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
题目: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手法
——以《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为例
学生姓名 徐宛思 学 号 2013101104 专 业 汉语言文学(2)班
1
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手法
——以《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为例
摘 要: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平生得意之
作,其中运用了大量象征的元素。本文将通过对《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最主要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探讨马尔克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象征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中曾经说过:“《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1】
文学评论家杰拉德·马丁也称赞《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举世公认的中
篇巨作,认为其饱满的张力,谨慎的节奏和杰出的结局几近完美。
该作品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内战结束后的五十六年里盼望战争抚恤金而得不到的复杂心情,以及因此而被迫面临的艰难生活。上校年轻时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安度晚年的养老金迟迟未到,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因在斗鸡比赛中散发传单而被打死,孤独的老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信守承诺送来养老金。但这种期盼在一次次的失望里变成了绝望的等待。
加西亚·马尔克斯之所以能成功的刻画上校这个丰满感人的形象,得益于他自己的亲生经历。40年代初期在巴兰基亚市的小港口,马尔克斯每周四都会看到一位等待邮船的老人。久而久之,这个形象自然而然地与作家的外祖父尼古拉斯·马尔克斯上校的经历融为一体。老人曾经参加过千日战争,一辈子都在等着领取军功奖。根据法律,作为一名退役的老上校,这笔酬金他是应得的,但直到去世也没有等。马尔克斯的外祖母在丈夫去世之后接替丈夫等待这笔酬金,依然是一无所获。这些存在于他记忆中的素材,被利用前经过了漫长的沉淀期。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创作出了大量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这些物象不仅推动着
2
情节的发展,而且暗含着小说的主题。本文在此将选取“斗鸡”、“信”、“十月”这三个最有代表性的物象来进行简略分析。 1.“信”
从标题《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就能看出,“信”在此作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字面意义上讲,“信”是指政府给革命军官发放的遣散费和补偿金,是一种参与爱国活动的荣誉与价值的证明,是国家对投入热情与生命的军人给予公正待遇的方式。在内战结束之后,政府颁发了赦令,上校“打了一场持续8年的官司,接着又耗费了6年多的光阴”才有享受退休金的资格,为此每个星期五他都会去港口等信,但每次都是一场空。同时文中说“上校仅仅靠着对来信的期望勉力支撑”,连上校妻子都抱怨“像你这样等信,一等就是十五年,真是有一股牛的耐性。”【2】能看出信也是上校赖以生存的希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这十年以来,上校一直盼望着尼兰迪亚的诺言能够得以兑现,然而这种期盼在一次次的失望里变成了绝望的等待,这无期限的等待既是上校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命运。在漫长的等待中,上校家里一日比一日残败。小说开头写到“上校用小刀把咖啡罐壁上的咖啡末连同一些氧化物一起刮下来”【3】,自己不舍得喝把它让给患有哮喘病的妻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唯一一把雨伞都已被虫蛀的百孔千疮。这位“奋不顾身地拯救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上校和妻子住在一所“已经抵押出去的房子里”;战争腐蚀了他的身体,风湿、胃病、高烧总是伴随着他,与此同时他唯一的儿子也因为散发传单被打死了,上校忍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艰难度日。小说中上校的妻子控诉道:“二十年了,我们一直等着他们兑现每次大选后对我们许下的那一大堆诺言,可到头来我们连儿子都没保住。”【4】这是何等悲惨的境遇。
