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2020-03-21 来源:爱问旅游网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赤峰林西县教研室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目录

第一章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1 第一节 师生情要真 „„„„„„„„„„„„„„„„„..1 1 师生互爱 „„„„„„„„„„„„„„„„„。.1 2 人格平等 „„„„„„„„„„„„„„„„„。.2 3 教学民主 „„„„„„„„„„„„„„„„„-2

第二节 提供友好合作的课堂环境 „„„„„„„„„„„„5 1 语言合作 „„„„„„„„„„„„..„„„„„5 2 环境合作 „„„„„„„„„„„„„„„„„—6 3 个体合作 „„„„„„„„„„„„„„„„„..6

第三节 同学情要诚 „„„„„„„„„„„„„„„„„-6 第二章 激发学习兴趣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途径„„7 第一节 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设计演示或利用电教媒体引导

学生动眼多“看” „„„„„„„„„—„„„。9

第二节 利用儿童好动的特征,引导他们动手多“做” „„„12

第三节 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动口多“说” „„„.14 1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 „„„„„„„„„„„„14

2 根据题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会说 „„„„„„„„.17

第四节 利用韵律便于儿童记忆的特点,教师在揭示规律、教给 方法中多“编” „„„„„„„„„„„19

第五节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多“玩” „„„„„19 1 把游戏引进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20

2 戏居Ij表演 „„„„„„„„„„„„„„23

第六节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学生多“赛”„„„„„28 第七节 发挥语、数学科工具性作用,引导学生多用 „„„„„.30 第八节 利用儿童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多“创” „„„„„„„33 1 尊重不同意见,倡导求异思想 „„„„„„„„33 2 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36

第三章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认知主体,做

学习的主人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47

第一节 教师把研究教法同学法同步。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 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48 1 教师在研究教法和学法时应注意 „„„„„„„..48 2 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的具体操作 „„„„„„„„„50 语文

(1)教授式 „„„„„„„„„„„„„„„„„„„50 (2)转换式 „„„„„„„„„„„„„„„„„„„51 (3)点拨领,晤式„„„„„„„„„„„„„„„„„„..53 (4)总结训I练式 „„„„„„„„„„„„„—„„„„.53

1

数学

(1)教给学生阅读课本例题的方法 „„„„„„„„„..54 (2)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规律 „„„„„58 第二节 学会自我管理 „„„„„„„„„„„„„„„„..59 1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9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61 (2)培养自我检查、自我调控习惯 „„„„„„„„„.62 2 要重视质疑 „„„„„„„„„„„„„„„„„„-62 (1)学生质疑前教师要指导,使学生无疑变有疑 „„„„62 (2)在课堂教学的质疑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64 第三节 要促争论 „„..„„„„„„„„„„„„„.67 第四节 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69 第五节 要培养竞争意识 „„„„„„„„„„„„„„„„„74 第六节 要变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 „„„„„„„„„„„„.77 第七节 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矫正错误 „„„„...„„„„„„„80 第四章 入情入境的课堂情境,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

主要方法 „„„„„„„„„„„„„„„„„..86

第一节 精心设计“前奏” „„„„„„„„„„„.„„„„.86 1 声相结合,创设情境 „„„„„„„„„„„„„„.86 2 设计导语,酝酿情感 „„„„„„„„„„„„„„..87 3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89 第二节 精心设计问题 „„„„„„„„„„„„„„„„..90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90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91 (1)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92 (2) “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才能激发学生思维 的积极投入 „„„„„„„„„„„„„„„„„93

3 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必须注意提问 的启发性。„„„„„„„„„„„„„„„„„„„„94 4 教给学生回答的方法,指导学生回答 „„„„„„„..97 5 教学生学会提问 „„„„„„„„„„„„„„„..98 第三节 适时设计“小高潮”使课堂教学富有波澜 „„„„„..99 1 创设情境,启动“内驱力” „„„„„„„„„„„100 2 组织讨论求“共生效应” „„„„„„„„„„101 3 运用直观、激趣解决难点 „„„„„—„„„„„„.103 4 录音魔法 „„„„„„„„„„„„„„„„„108 5 填空引申 „„„„„„„„„„„„„„„„„109

第四节 留个“尾巴”激发孩子们探索的余兴 „„„„„„„.110 第五章激励性的评价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关键„„„..111 第一节 要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孩子们的上进行为„„112 第二节 采取多种激励性手段调动学生 „„„„„„„„„„..113 第六章 为中、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 环境的重要问题 „„„„„„„„„„„„„„„„„„114

第一节 倾注爱心,转化心态 „„„„„„„„„„„„„.117

2

第二节 寻找亮点,引发自信 „„„„„„„„„„„„„.117 第三节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119 第四节 注意提问和练习的多层次性 „„„„„„„„„„„120 第五节 提供成功的机会,转变其“失败者”的心态 „„„„„120 第七章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 „„„„„„„„„„„„„„„„122

第一节抓好“六一”„„„„„„„„„„„„„„„„„„„122 1 用笔写我见、我感 „„„„„„„„„„„„„„„„122

2 用口抒我情 „„„„„„„„„„„„„„„„124

3 发扬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促进差生的转化„„„„„..124 第八章 建立有利于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形成的结构模式及 及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个体阶段考查条例 „„„„„„„..125 第一节 “乐能创”式的教学结构模式图 „„„„„....„„..126 第二节 愉快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图 „„„„„„„„„„127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表 „„„„„„„„„„„„„„„.128 第四节 学生状况考查表 „„„„„„„„„„„„„„„„129 第九章 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课题研究和探索 过程中,我们坚持愉快教育实验为主的前提下,吸收了

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 „„„„„„„„„„„„„„„.130 第一节 紧紧把握“愉快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130 第二节 努力实施“成功教育”的三个环节 „„„„„„„„..130 第三节 引进“主动教育”基本要素和教学模式„„„„„„„..130 第四节 遵循“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131 第五节 遵循参与教学法四条基本原则 „„„„„„„„„„131 第十章 实验教师教案设计

《小足球赛》教案(韩忠凌设计)„„„„„„„„„„„„„..133 《狐狸和乌鸦》详案(周宏设计)„„„.„„„„„„„„„„..137 《鲸》详案(杨海青、陈燕设计)—„„„„„„„„„„„„„.148 《我要的是葫芦》详案(张桂杰设计)„„„„„„„„„„„„155 《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刘守芳设计)„„„„„„„161

《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王艳莉设计)„„„,„..165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师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教 学心理环境是教师和学生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态度及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良好的愉悦的心理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情调是健康的好的、快乐的,这种气氛是和谐的、融洽的、温 馨的。在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对提高学生素质、减轻 学生负担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心理环境能促进学生 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教、会教,使师生都获得最大的成功和快乐,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主动积 极全面发长展。这必将促进“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形 成,创设 “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何创设和谐愉悦醐堂教学心理环境,想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实施愉快教育,首先要使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充满一种和谐之乐,并注意创立良好的“情绪场”,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弥漫着一种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

3

一、师生情要真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之一。

1、师生互爱

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反映,爱是 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师生互爱是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渠道。愉快 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师生间的爱就没有愉快教育\" 、

课堂气氛的好坏和师生间是否相互肯定和关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彼此的好感。程度。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要全心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全心去爱面对的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在商品的大潮中目睹部分人大把大把地捞钱和日益膨胀起来的物质需求消费意识而甘于清苦,甘于奉献。用 自己的赤诚的爱心、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在学生心头树起至善至美的教师形象,使学生敬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 教师无论在多么痛苦和不幸的情况下,不能‘失态”,善于埋藏个人痛苦情感,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情绪、亲切的态度,这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开端。

2、人格平等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小孩子那稚嫩的心理是绝对不能伤 害的。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三尊重”: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举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兴趣爱好创造条件。

教师应该不时地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通常的教学态度, 以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方式,还可以用“角色对换”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某些时 候,如教师范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评议,有意识地请学生提意见.教师当即改正,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3、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除了一般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采纳、接受学生的意见外,还要采取两种策略,一是,除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外,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讨论性的不同解释和观点;二是,教师一时不能做出肯定或完整回答,应公开承认自己不十分了解, 让学生讨论,师生课后进行查询。如教师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质疑“小壁虎是不是咱们地区的马蛇子?”教师在备 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在学生问及这个问题时@蛆诚地说: “我也不十分清楚,咱们就请求听课的老师帮助解答这个问题”。这样较顺利地解决了疑难,并没丢了老师的面子。

教师要将自身之情融于与学生的合作之中,我们在实验中强·调:把微笑带入课堂,把爱心献给孩子。保加利亚哲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说: “爱的微笑象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 迷宫。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和同 情、殷切的期望和神奇的幻景。”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语言、动人的音乐,它永远是生活中明亮的阳光。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像倪萍那样把微笑带给学生,像鞠萍那样富有童心童趣,像宋世雄那样善于渲染课堂气氛,要像尹相杰、于文华演唱《纤夫的爱》那样充满激情 ,要像勘探队员那样认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要 像廉颇那样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知识的琼浆之所以能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是以师生之间的真诚之情为桥梁和纽带的。”教师绝不能以权威和警察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还是刚开始摘“愉快教育”的时候。一位被学生背地里称之为“凶神”的教师约我们听他的一节课,看看他的课是否也是愉快课,他经过精心的构思,充分地酝酿了“感情”,笑容可鞠地上了一节地地道道的‘死课”。课开始学生为他那难得的“困难”的千载难逢的微笑感到困惑,心想老师今天可能是吃错药了,往日的凶神今天变 成了狼外婆,孩子们心里嘀咕着“小心点吧,今天又不知该哪位倒霉啦”。一位同学正回答

4

着问题,这位教师模仿别人的作法摸了这位同学的头,谁知他刚一伸手却在学生的身上形成了十分敏感的条件反射,一哆嗦连下边的话吓得丢了。心想“真倒霉,这回又说错了”。机械地把头躲到一边,做好了再次挨打的心理和生理的准备。还有一位教师教自己孩子所在的五年级班的数学课,这位老师不能说对自己孩子不严格不认真负责。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他儿子的数学成绩大大低于语文,只得了一个一位数,他看到成绩单时连续说了好几个“不可能”。老子对儿子清一色的“斥责教育”,采取强制性手段和惩罚性威胁来管理孩子,忽视与孩 子的情感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了‘代沟”。孩子平时不会不敢问,作业和考试的高分都是抄来的。

有的教师以歧视的态度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拿学生的名子挖苦学生,甚至有的还迁怒到孩子的父母·,他们有的在课、上挖苦了学生,回到办公室还要唇骂家长。一次有位教师回到办公室气冲冲地说: “某某家繁生了一窝子笨种,让老师遭罪受罚。计划生育讲究少生优生,在生育政策早就该增加上‘剥夺智商低的笨种们繁衍后代的权利!只准他们结婚,不许他们生育!’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认为:科学家 不一定会生出科学家,笨种父母也不一定生得都是‘笨种”,但不聪明的老师一定会教出种学生来。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本来是很聪明的,是我们起主导作用的老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学生蕴藏着的智慧得不到点燃而泯灭,久而久之便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逐渐地变得蠢笨起来。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就是要通过我们教师辛勤的艺术的劳动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学会,使那些所谓的“笨种”变得都聪明起来。 世界上最大的愉快莫过于人间的爱。学生最大的愉快是得到心目中老师的爱,这爱使学生感到目前的一切都那么美好,这爱使学生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这种爱是教师通过一个个期待的目光、一个个鼓励的微笑、一个个赞许的点头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爱护.尊重、激励等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信息。即使使学生在出现错误和困难时也不要妄加批评指责,给学生应是引导、点拨和期待,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愉快教育

的准则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斥是接纳;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师生共同构建教学主体,实现教学过程默契配合的最佳化,我们教在教学过程给予学生的是:投之以爱,授之以法,启之以智,激之以奋。我们的教师有眼不去看社会的阴暗面,有鼻不去闻个别角落的腐臭味,保持清贫本色时时向我们的学生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和赤诚,而用滚烫的爱把我们的课堂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提供友好合作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健康友好的合作环境。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又一必要条件。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环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与群体合作,是教学环境交互决定的重要变量,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愉悦的教学活动。 1、语言合作。

课堂中的大部分信息传递、语言行为是一种基本媒介。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对话过程师生应相互关注密切合作。发言者不但要善于说,还要善于听,并注意留给对方发言的机会;参与对话必须仔细听、正确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并对别人的意思发表自己的意见。 2、环境合作。

教师的讲桌不要离学生的太远,讲台不要过高,不要使教师束之高阁,学生的桌与桌之间距离不能太远,造成同学间的‘老死不相往来”之势,优差生合理搭配,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适当地组织前后桌间交流。因为,相互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讨论、对话和交流的气氛,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3、个体合作。

目前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互动较少,这不利于学生

5

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因此,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在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最直接的积极的交互影响形式,它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其他同学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可组织小组之间、排行之间、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如组际交流、际互查组际竞赛、组际讨论等来促进群体之间的交往。

