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2023-04-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单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 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时安排:总 6 课时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及 设计理念 1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竖式计算。 45+17= 80-59=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连加、连减。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3.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 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 (1)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呢?

2

(2)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3)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第3-4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设计 一、知识回顾 1. 25+28+36= 78-59-11= 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时要注意什么。 2. 5+8-6= 11-6+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根据第一个横式,编一道数学应用题吗? 昨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 1.交流例2中的内容,思考: 二次备课及 设计理念 3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交流竖式计算。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3.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学生汇报。 交流明确:22+40这一步可以直接用口算得到结果。 小结: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坐在探索本,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第三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第5页的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第1题) 学生直接填在书上。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希望小朋友能正确、快速地计算相关的题目。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 2.出示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 三、应用提升 1.出示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 2.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第6-8页的例3,“想想做做”。

二次备课及 设计理念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直观操作活动的经验;初步体验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排列。 2.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观察例3,初步感知“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 (1)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动手用圆片摆一摆:红的8个,蓝的12个,并一一对应排列。 ● ● ● ● ● ● ● ● ○ ○ ○ ○ ○ ○ ○ ○ ○ ○ ○ ○ (3)想一想:怎样让两行圆片同样多呢?请大家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在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做的,看看谁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要求:组长指定一名发言,其余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在补充、纠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黑板上演示圆片的移动并追问: ① 为什么把第二行多的4个去掉? ② 为什么把第一行少的4个添上? ③ 为什么把第二行多的4个给第一行2个? 归纳:在让两行圆片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先要知道两行圆片的数量相差多少,然后再根据这个相差数进行调整。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2两题。 先按照要求摆一摆,再说一说。 集体交流汇报。 2.专项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6

二次备课及 设计理念 3.综合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两种物体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解决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第8-10页的例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看图思考、交流。 出示:△ △ △ △ △ ○ ○ ○ ○ ○ ○ ○ ○ ○ ○ 二次备课及 设计理念 7

引导:比一比图中的△和○的个数,你能想到些什么?想到了可以和大家说一说。 我们对两个数量比较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的认识很经验,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呈现例题,了解题意。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2.操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想一想:小华做的花是和谁比的?谁做的朵数多,谁做的朵数少? 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知道小华做的朵数了?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花? 操作:在第一排摆圆片表示小英做的朵数,可以怎么摆? 摆圆片表示小华做的朵数时要注意什么? 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的圆片数可以看做哪两部分? 指出: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花的方法,就是求11与3的和。 追问:怎样检验上面的解答是否正确? (2)解决第二个问题。 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先用圆片摆一摆,在算一算吗? 追问:你是怎样摆圆片表示小英和小平做的花的多数的?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指名学生到前面展示摆圆片和列式计算的过程) 摆圆片表示小平做的朵数时要注意什么? 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指出:求小平做了多少朵花的方法,就是求11与3的差。 追问:怎样检验上面的解答是否正确? 比较: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2两题。 集体交流汇报。 2.专项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8

3.综合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解决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第11页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设计 一、知识梳理 1.计算。 (1)85-27-39 (2)45+29-36 2.看图填空。 ☆ ☆ ☆ ☆ ☆ ☆ ○ ○ ○ ○ ○ ○ ○ ○ ○ ○ (1)○比☆多( )个。 (2)□比○少5个,□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备课及 设计理念 9

二、分层练习 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交流要求:同桌轮流发言,另一个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么算?小组内讨论讨论。 指明:用“倒推”的方法解决。 2.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条件。 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求红旗多少面和绿旗多少面为什么算法不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同桌互相检查。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① 小军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 ② 小强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少拍了多少下? 3.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5两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并根据条件再提出几个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等会儿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