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2023学年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04-21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上海市嘉定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

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1.(6分)古诗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5)《诫子书》一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 。 2.(4分)诗歌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星汉”的意思是:

(2)下列对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动态,山岛静态,两者相互映衬。 C.“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景物虚实结合,展现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几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3.(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以上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 (人名) (2)翻译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处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⑥豁:抛弃。⑦常:本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食常五碗 .②辄拾以啖之 .

食: 拾: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B.你们要记住这个读书人。 C.他们会记住这个道理。 D.他们会记住这个读书人。

(3)文中的殷仲堪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ㅤㅤ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ㅤㅤ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ㅤㅤ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ㅤ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ㅤㅤ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ㅤㅤ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ㅤㅤ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ㅤㅤ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ㅤㅤ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ㅤ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wèi zuì qián táo“了。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ㅤㅤ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ㅤㅤ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ㅤㅤ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ㅤㅤ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ㅤㅤ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ㅤㅤ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看平阴写汉字。 wèi zuì qián táo (2)文中第三只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上下文,赏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一句。

(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为文章的结尾,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我”经历的这件事可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

ㅤㅤ①关于螺蛳粉,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螺蛳粉只要吃过三次,没有不上瘾的”,可以看出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对于柳州人来说,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无螺蛳粉。 ㅤㅤ②传言螺蛳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甚至与大诗人柳宗元有关。尽管由于历史久远的缘故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说明的一点是,米粉和但嗍螺在柳州传承悠久。而螺蛳粉真正从街头小吃走向全国,是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的火爆效应。而且,螺蛳粉早在2008年已经申请了广西非遗,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非遗。

ㅤㅤ③螺蛳粉固有的“臭味”让它充满了话题性,同时螺蛳粉的酸、爽、辣又能刺激味蕾,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ㅤㅤ④一碗地道的螺蛳粉都用什么材料做成?据说,一碗正宗的螺蛳粉须满足“酸、辣、鲜、爽、烫”。它由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

萝卜干、鲜嫩青菜等配料及带有浓郁酸辣味、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和而成。酸笋大概是螺蛳粉的“灵魂”,植物发酵产生的酸味比醋更为醇厚,口感温和而不尖锐。爽脆的口感,咂摸久了能品出竹笋本身的淡淡清香。未尝其味先观其色,也会使人垂涎欲滴。红通通的是漂浮在上面的一层辣椒油,绿油油的是时令青菜。螺蛳粉中的辣椒油与普通的辣不同,此种辣带有较强的侵略性。鲜美的螺蛳汤渗透每一根粉条,嫩滑香酥,吃了十分满足。

ㅤㅤ⑤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由螺蛳熬成。外地人可能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而这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ㅤㅤ⑥另外,地道的柳州螺蛳粉都会带有一股浓浓的“臭”味,螺蛳粉的“臭”,源于何处?

ㅤㅤ⑦其实,这股浓郁的特殊臭味主要来源于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味道独特的柳州酸笋,主要是选取肉食丰富的大头甜笋,然后加入山泉水用大瓦缸腌制半个月左右而成。作为腌制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有鲜味儿的氨基酸物质,所以就会有特殊的味道。就像臭豆腐一样,柳州螺蛳粉的酸臭味,也正是由此而来。 ㅤㅤ⑧另外,螺蛳粉的汤底经过螺肉熬制也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味道,两者相加,“特殊臭味”给味蕾强烈刺激,令人爱上它。

ㅤㅤ⑨人们为什么对螺蛳粉欲罢不能?这与它的色香味密不可分。

ㅤㅤ⑩首先是独到的“重口味+辣”。辣总是会诱惑和刺激到我们的“美食神经”,再加上颜色看起来也很有食欲,在味觉和视觉双重刺激下不想吃都难。

ㅤㅤ⑪其次,经过腌制发酵,酸笋的“特殊酸臭”将螺蛳粉变得耐人回味,就像臭豆腐一样,闻着臭,但是吃起来特别香。这是因为嗅觉和味觉在判断食物味道时是不同的。食物进入口腔后,在咀嚼和多种酶解反应下,会丰富对于食物的感官体验。而且,螺蛳粉配料充足,受人喜欢情理之中。

