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牧区牛羊寄生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5
来源:爱问旅游网
36 甘肃畜牧兽医 2012年1(总222)期 甘南牧区牛羊寄生虫病防控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宗义 (甘南州畜牧学校,甘肃合作747000) 中国图书分类号:S 852.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799X(2012)01—0o36-_03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牛羊生产业,大多利 曲县牧畜感染率调查显示,消化道线虫达 用天然草场放牧。草原牧畜所受最普遍的危 98%以上,肺线虫达85%以上,螨类、昆虫类 害是寄生虫侵染,常给牧业造成极大经济损 达100%。感染牧畜的寄生虫达78种之多。 失。因寄生虫及其宿主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有 再如羊泰勒虫病发病率调查显示,临潭县 机组分,故牧畜寄生虫病不可能彻底消灭,只 23.35%,卓尼县47.45%,夏河县61.23%。 能适当控制,这也决定了寄生虫病防控是持 引入甘南的良种羊,发病率高达77.8%一 久性的。在藏族地区,要持久地做好一项工 100%,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它各县调 作,既需要完善的技术性措施,更需要牧民整 查,寄生虫感染皆很严重,这说明寄生虫病防 体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人文特点、 控任务之艰巨。 民风民俗,才能有序地开展开拓。 牧畜寄生虫感染率高,是因为处在自然 l 甘南牧畜寄生虫病防治的困难 疫源地。天然草场生物富集,与牛羊同种属 甘南牧区牛羊感染寄生虫很严重,如碌 野生动物广为分布,相关寄生虫及其宿主极 p p 、 p 、 p p — 猪场需有建场许可证及粪便废弃物处置的申 水体、空气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再加上饲 报等。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已有法律、法规的 料的不科学搭配与运用,使饲料浪费严重引 执法力度及监督力度,保障其顺利实施。从 起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根本上减少养猪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除了 近些年来养猪所使用的一些高危害的饲料添 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外,技术的进步应是解 加剂,这些药物在猪体内作用以后,多数随粪 决问题的核心,从源头上控制养猪业污染。同 便排出体外,污染了整个人类生存环境;被人 时为消费者提供既营养又安全的畜产品。 们摄人体内的猪肉也影响到了人的健康。为 4 小结 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提倡科学养猪,应用 养猪业和环境保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科学的养猪方法添加一些对人类和环境无害 好的环境和资源可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养猪 的活性物质;减少或停止使用有害的饲料添 业科学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 加剂。应用科学的方法将粪便进行一些无害 以为人类造福。现在大多数人为了追求高的 化处理再为人们所利用,搞好猪场的绿化,走 生产效益,不考虑环境的污染,没有运用科学 科学绿色的养猪道路。 的养猪技术;使得猪场及其猪场周边的土壤、 生产技术 37 为繁盛,故牛羊不可避免地被寄生虫侵染。 2.3 防疫监管缺漏大 此外,寄生虫跨地域传播不易阻隔,接壤 甘南牧区山高林密、沟深川大、牧群分 散,增大了防疫监管难度;牧民在毗邻省区、 的若尔盖湿地寄生虫极繁盛,毗邻的青海省 调查,各类畜禽体内外寄生虫达354种之多。 毗邻地、省与本州的地理、气候相同,利于同 种类寄生虫迁徒、生存,给我州寄生虫病防治 带来困难。 牧场间实施牛羊交易,往往绕开检疫关,为寄 生虫病传播开通了渠道;牧民随意自宰牛羊, 未经屠宰检疫,常散疫和致人染疫,如把割除 的带病器官喂牧犬或乱弃于草场,沟通了脑 2寄生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驱虫时机选择不当,未考虑各地生态 相变 甘南草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七县一市 间海拔高差大,在l 000—4000m间,故气候 差异极大,春暖秋冷相差1—2个月多。各地 地理、气候的差异,一是造成各县乡牧业形式 不同,二是造就不同地域寄生虫的种类差异 和繁盛期差异。根据这些差别,各地寄生虫 病预防性驱虫应有时间差别,但实践中是延 续上世纪防疫机构所定统一时间,即春秋各 一次。统一驱虫的失误是未与各地生态相变 相对应,故防控效果良莠不一。 2.2不良生活习俗和文化滞后妨碍了寄生 虫病防控 在牧区,因牧民生活习惯所使,数种畜禽 混圈,或与人居相连。这种习俗沿习,常造成 寄生虫病在不同动物之间、人畜之间相互传 播、感染。病死尸、病污物随意扔弃,污染草 原和水源,人为创造病原孳生和疫病传播 条件。 寄生虫病控制防重于治。