三、同学情要诚

同学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健康纯洁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时注意协调人际关系,让同学以赞许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成功和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同学有了进步,要给予发自内心的热烈的鼓掌。这种掌声无论次数的多少,也要使人的心灵得到震颤。鼓掌,纯然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赢得掌声无疑会成为一种很大的推动,产生奋进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节奏的“人工化”的掌声,尽管秩序井然,节约时间,但它牵强形式主义而缺乏刺激和真诚。一个班在同学需要激励的时候有没有学生自发的掌声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文明程度,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表现。另外要学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失败和遇到的困难。“教育学生关心他人”是我们的道德目标之一,团结互利、互利互惠的协作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无形支柱,这种精神必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而民族劣根残余的表现,几千年封建社会愚昧落后的痼疾的积淀——“妒忌”在小孩子的头脑中有所呈现,及时加以教育渗透就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德育的所在,就是学科教学中的潜移默化施加的一种影响。

“共同进步”是愉快教育追求的主要德育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直接得益于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学间相互辅导,相互测试,相互督促,相互竞争。课内开展的竞赛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客观上强化了互助意识,使同学间友好合作,积极向上。教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友爱、团结、合作进步的良好心理环境,使人人都生活在集体的温情之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让儿童人人都得到爱.个个都学会爱。

激发学习兴趣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途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人们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就要在熟练了解和掌握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去传播知识,开发智力、 塑造灵魂。 我们做为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任教的老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用一颗童心去窥测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心中有许多密码,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需要、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就是这些密码的组成部分,只有破释这些密码才能找到科学的、适合孩子特点的正确有效的方法。

学会用童心去窥测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搞好“愉快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幅国外美术品“HOW SO”意思是“怎么会这样的?”“整个画面上只有男女两个孩子。小男孩宽张裤带,小女孩弓1颈张望,惊奇地看到男孩的两腿交叉处多了那么一块“肠子头”,发出:,“你怎么会是这样的?”喊叫。九五年春节文艺晚会,儿童舞忉蹈《大年夜》编导人员专门设计了小女孩扭掉裤子的一幕,这些都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给人以纯真美的感受。这些假如都换成了成年人则会丑得不堪入目。孩子的童心的揣摩还要我们认真地回顾自己的童年。说到死的滋味没有几个人尝试过,要说童年都是我们每个人经历过的时期。我记得.小时候最爱听老太大或比自己大些孩子“拉呱”,说那些传了一代又一代老掉牙的神呀鬼呀的故事,尽管情节都十分简单而且千篇一律,但对那时的我和我们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听了一遍又一遍,达到熟记成诵,刀刻斧凿般的留在记忆的深处。终生难忘。还记得自己总爱“发唆”,滴水成冰的大腊月天,在大孩子的怂恿下用舌尖去舔门外的锁头,舌尖粘掉一块皮甚至还滴出血来,并不感到“上当”这就是特殊年

6

龄段孩子的正常行为。 教师时刻不要忘记。小孩子总是小孩,小孩子的基本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愉悦才能创设出愉快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一、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设计演示或利用电教媒体引导生动眼多“看”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点,眼看是人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俗话说“学艺不如偷艺”,这个“偷”就指有心计地去看。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学生是缺乏感性认识的,北方的孩子不熟悉江河、码头,南方的娃娃从没看过下雪与结冰;乡下的孩子不知道公园是啥样,城里的孩子对山路的崎岖和泥泞缺乏直接的感受。这些我们的教师就要变抽象为具体,变闭目想象为亲眼观看,变教师的语言描述为实物演示。如《瀑布》一文中的瀑布。《乌鸦喝水》一文中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位升高,《捞铁牛》、《称象》等文中的行船、水的浮力学生都是缺乏具体印象和生活体验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做模拟式实验。学习《看月食》一文,宇宙间各星球的运行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新奇而又陌生的世界,教师就利用三球仪做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运行轨迹的演示,不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只凭教师讲学生是弄不明白的。看,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是教材编写者的一个要求,“看图学词学句”、 “看图学文”、 “看图说话写话”都强调了“看”,又强调了“图”。这“看”和“图”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此文以后和段落里要涉及到一些数学课堂教学实例,这里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愉快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和突破口,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切入点。愉快教育强调两全,即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也必须全面发展,最起码小学的语文数学学科都要精通。二是语文数学都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在一些广大的农村小学的低年级都是由一个教师任教,我们早在88年就探讨实验的愉快教育就是从农村基层学校抓起的,语文数学一起搞的,实践证明:小学实行愉快教育语文、数学乃至其它学科都要同步,要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各学科也必须协调同步。

数学知识本身枯燥抽象,学生学起来兴趣不高,教师要利用孩子们的具体形象思维明显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尽量借助实物模型、图片、投影、直观可感的教具演示,使抽象的数学 知识形象化。88年开始搞实验使用的还是改版前的教材,第一册27页11题:“ 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5人,右边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此题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在解决这个难题时,第一步绘制了一张学生做操图,把中 间的小红用红色绘制,让学生进行观察,数一数,想想怎样列式。第二步直观演示:教师站在中间充当小红,找5名男同学站在教师左边,6名女同学站在教师的右边,排列为一个横排,重新让同学们数一数,想想如何列式。通过这样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顺利列出算式,明白了计算中要涉及到左边、中间、右边三个量的道理。

语文中的插图和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都是教材的重要组成分,但教材中的图便于学生的个体观察而不便于教师的集体指导。在实验中教师做到了不走样的将原图放大成彩图以便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指导。如改版前的一年级数学教材66页13题,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道全文字的应用题,原题是这样的“草地上有8头大牛,有3头小牛,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头牛?”要画好这幅画,没有原图作参考,大小11头牛的形态又应该各异,实属给了题目要求创作出一幅多牛图来。如语文课《我们也要当红军》、《温暖》中毛主席、周总理的形象,这些都是难度较大的。为了课题实验,老师们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在绘制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积累了一套资料,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赢得了练习时间和参与机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近几年城乡电化教学的实施为“愉快教育”的实验注入了、活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

7

一文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课文。绝大多数学生没见过大海,对于大海的奇异景色,陌生、新鲜、好奇,教师采用幻灯教学,把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地层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其中之解说,深深地陶醉于西沙群岛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中,产生新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刻舟求剑》一课时,首先给学生放录像,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录像那丰富多彩的画面:长江美丽的景色,求剑者的一举一动;:船夫的哈哈大笑,优美的音乐,动听的解说,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情境,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对于电教媒体的运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浅层次上,而应通过电教媒体的实质性功能。使声、光、色有机结合,视听同步,以听促思,展开联想;让媒体、教材、教师、学生四位一体,有机结合;传统媒体与电教媒体有机结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正确运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引。人到作品的特定氛围,如临其境,展示了课文的情景,将知识融于欢乐的画面之中,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地。

二、利用儿童好动的特征,引导他们动手多“做”

愉快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使之手之所动、目之所视、耳之所听、心之所想,手目耳心协调统一。这样一可以加深理解,二可增强记忆,三可提高兴趣,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让他们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愉快地探求知识。

我们坚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改的首要问题,向课堂教学时间要质量,向教育科学和教学方法改革要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落实到学生素质的提高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江苏常州市教科所邱学华老师曾提出课堂高效化五个主要因素“学生主动参与程度;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方法和水平;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为了使课堂练习教学达到高效,便于学生动手,自88年实验开始在课上学生使用小黑板做练习。小黑板的使用有如下几点好处:可以使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得到反馈,学生把做完的练习面向老师放到胸前,。能准确把每个学生的速度、正误及时反馈出来:可以避免过多的齐声回答,减少声音干扰;可以面向全体,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避免滥竽 充数,有利于教师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及时矫正,有利于减少 因教师挨桌巡视对学生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学生写字水平,从小为学生提供了写大字的机会。教师用大黑板,学生用小黑板,使粉笔头对小孩子诱发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因此,书写格外认真,留下的记忆深刻。新生入学前两周完全用粉笔写字,减少铅笔、纸张不必要的浪费。语文科可以使用到二年级.数学科可以使用到三年级,更适用于数学的课堂练习和学具摆放,用完挂在课桌的一端,下课后到室外除尘,经济方便。在小黑板的使用中教师 要加强指导。使用前要在板面上画好暗格。为保证板面的整洁, 一但写错不许擦改,打个“X”后换个位置另写,从小培养学生讲究整洁、认真书写的习惯。

与小黑板匹配的是课堂练习卡,卡片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语文可以写课后题、基础训练题、课文中的字、词、句训练的内容等,卡片的答案有的要学生口述,有的要学生在小黑板上写出答案,以避免学生会说不会写的情况发生。数学可参考教材设计:基本口算题、法则填空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算理与计算过程叙述题等。这些卡片除应用于课堂教学外,学生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自觉地到讲台前把前一天的卡片复习一遍,放学前由值日班长对当天的卡片检查一遍,个个过关,激发了学生自己检查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设计教案,还要设计卡片,用毛笔书写卡片,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大字书写水平,使教师的三笔一画基本功练习落到实处。

又如语文教学中的偏旁部件组字,把合体字按结构排列、形近字组词、找近(反)义词、选词填空、词语归类、把词语排列成句子、把错乱的句子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数学教学中的给应用题选择条件问题和算式及线段图等。

8

教师设计悬挂移动组合式操作练习卡片,让学生移动操作,这样就会使僵化古老的练习形式活起来,增大练习的密度,调动学生参与的情趣。

数学中的“动手做”有利于学生将感情认识上升到表象并形成概念,有利于他们用“经验”来分析数学知识,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同时促使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小学生凡事都要自己亲手做一做,教学过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操作机会:让学生去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方法,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动态的数学实践,积极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强化学生“手指头”的活动频律,加速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改革不能在花样上下功夫,应在实效上做文章,如小黑板、算盘等它们都是原始的古老的“笨”法,这些老法笨法只所以能流传至今,可见它们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三、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动口“多说”

在学生的基本技能中“说”和“写”占据着重要地位。俗话说“好人出在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积极也很难做到思维的活跃。我们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必须选定在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 1、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 -

小孩子在学前阶段一个突出的毛病是抢话说,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反常现象,(幼儿园边园长捂嘴)特别是高年级变得没人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人包办说,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教师讲“书”。在有人听课或进行观摩活动中提前预习,让学生背答案,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编导学生演戏。由抢话说到“逼着说”,充分暴露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病态”。

小孩子在人多的时候说话很少忌讳,一年级学生说话还很勇敢,到二年级开始分化,好的学生举手多,多数学生不说话,其中不少成绩不错的学生不敢讲。究其原因,是过去的失败(包括别人的失败)引起(主要是老师)的否定态度在心理投下的阴影。学生发言难免会出错、卡壳。我们在实验中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反复修改,多次重说,鼓励学生敢说。课堂上只要说话,无论正确与否,哪怕瞎说,都要视为一种积极的表现,学生说错只是内容上的失误,而他有胆量开口,是心理训练上的成功。

要善待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发言都是通过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发挥个人创造力而得出的结论。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有一部分同学争着要回答,有的急得从座位上马上站起来,这时教师要说: “老师相信你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要着急,老师会给你准备更难的题目,这个题目老师要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于那些犹豫地举起手来的同学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些,站起来说说你的意见”:对回答不完整的,教师要说:“就差那么一点点,你再跳一下桃子就会摘到手里”;对学生的正确发言要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你说得真好!”、“XX同学词用得太贴切了”„„这些声情并茂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动口“说”的能力通常是通过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形式进行培养的。为了善待学生的发言,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 让学生再读课文,解决学生闷不作声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闷不作声,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心中没数,不敢冒然发言,还在思考。教师要让同学们再次认真读一遍课文,叮嘱学生边听边想。

(2)让同学重复教师的提问解决答非所问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得不着边际,说明学生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教师提出的问题,平时缺乏听的训练,教师应抓住这一训练契机,问班内的其他同学:“谁听清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站起来重复一遍。”表扬认真听的同学,让回答问题的同学重复一遍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如何回答,并强调课上要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3)让同学多次比较,互相学说, 以解决只能重复书本语言的问题。 有些同学理解课文时只会重复书上的语言,这表明学生平时不会读书,缺乏读懂词句的指导。可让说得好的同学来说或教师进行示范让同学模仿。

9

(4)让同学相互补充,再合起来说,以解决表达不完整或说话散乱不够深刻的问题。 学生出现回答问题不完整的现象,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可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等回答全面后再让最初回答问题的同学合起来说完整。

(5)让同学来进行比较筛选,以解决出现多种说法的问题。课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很多种说法,出现了多个答案,这正是教师抛石澈浪的好契机,教师决不能肯定哪一种或否定哪几种,放开手让同学去分析、去鉴别、去争论、去辩解,这比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要珍贵得多。

(6)让同学评论对比,以解决部分同学精彩回答的问题。 有的同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得非常好,讲得非常精彩。教师不能只是赞扬几句或让全班同学鼓掌一阵就了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借题发挥,继续提出“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在同学们都认可精彩的基础,让同学模仿,尽而让同学们回答的都精彩,使这一理解变成全班同学的共识。

2、根据题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会说 数学课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离开了语言的训练也就不存在思维的训练了,不教给说的方法也就没有说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激发起持久的说的兴趣来。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计算题引导学生说清楚思维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按运算顺序口述解题方法。

