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频信息的获取条件、获取途径及选用依据;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了解音频信息的获取途径。 ②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法。 ③理解数字音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章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表达信息的特点,理解了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体会了数字音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已经初步使用过CoolEditPro处理音频信息,因此本节课仍选用该软件,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音频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实例展开,层层引导,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
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音频信息编辑和加工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另外也为今后学习多媒体作品制作奠定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考虑到学生普遍对多媒体技术学习有浓厚兴趣,学习态度认真,肯学敢问,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共同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从学生认为最容易使用的“录音机”入手,录制一段音乐,亲历音频采集与加工的一般过程,体会声音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真正为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服务。许多学生也知道或已经使用过Windows的“录音机”,但在使用时,经常遇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电脑不能录音?”其实是学生没有做好录音前的准备,如“音量控制”设置等。实际上,Windows的“录音机”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声音的采集和简单的加工,而无需使用专业的数字化音频加工软件。
教师活动:播放一首mp3校园流行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想录制这首歌曲,学生都表示想录制这首歌曲。接着趁热打铁,在教师机上播放歌曲,要求学生在学生机中录制这首歌曲。
学生活动:录制完毕,检查录制是否成功。
教师活动:帮助那些没有录制成功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请全体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录制歌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②录音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分析之后,得出问题的答案:①录制歌曲的基本条件是需要相关的软硬件,硬件是:计算机、声卡、麦克风、音箱。软件是:录音机或者音频编辑软件,如CoolEditPro等;②录音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设置好音频属性。
教师通过提问“如果我们刚才录制的声音文件效果不够理想,能不能进行编辑和加工呢?”,从而导入新课“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
2.音频信息的采集原理
问题1:计算机为什么能采集外部的声音并进行处理?怎样实现? 虽然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课中己经学过了音频信息的基本操作,但是并不了解音频的采集原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并展示声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观察主机箱,指出声卡的位置,同时指明各个输入端口的名称。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声卡是获取音频信息的主要器件之一。声卡上包含记录和播放声音所需的元件和电路,如模拟/数字转换芯片和数字/模拟转换芯片、MIDI合成器、混音器等。
问题2:我们知道利用声卡采集声音是获取音频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请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声卡主要实现哪些功能?
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声卡的功能,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通过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就此进行自主性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3.数字音频的编辑、加工
基于对教科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理解和分析,无论是选择录音机,还是CoolEditPro,两者均是以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并体
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高效完成任务的技能为目的。这部分内容以操作为主,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几个不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如何利用CoolEditPro对音频文件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如音频的选取、删除、降噪、插入、合成等。
任务一:如果要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保存到计算机中,想想有哪几种途径,选一种或几种进行操作。
设置该任务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音频文件的获取过程,认识音频文件的类型、播放时间、文件大小、音频质量、获取成本、知识产权等知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出保存音频文件的途径,以及让学生阅读教科书配套光盘中的信息道德和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版权问题,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正确分析对音频质量的要求及获取成本,根据自己的条件,方便地获取音频信息,同时又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学生完成任务一后,可以展示完成任务较好的同学填写表3–4的内容,供大家沟通与交流。
任务二:要求学生完成主题活动,录制一个“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 设置该任务的目的是既要学生巩固对音频编辑软件CoolEditPro的基本操作的掌握,又可以实现针对音频信息处理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实现自我,录制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大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激情,从而提高编辑与加工音频文件的能力。
该任务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关于诗的素材:教师提供关于诗的素材网站。
②录制诗朗诵。(技术支持:可以利用“录音机”程序或“CoolEditPro”程序录制诗,朗诵技巧参考相关学习网站)
③编辑诗音频文件。(技术支持:关于声音的选取、删除、降噪、调整音量
大小等)
④加工配乐。
⑤诗朗诵声音和配乐合成。 ⑥文件保存。
该任务中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以上要求和提示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录制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教师随堂辅导,可以让任务完成较好的同学当“小助教”,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加以指导。该任务使学生既能进一步掌握音频文件的编辑与加工的方法及步骤,又能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高效完成任务的技能。该任务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能培养学生对音频文件的综合处理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任务,学生已经动手编辑和加工音频文件的相关实例,但是学生仍然需要了解关于编辑和加工后的音频文件的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评价才是关键所在,由此设置了任务三来解决该问题。
任务三:要求学生发送自己制作的音频文件到教室共享区,并分析自己和同学的音频文件作品。
设置该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现音频文件的不足之处,有效地编辑和加工音频文件。实现该任务的方法是:要求学生根据音频信息评价量规,对自己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采取组内或师生交流评价等方式,教师展示一些同学的完美音频作品,并请制作人谈谈制作音频作品的体会,并对完成音频作品的同学予以登记和奖励。该任务让学生对衡量音频文件作品的质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能力,使用奖励机制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原始动力。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把音频信息的处理内容转化为几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学习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置身于数字音频的世界,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音频信息,从而理解音频信息的采集原理,掌握如何编辑音频文件的基本设置,并能高效完成对音频文件的合理加工,切身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知识的保持和迁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总结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要想使用CoolEditPro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一工具软件的使用,当然这是一件辛苦却又充满快乐的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