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为宋代裴宗元,陈师文等校订。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用于治疗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症属下虚上盛者。后世医家又有了很大发展。宋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紫苏子汤,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治脾胃虚之喘促,明代韩慈认为老人咳喘,多与脾虚肺盛有关,将此方化裁为三子养亲汤,清代《医宗金鉴》苏葶丸也由苏子降气汤变化而来,以治小儿停饮,喘急不得卧者。近代多用于心肺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呼吸困难之喘咳。本方属降气剂,治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证。
本方主要是针对喘证而设。“喘”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搧等特征。本证涉及
的范围比较广泛,概括说来,皆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病变部位在肺肾,因“肺主气”,“肾主纳气”,二脏与气机升降出纳有密切的关系,五行中称为“母子”关系。喘的病机,无非内外二因,或风寒痰浊壅肺,气失宣降,上逆为喘,多为实证;或肺不降气,肾不纳气而成喘,多为虚证。本方适于痰涎壅肺,上盛为主,下元不足,肾不纳气为辅。方中苏子降气平喘,半夏、前胡、厚朴降逆化痰,陈皮理气,甘草调中,肉桂温肾纳气,当归补肝血润燥,生姜降逆和胃,共奏除痰降逆之效。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心肺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喘促(急)、胸闷、口唇发绀、伴有咳嗽、略痰、气短、心悸、尿少、舌淡胖紫、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细弱或滑。临床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心原性哮喘,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
1支气管哮喘
哮喘虽有虚实之分,实喘多为风寒痰热,虚喘多为肺虚、肾虚,但临床上往往以虚实夹杂,特别是以苏子降气汤证为多见。
粱×,男,45岁,反复喘咳10+年,每年秋季发作,初用氨茶碱
等有效,多用则效果不明显而转中医治疗。始用三子养亲汤加味略有好转,后用则平常。来诊时见喘促,张口抬肩,家人搀扶而行。自诉入夜加剧,不能平卧,口唇暗紫无华,面色灰暗。胸闷、咳嗽、咯白色稠粘痰。心悸,气短、汗出、肢冷,腰酸、形瘦神疲。舌质淡白暗紫,苔白略腻,脉沉细。症属痰浊塞肺,肺失肃降,素有下元虚寒,肾不纳气,以苏子降气汤加味:苏子10克,法夏10克,前胡9克,川朴8克,陈皮8克,肉桂8克(焗服),当归9克,炙甘草6克,沉香6克(后下),补骨脂12克。加沉香助苏子降气,助肉桂纳气,加补骨脂助肉桂温肾,8剂,日1
剂。复诊时能自己步行就诊,自诉药后病去大半。舌淡胖,略暗紫,苔白厚,守原方连进12剂,喘平,神爽。以陈夏六君丸和肾气丸交替服用1个月。医嘱防止受凉感冒,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半年后未复发。
2阻塞性肺气肿
本病在寒冬季节,咳嗽较频,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若气促较显著时,应用本方常获较好的效果。如若合并呼吸道感染则应按照肺热,或外感风热处理,不属本方的范围。
林××,男,56岁,反复哮喘20+年,喘咳10+年,每遇秋冬则发,以晚为甚。逐渐加重,初用氨茶碱,抗菌消炎等药物治疗缓解。近几年加剧,发作时不能平卧,引臂抬肩,口唇紫绀。检查:胸廓呈桶状胸,胁间隙增宽,呼吸活动减弱,触诊时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下移,听诊呼吸音减弱,胸透呈肺气肿征。中医四诊:喘咳、痰白稠,气短乏力、痰难咳出、胸闷,面色暗灰无光泽、肢冷、下肢浮肿、腰膝酸软、纳差、大便结、舌淡胖紫,苔白腻厚、脉细数无力。症属上盛下虚,中气不足,曾用三子养亲汤加味,效果不明显,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9克,法夏9克,前胡9克,厚朴9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肉桂8克(焗服),当归15克,党参15克,柿
蒂12克,北杏9克。8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守前方6剂,喘已平,上方去柿蒂、北杏,加菟丝子15克,调理12剂,停药。
3心源性哮喘
常于夜间发作。发作状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许多顽固性病例往往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苏子降气汤证则是较常见的一个类型。
杨××,男,68岁,反复喘咳10+年,加剧1周,有冠心病史。10年来经常喘咳,每于秋冬夜间发作,初仅发生于劳动,上楼时,休息后很快消失,近2~3年动则气促、心悸,夜间熟睡时突然憋醒,被迫坐起,经一段时间才平息。近1周来气促、咳嗽、咯痰黄稠带泡沫血丝。伴有低热,尿少,水肿,经急诊留下观察,经治疗效果不明显。症见喘咳,引臂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暗晦无光泽,痰黄稠,无力咳出,咳声低弱,纳差,全身浮肿,以下肢为甚,大便秘结,舌淡胖暗紫,苔白黄厚腻,脉细数弱。症属阴盛喘咳化热,投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9克,法夏9克,炙甘草9克,桂枝9克,前胡9克,厚朴6克,党参15克,降香9克(后下),鱼腥草15克,麦冬9克,葶苈子9克。1剂后解出黑色粪便3枚,喘较平,思饮食,再进8剂,热退,其它症状明显好转,回家门诊治疗,再用此方加减10多剂,嘱配合体疗(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风湿性心脏病
本病临床常见喘咳、短气,痰多、心悸,用苏子降气汤随症加减可有良效(详见《中医杂志》(10):32,1964)。此外,据报道,还用于梅核气、胸痹疼痛(心绞痛)、水肿等。
说明
1)肺热壅盛之喘咳不适用此方。肺热壅盛之喘咳为实证,多见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应用麻杏甘石汤或千金苇茎汤等,而苏子降气汤只适用于虚实夹杂之喘咳,多见于老年人。
2)阴虚火旺之喘咳,如晚期肺结核,也不宜用此方。
3)外邪束肺,临床见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者,慎用此方。 加减
①紫苏子汤《丹溪心法》:苏子、法夏。厚
朴、陈皮、炙甘草、大腹皮、枳实、草果、人参、白术、木通、木香。治忧恩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胀满,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②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能顺气降逆、化痰消食,治咳嗽气逆,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粘腻,脉滑者以
及老人食少痰多,以致咳嗽,喘逆等症。
③苏葶丸《医宗金鉴》。南苏子,苦葶苈子等分研泥,枣肉为小丸,治饮停上焦,攻肺喘满不得卧,面身水肿,小便不利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