ㅤㅤ⑫螺蛳粉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胶质、脑磷脂、纤维素、卵磷脂、蛋白质、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吃了既能一饱口福,又兼具保健养生之效。但是,由于螺蛳粉口味较重,吃之前注意场合哦!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到螺蛳粉与大诗人柳宗元有关,意在突出螺蛳粉的历史悠久。 B.螺蛳粉的汤辣和腥的味道,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

C.第⑪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螺蛳粉口感香。 D.螺蛳粉营养丰富,又兼具保健养生之效。但是,吃之前应注意场合。

(2)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的作用。 (3)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其实,这股浓郁的特殊臭味主要来源于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 ..三、综合学习。(9分) 7.(9分)综合性学习。

某学校初一(1)班“文学部落”社团,开展“我与读书”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调查名著阅读”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班级40名同学必读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阅读情况 《朝花夕拾》 《西游记》

2人

1人

18

4

8

7

没读 8人

只读序言 3人

读了部分 10

重点选读

6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6

7

(1)表格中两本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2)关于班级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

(3)为了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中,社团负责人在教室里选择一角作为文学角,用来展示同学们名著阅读成果,请你给文学角取个名字(不超过5个字)并说说理由。 四、作文。(40分)

8.(40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曾有过急切盼望。

请以“我盼望_______”为题,并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参考答案与试卷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1.(6分)古诗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2)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5)《诫子书》一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便引诗情到碧霄 (2)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字:剪)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河流大野犹嫌束 (5)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4分)诗歌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星汉”的意思是: 银河 (2)下列对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动态,山岛静态,两者相互映衬。 C.“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景物虚实结合,展现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几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分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答】(1)本题是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做出解答。《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银河。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景物都是实写,没有虚写。 故选:C。 答案: (1)银河 (2)C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3.(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以上文字选自课文 《狼》 ,作者是 清 朝 蒲松龄 (人名) (2)翻译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D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分析】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以上文字选自课文《狼》,作者是清代作者蒲松龄。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词:亦,也;黠,狡猾;而,连词,表转折;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古今异义词,多少;止,同“只”,只是;笑,名词,笑料;耳,助词,罢了。句意: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选项中“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不对,对于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不要心存幻想;

B.有误,情节应该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有误,是对狼的惧怕;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狼 清 蒲松龄

(2)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D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处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⑥豁:抛弃。⑦常:本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食常五碗 .②辄拾以啖之 .

食: 吃 拾: 捡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A.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B.你们要记住这个读书人。 C.他们会记住这个道理。 D.他们会记住这个读书人。

(3)文中的殷仲堪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参考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之后,正赶上水涝欠收。殷仲堪每天只吃五碗,没有别的饭菜。饭粒掉在餐桌上,就捡起来并且吃掉它们。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也由于他的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的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也不会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登上高枝,就抛弃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殷仲堪每天只吃五碗。食:吃。

②句意为:就捡起来并且吃掉它们。拾:捡。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尔曹,你们;存,记住。句意为: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故选:A。

(3)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能看出他节俭朴素的特点,从“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能看出他不忘根本、以身作则的特点。 答案:

(1)①吃;②捡。 (2)A

(3)勤俭节约、不忘根本、以身作则。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ㅤㅤ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ㅤㅤ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ㅤㅤ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ㅤ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ㅤㅤ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ㅤㅤ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ㅤㅤ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ㅤㅤ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ㅤㅤ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ㅤ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wèi zuì qián táo“了。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ㅤㅤ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ㅤㅤ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ㅤㅤ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ㅤㅤ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ㅤㅤ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ㅤㅤ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看平阴写汉字。 wèi zuì qián táo 畏罪潜逃