引申而言,作者通过对上校孤独无依的悲惨命运的描写,来揭示哥伦比亚军事独裁政府的黑暗,以此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世间的不平提出悲愤的抗议。从上校在面对葬礼时所说的“他是我们这里第一个自然死亡的人”就意在从侧面反映出政府的黑暗和对当地人民的迫害。当上校在经历漫长等待无果后质问律师时,他说“我的老战友们都在等待信件的过程中死去了。”【5】那么这令他感到孤立无援的状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正是由于政府的失信。因此作者通过对上校悲惨生活的描写,表现出对社会道德的沦丧、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官僚政府的腐
3
败的一种强烈谴责。 2.“斗鸡”
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一种动物——鸡,而且是一只斗鸡。作为书中除上校夫妇外最早出现的元素,斗鸡成为贯穿整篇小说情节的纽带,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以此来表现主题。
从浅层次来讲,斗鸡是上校的精神支柱。“这只鸡是全省最棒的一只公鸡,大概值五十比索”【6】,因此对上校而言,斗鸡可以说是不幸生活的救世主。在自知等待退休金无望的过程中,上校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只比生命还要珍贵的斗鸡身上。一开始他打算在一月份的斗鸡比赛过后将这只鸡卖个好价钱以贴补家用,而在此之前必须努力养活它。后来他又决定靠鸡取胜得来的奖金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因为“鸡主有权抽百分之二十的赢头”。因此“上校恨不得忘掉一切,睡醒便是斗鸡比赛的日子”,他的清晨总在鸡鸣声中开始。这只看似微不足道的斗鸡,俨然成了上校的希望和命运的象征。数十年中上校在鸡带给他的美好希望和痛苦回忆中生存,一种无力却又不能放弃的的无奈之感在上校的记忆里挥散不去。同时书中对于斗鸡的大量描写也总伴随着上校夫妇对于生活艰辛的抱怨。“九
【7】个月来他们一生太伏一生太伏地花着这笔钱,养活了自己,也养活着那只鸡”,
甚至后来穷困到他们所喝的粥都是“从鸡身上来的”。当妻子说出“鸡决定分点儿给我们吃,生活就是这么回事儿”【8】时,作者借鸡这个物象来展现了上校暮年生活的凄凉与悲惨这一目的已显露无疑。
除了精神寄托以外,斗鸡还成为了上校的激励与未来。小说中作者对一次斗鸡训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一开始写”他那只鸡正孤零零,没有遮护地站在场子中央,两腿微微发抖,看上去有点怯阵”【9】,又写“他的鸡并不进攻,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击退对手,然后稳如泰山地落回原地。此刻,它的腿已经不抖了”
【10】
。这只斗鸡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打败对手、志气昂扬,使上校感受到了从未有
过的活力并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鸡身上的热气和强烈的搏动使上校颤抖起来。他觉得此生从未抱过这么活蹦乱跳的东西”,这只斗鸡的胜利使他重新焕发了生机。可以说信与斗鸡都是证明上校存在意义的信物,信证明了上校的过去,而斗鸡证明了上校的未来。
此外,这只斗鸡还是上校父爱的体现。书中着重描写上校对这只斗鸡珍爱有
4
加,不仅继续投身于儿子热爱的斗鸡活动中,而且忍饥挨饿也要坚持喂养这只“全省最棒”的斗鸡。上校时不时和斗鸡聊天,带着斗鸡散步,这些行为看似荒唐可笑,可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上校显然将这只斗鸡当做了已逝儿子的化身,同时也是上校唯一的伙伴。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那只公鸡此刻正精神地站在空罐子面前,看见上校就仰起脖子,咯地叫了一声,真像是人在说话”【11】。这一片段的背景是上校夫妇在考虑养鸡还是养自己的问题。上校内心十分纠结,他认为斗鸡听懂了夫妻俩的谈话,所以像是遇到知己一样对斗鸡说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 还有一处写到”这时,鸡咯地叫了起来,传进过道里,仿佛是人在低声说话一样”【12】。斗鸡本身只是动物,是人赋予了它人性的特点,作者在这里多次将斗鸡叫声比作人说话,也是在表现上校将斗鸡当做儿子或朋友的方式。
文中写到“这可是他儿子九个月前因为在一场斗鸡比赛时散发传单而被乱枪打死后留下的遗产”。作为儿子留下的唯一遗产,这只斗鸡寄托着一位白发人对亡去黑发人的念想。因此上校精心呵护着这只斗鸡,为它检查身体、称体重、准备吃食等。让儿子留下的斗鸡参加斗鸡大赛并获得胜利,这是一位父亲能够为逝去的儿子所做的唯一事情。他希望这只鸡能够继续儿子活着时的辉煌,永不失败的战绩; 在劝说妻子继续养鸡的时候上校说过:“我是为了奥古斯丁。要是能回家来告诉他我们他的鸡斗赢了,他该有多高兴”【13】。而当他自己想要放弃养鸡时,又因为儿子朋友说“您要亲自把奥古斯丁的鸡放进斗鸡场去,这是最要紧的”
【14】
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而坚持下去。这些小细节都表现出了浓浓的父爱。 上校妻子也与斗鸡有分不开的联系,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埋怨“这只倒霉
的公鸡”,因为她认为儿子的死与这只斗鸡具有直接关系。但当家里只剩两枚二十生太伏和一枚十生太伏的硬币,连玉米都买不起更别说食物时,妻子果断的说:“那就买玉米吧,上帝知道我们该怎么混下去。”【15】;当斗鸡被带走时她愤怒的告诉上校:“我对他们说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他们休想把鸡抱出屋去。”
【16】
这危急时刻吐出的真心话又表现出了它对于将这只鸡养在家里这些年的认
可。说明在上校妻子的潜意识里,也是将斗鸡作为了家庭的一份子。 3.“十月”
小说中,上校的痛苦最早是与拉丁美洲漫长而又闷热的气候联系在一起的。十月总是伴随着雨季的到来,上校内心觉得自己的骨头仿佛也因此而返潮了,这