第二,在操作中把动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动手的。

第三,训练学生说话连贯完整。如低年级数学的语言训练:

(1)抓好说完整话的训练,尽量不说省略句。(2)抓好使用单位名称的训练,数数、数物带上单位名称,看算式发挥想象加上单位名称。(3)看图看算式进行说好三句话的训练:先是什么情况,后是什么情况,结果怎样。让学生把静态图和算式看成是动态的物,说出这些物的发展变化和最后的问题与结果。(4)说完整连贯的话,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叙述句式。条件、问题也就是应用题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题目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的是什么;计算过程的叙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抓住问题的分析叙述:要想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什么,或要想求什么,必须先知道X X和X X两个条件,X X题题目中已告诉了我们,X X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求出最后的问题必须先求出X X来。

第四,课堂鼓励学生讨论并设法激起学生对不同意见的争议。在这种争论中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活跃思维,使学生在热烈的民主气氛中获取知识。下面转述的是96年—:个三年级数学愉快教育实验班教师在教六册“年月日”一章46页一道题的课堂教学片段:教师指名学生读题“为了算出全年的天数,平平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你会用简单的方法吗,列出算式。”读完题教师激励学生“平平的算法肯定够麻烦的,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都比平平聪明得多,会想出很多简单的方法来,把你们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一会儿老师要你们到讲台上讲述算理。”学生们每人都默读一遍题后进入了紧张的思维境界,在小黑板上列着自己认为最简单的算式。几分钟过后刘海洋同学拿着小黑板第一个走上讲台,亮出“31X7+30X4+29”的算式,他说: “平平算式太罗嗦!”接着讲述自己的道理。老师表扬了他。付立轩同学很不服气,“腾”地站起来说: “刘海洋的算法虽然比平平简便,但也够麻烦的”。说完亮出算式:30X11+29+7,他也讲述自己的列式理由,这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掌声稍停张小磊就在座位上急不可待地说: “老师,我的算法和他俩的都不一样”。还没等老师说话就已走到台上亮出了。小黑板:30X12+(7—1)。这时探索科学奥秘的求异求新的思维火花完全被点燃了。刘亚鹏同学又向老师报告,他的算式与前三位都不一样,他的列式是:31X12—(4+2)。四块小黑板整齐地排列到前边的大黑板上,四位同学各讲了自己的算理,同位间已经议论开了,整个教室出现了一片议论声。这节课秩序不算井然,

10

但它确实是节好课、活课,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拱手相送,他要学生享受的是知识探索的乐趣。数学虽然有大量的枯燥的数字计算、逻辑推理、机械的公式推导、永不变更的法则,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许多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意境,使学生在探索中品尝到乐趣。

四、利用韵律便于儿童记忆的特点,教师在揭示规律,教给方法中多“编” ,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等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记忆掌握某些知识的规律:则会呈现出另外的效果。如语文教学中教师们熟悉和运用的汉语拼音形体记忆歌、四声标位歌、拼读规则歌,还有有些形近字的区别也有许多顺口溜,如“堵巳SI)不堵己(jI),半堵是个已(Y1)”。 这些富有韵律的东西将会伴随人的终身。又如教第四册看图说话写话《擦玻璃》一课教师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多图说话也有法,一幅一幅细观察,每幅弄清画什么,排列顺序莫弄差;根据画面来想象,六个‘要点’别落下;过度词句运用好,然后连成一段话。”虽不高雅,但体现了教材的(五点)要求,并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便于记忆,顺应了儿童的心理,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五、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多“玩”

低年级的小孩子常常是玩和学分不开,人们也经常责怪孩子们“连干加玩”,连干加玩就是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因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在10—蝉15分钟之间,这就要求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变化教法的花样,寓教于乐, “让儿童在快乐的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快乐”,充分体现“快乐加发展”这一“愉快教育”的理论精髓。

(一)把游戏引进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过家家”、“将军包”、 “石头、剪子、布”、“ 拉大锯扯大锯”,那些古老而又人人熟悉的孩子们的游戏,穿过广袤的时空一代代的玩着,又不知传到何时为止。

儿童集中注意时间短而且不稳定,要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游戏形式:

l、 “开火车”。学生学过的生字当中有好多是音近字,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音节,让学生说出这个音节的宇学过的有哪些。为了使学生搞清楚这些音近字的意思,来个“开火车”,从每一行的开头的第一位同学说起.依次往后来每人给一个字组一个词,这样既能读准字音,又可理解字义。

2、 “送信”。教师把学过的字按“形近”分组,学生念儿歌,教师当邮递员把“信”(生字卡片)送下去。然后教师读生字,学生:将信”逐个送回,领一遍,再把字贴在小黑板上。 “回信”送完后,再来比较这个字的异同,先比异,后比同,最后通过组词和口头造句,使学生熟练掌握。

3、 “添笔画组字”、 “拆部件读字”。如“大”字添一笔是什么字,给“日”字添一笔是什么字;“闪”“香”“背”“要”等字,拆掉某一部分又是什么字。 ‘ 4、“开一朵花,看谁开得最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朵花,在花芯上写出一个字,然后让儿童在花瓣里填上学过的字并与花芯的字组成词,填好后小朋友进行评议,谁开得花最美(组词快,搭配合理)。

5、接一个词,看谁的脑筋动得快。如下——

下雪——雪白——白花——花生——生产 下车——车工——工厂——厂长——长大 下山——山水——水牛——牛皮——皮衣

6、想一想,看谁想得快,找得快。

教师将比较难读、难认、难写的字拆开,将它们的部件偏旁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半做部件的独体字发给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组装。数学低年级常用的数学游戏。在小学低中

11

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数学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l、排数字

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后,教师准备0—10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老师发口令,学生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对口令

为了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可以做对口令练习,例如进行“8的组成”练习时.可先由教师报出一个数“3”。然后学生回答3与5组成8,也可以用手拍、伸手指、出卡片方式。其做法为:师:3和 几组成8。生:3和5组成8。师:把8分成3和几?生:把8分成3和5 ,这种方式既可以师生对,也可以学生相互对。

3、找朋友 —

练习数的组成的另一种游戏是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数字卡片,然后请3—6名同学拿上数字卡走到讲台上。教师宣布今天做拼10的游戏,于是这些学生就到下面同学中去找和自己拿卡片的数合并起来是10的朋友。找到后,手拉手走到讲台前,面对大家:一个说我是“3”,一个说我是“7”,共同说: “3和7合并起来就是10”,也可以用算式与结果相等的数字卡或用数字卡找算式卡来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4、拍电报

游戏开始教师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来当小通讯兵,收发电报要又对又快,注意保密不能让同位同学听到,看那行的任务完成的最好,,,每行的最前排的一位同学发报,中间的同学传递最后的一位同学收报。开始教师拿出或说出一道算式或文字题及应用题.例如“10 —7”, 每行的最前排马上告诉后一行的同学说“得3\",拍完报后由最后一位的同学报告他得到电报是多少。最后评出传递快、纪律好、保密严的一行来。

5、“投信”

教师在试题卡片上写好不同结果的若干算式,在教师的学具箱上写出对应的几个算式结果,然后把卡片分发给一部分同学,在教师发出投信的指令后,学生走到讲台前向同学们读完算式及结果后投进对应的信箱内,最后大家根据投得又快又对评出优秀投递员。 6、争红旗

教师分别把比赛题目写在小黑板上,画上红旗,然后发给每行的前排同学,教师发令后,每人算一题,如果前一位同学算错了,后一位先帮助订正,然后再算自己该算的题,一个接一个哪组又快又对得多,哪组就争得红旗。

7、猜算式

教师报一个数,例如8。要求学生猜出教师所想的算式,学生可以猜3十5:8,2十6:8,也可以猜10—2:8或11—3:8等。猜过一会后,教师可以任意指定一个同学说他猜对了。这实质是教师在“骗”学生,但它却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8、排卡片

每个同学准备一套算式卡片,教师说“请你们把得数是5的卡片排出来,看谁排得又快又不漏掉。这些卡片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是加减算式,也可以是乘除算式。

9、开火车

一般用式题卡片进行,可提前在一块大纸板或助教板设计, 如下图:(p23)

再准备若干张小纸板,乡口“9+”的反面可写15—”。 小纸板是活动的,插在大纸板

12

上方。先算“9+”下面的各数,后算“15—\"。老师指定学生按座次横行或纵行轮流说出得数,要求脱口而出,不读算式,通过经常性的训练,加快了计算速度。

„„

(二)戏剧表演

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运用戏剧表演等形式,使预先的语言训练伴随学生热烈的情绪和急切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全文表演、戴头饰表演在实验中教师都没少搞过,实践证明,这些表演适合课外活动,不宜课堂教学操作,也不便于多数人参与。公开课摘一段表演多是教师在课前排练指导不是在课堂的即兴发挥,这样的表演是不可取的。我个人认为表演是表情朗读的活化,即是有感情、有面部表情、有动作、有角色的朗读,是以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朗读及想象能力为目的的。因此,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表演,而是先让学生分析剧本当“导演”,然后自然地进入角色。让学生先读书,边读边思考,在理解指导读好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怎么办呢”这句的表演时。教师让学生理解瓶子很高口很小,里面的水又不多,马揭喝不着,这个“怎么办呢”说明乌鸦是怎样着急的,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图发挥想象,说说乌鸦急成了什么样子,有的说((乌鸦口很渴,渴得嗓子里都冒烟了。多想喝到水呀!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捧着瓶子,四周的热风一阵阵吹来,它的嘴干干的,恨不得一口气把水喝干。”有的说“我感觉到乌鸦的两只脚好象在跳昵,嘴巴拼命地往瓶子里伸,心里多着急呀!”另一个同学则说“乌鸦把嘴巴伸到瓶口里,嘴巴离水面还差很远,怎么钻也是喝不到水,它静静看着瓶子里的水在努力思考着别的法子”理解到这一步教师再让学生读、表演。又如:第二册的《燕子飞回来了》和《小壁虎借尾巴》两文的表演处理。 《燕子飞回来了》一文中“飞呀,飞呀,”全文重复了三次,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文“春天到了,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一句进行理解。使学生明了课文中三次写到‘飞呀,飞呀”是说小燕子的体力还很差,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北方,走了很远很远舶路,感觉到很累很累,读时要读得很慢,读出小燕子飞了很远的路飞得很累的感觉来。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爬呀爬”全文重复了四次,让学生理解时,学生因受《燕子飞回来了》一文迁移的副作用,也理解为“小壁虎爬了很远的路,爬得很累”’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学习《燕子飞回来了》是怎样理解“爬呀,爬呀”的方法,学生自觉地去看上一自然段,从“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及句末的“!”,想到这里的重复表明小壁虎心事重重,边爬边想着“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又可以看出小壁虎因挣断了尾巴行动很困难,所以爬得也很慢。在这两课的表演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进入角色。前一课“小燕子”的语气要紧紧抓住前边提示语言中的三次“奇怪地问”和一次“高兴地说”使小燕子“对农村变化可真大呀”而处处感到惊奇,含而未露地进.行思想教育。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与小鱼、老牛、燕子、妈妈的对话、表演训练,使学生体会到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的恳切,心情和很有礼貌的商量语气,又使学生体会小鱼姐姐对小弟弟的亲切情感和年轻姑娘的活泼爽快;黄牛伯那种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及老年人说话的那种嗡声嗡气,以及妈妈对孩子天真的责怪和疼爱。通过小鱼、老牛、燕子的动作表演,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摇着”、“甩着”、“摆着”这些动词的不同用法和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 “我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欣喜若狂又拍双手又跳的动作和语言,这样既突出了常识课文的特点,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文明礼貌的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乐于表演这种心理来培养学生的想象。通过揣摩表演对象的心理、神态、动作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发音、语气、停顿、速度、语调等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技巧和能力。表演前要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下面自练,当学生处在跃跃欲试、急不可待之时,教师请同学表演,表演后大家进行评论,这样就会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搞活搞实。

