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2.(2分)《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2分)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4.(2分)李华同学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内容时,绘制了如图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 )
第1页(共27页)
A.北击匈奴 C.澶渊之盟
B.文成公主入藏 D.设置驻藏大臣
5.(2分)如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
A.商品经济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
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6.(2分)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7.(2分)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表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第2页(共27页)
◆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开
A.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8.(2分)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9.(2分)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10.(2分)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第3页(共27页)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A.交互性
大河文明 集权政治 浓厚的宗教意识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B.多元性
C.传承性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
D.统一性
11.(2分)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
12.(2分)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 A.不列颠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B.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战役
13.(2分)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4页(共27页)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晋华中学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设了地方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人文山西》。如表是该书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完成第14~15题。 目录
第一章 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1 第二章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15 第三章 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53 第四章 称雄商海五百年的晋商……73 第五章 多彩多姿的文化艺术……95 第六章 奋斗中的近代山西……117 第七章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山西……147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山西……165 ……
14.下面内容能入选该书第三章的是( ) A.叔虞封唐——晋国建立 C.鲜卑内迁——建立北魏
B.走西口——艰苦创业 D.山西票号——汇通天下
15.如表是该书第七章中节选的片段,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10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开拓建设中来。下面是九年级同学以“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第5页(共27页)
展板一【阅读文学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一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作品一《清平乐•村居》 作者 辛弃疾(宋)
作品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节选) 作者 罗贯中(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白发谁家翁媪?
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鲁而赐教。” 赖,溪头卧剥莲蓬。 体裁:
特点: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体裁:
特点:章回体;情节生动;大众化。
生活风貌:反映了家人相亲,共同劳动的田历史价值: 园生活风貌。
展板二【释读文物图片——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2)二组同学展示了如图一组文物图片,它们分别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写出你从中感悟到的红色文化内涵。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0分)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
第6页(共27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18.(10分)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深化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
第7页(共27页)
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材料三
1982年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举措,并简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从中西方现代化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15分)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倾听时代呼声】
(1)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这些时代呼声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摘编自《神曲》
第8页(共27页)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化】
(2)革命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如图图片场景反映的两场革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
任务三【阐述历史史事——谱写时代华章】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共一大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新中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9页(共27页)
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根据“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可知,“耒耜”可用于耕地,故B项正确;“耒耜”是用来翻地的工具,不是用来取火、纺织和制陶的工具,排除ACD。 故选:B。
2.(2分)《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司马迁对其评价:“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下列选项与这一记载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
第10页(共27页)
垂后世”的意思是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故司马迁称赞的是他们的忠义与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反映的气节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A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法治的思想,排除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德治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3.(2分)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分析】本题考查汉文帝的统治与文景之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务民于农桑,薄赋敛”结合所学可知,大臣贾谊和大臣晁错都主张以农为本,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励精图治,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戒奢从简,排除B;兴修水利和重农抑商都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题干都没有涉及,排除CD。 故选:A。
4.(2分)李华同学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内容时,绘制了如图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 )
A.北击匈奴 C.澶渊之盟
B.文成公主入藏 D.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交往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示。 【解答】根据题干“盛唐气象”的结构示意图,①促进了唐朝的民族交融,由此可以判
第11页(共27页)
断,①处应该是反映唐朝民族间交往的史实;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B文成公主入藏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北击匈奴,不符合题意,排除A;澶渊之盟是北宋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之间的议和,与题意不符,排除C;清朝时期在西藏地区,设置驻藏大臣,排除D。 故选:B。
5.(2分)如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
A.商品经济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
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的景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京的水陆交通的状况,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业活动“诚信为本”的情况,排除D项。 故选:A。
6.(2分)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
第12页(共27页)
理。”可知,这位主人公是林则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进行了虎门销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B符合题意;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与严禁鸦片无关,排除A;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收复新疆,与题意不符,排除C;邓世昌是致远舰管带,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选:B。
7.(2分)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表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开
A.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
第13页(共27页)
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因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相关,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之一,题干表格内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B项;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拖住了日本百余万大军,有力支援了其他盟国,题干表格与此结论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8.(2分)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主要任务,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识读。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根据题干《“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业的占比达到51%,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D项正确;图片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显然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A项;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与图片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不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排除C项。
第14页(共27页)
故选:D。
9.(2分)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971年10月25日”“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所以才有题干中的情景出现,C项正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排除A项;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是1955年,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 故选:C。
10.(2分)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A.交互性
文明特点
大河文明 集权政治 浓厚的宗教意识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B.多元性
C.传承性
文明成就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
D.统一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以及特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表格“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信息可知,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第15页(共27页)
是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古代罗马的文明特点是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这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文明的相互影响,不能说明古代文明具有交互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无法体现文明的传承,排除C项;古埃及和古代中国文明是大河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未体现古代文明具有统一性,排除D项。 故选:B。
11.(2分)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玉米原产于美洲,16世纪以后广泛出现在欧洲和中国,是因为16世纪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的物种交换,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而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中国国威,并不是为了贸易往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的作物传播到中国,不能体现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B项;玉米是粮食作物,不是观赏和药用植物,排除D项。 故选:C。
12.(2分)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第16页(共27页)
( ) A.不列颠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B.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重点掌握诺曼底登陆战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题干赞誉的这场战役是诺曼底登陆战,D符合题意;不列颠战役是德军轰炸英国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A;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与题意不符,排除B;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排除C。 故选:D。
