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 )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 )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酒兴,对遍体鳞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给了他少许的银币和大把的铜币。
那三个人继续喝酒,最后竟露骨地攻击米斯的祖国。“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1)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一……就…… (2)给带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乘:①坐 ②就着 ③一种计算方法 A.他乘船回家。________
B.乘着酒意,他诗兴大发。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米斯非常气愤的句子。 (4)填空。
米斯当时遍体鳞伤,他肯定需要________,但当他听到________,立即把钱币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这说明了米斯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5)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答案】 (1)因为;所以 (2)①;②
(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
(4)钱;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爱国,有尊严 (5)勇敢的米斯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 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1)因为;所以 (2)A①B②
(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
(4)1、钱 2、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 3、爱国,有尊严 (5)勇敢的米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纵 蹿 歪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在老虎的心里,“漏”像________;在贼的心里,“漏”像________。 ②老虎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贼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 (3)你觉得文段的哪个地方有意思?为什么?
(4)看到老虎和贼狼狈的样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答案】 (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点评】(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不能重复。
________的帽子 ________的帽子 ________的帽子 (2)文段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为什么?
(3)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的广告内容。
(4)顾客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各式各样;舒服;方方正正
(2)顾客走进了新帽子店是我最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们一直以来戴的是方帽子,当新帽子店开业的时候,他们竟然打破传统,勇敢地接受了新事物。
(3)方帽子店: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新帽子店: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4)“新帽子店里的帽子看起来样式很多,个性十足啊。”“是啊,是啊,我还从来没有戴过圆帽子呢!好想试试戴上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还是戴方帽子比较好,毕竟我们一直都戴方的帽子。”“说得不对。无论方帽子还是圆帽子,只有舒服的帽子才是好帽子。”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各式各样、舒服、方方正正 (2)顾客走进了新帽子店是我最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们一直以来戴的是方帽子,当新帽子店开业的时候,他们竟然打破传统,勇敢地接受了新事物。 (3)帽子店: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新帽子店: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4)“新帽子店里的帽子看起来样式很多,个性十足啊。”“是啊,是啊,我还从来没有戴过圆帽子呢!好想试试戴上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还是戴方帽子比较好,毕竟我们一直都戴方的帽子。”“说得不对。无论方帽子还是圆帽子,只有舒服的帽子才是好帽子。”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 , 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满腹经纶:________ ②饱学之士:________
(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习。
①“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
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这句话是说________
A.哲学家很满意弟子的答案,让他们回去马上行动。 B.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比一比,谁的除草办法最好。
C.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通过实践来证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②文章题目用“最后一课”是因为________
A.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
B.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明白了: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C.这既是哲学家给弟子们上的最后一课,同时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们明白了: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4)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如果“灵魂”对应“旷野”,那么“纷扰”“美德”又分别对应什么?
灵魂——(旷野) 纷扰——________ 美德——________
(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5.【答案】 (1), :“ , ? , 。” (2)关羽;大力士;勇猛极了
(3)关羽通过与周仓比赛打蚂蚁来教育周仓。
(4)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会有效的。
(5)聪明、善于教育。;有勇无谋但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 , ? , 。” (2)关羽、大力士、勇猛极了
(3)关羽通过与周仓比赛打蚂蚁来教育周仓。
(4)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会有效的。
(5)关羽:聪明、善于教育。周仓:有勇无谋但知错就改。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6.【答案】 (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2)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很短 ;锐利有力
(3)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4)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 (5)蚂蚁的触角:蚂蚁之间用触角交流。
蝙蝠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强烈的超声波,并用它的耳朵收听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以此飞行、捕食。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体形比老鼠大。②错误,刺猬的腹部没长像钢针一样的影刺。③正确。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可以查阅资料。
故答案为:(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2)尖尖的;很小;非常锋利;很短;锐利有力;(3)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4)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5)蚂蚁的触角 蚂蚁之间用触角交流 蝙蝠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强烈的超声波,并用它的耳朵收听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以此飞行、捕食。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
7.【答案】 (1)无论;都
(2)不紧不慢地;迫不及待地;耐心十足地 (3)A
(4)性子急
(5)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子的毛病,给顾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人笑话了。
(6)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子这么急,如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还是答应他冬天来取棉袄吧。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都……”
(2)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捷达是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3)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4)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6)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无论、都 (2)不紧不慢地、迫不及待地、耐心十足地 (3)A(4)性子急(5)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子的毛病,给顾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人笑话了。(6)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子这么急,如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还是答应他冬天来取棉袄吧。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
(3)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8.类文阅读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解析】【分析】(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3)、(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2)B;D(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5)建成潮汐电站。
【点评】(1)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类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zhé shé)_____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_____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ó báo)_____。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
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例: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zhé;shé;bó;(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画: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5)例: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
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_______的日子。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 ) A. 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
B. 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 C. 在干些什么呢?
D. 一定玩得很痛快吧?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不能不劳而获
B. 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C. 不能光看眼前
D. 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
【答案】 (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 (3)B (4)D
【解析】【分析】(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
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 (3)B(4)D
【点评】(1) 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