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7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7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11-15 来源:爱问旅游网
课后限时集训(十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

局的初步形成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中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

A.1911年 C.1978年

B.1949年 D.1997年

C [1911年应该属于第一章挣扎和崩溃,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1949年应该属于第二章主权重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1997年应该属于第四章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

2.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C [从材料中看不出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和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故A、B两项错误;由报纸内容“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变为“登载如何养猪”可以看出,中央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开始向经济方面转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故D项错误。]

3.“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故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是将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所有权不是公有,故A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个体土地转变为公有,所有权发生变化,不符合材料中所有权没有变的表述,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所有权虽然是公有,但经营权也是集体经营,不符合材料“只

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故C项错误。]

4.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A [依据材料“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可以看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故A项正确;分田到户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这是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调整发展思路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5.《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C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投机倒把”到“长途贩运”体现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尤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观念的进步,C项正确。]

6.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D [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史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是在1992年十四大,符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对经济特区定位的时代背景,故D项正确。]

7.《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

政府(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 [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十年实践”,所以此后的实践活动在1990年前后。A项为1980年,B项为1984年,D项为1985年,时间均不符,排除。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选C项。]

8.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其中“年份4”最有可能是( )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A.1978年 C.1991年

年份1 94.4 0 5.6 B.1985年 D.1993年

年份2 37.0 23.0 40.0 年份3 22.2 20.0 57.8 年份4 10.3 7.0 82.7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年份4应该指1993年,故D项正确。]

9.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D [根据材料“中央一号文件”属于行政规定,并非法律条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10.(2017·南京、盐城二模)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即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起战略作用

D [海南岛确定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只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而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故B项错误;对上海浦东的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摸出规律”就是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故D项正确。]

11.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 ) A.建立深圳特区 C.开放沿海城市

B.开发上海浦东 D.加入世贸组织

D [建立深圳特区主要是作为经济试验田,没有体现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故A项错误;浦东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但没有大范围参与国际合作,故B项错误;沿海城市开放是扩大中国对外开放面,故C项错误。 ]

12.(2018·邯郸质检)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1982 1990 1995 全国 56 930 234 800 236 800 北京 12 565 70 100 21 700 上海 5 457 54 900 36 000 广东 2 950 16 400 7 200 福建 997 32 500 66 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北京、上海、广州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D [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北京、上海并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中全国移民人数可知,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移民人数在增多,说明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土地流转成为当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佃制是中国自宋至近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据此,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在永佃制下,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可以分别执行和占有。这两项分割的权益,各地名称不同,如:田底田面、田骨田皮、田根田脚。有的地方认为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因此享有永佃权的称为二田主,形成一田二主制。永佃制有利佃农,对佃农是一种保障。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永佃权有时价,而且往往比田骨的价值更高。

——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

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任世江《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永佃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材料三现阶段我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5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等关键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宋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材料一中“租用”“业权转手”“一田二主制”“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时价”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概括,可以得出相关答案。第(2)问,首先确定答题的基本方法,要一分为二,按照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分别评价。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条表达即可;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二“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自动互相换地”“牲口的价格猛涨”可以从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力成本、土地产权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第(3)问,根据前两段材料,总结其成功点和失败点,可以从具体的农村产权改革层面讨论措施,也可以上升到理论层面分析国家政策,还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 (1)内容:佃户可拥有永久的佃种权不受田主变换影响;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佃户与地主共享土地权;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随时收回。(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地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对土地权的共享。

(2)利: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③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弊:①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②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③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答出两点即可) (3)启示:用法律保障农民拥有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并对其所使用的土地拥有出租、抵押等完整的转让权;土地改革应该更多地赋予农民参与权和选择权;我国的农业要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万人次)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收集整理制作

概述上表反映的中国出境游人数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2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中国出境游人数激增,因私出境人数增长速度远高于因公出境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从中国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交通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境游人数激增,因私出境人数增长速度远高于因公出境。

原因:中国改革深入,加入WTO,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交通技术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