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四大途径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四大途径

2022-03-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四大途径

2004.01.16 08:00:00 经济日报 [ 9 版]

新闻背景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和定位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决定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编者按 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们特邀国资委研究室主任季晓南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保持必要数量比重

1

背景数据 按销售收入计算,目前,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92.1%、石化69.3%、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90%以上。

按营业收入计算,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为43.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分别为66.1%和64.9%。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的省区有9个,最高的是吉林省,为76.9%,其他8个从高到低依次为西藏、贵州、甘肃、黑龙江、新疆、青海、江西和云南;国有经济比重低于50%的有7个省市,最低的是浙江省,为28%,其他6个从低到高依次为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天津和上海。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以保持必要的数量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数量,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就缺乏基础。国有经济这种必要的数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保持必要的规模和比重;二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处于支配地位;三是在不同地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有所差别,但都应保持一定的规模。

随着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幅下降,但仍占有相当的比重,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02年底,全国工商企业社会总资产约为34.9万亿元(不含金融资产),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量为18.02万亿元,

2

占51.6%。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户数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22.7%,完成的增加值占近50%,上缴税金占60%以上。 在国有经济的数量和比重这一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认为国有经济数量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国有经济数量越少越好,比重越小越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不是主要作用,并不要求比重占绝对多数。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会有所减少,但总量要能够保证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有经济控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按销售收入计算,目前,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92.1%、石化69.3%、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90%以上。这些行业和领域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应继续处于支配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和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外,其它都应允许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为适应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的要求,在保证国有经济控制

3

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可以继续减少。 地方国有经济的数量和比重对整个国有经济的规模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具有重要影响。到200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为118299.2亿元,其中,中央占用56594.2亿元,占47.8%;地方占用国有资产61705亿元,占52.2%。

在不同地区,国有经济的规模相差悬殊,比重也差别较大。到2002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中,国有资产最多是广东省,达7930.8亿元;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只有166.1亿元。31个省区市中,东部省份的经营性资产是中部省份的3.29倍,是西部省份的5.14倍。

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的研究,按营业收入计算,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为43.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分别为66.1%和64.9%。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的省区有9个,最高的是吉林省,为76.9%,其他8个从高到低依次为西藏、贵州、甘肃、黑龙江、新疆、青海、江西和云南;国有经济比重低于50%的有7个省市,最低的是浙江省,为28%,其他6个从低到高依次为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天津和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私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省,到2002年底,国有资产总量为4393.1亿元,仅次于广东、上海,在全国列第三位;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1682.1亿元,在全国列第六位。

分析对比各地国有资产的数量和比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4

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经济的数量也大,但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相对要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的地区,国有经济的数量也少,但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则相对要高。这一结论值得各地研究和思考。

提高国有经济质量

背景数据 1995年到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7.76万户减少到4.19万户,下降了46%,实现利润从838.1亿元提高到2209.3亿元,上升了163.6%。国有中小企业户数从24.5万户减少到14.9万户,下降了39.2%。1997年国有中小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额达502亿元,2002年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86.9亿元。

1995年到2002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共13665.3亿元,但2002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1.5%。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应保持必要的数量,更要有质的提高。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的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1995年到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7.76万户减少到4.19万户,下降了46%,实现利润从838.1亿元提高到2209.3亿元,上升了163.6%。国有中小企业户数从24.5万户减少到14.9万户,下降了39.2%。1997年国有中小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额达502亿元,2002年盈亏相抵后实

5

现利润286.9亿元。

虽然这些年国有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提高国有经济质量的任务仍很紧迫。根据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资料统计,1995年到2002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共13665.3亿元,但2002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1.5%。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连创新高的背后是大量的不良资产。1995年到2002年中央企业(含国资委监管的189户企业和中央部门管理的企业)实现利润共11827.2亿元,但2002年末中央企业的不良资产也达4453.1亿元,占中央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5%。

实际上,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比例要高于帐面反映的情况。一些企业呆坏帐、潜亏挂帐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企业随意担保,担保额甚至超过了资产总额;还有一些企业或有负债严重,而或有负债一旦成为现实,往往会使企业陷入绝境。最近国资委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直接监管的189家中央企业进行清产核资,从摸底调查的情况看,上报资产损失的中央企业中,除已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5户企业外,其它中央企业上报的预计资产损失总额为总资产的4.92%,其中按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预计资产损失占50.3%。