5
似乎是上校悲剧命运的一个预言。小说的开始就有这么一句话:“已是十月。”这个简单的时间交代渲染了整个故事的氛围。十月的哥伦比亚正处于雨季,人们厌恶这个潮湿闷热的季节,尤其对上校而言,十月令他饱受胃病、风湿等疾病的折磨, “只要每到十月我的肠子里就好像有什么小动物在折腾似的”【17】, 连“我的骨头都返潮了”。在上校看来,十月是个不祥的月份,他认为渡过这个雨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十月给他带来的压迫感变成了消化道里的阵阵隐痛,甚至“每年十月都这样”。作品中,十月与上校的心情和身体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不幸与灾难。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十月份的到来通常伴随着死亡、厄运,是一个不祥的月份。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十月是与邻人的出殡相联系的。而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也是死于十月。一些评论家认为,马尔克斯个人象征库里的这个不幸的月份,与其外祖父马尔克斯·尼古拉斯有关。马尔克斯·尼古拉斯曾在十月的一次决斗中杀死了邻居梅达多,并对六七岁的马尔克斯说“你不知道一个死人有多苦啊!”这句忏悔性的话对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致在其作品中,十月成为了一个不祥的象征。【18】 与十月意义相近的还有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百年孤独》中所呈现的黄色意象系统。小说的主色调是黄色,黄色在拉美的印第安语神话传说被视为腐败、离散、病痛、衰败、没落、苦难和死亡等不吉利和灾祸的不祥之兆。例如墨尔基阿德斯被淹死前放着假牙的杯子里长出黄色小花;奥雷良诺上校的12 个儿子在得到父亲送给他们的黄色小金鱼后都惨遭杀害;;向俏姑娘求爱的一个外乡人在送给她黄色玫瑰后死于非命;乌苏拉逝世时夜空中出现橙黄色的小光盘,庭院里的水泥地开出黄色的小花;菲南达死时头戴金黄色硬纸板的王冠,身 穿发黄的皮袍;当老布恩地亚死去的时候,天空中下起了细微的黄色花瓣雨,黄色的花瓣落在屋顶上,铺满了街道,人们不得不用铲子清理这些黄色的花瓣,送葬的队伍才得以通过;当奥雷良诺第二的女儿梅梅与车库机械工巴比洛尼亚马恋爱时,只要巴比洛尼亚马一出现,周围就满是飞舞着的黄色蝴蝶,梅梅甚至不用刻意去找寻他的身影,只要看到黄色的蝴蝶便定能找到巴比伦。这常转悠在梅梅和她的情人身边的黄色蝴蝶,无疑又是作者给出的这对情侣爱情悲剧的预兆。果然,马乌里肖·巴比伦被人用枪打中,从此一病不起,最终在孤独中慢慢的变老
6
直至死亡,而梅梅最后也被送入了修道院。
黄色同时也象征着金钱的本色与堕落。《百年孤独》第十一章最后写到:“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讲给马贡多带来多少捉摸不定的困惑和确凿无疑的事实,多少恭维奉承和倒霉、不幸,多少变化、灾难和多好怀念啊。”【19】作者意在借用这辆首次来到马孔多小镇的黄色火头车来象征外来文明的侵入以及黄金的开采掠夺对拉美土地所造成的种种毁灭性灾难。比如他们迷恋炼金术,反复制作小金鱼等等。这些常伴随着历史和个人出现的黄色,频繁地暗示着马贡多的悲剧,而且这种反映衰亡的颜色越来越浓。马尔克斯在黄色浓重的阴影里揭示出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缺陷,更是表达自己对于外来文明入侵和破坏的控诉。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运用一系列象征元素,无论是象征上校的精神支柱还是暗示上校的悲惨命运,都成功为读者塑造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位纯洁、直率、善良、刚毅的上校。在小说的末尾,马尔克斯冷静的叙述道,“ 妻子逼问上校‘ 告诉我,我们吃什么?’上校经历了七十五年———一生中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七十五年———才到达了这个时刻。他感到自己是个纯洁、直率而又不可战胜的人,回答说:‘ 屎’。”【19】在那样一个时刻,上校上校完成了他艰难的灵魂之旅,真正做到了解脱于痛苦。同时作品也向世人揭露了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所处的封闭、落后、腐败和独裁专制。从各个方面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部作品。
参考文献:
[1] [哥伦比亚]加西亚· 马尔克斯 门多萨著,林一安译.番石榴飘香[M].三联书店出版,1987年8月一印:57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哥伦比亚]加西亚· 马尔克斯著,陶玉平译.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M].南海出版公司,2013: 31,1,64,34,14,24,60,85,85,45,60,44,50,25,87,11,96.
[18]秦志红.浅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04:71-74.
[19][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 沈国正 陈泉译.百年孤独[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178.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