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朱文君 六年级 【白话文】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真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份额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文言文】
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
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教学过程】 一、回顾白话故事
1、(课前让学生预习了两篇白话文)同学们,读过老师给你们的两篇文章了吗 2、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伊索寓言》,看老师写。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饱含着人类的智慧。
3、你们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很好,很有感觉)好在哪里 4、小结:读故事就要读出情感,读得绘声绘色。 5、出示故事中的人物语言:
A他边走边回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B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真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1)指名读。点评。
6、第二只狐狸和第一只狐狸说话时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感悟一个是在骗自己,一个是在骗别人,第二只语气更夸张。) 二、诵读文言故事
过渡:听老师读第一只狐狸的话。(师读古文中狐狸的话) 听明白了吗 古文又叫文言文。
(发文言文资料) (一)初读,激发兴趣 1、自由地读两则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边巡视边问:怎么读得这么投入(好玩,有意思,虽然有些不懂,但有挑战性)。 3、指名读第一则(学生读破句,没节奏) 4、教师示范读。再指名让学生读,读得没有节奏处停下来纠正。跟读。 重点指导: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大快朵颐:什么意思(借助注释解决) (二)读出趣味、韵味 1、读文言文因为有“之乎者也”所以特别有意思,找找本文中有几个“之”。 2、都是“之”意思不同,读法不一样。听老师读。 (1)你们听出什么不同了吗(教师读得有长有短) (2)哪个最长:垂涎久之 (3)如果这个“之”是两拍,那哪个是半拍猿升之技,贵重之品,罕见之物拂人之性,违心之谈 (4)猜什么意思(的) (5)读一拍的是哪个方以之为食 3、垂涎久之:“之”是什么意思 夸张地读:教师夸张地读,学生跟着读,教师一唱三叹地吟这个“之”,让学生感受到读古文的快乐。 4、要是没有“之”感觉怎样 师生合作:去“之”读。听起来够怪。 5、文中有多少四字词语
文言文中往往用四字词语,连起来,让我们读着有明快的节奏。 找出来读一读。 齐读,读出节奏。
6、文言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文言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音乐性的语言,我们要继承发扬。古人读时半读半唱,叫吟诵。
7、媒体播放:唐老先生吟诵《狐与葡萄》,让学生感受吟诵是怎样的一种诵读。 【滕春友评价:不提倡小学课堂上吟诵,因为今人已无法复古,很容易扭曲了“吟”的意味。】 三、改写文言文
1、读《蝉和狐狸》,按要求改写成文言文。 要求:(1)、任选一句改写成文言文。句意不变。
(2)忘了用上“之乎者也”
(3)完了读一读,斟酌一下,设法让句子有节奏。 2、学生交流
(有些学生写得不错,有些学生不到位。但老师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写古文的感受。把古文中的“之乎者也”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