但偏远区牧民 认识不到位,无病不投药。驱虫限于见病投 药,个体治疗。间或实施群体驱虫,也不能与 生产环节配套。再则,寄生虫病症大多表现 为慢性、轻症或生产能力下降之态,牧民以为 天生如此,不予重视。若流行严重,防治为时 已晚,自甘倒霉。 此外,牧民为了偷牧、抢牧而破坏围栏、 违反轮牧统筹规划,致使寄生虫病防治受到 严重影响。 多头蚴、棘球蚴等病的传播链条,使这类病广 为流行。 高端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设备更新慢, 相关人才缺乏,导致寄生虫病不能及时确诊, 故得不到及时防治。技术部门积累的调查资 料虽很丰富,但大多未能转化为行政措施,科 技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3寄生虫病防治应对措施 寄生虫病防治,需要防疫部门缜密调研, 明确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各地生态相变、牧业 形式和人文因素,做出统筹部署;需要属地技 术员深入牧村牧场,在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上 给予技术指导。 3.1 培养文化型牧民和村级技术骨干 寄生虫病防控,需要牧民掌握必要的科 学养殖知识和防疫技术,自主实施,为此,需 加强科技推广和牧民防疫培训。 培训现有牧民 以实用、便捷为主。应采 用集中培训、一线指导、到示范牧业点参观、 实习等多种形式,把新型养殖知识和防疫技 术转移到牧民手中。若有50%~70%的牧 民接受过防疫培训,就能整体性提高认识,自 觉与防疫机构协同,建立群防群控统一体系, 大大提高寄生虫病防控能力和成效。 培养技术骨干,应把通藏语中学毕业生 作为重点对象,优点甚多:一是与牧民语言相 通、情感交融,利于防疫和产地检疫的推行。 二可及时发现染虫畜、疫病流行群,及早处 理,保障牧业安全。三可做好贸易防疫监管, 保障动物贸易安全。四可对零散私宰牛羊实 施就地屠宰检疫,既防止屠宰散疫,又保障牧 38 甘肃畜牧兽医 2012年1(总222)期 民食肉安全。五可妥善处理病尸、病料、病污 物牖,防止污染草场。六可指导和引领饲养 卫生,提高动物生产安全系数。 培养后备知识型牧民,应从青少年开始. 在中、小学引入畜牧业科技知识和动物疾病 防治知识.并利用学生假期实地指导实习。 培养新型牧民.是未来牧业走向现代化的 希望。 甘南牧区通行藏语,应编录民族语言为 主体的指导手册、音像资料,由藏语技术员深 人生产一线,为牧民作宣传、指导,可显著提 高科技服务实效。 3.2提高卫生水平、合理牧饲 改进动物生产方式和卫生水平,是减少 和防止疫病的必要措施。在驻圈和舍饲地, 应借州政府定“农牧民定居工程”之风,指导 牧民改良舍饲环境,提高卫生水平;生活垃 圾、生产废料、春乏死尸、病尸病料等污物皆 焚烧或深埋,以减少病原孳生、传播;保护水 源、保持草地清洁、阻断寄生虫传播链条,减 少寄生虫侵染。 牧场轮转,应遵从各地生态相变和生产 环节,统筹规划。一为适应草原生态,择优牧 饲;二为有效避虫,即在寄生虫高频感染期之 前转场;三为配合防疫,在转场前实施产地检 疫,可及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还需借 助本州“农牧互补”政策,在枯草期加强补饲, 以增强牧畜体质,提高牧畜拒虫、排虫能力。 3.3 因地制宜。适时驱虫 牧畜驱虫、杀虫时机的选择,是根据当地 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和当地饲养方式而定。一 是依海拔、气候定时机。在高、中、低海拔区, 按气候冷暖时令选定不同的马区虫时间。如春 秋季预防性驱虫,处于高海拔区的玛曲、碌 曲、夏河等县乡,应比处于低海拔区的迭部、  ̄}-Itt1等县乡迟l一1.5个月。近几年,笔者见 碌曲县部分牧场实施每季驰虫.效果良好。 二是依牧场轮转,通常在转移牧场一星期前、 在出冬l 和人冬囤一星期前驱虫。半农牧 区,应在舍饲与放牧交替之前一星期实施驱 虫为宜。三是依寄生虫感染规律。消化道寄 生虫、血液寄生虫和外寄生虫的侵染期在不 同季节.驱虫应按各寄生虫高频感染时问分 别实施,不可图方便一次性实施。四是临时 性驱虫不能只针对个体见病投药。若见牧群 中已有过10%感染发病时,应全群驱虫。驱 虫期粪便灭虫宜焚烧或长时间发酵,因为高 海拔牧区全年气温低,发酵不易。 3.4人畜同防同治 牧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很普遍。牧场 上,寄生虫虫卵遍布,牧民不知,认青草为净, 席地坐卧食饮,致寄生虫经口侵染。染虫患 病者随地排便,又污染草场。像这样人畜共 同生活、零距离接触,沟通了人畜间寄生虫发 育、传播链条。因此,防治牧畜寄生虫病,必 须人、畜同防同治:一要搞好人体寄生虫病普 查普治;二要改变不良生活习俗,保持饮食卫 生;三是提倡“便后回头看”,若发现便中有 寄生虫及孕卵节片,应立即做灭虫处理,并自 体驱虫。通过这些措施,切断人畜间寄生虫 传播链条。 3.5提高技术力量,实施重点防控 目前,甘南各县寄生虫病流行调查资料 已较完备,各县市防疫机构应针对危害较大 者实施防控:划区监测,部署严密,重点突出, 目标明确;防治措施实用、便捷、程序化、易掌 握;属地管理定人、定责、定时,任务明确;尽 快提升州、县现有实验窒技术力量,并将防疫 信息网和疫情测报系统的触角仲向各个牧 村、牧场,在高端技术支持下.严密监控和预 警;重视与毗邻省、地沟通信息,协作联防。 寄生虫病不能消灭,但能控制。通过政 府部门的部署、监督和技术服务,通过牧民认 识上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终能将寄生虫病控 制在最小范围——即不造成明显经济损失的 范周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