(2)文中第三只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上下文,赏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一句。

(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为文章的结尾,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我”经历的这件事可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分析】选文出自课文《猫》,选段主要描写的是“我”家养的第三只猫的情况,叙述真相大白后“我”对猫的自责与愧疚。文章通过第三只猫的经历,意在告诉读者:不能以貌取人;在做事时不能妄下断语,造成不可弥补的过错。

【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拼音拼写即可,注意“潜”不能写成能够“替”。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概括为: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题中所给的句子,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运用的是比喻修辞,以此来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发现自己冤枉小猫后内心的痛苦。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结构上,开头交待几次养猫的结果,以永不养猫结尾,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上,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的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所以“永不养猫”。体现了作者误认为第三只猫是凶手后的自责,处于愧疚和良心的谴责,作者永不养猫。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文章中“我”因为自己的直觉和所谓的证据就冤枉家里的猫吃鸟,这件事情说明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来判断人或事。由此结合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即可。 答案: (1)畏罪潜逃

(2)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因为冤枉第三只猫而深深地悔恨/和遗憾。 (4)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的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所以“永不养猫”。

(5)示例:做事不要主观臆断和凭个人好恶下结论,做人要严以律己,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

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

ㅤㅤ①关于螺蛳粉,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螺蛳粉只要吃过三次,没有不上瘾的”,可以看出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对于柳州人来说,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无螺蛳粉。 ㅤㅤ②传言螺蛳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甚至与大诗人柳宗元有关。尽管由于历史久远的缘故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说明的一点是,米粉和但嗍螺在柳州传承悠久。而螺蛳粉真正从街头小吃走向全国,是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的火爆效应。而且,螺蛳粉早在2008年已经申请了广西非遗,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非遗。

ㅤㅤ③螺蛳粉固有的“臭味”让它充满了话题性,同时螺蛳粉的酸、爽、辣又能刺激味蕾,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ㅤㅤ④一碗地道的螺蛳粉都用什么材料做成?据说,一碗正宗的螺蛳粉须满足“酸、辣、鲜、爽、烫”。它由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鲜嫩青菜等配料及带有浓郁酸辣味、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和而成。酸笋大概是螺蛳粉的“灵魂”,植物发酵产生的酸味比醋更为醇厚,口感温和而不尖锐。爽脆的口感,咂摸久了能品出竹笋本身的淡淡清香。未尝其味先观其色,也会使人垂涎欲滴。红通通的是漂浮在上面的一层辣椒油,绿油油的是时令青菜。螺蛳粉中的辣椒油与普通的辣不同,此种辣带有较强的侵略性。鲜美的螺蛳汤渗透每一根粉条,嫩滑香酥,吃了十分满足。

ㅤㅤ⑤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由螺蛳熬成。外地人可能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而这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ㅤㅤ⑥另外,地道的柳州螺蛳粉都会带有一股浓浓的“臭”味,螺蛳粉的“臭”,源于何处?

ㅤㅤ⑦其实,这股浓郁的特殊臭味主要来源于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味道独特的柳州酸笋,主要是选取肉食丰富的大头甜笋,然后加入山泉水用大瓦缸腌制

半个月左右而成。作为腌制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有鲜味儿的氨基酸物质,所以就会有特殊的味道。就像臭豆腐一样,柳州螺蛳粉的酸臭味,也正是由此而来。 ㅤㅤ⑧另外,螺蛳粉的汤底经过螺肉熬制也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味道,两者相加,“特殊臭味”给味蕾强烈刺激,令人爱上它。