坚决反对那种少数几个尖子出尽了风头,多数人被冷落一边,,不利于形成沸腾的教学群体的花架子。

13

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始终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把语文课上成读写方法的指导课、听说读写的训练课,根据年段要求,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和特点,围绕课后题组织课内活动,如四册《看月食》一课,“看”是课题的重点,作者围绕“看”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看月食\",即月食的呈观和月亮的复圆过程;一条是暗线,小妹妹在看月食过程中的神态变化。课后的三个问题前两个是围绕明线设计的,最后一个是围绕暗线设计的。这三道课后题,既强调了要使学生知道月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强调了朗读的训练。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抓住奶奶的话来破题,使学生知道“月食”本意就是“月亮被吃了”的意思,接着抓住爸爸的话使学生了解月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明线开始设计了“三球运行\"头饰表演,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围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组织了“月食呈现与月亮复原”的形体图片填空游戏。围绕暗线,抓住小妹妹的神态变化,设计表演,突出语言文字和读的训练。课文第二自然段“妹妹听了(奶奶的话),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像信又好像不信”,为了表演好“一眨一眨的\"动作,教师提问“‘好像信又好像不信’是什么意思,谁能把它换成一个四个字的词.但不能改变意思?”学生换成了学过的“半信半疑”,教师追问“即是半信半疑的意思,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半信半疑’呢?”这样使孩子们了解到“半信半疑”常常用来形容大人的神态,形容小孩子的神态还是用“又好像信,又好橡不信”好。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小孩子半信半疑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说“双手托腮,歪着头,眼睛一眨一眨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不要想象大人们的神态,要回忆你们小孩子的举动。这时一个学生说: “ 妹妹歪着头看着说话的奶奶,嘴里含着一个指头”,教师走过去满意地摸了他一下头,同学们为他热烈鼓掌。教师进一步纠正说“他们正在吃晚饭应该是咬着筷子的一端,你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是有咬笔杆的习惯吗?记含手指头的习惯不卫生,要改掉!”为了读好这一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启发学生:为了突出半信半疑的神态,看句子中的哪些词应该读重些,哪些词应该轻些。哪两词之间应稍有停顿,哪个词读时应稍有拖腔。训练后同位的同学一个读,另一个表演。又如“妹妹紧紧地挨着我,轻轻地问:月亮被天狗吃了吗?”一句表演的训练过程:首先让学生思考:妹妹为什么,“紧紧挨”、 “轻轻问”,结合上文;“天色越来越暗”来理解小妹妹害怕担心的神态和语言;其次,让学生将妹妹前后的三句话进行对比,“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相信有天狗), “姐姐,月亮被天狗吃了吗?” (担心害怕)。“我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明白了道理而万分兴奋)。最后教读好叙述性语言并根据课文内容对课文情节进行加工性的语言描述,让同学到台前表演。《东 郭先生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寓言课文,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最适合设计表演。表演是激发兴趣和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不是目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它应被分角色朗读所替代。

六、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学生多“赛” 竞赛活动能激励人的斗志,克服人的惰性心理,特别是人的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平时效率高得多。课堂教学中的竞赛活动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符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会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组与组的小组赛,同桌之间的对手赛或限定时间看谁完成任务最多的效率赛,语文学科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每一类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搞竞赛。数学学科的式题、文字题、应用题竞赛、速算、口诀、选择、判断、填空、画线段图、编题都可以搞单项竞赛。

九0年我们就在实验班模仿电视台知识大赛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每小组三、四个人,孩子们早就从电视中学会了参赛的方法,试题类型也有必答、改错、作图、抢答、风险、图版题。这样大型的竞赛不宜多搞,每两个单元可以搞一次中型的,总复习时搞一次大型的。

14

对一些大型竞赛和一些复习课或能显示学习效果的训练课、活动课我们都邀请家长参加。我们把此举称之为“借家长们的灵气\",大人们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好,娃娃们又愿意在父母及长辈面前表现自己,我们就利用这些心理,创设一个满意家长和孩子们心理满足的契机。我们在家长听课后的体会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的命运在家庭掌握在父母手里,家庭是孩子介入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将起到奠基作用;人的命运在学校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要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有目的影响,这段时间是人的一生命运的关键时期;人的命运在社会又掌握在本人手里,因为人生的趋向的选择和机遇的把握取决于自己。”有关教育的报纸和刊物提到的一句话叫做“携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广大的农村教育中,社会的这只手只用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家庭的这只手只是送子女上学。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这只手几乎是软的,在学生的学业上他们虽有望子成龙的企盼,但他们力不从心,只能袖手旁观爱莫能助。这个“太阳”只剩下老师们这只手吃力地撑着。我们要把一只手撑着,变成两只手举着,最后形成三只手托着。比如我们的‘些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家长请进来听听看看,家长的参与可以增加课堂的气氛。有些竞赛赛前要给家长发邀请书,通知竞赛或活动内容,这样家长就要关注,就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加紧准备。家长们到校的这种“听课活动”能使家长们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个别人心目中想的那样:有一个人就能干的“孩子王”,提高了教师的形象,使学生受其家长评价的影响,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同时使家长间接地学习到教育孩子们的一些方法,从关心孩子的吃穿转到关心孩子的学业,另外也有助于沟通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有利于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

在指导孩子们的竞赛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学生从学业上的分数竞赛,逐步引导为追求实际知识、实际技能、智能的竞赛、学习方法的竞赛。赛听、说、读、写的本领;赛回答问题的广度、深度;赛思维的科学性、逻辑性、敏捷性、独立性·,比如复述课文。可组织学生分别按“概述——详述——创造性复述”的要求;赛熟练程度:赛发言清晰;赛表情动作;赛提高度。 ·

(2)把智能上的竞赛与学习精神结合起来, 不但要表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佼佼者,也要鼓励用不灰心碶而不舍的奋进者,如两个同学复述,一个好的说错了一句没改正,另一个较差的说错了三句能自觉改正,受表扬的应是后者。

(3)指导学生找准竞赛对手。从专跟自己同等水平的同学赛,逐渐转向找同学中的强手竞赛,发展到跟心目中的‘权威”——教师比高低。培养学生渴望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和掌握新技能,争取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希望超出他人的学习品质。

七、发挥语数学科工具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多用

学过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语文:我们的小学毕业生真正掌握了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的不足百分之二十。学过的词语、句式、组段方法在乎时作文中能够运用好的不足百分之五。学过的课文中一些精彩片断能够熟读成诵的更少了。我们小学教材中不乏优秀的名篇,这些篇目不但中学生可以学,让大学生来好好学习也决不会委屈他们。关键是这些课文教师们是“教过啦”、是否‘学会啦”这就是两码事。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习惯使用方言土语,总管头叫“脑袋瓜子”,管昨天称“夜来隔”这是一个社会的语言环境的影响问题。

我们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用土语方言来解释课文的词语,如四册《我们也要当红军》第一自然段“雨过天晴”。毛主席带着一支红军队伍,在泥泞的路上前进。“泥泞”是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要掌握的词语,教师让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学生总是说:“下过雨,路上又有土又有水,水和土都混在一起”,说来说去还是“泥”而不是“泥泞”,如果教师启发学生用平时家长们好说的一个词是什么,学生就会想到“泥泞的路就是揣泥的路”,再通俗不过了,这样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还有一种在雨后的土路上行走陷鞋的感觉。又如《飞夺卢定桥》中

15

的“千钧一发”一词。要让学生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学生要把课下查的词语解释背书似的说出“钧:三十斤,意思是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这些词语的教学不能标志学生对这个词理解了,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节,说说课文中到底是指到了什么状态,学生结合课文指出: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这座铁索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唯一通道。如何不能马上攻下铁索桥。敌人后来调的两个旅的援兵就要赶到,我们的红军主力部队真的要被敌人消灭在桥头上,北上抗日就要成为泡影。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形容这危机情况会怎么说?”学生会说“紧关加要的时候”,教师要学生“把‘紧关加要的时候’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这样导出“关键时刻”。还有本文中的“索性”一词的意思,学生马上会想到“干脆”,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养成了使用书面的语言习惯,学生不但注意把每课中好的词语、句式记在心里,用在口上,还注意听别人的讲话,还会把平时从电视、各种书刊中学到的词汇积累起来运用于实践。 我们强调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学过的词语、句式强着一支红军队伍,在泥泞的路上前进。“泥泞”是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要掌握的词语,教师让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学生总是说:“下过雨,路上又有土又有水,水和土都混在一起”,说来说去还是*泥”而不是“泥泞”,如果教师启发学生用平时家长们好说的一个词是什么,学生就会想到“泥泞的路就是揣泥的路”,再通俗不过了,这样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还有一种在雨后的土路上行走陷鞋的感觉。又如《飞夺卢定桥》中的“千钧一发”一词。要让学生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学生要把课下查的词语解释背书似的说出“钧:三十斤,意思是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这些词语的教学不能标志学生对这个词理解了,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节,说说课文中到底是指到了什么状态,学生结合课文指出: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这座铁索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唯一通道。如何不能马上攻下铁索桥。敌人后来调的两个旅的援兵就要赶到,我们的红军主力部队真的要被敌人消灭在桥头上,北上抗日就要成为泡影。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形容这危机情况会怎么说?”学生会说“紧关加要的时候”,教师要学生“把‘紧关加要的时候’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这样导出“关键时刻”。还有本文中的“索性”一词的意思,学生马上会想到“干脆”,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养成了使用书面的语言习惯,学生不但注意把每课中好的词语、句式记在心里,用在口上,还注意听别人的讲话,还会把平时从电视、各种书刊中学到的词汇积累起来运用于实践。

我们强调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学过的词语、句式强调积累和运用,在小学生的说话、写话、片断、作文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先仿说,后仿写,再达到独立创造,这是对学过的知识的深化过程,这是从知识到能力的一种转化过程,也是值得借鉴的传统的教学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在讲述新课之后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独立举例,提出质疑,哪怕是一些奇怪的联想或超越所学的内容,都是允许的,而且应当提倡,这样就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比例尺之后,让学生打开地图测量村镇间的距离,绘制简易的学校平面图,让学生核对一下自家房权证上的占地面积是否有误等。这样教学使理解巩固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迫切需要,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兴趣浓、效果好。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态”的竞争学原理把我们的小学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形态一样都定位在“学会生存”这个主旋律上。小学教育是为小学生的来来人生打基础的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准备教育,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学会创造”是

16

我们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学会生存”,还是“学会关心”,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学 会创造”应是我们迈向21世纪教学改革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目标。

八、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多“创”

培养创造精神,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小学生提创精神,不是指望孩子给人类增添点什么东西,而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尝试,为了孩子未来从事创造活动搞点心理演习。我们认为:尊重不同意见,倡导求异思想,培养想象能力就是现阶段小学的创造教育。 ’

1、尊重不同意见,倡导求异思想 善于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模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如果让孩子思维长期单纯地停留在一般的模仿上,那是十分有害的。课上有的教师要求学生用‘喜欢”一词说句话。一个学生说: “我喜欢画画”,其他同学跟着说:“我喜写字”、 “我喜欢写日记”,前后有十来个学生造句都是相似型,虽然这些句子都是对的,但总跳不出“我喜欢××”的这同一框框,思路是狭窄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或测试中造句的训练应要求一词造多句但不能相似。

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的“谁说的(或写的)与他的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求异”。如一位二年级教师在教学“蚕”字时,要求学生别出心裁解字形,学生就说出了层次逐步升高的三种解法:<1)“蚕”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下面是“虫”。(2)“蚕”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下面是—“虫”,蚕能吐丝,表示天下最好的虫。(3)‘蚕”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下面是“虫”,因为它是最好的虫,人们喜爱它,就叫它“天虫”。 在作文中注意“求异”的训练。要求学生‘一个意思要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寻找不同的词语描述形象。”如在《春天》的作文中小学生在描写小草时,可以说“嫩嫩的小草”、“绿绿的小草”、“嫩绿的小草”、“又嫩又绿的小草”。利用联想求异要求学生说出不同的比喻句来比拟形象。如比喻柳枝“随风摆动,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动,好像在欢迎我们”„„

九六年一位教师在小语愉快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一节《小绢》说话课。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按照顺序口头描述说一段连贯的话”,“方法确定为结合形态,展开相似联想,根据小手绢的用途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技能”。 课开始教师出示“小手绢”投影,请小朋友一边观察投影上的小手绢,找了几名同学把观察到的讲给同学听,同学们没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仔细观察,因此,、这段话说得颠三倒四,给人以模糊杂乱的感觉,接下来教师按照“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有顺序地、仔细地说”的要求进行指导。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小手绢是用什么做成的?学生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说:“ 是用布做成的”。接着提出: “小手绢是什么形状的?”一名同学说:“小手绢是四四方方的。”教师问: “哪个同学能想出别的词语说明小手绢是四四方方的?”有的说“方的”,有的说“正方形的”,有的说“方方正正的”,还有的说“方形的”,教师把这些词语板书在第二个问题的后面,让同学们用上自己喜欢的词小声说一说小手绢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又提出第三个问题“小手绢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全班小朋友观察小手绢上面都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出观察到的各种颜色,教师进行归纳说的训练“小手绢上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可以说小手绢是花花绿绿的,谁还能用别的词来说明小手绢是各种颜色的?”教师根据各位同学的发言,板书上“五颜六色”、“花花绿绿”、“彩色”、“花颜色”等词语,教师领读这些词语,让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词小声说说小手绢是什么颜色的。说后让小朋友们连起来观察,连起来自言自语地说说小手绢是用什么做的,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并请几个同学说给大家听听。教师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是“小手绢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教师用投影引导孩子们按(什么样的)蝴蝶在(什么地方)于什么?的顺序进行描述练说。、教师进一步引导,蝴蝶可以说是“美丽的”,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学生求异出“好看的”、,“漂亮的”、“花的”词语。在什么地方孩子们接二连三地说出“花丛”、 “百花丛中”; “在干什么?”学生纷纷说出“飞舞”、“ 飞着”、“ 飞来飞去”、“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

