多种集流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使得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营造树种造林成为可能。当然,在考虑技术问题时必须与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新技术应用的投入与产生的效益要求达到合适的比例[2]。
3 生态学原则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必须坚持生态学原则,森林是个生态系统,造林树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树种的选择必须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全面考虑。首先,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沃程度等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其次,生态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培育的重要任务,而造林树种的选择是执行这一任务的基础与关键,树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越是比较好的立地,越宜选择比较多的树种,以营造结构比较复杂的森林,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生产潜力。另外,树种选择应考虑形成生物群落中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引用树种与原有天然植被中树种的相互关系,也包括选择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在混交林中,各种树种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树种选择要考虑到人工林的稳定程度和发展方向,以及为调节树种间相互关系所需要的付出,把树种选择作为大规模遗传材料的选择[3-6]。
4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刘凤祥,徐丽欣,何君,等.香杨树种概述及其营造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44-45.
[2] 于晓秋,刘凤祥,李政林,等.樟子松的特征特性及其效益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61.
[3] 于清,张欣,解玉发,等.樟子松特征特性及抚育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3-147.
[4] 张欣,解玉发,王文华,等.油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03.
[5] 李永林,张继善.造林树种选择及配置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2(23):35-36.
[6] 刘益平,王军辉,李道新,等.三峡地区高山乡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2(6):8-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