ㅤㅤ⑨人们为什么对螺蛳粉欲罢不能?这与它的色香味密不可分。

ㅤㅤ⑩首先是独到的“重口味+辣”。辣总是会诱惑和刺激到我们的“美食神经”,再加上颜色看起来也很有食欲,在味觉和视觉双重刺激下不想吃都难。

ㅤㅤ⑪其次,经过腌制发酵,酸笋的“特殊酸臭”将螺蛳粉变得耐人回味,就像臭豆腐一样,闻着臭,但是吃起来特别香。这是因为嗅觉和味觉在判断食物味道时是不同的。食物进入口腔后,在咀嚼和多种酶解反应下,会丰富对于食物的感官体验。而且,螺蛳粉配料充足,受人喜欢情理之中。

ㅤㅤ⑫螺蛳粉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胶质、脑磷脂、纤维素、卵磷脂、蛋白质、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吃了既能一饱口福,又兼具保健养生之效。但是,由于螺蛳粉口味较重,吃之前注意场合哦!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开头提到螺蛳粉与大诗人柳宗元有关,意在突出螺蛳粉的历史悠久。 B.螺蛳粉的汤辣和腥的味道,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

C.第⑪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螺蛳粉口感香。 D.螺蛳粉营养丰富,又兼具保健养生之效。但是,吃之前应注意场合。

(2)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的作用。 (3)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其实,这股浓郁的特殊臭味主要来源于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 ..【分析】本文介绍了螺蛳粉的制作材料以及螺蛳粉“臭”的原因,通过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表明螺蛳粉在广西乃至中国甚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文章第⑪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螺蛳粉”和“臭豆腐”进行比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螺蛳粉的口感香。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题目。联系题目“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可知点出

文章说明对象是“螺蛳粉”。“臭名远扬”原来形容人的坏名声传得很远,这里用来形容螺蛳粉的影响深远,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螺蛳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螺蛳粉的“臭”及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结合第②段句子“螺蛳粉早在2008年已经申请了广西非遗,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非遗”可知,题目中“非遗”一词,表明螺蛳粉在广西乃至中国甚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一题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联系“其实,这股浓郁的特殊臭味主要来源于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可知“主要”是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这里“主要”一词的使用,表明“腌制酸笋”这一配料是决定螺蛳粉的味道的重要来源,是其浓郁的臭味重要原因;“主要”又表示限制,结合第⑧段“另外,螺蛳粉的汤底经过螺肉熬制也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味道,两者相加,‘特殊臭味’给味蕾强烈刺激,令人爱上它”表明还有其他原因。因此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答案: (1)C

(2)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螺蛳粉,同时将螺蛳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螺蛳粉“臭”及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且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要”事物中最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表限制,说明了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是其浓郁的特殊臭味重要原因,但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三、综合学习。(9分) 7.(9分)综合性学习。

某学校初一(1)班“文学部落”社团,开展“我与读书”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调查名著阅读”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班级40名同学必读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阅读情况 《朝花夕

没读 8人

只读序言 3人

读了部分 10

重点选读

6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6

7

拾》 《西游记》

2人

1人

18

4

8

7

(1)表格中两本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2)关于班级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

(3)为了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中,社团负责人在教室里选择一角作为文学角,用来展示同学们名著阅读成果,请你给文学角取个名字(不超过5个字)并说说理由。 【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2)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从图表可知,基本没有读两部作品的同学分别是8人和2人,大部分人都进行了阅读;在阅读的人中,读了部分的人占多数,这表明,很多人都没有静心阅读;而进行重点选读和专题探究的人只有12人,这表明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同时也有不少同学选取了“精读与跳读”的方法,这表明有不少同学会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文学角命名。所取之名一定要符合读书这一行为特点,要形象生动,让人一看便明白其用途。同时注意5字以内的字数要求。如:“读”领风骚。理由:只有“读”才能让我们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彼岸。 【解答】答案: (1)鲁迅;吴承恩

(2)示例: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

(3)示例:悦读角;心情舒畅,沉浸其中,快乐阅读,才能收获满满。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四、作文。(40分)