17

又是练习自说。最后第五个问题是“小手绢能帮你做什么?你喜欢它吗?然后按教师提出的五个问题连起采说说”。最后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放在桌子上,看着自己的手绢一边听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观察,一边在心里练习说话。教师随意指定了几个同学到前边手举自己的手绢说给大家听。课结束前教师教给同学们一首小手绢儿歌“小手绢四方方,叠起来兜里装,天天用天天洗,又干净又漂亮。”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求异思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一个叫梁爽的小朋友是这样写他的小手绢的“我的小手绢是用布擞的,是正方形的,是五颜六色的。手绢上画着一只鸭子和一只狗,它们在公园里弹琴,狗对小鸭子说‘你弹得真好呀!’。小鸭子说:‘我弹得还不行,和你比还差得远呢?’小手绢可以帮我CA BI TI 、CA眼泪、cA汗,我非常喜欢它。”

2、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什么是创造思维?简单地说,“创造思维是人们在创造意识的推动下,把大脑中的各种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想象与联想、直感与灵感,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知或新物的心理过程。”处于6、7—11、12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富有求异创新的需求,而且这一年龄阶段也是小学生求知欲望很旺盛的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并表扬在探索过程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尽管有时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完善)。教师的这种表扬将在全班学生中引发出追求创新的心理需求。教师 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自小培养他们具有求异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下谈谈几点具体意见。

一、发展创造思维,就要按创造思维的特征进行训练。 创造思维具备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作出众多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创造性是指能做出不同寻常的新奇反应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按创造思维的特征进行训练,既要训练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活动,教学时不但要鼓励学生求异,还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创造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灵活运用教材。如教师在给二年级学生复习生字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①以“木”为偏旁的字,你们学过有哪些?学生一下很快写出了很多,如“校、桥、桃,,,,”②以“木”为偏旁部首不是左右结构的,你们学过的有哪些?学生又想出了“李、查、桌、柴、森、树,,,,,”③以“木”为主要结构的字(“木”字不作偏旁),学过的有哪些?学生想了想,写出了“床、休、困、禾、麻”等。④教师又进一步启发,有部分结构带“木”的字,你学过的有哪些?老师举了个例子。学生马上就找出“想、保、箱、茶、蜥、踩”等字。⑤最后教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结构中隐含着“木”字的字你们找得出来吗?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举了个例子,要求大家打开课本去找,终于找出了“荣、求、来、辣·、番,”,””等字。这一组练习,前两题学生很快就可想到很多,这两个题主要是测定儿童思维的流畅性,后三题可以测定思维的灵活性,而第五题还可以测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果学生对字的结构不熟悉,没有独创精神,隐含着的结构一般是觉察不到的。这些练习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发展创造思维方面起子独特的作用。

二、发展创造思维,要积极引导联想。

语文教学在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常要运用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的,尽量形成或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中,联想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如七册《月光曲》一文,皮鞋匠听着琴声所引起的联想和盲姑娘听到“月光曲”所‘看”到的景象,使琴曲的声音艺术与画面的色 彩艺术互相勾通,如果学生不会联想,就无法领会这诗一般的意境。尽管老师怎么讲,学生要真正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困难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要采取填补文中的空白的形式,如《诚实的孩子》第四段讲列宁的妈妈叫他给姑妈写信认错。但课文没叙述列宁写信及信的内容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了填补故事情节发展的空白的形式。

18

师:我们学习了第四段,知道列宁的妈妈叫他给姑妈写信认错,列宁写了没有,请自读第五段。

生:列宁听妈妈的话给姑妈写信认错了。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这件事?

生:从第五段的“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中知道的。

师:从这几句话怎么能够知道列宁写信给姑妈认错?

生:列宁写了信姑妈才会回信。列宁在信中认了错,姑妈会在回信中写“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讲得很好。那么列宁给姑妈写了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来,代替列宁给姑妈写信。该写些什,请重读二、三、四段课文,再想一想(学生读文,思考,代列宁写信: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请同桌同学互说代替列宁写的信,想想是否能把列宁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不能表达出来的,请再读文思考、讨论、修改。经准备后教师指名几个学生把代列宁写的信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1: (念) “亲爱的姑妈:您好!我在你家做客时,跟表弟、表姐妹在房间捉迷藏,是我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花瓶掉下来打碎了。那时我心里很难过,也很害怕,不敢承认是我打碎了花瓶,说了谎话,我把这件事告诉您:请您原谅。我保证以后一定不再说谎话,也保证以后做事情一定要小心。列宁”

生2: (念) “亲爱的姑妈:您好!是我在你家做客时,跟表弟、表姐妹在房间里玩时不小心打碎花瓶,害怕得心里平平直跳,怕说了会挨骂就说了谎话这是很不对的。这件事时我十分难过,也是分苦恼,列宁”

„„

另外,还可以在课内采取活动方式,利用联想训练学生积累词汇。如小语二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完成了课后的第三题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填空练习。

①小鱼( )着尾巴,在河里( )。

②老黄牛( )着尾巴,在树下( j ③燕子( )着尾巴,在空中( )。

这一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摇、甩、摆”表示小鱼,老黄牛和燕子的尾巴“动”的词。为了强化学生运用词语注意准确性的意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在“动”的前边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组成一个词,再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学生可以用口头组词说句 的形式,学生不一会就说出了很多的句子来。

“走动:操场上有一个人在走动。”

“跳动:秒针在表盘上跳动。” “浮动:冰块在水面上浮动。”

“飘动:国旗在校园的上空飘动。”

“摆动:交通警叔叔双手在不停地摆动。” “游动:金鱼在水中游动。” “滚动 : 皮球在地向上跟动。” “转动:车轮在飞速地转动。” “摇动:树枝在微风中摇动。” “晃动:风很大旗杆在来回晃动。”

“蠕动:蚕儿在匾里蠕动。”

毕业的总复习课有的教师利用联想,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 意思写出表示不同情景中“看”的词:、

19

用于方言中的看(瞅)用于口语中的看(瞧 表示从低处向高处看(仰望)

表示从高处向低处看(鸟瞰、俯视) 从高处向远处看(眺望、远眺) · 转过头看或向后看(顾)

向四外看(环顾);向左看同时又向右看(左顾右盼) 向远处看(望)

远道看望亲友(探望);对病人的看望(探视) 不满意地看(瞪);睁大眼睛地看(瞠) 注意地看(瞩);仔细地看(察、端详) 把注意力集中一点注意地看(瞄、盯) 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窥视) 集中注意力目不转睛地看(凝视) 很快地看一下(瞥)

对书报大略地看(浏览厂’:对名胜风景边走边看(游览) 这种自由联想和快速反应的训练,如能经常的进行,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联想是以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的敏捷为前提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联”不起来,也就“想”不起来的。这种联想是创造的前提,创造离不开联想。·不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可使以后的创造思维有联想丰富而奇特的特 征。瓦特就是由壶盖的跳动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而发明蒸气机的。科学家由动物身上产生联想才有许多创造发明的。 (3)发展创造思维,要启发儿童想像

“想象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想象是在已有形象观念的基础上,利用表象,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创造思维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思维加想象。一切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提倡创造性学习,就是要强调大胆她想象,学会想象,教给创造思维的方法。

三、想象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 几乎篇篇都可以进行。分析课文时通过语言想象当时的环境、事物、景色、人物的动作、神态,这种就是再造想象力的培养。

复述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加入适当的想象。例如寓言一般不对人物和环境作细致的描绘,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 在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要求补充细节或对人物环境进行写。如《狼和小羊》可加入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惊弓之鸟》可加入.人物的神态描述等。六册教材中的《小珊迪》一课第3至9自然段,重点是描写小珊迪是怎样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课文中写了四句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话。教师抓住“请、请求、乞求”重点词的理解,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根据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小珊迪话的前边加上提示语或描述性的语言。孩子们首先独立进行思考想象,同位相互交流,加工为:

他(老远就)对我们(很有礼貌地)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i”可怜的孩子(几乎是跑到我们面前,眼巴巴地瞅着我们)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土卖给你们两盒。”

(听到明天再买,他可真有点急了,眼泪都要掉下来)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带着哭腔)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通过这样想象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深深感悟到小男孩由很有礼貌的请求到纠缠着不买不放的乞求,使小男孩迫切的心情步步加深,强化了“饿极了”的主要原因。想象性的词语逐步增多,显示了训练层次逐步加深。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还可以用续编故事的形式。如教了六册的<<雨中》,教师根据课后提

20

示的“撒苹果”一“捡苹果”一“苹果回到了货车上”的线索,在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朗读全文,想想姑娘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让大家讨论把故事说下去。这个问题设计的很有价值,它的可贵之处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而且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的感染,受到“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格地感染。它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这种形式,由于趣味性强,又适合儿童心理,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还可以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幻想。例如在教学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引导学 生想象火柴光中的幻景。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感情。课文学完之后,还可以引导儿童作想象性作文,让他们驰骋想象,虚构情节。事前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情绪,开拓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老师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重温了《乌鸦喝水》一课,以《乌鸦第二次上当》为题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学生写出了精彩的童话。”:

乌鸦第一次上当以后,气极了,恨不得打自己两个耳光,回家病了好几天。它总结前次上当的经验教训,暗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上狐狸的当了。

这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飞到树上刚要吃,狐狸闻到肉香,又来了。

狐狸微笑着说: “乌鸦小姐,祝贺您病体终于康复了。”乌鸦把头歪在一边,理也不理。狐狸不在意,又热情地说: “乌鸦小姐,您病刚刚好,身子很瘦弱,我带来了几条大肥虫,给您补补身子,您快下来吃吧。”乌鸦听了,心想: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才不上你的当呢言它就冷眼看着狐狸,不作声。

狐狸看乌鸦不上当,就气冲冲地说: “你这只丑乌鸦,我好心来看你,你连理也不理,真不识抬举。”乌鸦看着狐狸发怒的样子,脸上显出笑容,心里想:狡猾的狐狸,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于是它还是不作声。

狐狸见乌鸦还是不上当,就装出无精打采的样子说: “唉,乌鸦变聪明了,再也不上我的当了,肉吃不成了。”说着慢慢地走回洞口。乌鸦见狐狸耷拉着脑袋走了,高兴极了,心想:这一次我终于没上狐狸的当。它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得意,就哈哈大笑起来。

还没等乌鸦笑够,嘴里的肉一下子掉到地上,等候多时的狐狸飞快地窜过来叼起肉,吞进肚子。然后咂咂嘴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小姐,您的心太好了,自己身体这么瘦,还把肉给我吃。嘻嘻,其实,您这次本来不会上当的,但是您太得意了。我想,您永远也不会变聪明的,是不是?”乌鸦听了,气得从树上一头栽下来昏过去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他们具有创造能力,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小学生本来就富于想象,喜欢追根问底,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还没等乌鸦笑够,嘴里的肉一下子掉到地上,等候多时的狐狸飞快地窜过来叨起肉,吞进肚子。然后咂咂嘴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小姐,您的心太好了,自己身体这么瘦,还把肉给我吃。嘻嘻,其实,您这次本来不会上当的,但是您太得意了。我想,您永远也不会变聪明的,是不是?”乌鸦听了,气得从树上一头栽下来,昏过去了。 (5)要重视学生的创见。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学生平时的作题中有创见的解法一定要及时肯定并加以强化。如在一次五年级数学复习工程问题时,一个学生对下面的工程问题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解答:

打印一份文稿,甲打字员10小时可以打完,乙打字员15小时可以打完,现在让两个打字员一起打,几小时可以打完?

10151015(6小时)

21

学生是这样认为的:解这道题的一般算式是1÷(后得到

10151015110+

115)=6{小时),括号内通分之

10151015,1除以这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就得到=(6小时)。

也可以列式为10X15÷(10+15)=6(小时)。

教师当即肯定了他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而且表扬了他肯动脑筋。同时又出了下面两道题,要求他用同样的思考方法解答。

题一: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题二:一件工作,·由一个人单独作,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如果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做完。

这个同学思索了一下后,作出了这样的解答: 题一: 题二:

1210151015121512104<小时)

2030203012(天)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不同于教材的传统的解答方法,我们不能只看计算结果不错就判正确,更不能轻易地看了算式不同于习惯解法就认为不正确。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创造性见解,教师一方面要进行认的思索和探讨,弄清其中道理,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要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认真进行评讲,决不能随意地用死框框去限制甚至压抑学生的思维活动。

“愉快教育”包括“外界客体”的优美活跃和“对象主体”的欢愉向上,两者都不可缺少,决定因素是后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愉快教育”不是“热闹教育”我们绝不能去追求那种表面热热闹闹装璜式的浅层次的“愉喻快”,而应注意去挖掘教材本身的兴趣因素,用知识自身的魅力来诱惑学生。如第四册归类识字(5), 这部分属于部首归类识字,表面看归类识字是一种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的。但是我们中民族之所以能称其为东方文明的古国,历史渊源的汉语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方块字难识难记,但它又经久不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吸引着世界文人的关注肩然 有它的独到之处。在识字教学特别是归类识字教学中,追寻老祖宗的踪迹,思考造字时的思维方法,就可以找到教材本身的兴趣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学时教师先用卡片出示“皿”、、“革”、 “穴”、 “ 冫”等部首,让学生理解这些部首表示的意义、。接着教师拿出写有“兰”卡片放在“皿”的上边说:“‘皿’是盛东西的陶制器具,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放在敞口器具上边的应该是什么?”,教师又在”“革”字部的右边粘贴上“圭”字,教师 说“圭”表示人的一双脚,古时候根本就没有纺织品,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只将皮子包在双脚上,这包着人双脚的皮子又该称作什么?又如教学《(窗”、 “帘”两字,学生自然悟出“穴”表示窟窿、洞的意思,“窗”是房屋墙上的窟窿、“帘”是墙上窟窿挂着的丝织品。学生掌握了“冫”是表示与冰冷有关的字,以后就决不把“凉”的左边多加一点了。汉字虽然数量无法准确数计,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形声就是我们激发学生记忆生 字的妙方。又如在教学六册《绿色办公室》时,短语“圣彼得堡、拉兹里夫湖畔”,学生读起来磕磕巴巴,教师介绍了外语中人名地名的读音特点,领读两遍,不但突破了读的难点,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外语的渴望。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认知主体,做学习的主人是剑设良好课堂教学

22

心理环境的核心。

陶行之老先生早就说过: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国外有些心理学家给教学下的定义就是:“使学生尽快地摆脱教师”。说到这情不自禁地诱发我对动物带“孩子”行为的一些联想。森林里的老虎、豹子它们只在孩子不能完全独立的幼小时期,让孩子们从模仿中学会捕食,只要它们勉强有了生存的能力就会被赶出“家门”。母鸡孵化出小鸡,它们把米粒或小虫啄起来又放下教给孩子们拽食吃,它们把这些孩子带了不足一个月就要“抛窝”, 以后就象陌路人。人的智能远远不是这些动物所相比的。但仿生学又使人变得更聪明起来,我们老师教学生是否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一些启发呢?

