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优秀教案

2024-01-21 来源:爱问旅游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3.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4.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5.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重点:

1. 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2. 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 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 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学时重点: 1.了解《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学时难点:了解作品及作者,体会时代背景 教学活动 ? 一、导入 以《好汉歌》为音乐背景,教师导入:“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形象真实的再现了梁山108好汉,他们都有着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感,他们也有着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但都因为当时的社会被逼上梁山,林冲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原本的他只愿安身度日,这样一位宁愿对于官家逆来顺受、委屈求全的禁军教头,最终也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是什么导致了林冲产生如此大转变的性格特点,他的性格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同去了解当时的社会,一起去探究林冲性格的变化。 二、预习检查:回顾四大名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三国演义》,中国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结合PPT所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讲讲相关的水浒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松斗杀西门庆 ?景阳冈武松打虎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精心整理

三、了解作者施耐庵及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原籍苏州,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 。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 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四、观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电视剧节选 观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电视剧节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2.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时重点: 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时难点:

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一、检查预习:请同学按小组的形式展示课文节选之前的相关故事情节。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

精心整理

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着名的首领之一。

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小说情节 序幕(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 开端(2——5):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 发展(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 高潮、结局(10——12):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紧扣文本分析林冲性格的变化 (一)概括课文开头一段“闲话”的内容?从言谈中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作用:插叙这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二)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在此时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三)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就是这伙人的诡计,目的是想置林冲于死地,对此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他仍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此时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已然淡漠,试图委曲求全了此一生。后来,买酒途中经过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这说明林冲性格中随遇而安的特点。 (四)林冲是如何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这个性格转变是怎么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中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仍要谋害自己的真相,直到此时,他才清醒的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高俅等人的真面目,心中的幻想和侥幸彻底破灭,毅然冲出山神庙手刃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势力的道路。 小结:

林冲人物性格的转变:逆来顺受,侠义心肠 ?心存侥幸,刚烈反抗 ?随遇而安,软弱顺从 ?奋起反抗,英勇果敢

四、讨论: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精心整理

明确:林冲从逆来顺受,软弱顺从,心存侥幸到英勇反抗的性格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是当时凶残、卑劣、阴险、狠毒的封建统治阶级逼得他不得不反。原本的林冲当任着八十万禁军教头,安分守己,忍辱求全,正是高俅为首的黑暗封建势力一次又一次的迫害,致使他走投无路,才逼得他奋起反抗,手刃仇人,真可谓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八十万禁军教头尚且如此,至于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那样的时代,只有奋起反抗,与封建黑暗势力斗争到底才是唯一出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学时重点: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时难点: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一、检查预习:请同学找出课文中有关风雪这一环境相关描写的句子。 明确:(一)直接正面描写风雪(共有三处):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大) “……那雪正下得紧”(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越紧) 小结: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二)侧面衬托风雪: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摇振得动”(风大屋摇)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天冷人寒)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雪大屋倒) “林冲……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雪大人寒) 二、思考:分析风雪这一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2、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衬托雪之大

精心整理

??????? 火越是不断出现,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雪的刺骨,雪的猛烈。 ????? 2.表现人物性格

??????? 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暗示林冲和高俅等人水火不容。 ????? 3.推动情节发展

??????? 通过火,作者不断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大火燃烧之时,正是情节发展到高潮之时。

三、活动:大家一起谈谈你心中的水浒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起来谈谈小组的观点,教师做最后的点评。 四:结课

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已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却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着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有所体会! 五、布置作业: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 精心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