造成国有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直接影响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竞争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办社会负担沉重。到2002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自办中小学1.1万所,

6

自办医院6152所。国有企业每年向国家缴纳城市建设费和教育附加费约500亿元,同时每年用于办社会的资金支出达456亿元。二是人浮于事的问题仍很突出。1997年到2002年,全国国有企业职工由6975.6万人减少到4680.5多万人,下岗分流了2500多万人,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仍然过多。据初步测算,中央企业现有的910多万职工中,三分之一是富余人员和辅业职工。三是一大批需要破产关闭的企业还没有退出市场。据初步调查,全国符合破产关闭条件的资源枯竭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2500多家,涉及金融债权2400多亿元,涉及职工510万人。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必须下决心尽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考虑再用三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基本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使国有企业真正能够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力争再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符合关闭破产条件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问题。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还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服务水平,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等。总之,国有企业要千方百计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产品,拥有一批著名品牌。

加快布局结构调整

背景数据 在现有的608个工业门类中,国有企业涉及604

7

个,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涉及533类,占全部工业门类的87.7%。 据统计,2001年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近9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近80%。 2002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2.9%,比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低2个百分点,而分布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比全部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国有经济竞争力不够强,其深层次原因,既在于体制性障碍,又在于结构性障碍。

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在行业分布上,除必须由国家控股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国有经济还广泛分布在其它行业和领域。在现有的608个工业门类中,国有企业涉及604个,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涉及533类,占全部工业门类的87.7%。在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竞争性服务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仍然偏高。

在股权比重上,国有经济在许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中比重过大。据统计,2001年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近9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近80%,大股东中绝大多数是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而相当一部分法人股东也是国有资本控股的。这既不利于法人治

8

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不利于很好地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在企业规模上,截至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9436户,净资产52637.2亿元,销售收入56868.5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净资产5.58亿元,销售收入6.03亿元,规模偏小。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销售额最少的通常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连续几年排在500强第一位的沃尔玛年销售额达到2400多亿美元。《财富》杂志公布的2002年世界500强中,美国有192家占39%,西欧119家占24%,日本88家占18%,他们合计占81%。中国大陆只有11家,仅占2%。

此外,一大批需要破产关闭的企业一时难以退出市场,也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国有经济结构性障碍的存在,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国有经济的效益受到严重影响。2002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2.9%,比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低2个百分点,而分布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比全部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要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也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

近年来,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展不快,一个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不明确、不到位,没有专门机构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进行统筹考虑,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监管

9

机构的建立,解决了出资人不到位和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将促使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从战略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组重组。 根据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权限的一次重大调整。由国家所有、分级监管的体制转变为分级代表、分级监管的体制,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市(地)人民政府在依法享有更多的出资人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也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方面负有重要职责。一是要加强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二是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三是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重组上市、中外合资等多

10

种途径加快发展主业,增强竞争力,同时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四是加大国家对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支持力度。在保持社会和企业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加快符合关闭破产的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同时推动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走依法关闭破产的路子。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背景数据 到2002年底,3468家重点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制的企业,国家投入资本7710亿元,全部权益达13304亿元,国有资本支配的范围扩大了近一倍。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可以扩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据统计,到2002年底,3468家重点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制的企业,国家投入资本7710亿元,全部权益达13304亿元,国有资本支配的范围扩大了近一倍。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必须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使股份制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除军工生产等极少数的企业之外,其它国有企业包括特大型国有企业都应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建的国有企

11

业,应尽可能采用股份制形式,通过控股、参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外国资本、民营资金以及社会其他方面资金,进一步增强和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对需要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也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资本市场和社会监管体系的完善,企业股权高度社会化和分散化,只需用少量的资本就可以控股整个跨国公司。我们应学会和善于运用较少的国有资本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 在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证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规定了经营的范围和行为,并设置了具有一票否决权的“黄金股”来保证国家对这些行业的控制或影响。国家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企业的一般决策,但如果企业违反规定,国家则可以动用一票否决权。如英国政府在英国宇航公司就设置了“黄金股”。这种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除通过资本进行控制外,国有经济还可以通过政府招标、政府拍卖、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采用输出标准、专利、品牌、管理等办法获得控制权。我们应积极运用资本与非资本结合的方式,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上图:跨国并购已成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中网供图 季晓南

1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