教而达到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问题,而是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决反对那种把“教”与“学\"的关系搞成“统”与“治”或“依”而“附”的关系,过于严地“监护”着学生。结果把学生训练成“缺乏自动化程序”的说话机器,离开了教师的具体指令就不会学习。 怎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把研究教法和学法同步。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中国妇女报》96年组织了一组家教的社会调查,通过对收到的500多封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出当今中小学生的“八大烦恼”,孩子的第四条烦恼就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38,9%的中小学生承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53.9%的同学选择了“我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见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重视学法是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是教学改革深化的一种表现,学法指导是高层次的教法。我们应十分注重传授教法知识、训练学习技巧,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后一个会”宇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了,另一层意识就是会自觉地去学习了。《小语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一)教师在研究教法和学法时应注意:

1、教师应真正地把“教给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教学目标,务求到位。做到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设想使用何种方法最有效。做到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来确定学法指导的项目。在认真学习大纲、耐心钻研教材、慎重地设计教学目标,把学法指导落实到每一篇课文和每一个课时中去。

2、教师应自然地把“教给学习方法”纳入教学过程,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练习,务求学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与教给学生学习的思想相一致。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规律教方法,以帮助学生找规律学方法,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实践中注意结合教学,尽量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在教中授法。把“学习方法”纳入“智力范畴”,而不仅仅是知识。 因此,仅仅会读会背方法的语言表述是不行的。因此一定要“量次”的练习,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样。几点: ( 1)要设计好指导方案。指导学习方法是一个过程,它包括重点。难点、步骤、要求、注意点等多种因素,所以仅仅在黑板上挂出条文远远是不够的。

(2)要留给学生尝试、交流、矫正、体验的时间。 这就要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格局,重新安排教学的基本结构。

(3)要给学生创造‘用武之地”,引导学生认真自学。

3、教师自觉地把“教给学习方法”作为教学调控的对象之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对“学法”的学习,务求“会学”。引导学生不只是注意学习的结果,而是注意学习过程,“教给学习方法”就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知其所以然”,不盲目记忆结论,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3

( 1)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为他们“铺设”自学的阶梯现在的教材、练习册中有些内容偏难偏深,不利于学生自学。因此,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具制作、练习设计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现在赤峰地区普遍使用外省的练习册,这套练习册偏重知识,其他盟市使自治区编写的练习册叫《自学指导用书》,这套练习册正象它的书名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人感惋惜的是到现在学生手头练习册有了两套,却都不具备《自学指导用书》注重学法指导的特点。

{2)要引导学生既注意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又注意对学习活动的关注。教师在对教学的评价时不仅要评价是不是“对”.还要评价其方法是不是“合理”,努力实现方法与目标的统一。 (3)要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积极探索、 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形成能力。而这一切都应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不断给予强化,以造就一代勇于创造、不怕挫折的新人。

(二)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的具体操作

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教师选择教法时要同时考虑学法,设计教法时要给学生相应的学法。陶行之先生早就指出: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比如语文课采取读读、讲讲、议议、练练相结合的教法,就要教给学生怎样读书、怎样听讲、怎样议论、怎样练习的方法。 ,

教法学法双程优化的几种模式 1、教授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学习掌握一、两种学习规律和方法。也可以边出示学习方法,边组织实践。有两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是“提示式”,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方法,让学生照法学习。比如学习词语的方法:!)运用查字、 词典读准字音根据语境选择义项;{2)分解词素意思的词素分合法(3)近义词比较反义词对照的换词法;(4)直观、实验、图解、动作演示法;(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法。

又如,弓1出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1)读一读, 整体了解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看一看,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3)画一画,有哪些生字新词,作者哪些词语用的最好,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想一想,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意思,突出了这课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是什么?还如:读懂一段话的方法:(!)读一读:本段有几句话,每句都写什么?(2)画一画:哪些词能表达提出的问题。(3)想一想:这些词语的作用。(4)说一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第二种是“发现式”开始不明确提出只是突出暗示,学完这部分以后让学生反思发现老师带我们学习这部分的方法,这实际是一种操作一一反思一迁移的学习模式。也可以结合总结课文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并加以强化,进行迁移运用。就是在总结课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内容以后,着重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交待注意事项并设计专门练习,让学生再次运用。比如:八册〈可爱的草塘》,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要学生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条理就是要理清作者行文的线索,教师就是在课堂小结时结合板书总结出:作者抓住了所见所闻按顺序写了“没见草塘一初见草塘一介绍草塘一深入草塘。”;抓住所感写了“没有意思一情不自禁一深深喜爱一恋恋不舍一无比珍爱”,随着对草塘的深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步步加深,使景物和情感紧紧结合在一起。

2、转换式

教师把以前的有关课文或本节课的重点段的教法。转换为学习同类或相近课文段落的学法,教法举一,学法反三模式。讲读课文举一,阅读课文反三;例子举一变成学法,练习扶二反三,形成能力;首段或重点段举一变成学法,其它段扶二反三,运用和强化学法等等。小语第二册中的〈〈小猴子下山〉〉、《燕子飞回来了》、《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它们都有好几个自然段的结构和写法是基本相同;而且篇与篇之间也有相同,不但前篇与后篇课文有迁

24

移作用,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教一·,扶二、反三,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四、五自然段结构句式完全一样,在自然段的教学中完全可以采取教、扶、放的形式培养同学读懂自然段的方法。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同学回忆“老师是分几步带领你们学懂这一自然段的?”结合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学习方法:(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小鱼的尾巴是怎样动的?(3)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4)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5)这自然段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第四段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指导学生学习。在第五段,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教师完全放手,让同学根据以上两段学着教师的样子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完成这部分的板书,这样把教师的教一扶一放与学生的学一一仿一创有机地结合起来。

3、点拨领悟式

教师要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努力创设学法训练的最佳契机,通过教师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比学生不断按教师的教学思路领悟,去发现新的学法。如教学古诗《春晓》一课,学生在小时就会背,授课难度不算大,教师抓住古诗凝炼而有韵律的特点及“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教学任务,组织了一节很有特色的学法训练课。他抓住诗歌凝炼的特点,利用“扩句”这个旧知识,把凝炼掉的部分扩充出来。抓出诗歌因韵律的限制,有些词序,如:“啼鸟”、“花落知多少”的词序是颠倒的特点,巧妙地利用“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排列为一句通顺的话”的旧知识,将颠倒了的词序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接着进行读的训练,在读中划出句中的停顿和重音,课堂小结时与学生一起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及五言古诗的停顿重音的规律。通过其它篇目的古诗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运用逐一解释、换词序、抓住关键,补充成份等理解古诗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注意通过教师的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让学生不断按教师的思路去领悟,去发现学法,特别是通过辩论引发出思路,从而使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和学法。 4、总结训练式

教师必须增强学生学法训练的意识,注意引导学生对学法的总结和积累。

①在总结课文之前,加上一个“顿悟”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或悟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②每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让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各自积累使用的学法,特别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要把前一个阶段学过的学法及时归类,整理在自己的“学法集”中,另外结合单元教学,就小学的各种类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扎实地掌握各类课文的学法,低年级的语文在教材编排上基本是按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循环顺序,或归类识字、看图学文、课文循环顺序排列,既突出了知识的螺旋上升的规律,又突出了观察表达思维,能力训练的综合性。看图学文是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应该是先有图后出现文的,它的文是作者根据画家构思的画面想象出来的。有的课文主要描绘画面中的情节。也就是画面基本显示了课文的情节,有的是作者根据画面对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想象,把一幅画想象成多幅的连环画。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类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丰富想象能力,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看图作文的能力,从而达到由写静止的画面到写活动的画面目的。如小语四册中第四单元的看图学文《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的教学,导入新课后,教师采用让学生看图听录音,初步了解图文内容。在看图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说说图中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接着逐段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图文对照首先要确定对照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对照重点“雨过天睛”让学生思考作者。从图上哪些景物知道“雨过天晴”的,学生可以从投影中的蓝蓝的天空飘浮着雾气腾腾的白云,地下到处流趟着水,可以看出是阵雨过后的景象。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又是重点对照的段落。教师在指导这一段时,让学生看图思考:图上两个孩子总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怎样看出来的?先说说他们相同的地方,再说说不同的地方,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听课文录音,将自己的表达

25

与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学习观察两个人或几个景物时,应先说说他们相同的地方,再分别说出他们不同的地方。课文最后一段的对照点“一个红军战士转过脸来笑着·”,Qt”最后是学文,在每段的学文中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看图学文,首先要整体看图,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图文对照想想,我们看到的和说的与课文中语句有哪些不一样。弄清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述这幅图画的。最后进行学文,进行相应的语言文字训练。本单元的《难忘的泼水节》虽然也是看图学文,但课本中的图主要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相对应。其他段落是根据画面和傣族人们过泼水节及周总理与傣族人们一起过泼水节的真实故事写出来的。这就要把画面与第四段重点进行对照。其它段落学习方法与课文学法相似。

数学是一门充满方法论意义的学科,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竭力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1、教会学生阅读课本例题的方法。读懂例题是掌握算理、规则和解题方法的前提。但课本上的例题往往只有材料的结论,缺少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规律的推导过程,因此要使学生通过课本例题的阅读,学会将语言符号(文字)与数学符号进行转换,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的基本方法。

(1)抓导读示范

教师从导入新课到例题讲解、法则、规律、结论的归纳直到练习和小结,都要充分利用课本。强调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和自觉性。

(2)抓住课本例题读法的指导训练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求低年级学生按照以下顺序阅读例题: 读 :(通读例题)—不加字漏字; 划 :(划出关键性的词语); 找 :(找出问题和相应的条件); 想 : (操作学具、思考问题); 列 :(列出算式、仔细验算)。

要求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时,达到四会: 一会读通例题,理清层次 二会划出关键词语

三会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 四会列出关系式

学生掌握了阅读例题的程序和方法,也就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每当学生遇到应用题时,都要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操作,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时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以提高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学生有了读书的方法,不仅能获取新知识,还能帮助学生从课外的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规律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很大的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用了学生所有的时间,学生又得不到什么。”要想在教学中给学生很大的发展,就要注意指点思考方法和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如数学教材中的复合文字题,因其数量关系较复杂,它不仅层次多,而且某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容易混淆和被忽视造成解题的差错,值文字题的学习有其规律可循。 (1)抓关键,分清层次。

复合文字题因表达方式不一样解题难度较大,但它们都是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叙述的,只要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也就是在文字题中用“.”号标出关键词,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把诸条件分开。把整道

26

的文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这样就使问题简单化了。

如:6.8加上3.2的和/ 除以1.25// 商是多少?

