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下数学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下数学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

2021-01-03 来源:爱问旅游网
--

九年级下数学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

例1 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

例3 如图,已知ABD∽ACE,求证:ABC∽ADE.

例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例5 如图,D点是ABC的边AC上的一点,过D点画线段DE,使点E在ABC的边上,并且点D、点E和ABC的一个顶点组成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尽可能多地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说明线段DE的画法.

例6 如图,一人拿着一支刻有厘米分画的小尺,站在距电线杆约30米的地方,把手臂向前伸直,小尺竖直,看到尺上约12个分画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手臂长约60厘米,求电线杆的高.

ABCD中,AE:EB1:2,求AEF与CDF的周长的比,如果SAEF6cm,求SCDF.

2--

--

例7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高楼MN的高,在离N点20m的A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沿NA后退到C点,正好从镜中看到楼顶M点,若AC1.5m,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m,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楼房的高度(精确到0.1m).

例8 格点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是相似三角形,说明理由.

例9 根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和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B3.5cm,BC2.5cm,CA4cm, AB24.5cm,BC17.5cm,CA28cm. (2)A35,B104,C44,A35.

(3)AB3,BC2.6,B48,AB1.5,BC1.3,B48.

例10 如图,下列每个图形中,存不存在相似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并简要说明识别的根据.

例11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说明ADDCAC.

例12 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为26,求ABC的面积S.

2--

--

例13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回来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小芳的测量方法是:拿一根高3.5米的竹竿直立在离旗杆27米的C处(如图),然后沿BC方向走到D处,这时目测旗杆顶部A与竹竿顶部E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C、D两点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高为1.5米,这样便可知道旗杆的高.你认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例14.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ABBC,然后再选点E,使ECBC,确定BC与AE的交点为D,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你能求出两岸之间AB的大致距离吗?

例15.如图,为了求出海岛上的山峰AB的高度,在D和F处树立标杆DC和FE,标杆的高都是3丈,相隔1000步(1步等于5尺),并且AB、CD和EF在同一平面内,从标杆DC退后123步的G处,可看到山峰A和标杆顶端C在一直线上,从标杆FE退后127步的H处,可看到山峰A和标杆顶端E在一直线上.求山峰的高度AB及它和标杆CD的水平距离BD各是多少?(古代问题)

例16 如图,已知△ABC的边AB=23,AC=2,BC边上的高AD=3.

(1)求BC的长;

(2)如果有一个正方形的边在AB上,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在AC,BC上,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

--

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答案

例1. 解 ①、⑤、⑥相似,②、⑦相似,③、④、⑧相似

例2. 解 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EF∽CDF,

又AE:EB1:2,∴AE:CD1:3,∴AEF与CDF的周长的比是1:3. 又

SAEF1()2,SAEF6(cm2),∴SCDF54(cm2). SCDF3例3 分析 由于ABD∽ACE,则BADCAE,因此BACDAE,如果再进一步证明问题得证.

证明 ∵ABD∽ACE,∴BADCAE.

又BACBADDAC,∴DAEDACCAE, ∴BACDAE.

∵ABD∽ACE,∴

BACA,则ADAEABAC. ADAEABAC,∴ABC∽ADE ADAE在ABC和ADE中,∵BACADE,例4.分析 (1)不正确,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大小不确定,因此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不同.

(2)也不正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小不确定,因此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也不同. (3)正确.设有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BC,其中CC90,

则AA45,BB45,

设ABC的三边为a、b、c,ABC的边为a、b、c, 则ab,c∴

2a,ab,c2a,

abca,,∴ABC∽ABC. abca(4)也正确,如ABC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都成比例,因此ABC∽ABC.

答:(1)、(2)不正确.(3)、(4)正确. 例5.解:

画法略.

例6.分析 本题所叙述的内容可以画出如下图那样的几何图形,即DF60厘米0.6米,GF12厘米0.12DFGF米,CE30米,求BC.由于ADF∽AEC,DFAF,又ACF∽ABC,∴,从而可以求出BC的长. ECBCECAC解 AEEC,DF//EC,∴ADFAEC,DAFEAC,∴ADF∽AEC.∴

又GFEC,BCEC,∴GF//BC,AFGACB,AGFABC, ∴AGF∽ABC,∴

DFAF. ECACAFGFDFGF,∴. ACBCECBC--

--

又DF60厘米0.6米,GF12厘米0.12米,EC30米,∴BC6米.即电线杆的高为6米. 例7.分析 根据物理学定律: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样,BCA与MNA的相似关系就明确了.