8.(40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曾有过急切盼望。

请以“我盼望_______”为题,并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分析】这是一道富有情感的作文题。“盼望”意思是殷切地期望,急切地期望。题目“我盼望________”,意味着本文写“我”想做的事,盼望的事。这类文章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行文:第一类:成长感悟类。例如:盼望着下次钢琴比赛来临,这次我一定会全力迎接。内容插叙去年的钢琴比赛,因自己骄傲,失败告终。通过上次失败,我明白了专注和坚持的重要。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非常盼望着本次钢琴比赛的开始,见证我的努力过程。第二类:感恩感动类。如:盼望着,盼望着,春节来临,今年我要和奶奶、爷爷认认真真过个好年,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心灵得到慰藉。内容上插叙上次奶奶生病场景,当时紧紧抓住我的手场景……立意: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个瞬间,让老人安心,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多一些快乐。第三类:励志素养类。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临,我相信那被小区工人砍伤的爬山虎一定会长满新绿,它们的坚强的精神会一代代延续。第四类:审美感悟类。例如:盼望着,盼望着,回到老家,又可以听听那地道的地方戏,那少有的,且越来越孤单的地方曲艺。立意: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解答】

我盼望再回故乡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坐上回乡的火车,盼望着再见到青山如画、绿树成阴,盼望着与之前未能好好告别的朋友叙旧,盼望着,盼望着。

“这,还是济南吗?”刚下火车的我面对曾熟悉的城市一脸茫然。“这几年济南变化可大了。”姥爷语气平和地说。但我却不认同。济南的样貌虽与上次告别时无太大差别,却让我感觉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就像一杯水,喝了一半,又添了一半,但这杯水还是从前那杯水吗?

我慢慢走在昔日玩耍的街道上,想找到曾经的痕迹,但事与愿违。原来的石板路与葱郁的草地已被一排排冰冷的围栏隔开,儿时精心设计的“竹林小屋”已被无情地砍掉大半,还有以前常去爬的那棵芙蓉树,“用手勾住树枝,脚蹬住树干,再用力转身一跃,攀上最低的树杈……”爬这棵树的秘诀早已烂熟于心。从前这棵树的高度刚好能让我爬上去,而今我长高了,但树长得比我慢,以前总结出来的秘诀不灵了,无奈之下,只得告别而去。

满怀期待地见到了曾经无话不说的好友。我们都长高了,容貌与记忆中的一样。我们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故乡的苹果一边交谈。问问近况、问问学业、问问原来的同学们过得怎么样,可几句问候之后发现已无话可说,手中的苹果也味同嚼蜡。我安静地看

着她,她也意识到气氛尴尬,低着头,一下一下摆弄着桌上的书,时不时翻一翻,像要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我看到她拿着书的手攒得更紧了,是啊,我们连学的课本都不一样了!仅有一次短暂的告别,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她小声地挤出了一句“你回北京时跟我说一声,我会去送你的”。她尴尬,我亦然。

记得在火车上,我盼望着这次离开能有一次正式的告别,可没想到,这一次,济南一下子就离我而去了,飞快地、疯狂地,就像几年前的我一样,甚至连告别的机会也没留给我。

没想到,我在成长,济南也日新月异。或许因为我没陪它一起成长而不愉快了吧,甚至不愿再充当一次游子怀念的故乡吧。几年前在猝不及防中我匆匆离开了济南,如今,又在身不由己中匆匆告别。

这次告别的过程让我刻骨铭心,因为我告别的,是旧日的美好时光。 多么盼望下次回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啊!

【点评】记忆中的曾经那么美好,现实中的场景却令人尴尬,预料中的告别最终没有来临。文章聚焦回乡后的几幅图画,在这一行程中穿插回忆重现昔日点滴,现实与想象形成对比,渲染了小作者的失落情绪。岁月像条河,在流逝中阻隔了你我,再回首,已物是人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