通过抓关键词语划分层次小节,不难看出本题是求,商是多少,应先求出6.8加上3.2的和,列式中应加上小括号,很快列出算式 :(6.8+3.2)÷1.25

(2)抓顺序,由因导果 一些叙述顺序和运算顺序一致的复合文字题可以用条件到结果的顺推法进行分析思考,如:54与

16561656的积减去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求差是多少,只要在54和5÷两个

算式的中间写上号和减号就可以了。 (3)抓住问题,执果索因

凭借‘问题”这个果去求索解决问题的因的倒推法。如:6.8加上3.2的和除以1.25与2的积,商是多少?上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框图法来执果索因。

此处插入p57

如果将上题的问题含蓄、隐蔽为“结果是多少”,可以进一步教给学生抓住文字题中的关键词句和数据,把条件逐一合并,使其运算步骤逐一减少,直到缩减到一步计算的文字题“和除以积,结果是多少?”为止,再根据最后一步求什么和条件的相互关系写出主要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就觉得容易多了。

(4)抓等量,巧列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具有化逆为顺、化难为易的特点,对解答一些逆向叙述文字题时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里不再举例。 3

又如二年级竖式除法:27÷3=9 327 教学新课可让学 27

0

9

生说说27÷3;9的各部分的名称,3V/27一每一步表示什么, 27

怎样书写,接着就可以揭示竖式除法: “一除、二乘、三减”的规律,使学生掌了方法,增强学习的信心。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廓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 程。近几年,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整个教学过程开始着三个转变:一是以教为主开始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开始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由只研究教法开始研究学法。可以说启发式代替了注入式。重视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现在务必使我们的数学教师都十分明确\"把新知识转化成过去已学过的旧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也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语文课的学法指导中要注意:

第一,把教学要求告诉学生。

第二,强化语文预习常规(预习六步曲)。 ①自学生字新词;

27

②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③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画好课文结构图; ④精读课文,挖掘课文中心思想; ⑤尝试解答课后问题; ⑥提出自己的疑难之处。

第三,做好预习笔记。 二、学会自我管理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迈向未来学习化社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策划。教育现代化最根本的一大特征就是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的主题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还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会安排时间,善于独立思考。

{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 “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所谓习惯,是经过长时间逐步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风尚。习惯有好的、有益的,也有不良的,有害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获得不良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他们一生 影响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起点和基础。心理素质培养是学生成长的核心。《文化周保》96年以《奇迹后面的问号》为题报道: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农村孩子考上了中国科大。这个农村孩子只有16岁,名叫赵梅生,家住安徽繁昌县荻港镇。父母文化都不高,爷爷是荻港镇中心小学校长,赵梅生兄弟在别的孩子三五成群去上学时,他们在家里受着启蒙教育用的课本和学校是一样的,学习进度和同学同步,爷爷把他们教到四年级时,就开始培养他们自学,教他们使用工具书,给他们制定每天的课程进度,给他们买同步的考试书籍供他们自测,就这样他们在家里从小学读到初中,从初中又读到高中,兄弟俩在自学过程中都偏重理工科学习。赵梅生说自学是由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又由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养成了习惯,再难的问题都由自己去攻破。父母一直疑疑惑惑地看兄弟俩啃大堆的书本,听英语磁带。在高考中赵梅生总分考了634分,其中英语考了126分。赵梅生的哥哥没考上大学,他正抓紧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准备直接考研究生。

我们无法否认,赵梅生的天赋在这个奇迹中所占据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现在的学生在校有了困难问老师、问同学,这个习惯当然比不懂装懂、不会不问强得多,但使他们在成长中走了捷径,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习惯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稳定性,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它。正因为如此,把学习和使用语文数学知识的科学的良好的习惯传给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意义就在于使学生终生受益。

习惯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及运用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学科实践活动的行为变成自学习惯。凡是使用频率高的、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范围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反复运用它们。久而久之,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就形成了,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会自觉地、熟练地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何秀芳)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小学数学在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如下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做题时, 常常拿到题就做,特别是做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往往没有审题这个环节,因此,计算结果不是错误多就是计算不合理。为此,我们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要做到:一看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先算哪

28

一步,后算哪一步,什么地方可以用简算。在看清题目、想清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开始动笔计算。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在四则计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如果遇到数字较大、步骤稍多的题目,要做到不急不燥,耐心计算。遇到较难的题目,要冷静思考,切忌烦躁,即便是简单的计算也要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细心演算或者在这方面有进步的学生,教师总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粗心大意,计算马虎的学生,要加以批评教育。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计算中的错误有时是难免的,因此,计算出结果之后,进行检查和验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把检查和验算当做不可缺少的步骤,养成检查的习惯。检查时要一步一步地检查:看题目中的数字抄错没有,计算过程和结果对不对,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给验算方法,培养验算能力。

(4)重视培养估算的能力和习惯 ’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估算的能力和习惯。 2、培养自我检查、自我调控习惯

教会学生自己考自己,自己编自己做,互相出题交换做,把一个单元练习卷中的错误题摘录后重新做,总复习时会将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

在学了一个单元或一个小节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测查,自己试着出测验题并作答。这样做,是对所学教材的一种很好的复习,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培养自己是学习主人翁的态度,同时也为学习提供自我表现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这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控应以个人独立准备为基础,然后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二)要重视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能够质疑,层次并且较高,是学习主动性的具体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质疑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质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探究习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质疑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当学生不会问时,教师可多做示范,告诉学生什么叫质疑,怎样质疑,当学生会问时,教师要教学生如何解疑。

1、学生质疑前教师要指导,使学生无疑变有疑。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分步进行指导。 (1)疏通性质疑

学生对新知识不可能全明白,这不明白的地方就是疑问,学生能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就是不小的成绩。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文章的字、词、句、段及结构方面的问题进行质疑,教师要引导他们在以上范围内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就会提出很多“这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来。数学课如在教学分数乘法一节时,学生通过读书,·明白了分数乘以整数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但同时也对为什么整数要与分子相乘而不与分母相乘产生了疑问。通过学生的质疑发问,一般能把新旧知识的“交叉点”、 “连接处”找出来。

(2)探究性质疑

即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时就文章内容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此次质疑,激发学生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诸如“为什么”的问题。如教学《赵州桥》一课,学生就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赵州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为什么世界闻名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集中力量解决这个问题:细读各段,找出每段写赵州桥的句子,通过分析·、综合让学生从几个方面思考:赵州桥建于隋朝,历史悠久;赵州桥计独特,历

29

史上是首创;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从赵州桥的建造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些问题就有助于学生疑问的解决.

(3)鉴赏性质疑

即时文章的写作方法、特点进行鉴赏性的质疑。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评价、鉴赏,也可引导学生就曰获得的有关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求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掌握新的知识。如:“《凡卡》一文先写‘写信’后写,回忆’部分行不行,”“《我的战友邱少云》“结尾改成‘我永远忘不了战友邱少云’不更点题吗?”

2、在课堂教学的质疑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

学生质疑中的“导”——促有疑为无疑

教师“解疑”是发挥其主导作用的表现。教师在质疑活动中,要抓住时机.根据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解疑。 “有疑有释”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仑激发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但是,教师的“解疑”不是公布答案,要突出一个“促”字。

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写“黄昏时候我军战士冲上‘三九一’高地全歼了敌人.”这句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看看时间,从发起冲蜂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马上追问:才二十分钟这个“才”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马上将同学们引到体会文章内在因素探究性的质疑中。当搞清楚以上问题后.教师又“促”了一下:课文中“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才”又是什么意思,两十“才”一比较,前者表示时间短,后者表示时间长。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对战斗胜利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鲜明地突出出来了。

学生质疑后的“导”一变无疑为有疑。

开展质疑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把它作为训练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之一。所以教师不能把“释疑”作为任务,也不能简单的把学生i/无疑”作为教学活动的结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是思维能力的发展;经过质疑达到无疑,是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让 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学完《凡卡》一文后,学生们对作者的叙述、写信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已初步理清了,知道了文章的结构特点。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 《凡卡》、 《我的战友邱少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

这样.就使学生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在思考中,知道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也知道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质疑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给课本挑“错”

如:在《看月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看了地球仪的演示之后,认为“爸爸”说的道理是对的,但课文中“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的说法不对,应该说“月亮转到了地球的背后使地球处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等到地球转过去,月亮又会亮起来。”应该说“等到月亮从地球的背后转出来月亮又会亮起来的。”问其为什么那么想,他们说: “月亮转的速度比地球快,所以应该强调地球的转。”又如教学《精彩的马戏》,教师抓住观众在看表演时的不同反应的三个句子,用投影打出让同学进行对比体会 (1)“(猴子)那顽皮的样子.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2)“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观众又发出一阵哄笑。\" (3)“山羊表演了它的绝技。全场观众都为它喝彩。”

学生认真细读课文,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纷纷举手要求发表意见。一个说“观众看见猴子那顽皮的样子是被逗得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这大笑是一阵子一阵子发出来的,所以作者用“哈哈大笑”。一个说“黑熊笨重,观众是被它那个紧张的样子逗得大笑起来,这个笑声是在跷跷板一头掉下来的一刹那一起发出来的,所以作者用了‘一阵哄笑’。”一个同学接着说: “山羊表演的是绝技,它的表演比猴子、黑熊都难,更精彩。观众都叫起好米,所

30

以作者才用了‘喝彩’这个词。”教师被同学们的认真读书,精彩的回答感染了,激动地说, “同学们回答的多么准确呀!作者就是用了这些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观众的不同反应。”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却说“作者这些词确实用的很准确,我看有的词用得不够好,如:木球刚滚过中心,路跷板的一头就掉下来了,这个“掉”应该换成落下来。 “掉”是离开的意思, “落\"是从高处又著地的意思,还有一处,山羊走钢丝,表演得也很出色。这个‘也很’应该改为‘更是’,也有点差劲的意思。实际是山羊表演得比猴子、黑熊更精彩。”教师引导同学认真看书,对同学质疑发表评议,使课堂教学掀起了波澜,把《精彩的马戏>>一课上得很精彩。

另外在质疑挑“错”中学生确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一册数学教材第69页法则的“在”字应该是“再”。我们教材中出现的错误当然是罕见的;但这样的挑“错”训练是针对有些课文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盲目服从,学会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一切,不做书本的奴隶。目前一些报刊和读物由于印刷质量的粗糙常常会出现文字错误,使学生有一种“印出来的铅字未必都对”的意识。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的高度考虑,培养学生质疑和审视的态度也是德育的一个目标。土987年北京发生动乱事件,我们一些时代的骄子大学生们,出于一种反腐败的爱国热情,因他们的洞察力和审视态度不高而被个别企图要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野心家所利用,这就是我们教育界的沉痛的教训。从另一个角度看改革开放,我们敞开了窗口,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也必然进入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鲜花和毒草并存,真善美和假丑恶对立,这就要培养学生视别真伪的能力。

三、要促争论 教师结合课文提问,引导学生争辩,一起找依据,选词语, 你一言,我一语,使学生在争论中训练了思维,明白了道理,在争论后获得了知识。

一位教师在一次小测验中考了一道“36X25”的简便运算的题目。全班出现了以下五种解法,教师要求除了看答案是否正确,还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合理性,对有创见的解答适当加分,对解答不合理,运算过程烦琐、复杂的则适当扣分。发动学生一起讨论,让他们明了:怎样的解答才可以得满分,怎样的解答虽然也对,却不能得满分;怎样的解答,不但得满分,还可以得到奖励分.这五种解法是: {1)36X25 = {9X4) X25=9X (4X25)=9X100 = 900 (2)36X25 = (30+6)X25=30X25+6X25=750+150 = 900

{3)36X25 =36X(20+5)=36X20+36X5=720十189 = 900

(4)36X25 = {40—4) X25 = 40X25—4X25 = 1000一100 =90 (5}36X25 = {40—6)X25 = 40X25—6X25=1000—159=850

通过比较、争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一种解法应用了乘法的结合律,思路合理、简捷,应得满分;第二、三种解法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思路也是合理的,但没有第一种简捷,应扣1分;第四种解法虽然没有第一种简捷,但比第二、三种要好,并且在应用乘法分配律上有了发展,说明知识学得牢,学得活,也应该得满分,大家认为这位同学“从30接近40”、 \"40与25相乘得1000;这两点来考虑是很好的。很会动脑筋,但根本的问题在于40—6手36,所以结果是错误的不给分,如果能细心一点那就好了。这样的话,会动脑的同学受到表扬,粗枝大叶的受到了教育。大家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气氛活跃,做错题的同学也高高兴兴地接受教育。

小学数学第五册99页8题“豆店镇电影院原来每天放5场电影,现在每天多放2场;每场卖票920张。现在每天可以多卖多少张票? (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列出:(5+2) X 920与920 X (5+2),两道算式。学生通过计算,知道两种列式的结

31

果都一样。教师并没有只直接肯定或否定那一种列式,而是引导两种列式的同学各说其理。这样引导学生从应用题的意义上弄清两道综合算式表示意义的差异。在这道应用题中,求的问题是每天卖出的总票数。它的数量关系应该是:

│每场卖出的票数│ X │ 每天放的场数│ == │ 每天卖出的总票数│

(5+2)表示的是现在每天放映的场数。在这个乘法算式里,它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5+2)应该是第二个因数,在小学阶段, 第二个算式是规范和正确的。 四、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丁培忠老师明确指出: “必须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看一此彼此学习、交流经验的观摩课,一要训练是否到位,二要看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上来。素质教育强调“三性”,一是全体性,二是全面性,三是主动性,最后一性才是最基本的,离开学生具体参与,一切教育都一事无成,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 心。”

“素质教育”是全员的教育,我们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坚持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活动,也可以说提出一个口号“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可以说“争做学习的小主人”。人人做主人,反对做陪客。主人和陪客是相对的,做主人是主动的积极的愉悦的,陪客始终有一种次要的陪衬的若有若无逢场做戏的拘谨压抑之感。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弓1导激励和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人提出的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句话表述得非常准确实际,学生的主体必须在教师的积极诱导。启发、训练、培养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越持久,越普遍,主体地位就越明显。

参与训练的要素。

1、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课前,教师要有换位意识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低年级小朋友的眼光和想象力,设想自己是一个知识方面很狭窄的小学生,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来体会教材设计活动,进行组织教学。想了孩子们会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吸 引他们。