13.(2分)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苏争霸下的世界格局,重点掌握两极格局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时间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于苏联解体”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因此,题干图示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A项正确;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仅仅是图示的一小部分内容,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之间的冷战对峙,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仅仅是时间轴的一部分,排除D项。 故选:A。
晋华中学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设了地方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人文山西》。如
第17页(共27页)
表是该书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完成第14~15题。 目录
第一章 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1 第二章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15 第三章 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53 第四章 称雄商海五百年的晋商……73 第五章 多彩多姿的文化艺术……95 第六章 奋斗中的近代山西……117 第七章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山西……147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山西……165 ……
14.下面内容能入选该书第三章的是( ) A.叔虞封唐——晋国建立 C.鲜卑内迁——建立北魏
B.走西口——艰苦创业 D.山西票号——汇通天下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C符合题意;第三章的题目是民族交融的舞台与熔炉,ABD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 故选:C。
15.如表是该书第七章中节选的片段,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 )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A.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B.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C.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 D.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18页(共27页)
【解答】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来到太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孙中山先生盛赞山西响应南方起义,牵制清军南下的历史功绩,肯定了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孙中山的这段话意在肯定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不是强调武昌起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发动山西各界共造自由民主平等之中国、说明山西起义用半年时间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CD。 故选: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10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开拓建设中来。下面是九年级同学以“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展板一【阅读文学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一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作品一《清平乐•村居》 作者 辛弃疾(宋)
作品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节选) 作者 罗贯中(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白发谁家翁媪?
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鲁而赐教。” 赖,溪头卧剥莲蓬。 体裁: 词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体裁: 小说
特点: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有词牌特点:章回体;情节生动;大众化。 名等
历史价值: 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
生活风貌:反映了家人相亲,共同劳动的田烈愿望;在当时社会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园生活风貌。
众喜爱;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第19页(共27页)
展板二【释读文物图片——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2)二组同学展示了如图一组文物图片,它们分别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写出你从中感悟到的红色文化内涵。
【分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宋词与特点、《三国演义》与历史价值、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感悟到的红色文化内涵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品一的体裁是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有词牌名等。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作品二的体裁是小说;《三国演义》体现的历史价值是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2)图一文物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图二文物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图三反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图四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从中感悟到的红色文化内涵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实事求是,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故答案为:
(1)作品一:体裁:词;特点: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有词牌名等。作品二:体裁:小说;历史价值: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2)图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图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图四: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无畏革命精
第20页(共27页)
神;实事求是,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0分)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罗斯福“炉边谈话”的背景以及谈话产生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21页(共27页)
【解答】(1)根据材料“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可知,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石刻、木刻、器皿、木牍等。根据“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诏书”中提到的历史史实有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皇帝制度;设立丞相制度;统一度量衡等。
(2)根据材料二“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变法图强;通过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3)根据材料“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可知,材料三中,1929﹣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社会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稳定美国人心,战胜经济危机;同时通过广播解释并宣传新政的内容等,在此背景下罗斯福发表了“炉边谈话”;罗斯福的谈话,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有助于战胜经济危机;有助于新政的推广实施;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公信力;推进了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载体:石刻、木刻、器皿、木牍等。历史史实: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皇帝制度;设立丞相制度;统一度量衡等。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变法图强;通过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3)背景:1929﹣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社会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
第22页(共27页)
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稳定美国人心,战胜经济危机;同时通过广播解释并宣传新政的内容等。影响: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有助于战胜经济危机;有助于新政的推广实施;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公信力;推进了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等。
18.(10分)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深化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材料三
1982年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举措,并简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第23页(共27页)
(3)综上所述,你从中西方现代化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两次工业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材料二“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有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实现政治民主化,为工业化发展扫清了障碍;都通过殖民扩张,掠夺资金、原料,占据海外市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实现了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随着工商业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等。
(2)根据材料三“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可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举措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等;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等。
(3)综上所述可知,我从中西方现代化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有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制度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等。 故答案为:
(1)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实现政治民主化,为工业化发展扫清了障碍;都通过殖民扩张,掠夺资金、原料,占据海外市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实现了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随着工商业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等。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等;国内
第24页(共27页)
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等。
(3)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制度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等。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15分)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倾听时代呼声】
(1)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这些时代呼声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摘编自《神曲》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化】
(2)革命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如图图片场景反映的两场革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
任务三【阐述历史史事——谱写时代华章】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25页(共27页)
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共一大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新中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共产党宣言》、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神曲》反映的思想发出了人文主义或抨击教会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情感和理想的时代呼声;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宣言》反映的思想发出了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的时代呼声,产生的影响是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2)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具有广泛性;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等。
(3)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选择中共一大、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题目是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论述如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开创宏图伟业。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实践到理论,开创了独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代都以自身的智慧开创新的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也
第26页(共27页)
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绘就更加灿烂的时代画卷。 故答案为:
(1)《神曲》反映的思想发出了人文主义或抨击教会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情感和理想的时代呼声;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宣言》反映的思想发出了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的时代呼声;影响: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2)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具有广泛性;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等。
(3)题目: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开创宏图伟业。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实践到理论,开创了独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代都以自身的智慧开创新的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绘就更加灿烂的时代画卷。
第27页(共2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