解 因为BCCA,MNAN,BACMAN,所以BCA∽MNA.

所以MN:BCAN:AC,即MN:1.620:1.5.所以MN1.6201.521.3(m). 说明 这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巧妙,省却了使用仪器测量的麻烦.

例8.分析 这两个图如果不是画在格点中,那是无法判断的.实际上格点无形中给图形增添了条件——长度和角度.

解 在格点中DEEF,ABBC,所以EB90, 又EF1,DE2,BC2,AB4.所以

DEEF1.所以DEF∽ABC. ABBC2说明 遇到格点的题目一定要充分发现其中的各种条件,勿使遗漏.

AB3.5cm1BC2.5cm1CA4cm1,,,所以ABC∽ABC; AB24.5cm7BC17.5cm7CA28cm7(2)因为C180AB41,两个三角形中只有AA,另外两个角都不相等,所以ABC与ABC不相似;

ABBC2(3)因为BB,,所以ABC相似于ABC.

ABBC1例10.解 (1)ADE∽ABC 两角相等; (2)ADE∽ACB 两角相等;

(3)CDE∽CAB 两角相等; (4)EAB∽ECD 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 (5)ABD∽ACB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 (6)ABD∽ACB 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

例11.分析 有一个角是65°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角是72°,而BD是底角的平分线,∴CBD36,则可推出ABC∽BCD,进而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推出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9.解 (1)因为

证明 A36,ABAC,∴ABCC72. 又BD平分ABC,∴ABDCBD36.

∴ADBDBC,且ABC∽BCD,∴BC:ABCD:BC,∴BCABCD,∴ADACCD. 说明 (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最常用的方法,并且根据相等的

角的位置,可以确定哪些边是对应边.

(2)要说明线段的乘积式abcd,或平方式abc,一般都是证明比例式,

222adba,或,再根据比例的cbac基本性质推出乘积式或平方式.

例12分析 由ABC的三边长可以判断出ABC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ABC∽ABC,所以ABC也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由ABC的最大边长为26,可以求出相似比,从而求出ABC的两条直角边长,再求得ABC的面积.

解 设ABC的三边依次为,BC5,AC12,AB13,则ABBCAC,∴C90.

222BCACAB131, BCACAB26211又BC5,AC12,∴BC10,AC24. ∴SACBC2410120.

22又∵ABC∽ABC,∴CC90.

例13.分析 判断方法是否可行,应考虑利用这种方法加之我们现有的知识能否求出旗杆的高.按这种测量方法,过F作

FGAB于G,交CE于H,可知AGF∽EHF,且GF、HF、EH可求,这样可求得AG,故旗杆AB可求.

解 这种测量方法可行.理由如下:

设旗杆高ABx.过F作FGAB于G,交CE于H(如图).所以AGF∽EHF.

因为FD1.5,GF27330,HF3,所以EH3.51.52,AGx1.5.

--

--

由AGF∽EHF,得

AGGFx1.530,即,所以x1.520,解得x21.5(米) EHHF23所以旗杆的高为21.5米.

说明 在具体测量时,方法要现实、切实可行. 例14. 解:ADBEDC,ABCECD90,

ABBDBDEC12050,AB100(米),答:两岸间AB大致相距100米. ECCDCD60DGFH例15. 答案:AB1506米,BD30750步,(注意:KC) AK,KEAK.

CDFE∴ABD∽ECD,

例16. 分析:要求BC的长,需画图来解,因AB、AC都大于高AD,那么有两种情况存在,即点D在BC上或点D在BC

的延长线上,所以求BC的长时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求正方形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边长. 解:(1)如上图,由AD⊥BC,由勾股定理得BD=3,DC=1,所以BC=BD+DC=3+1=4. 如下图,同理可求BD=3,DC=1,所以BC=BD-CD=3-1=2.

22222222(2)如下图,由题目中的图知BC=4,且ABAC(23)216,BC16,∴ABACBC.所

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由AEGF是正方形,设GF=x,则FC=2-x, ∵GF∥AB,∴

x2xGFFC,即. ∴x33,∴S正方形AEGF(33)21263. 2ABAC23如下图,当BC=2,AC=2,△ABC是等腰三角形,作CP⊥AB于P,∴AP=

1AB3, 2

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CP=1, ∵GH∥AB,∴△CGH∽△CBA,∵

x231x23232156483,x∴S正方形GFEH( )x121123123因此,正方形的面积为1263或

156483.

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