2、抓好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全员参与。 可以抓两个方面:一是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进行自我学习,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二是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以个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广泛接触,并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众之间人人参与互动交往的生动局面。

(2)主动参与。 课堂参与的效益不仅与参与的覆盖面相关,还要极大地依赖于参与者的积极心态。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必须创造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 (3)全面参与。全面参与也就是学生个体脑、口、手的参与。

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为了认识客体、主体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低年级小学生思维还保留着动思维的成汾,表现越清晰,动作晃动越不易遗忘。教师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过程中脑、口,手并用,把课

32

本上现成的结论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4)差异参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主体, 学生的参与和投入才是教学成败的保证一节课人人情感投入,个个都有活动机会,生生得到表现。没有差异参与是实现不了的。没有差异参与就不存在全员参与,要使全员参与必须在要求上要有弹性,方式上要有不同,评价上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差异参与要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评价,练习时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求知欲的满足。

前几年因受到一些大赛和教学观摩课的误导,把我们的一些课搞得越来越虚,越来越假,越来越高,越来越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非常赞同王为民老师的一些观点:阅读教学要坚决堵住繁琐分析的路,迈开听说读写训练的步。教师不要嘴皮子,读书不耍花架子,训练不要空壳子,学生要做真主子。教师要起点拨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上显示的不是教师的风彩,过去看课堂教学,主要是看教师怎样教,看教师的素质,现在看教学效果,看学生怎样学,接受得如何,提高得如何。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举措。在语数乃至其它的学科中应努力做到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 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第一,授前参与,使学生初步感知。如数学课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到商场去看一看,将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写下来,列出一个价目单,这样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初步认知印象。有的语文课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有一些感性认识。

第二,授中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由“商不变的性质”去发现。教学时先

复习: 129÷3, 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都缩小10倍呢?然后,让学生列举与1÷2的商相等的算式.从中选出: 1÷2 = 2÷4= 3÷6, 再改写成

12=

24=

36,引导学生从左到 右,再从右到左看,引导

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三,过程让学生参与,教材让学生讲解。教师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把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如定义、法则、公式等)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对象。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内容,让学生探索道路,把它讲解出来。

第四,围绕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措施。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可以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 “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只过了3次生日,这又是怎么回是?”教学《小马过河》时。学生又可以提出“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过河时遇到哪些困难?”“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就要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听课、探索。

第五,精心引导,让学生归纳学法。学法指导早已被大家高度重视,然而归纳学法并非易事,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的步骤和方法明显流露。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乃至应用到下一内容的学习。

第六,练习中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主动的练习不但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分数乘法时,要求判断“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比甲数少

1515,

”的正误。可采取学生给老师改错的方式,先让学生做如下判断;

33

(1)填空6比 5多

15,5比6少

16。

(2)判断0 6比5多----,,那么5比6少------。2用6表示甲数,用5 表示乙数, 得到“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比甲数少----- ”

(X)然后老师作下列推断:(1)填空6,2比6多(0,2),6比6,2少(0,2) (2)判断:①甲数比乙数多0,2,那么乙数比甲数少0,2。(√) 1

②把0,2换成一,得到判断: ((甲数比乙数多一, 乙数比甲数少 5

1

一。\"(/)改后让学生说出道理。这样学生在辨析、改错中不仅 5 ’

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且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第七,教学内容让学生小结。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由 教师小结。学生成了听众,小结往往流于形式。既然学习过程是 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那么总结也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 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在小结中不仅能复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还能使综合和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如学完“除数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后问“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 “我们学到 了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三种关系·”.”” “我们学到了利用除法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除法验算。” “我们学到了利用除法各部分 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第八,评价让学生出题。教学评价是教师出题学生做,但是 如果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出一出题目,在学习某一节知识后,让每 个学生出一个题目,做出标准答案,交给老师。老师将其中具有 代表性而水平较高的题目挑出来,组成一份试卷,并且在每题后 面写出出题人姓名,发给学生做,做完之后,让出题人批阅评讲? 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要求下次还要出题目。

五、要培养竞争意识。

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愉快教育作为素质教

育的一个分支,„.一个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模式和突破口, 他是从激发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 初衷的。 “愉快教育”不是“热闹教育”,不是“欢乐教学”, 不是毫无压力的游玩教育。过去我们曾经写过这样的体会和感悟: (4‘愉快’就是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心理感受。吸毒者, 过足了烟瘾之后是一种神奇的精神振奋,但在这种愉悦之后会是 更大的痛苦,是愉悦与痛苦的交替的恶性循环,其会被鞭挞着快

速走向地狱之门;嫖娼与卖淫者在狂欢之后,他们得到是消魂般 的刺激与满足,这种愉悦和满足正是充分暴露了他们丑陋的灵魂 和动物性;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赛场上,丹麦选手拉尔森夺得羽毛

34

球男单决赛权那双膝跪 的 欢乐开怀 一幕才是富有价值的愉 快。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一洗百年国耻才是一种高层次、神圣 的愉快!

我们追求的愉快,应是经过参与、拼搏获得成功后的

、 一种艰辛与愉悦和谐统一的心理感受。付出的越多、越艰巨换来 的愉快就越大、越深刻,其层次就越高。世界冠军邓亚萍在亚特 兰大拿下女双女单两枚金牌,再现了她的王者之气。邓亚萍技术 过硬久居霸主是她的付出比别人多,比其他人练得苦,难怪面对 · 记者摄像机她流下了泪水。

熊倪作为26届奥运会的新科状元,是经过8载连续三届奥运 会不懈冲击之后取得金牌的人。一个失败者要证明自己不是失败 者唯有再战①,观察一个人日后是否能成大器则要看他失意时能否 矢志不渝、辉煌复出。“愉快教育不是毫无压力的教育,课堂上引 入竞争使学生承受一定的压力,营造出有益于锤炼青少年心理素 质的磨砺教育堂教学环境,品尝到经受挫折磨.难而获得高一层 次的愉悦,使一时的“痛苦”换来终生的愉快。

我们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中,还要适当地对孩子 们进行d/磨难教育”所谓磨难教育,就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生长情 况有组织地、有意识地、有层次地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设置一 些困难,让他们在同挫折和困难做斗争的过程中经受磨炼。过分 的保护和过多干涉都意味着夺去接触生活、应付生活锻炼应变能 力的机会一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尝到成功与失败、痛苦

与喜悦的种种滋味,才能具有应付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实 观培养素质、提高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有些竞赛活动,能培养孩子们的刻苦学习精神,把学生引进 奋争的大门。

一些比赛课,如朗读、演讲、日记、作文等比赛活动,还有 故事会,还有一些复习课、活动课请家长参与也是有意地施加一 种压力,促使学生的参与竞争的意识。

“最近发展区”是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差域,现有水 平即学生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在水平是学 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最近发展区即 是学生认知的发展区,也是教师的着眼点。在最近发展区中,为 学生分层确立分数目标,也是施加的一种压力。为学生创设平等 参与竞争的条件,实行分层目标,第一个是合理定“标”,定标 ’ 的((合理”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找准与自己水平相近的“ 横标”和‘纵标”。所谓横标也就是在同班级同学科接近水平的 同学,以便与之进行横比。所谓纵标也就是在全班同学给自己排 个座次,定标后在班内公布,让全班同学认可接受。为了促进竞 争在每个标位上成‘对”放置,即把每个位次上放两个同学。在 学分上为每个座标上的同学确定要经过努力达到的分数段指标。 并以单学科,单项能力如语文中的朗读、口头表达、日记、作文 等项“名次进步竞争”,纵向与本人的前次测试比看有无提高,

35

横向与同座标上同学比,看在名次上有无前移。

在培养竞争意识,首先是强化参与意识,为了使全员参与竞 争,并努力使参与的全员都获得或功。特别是社会各界和家长到 场参加的活动。必须上、中、下学生实行A、B.、C卷,分层要求,

同等表奖,使全班同学呈现出龙腾虎跃赛龙舟的氛围,

组织竞赛活动要以小组、同位为单位,这样可以使同学们 影响同组同位的成绩进而营造了积极准备的气氛。又能得

到同组、同学的同心合作,更能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感受到, 老师的心中有他们的一席重要之地,总之,使他们领略到统一意 志,团结合作,整体优化后的成功快感。 六要变换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在小学生心中有一种神秘的 · 色彩。小孩子好模仿,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就是自己的老师。我曾 经有意识地多次观察过一些小孩子在课外的游戏,他们常常把比 自己小的校外儿童组织到一起给他们“上课”。又讲解又板书, 还提问,他们讲述的内容多数是当天学习的内容,看他们的((课 堂教学”还满象那么一回事,这样的“课”却常常让我听得入了 神。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也让孩子在课堂上过过老师“瘾”。 一些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就不要教,让孩子们上台上来当老师。在 数学课中,低年级教师讲了“6的组成和分解”及得数是6的加法

和相应的减法学生就可以自学“7”的内容。经过引导发现规律, 学生完全可以教“8”的内容了。 到了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常常 出现例1、例2、例3的进行排列,教师教例1,扶例2,放例3给学 生教。学生的“教”实质是学、悟、创的过程,也就是自学、自

悟、自我表达思维过程学习结果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 于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因为他们要听老师是怎样讲课的,有 利学生去注意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为他们在“教”时 去揭示知识的规律要去指导学习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习 兴趣。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现在教师们都强化了转差意识, 但不能放弃对一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的培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 学生就是要面对所有学生的实际,让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 切实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更要培养一部分学生冒尖。 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易使我们思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个极端,前些年,我们曾陷入“匝试教育”的泥潭·,错误地放弃 学生的大多数,而这些年,似乎又形成了另一种倾向——“克扣 草料\",任“千里马”倒“槽枥间”,不能把“面向全体学生” 理解为“忍痛委屈优等生,照顾照顾中等生,特殊优待后进生”。 他们认为中等生保本;后进生不扯腿,全班的“平均分”就能上 档次,以平均分的名次去评价教学的优劣。

有的班级由于长期委屈优等生致使优等生觉得学之无趣,呆

36

坐无乐,于是逍遥教师的恩宠之外,进而销声匿迹了。一个国家,

如果只有一些素质平平的人才,如果没有成百上千数万各方面的 顶梁柱式的人才,这个国家将会是怎样呢!有人曾说过“一个科 学家所创造的财富,有时能胜过几个国家的国民所创造的财富”。 “全民素质”的本质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后进生向中等生或优等生转化;使中等生 尽可能多的达到上等生层次;使优等生更优,从而形成一个万马 奔腾、你迫我赶的势态,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过去好长时间 人们都提到“培优转差”。一些教师提到提高课堂效率培优转差 的措施时往往都提到课内对差生个别辅导,我们认为在40分钟的 ’课堂内,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限量的教学任务,就现在大 多数的学生的实际来看,在课内保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 体,以练习为主线,教师基本没有时间对差生进行辅导。我们每

学期听课近百节也未见到教师能有几个在课内进行辅导,课内没 时间辅导,课下去辅导的时间。几乎也更没了。但提高差生不放在 课内,失去了学生学习最好时机——课内,把课内损失,移到课 外去补也不客观。再者培养尖子生一些教师提出给这些天才另加 “拨高题”以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不同的认 识和作法。在一个教学班内上中差学生的分布情况基本是中间留大 两头小,上等生与下等生的人数比几乎等同。如果将上等生与差

生进行搭配派位,在课内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生互相讲解交流的机 会,要比教师一包到底好的多。由教师一人讲变戍学生一半讲, 全班都试着讲, “教师”的量变就会达到“会学”的质变,引发 “会学”的效果,使中等生与上等生由会作了,达到会说,实观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化,远比做点“拔高题”要 好的多。从会做到会说,说出道理,说出根据,说得有特色,说。 得很精彩,这是思维训练的一个理想境界。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 达的距离是很近的。教师讲差生听不懂,同学讲就容易接受。值 得提及的是,一定要引导学生讲自己的思维过程,不只是简单讲 思维的结果。

在课上上等生给差生讲,满足了上等生要表现自己需要,强 化了上等生的认识,使下等生能更好约接受新知识。下等生给上 等生讲,可以使下等生暴露自己的认识过程与理解程度,同时锻 炼了上等生对小伙伴的认知水平的评价能力。中等生相互讲、相 互评价、相互补充。这样做才算是真正做到以练习为主线,把学 生引导到主体的位置上去。 ’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该教的要教,该扶的要扶,该放的必 须要放。有些课的课堂小结完全可以放给学生做,课堂小结讲三

点:一讲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二讲掌握了哪些方法和 规律;三讲自己表现得如伺,有哪些长劲。

七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矫正错误。要让学生在失误中得到警醒。 错误和挫折都是一个人不可避免的.毛主席生前曾经说过:

37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关键是要

让学生接受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争取以减少犯 错误。我们认为在成功后得到愉悦和艰辛是愉快教育,在失误中 得到警醒也是愉快教育。一个人能尽量减少失误.一但失误能在 失误中得到警醒、,。是二个人有较高素质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中出现差错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 教师能正视差错,仔细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那么差错还能转化 成促进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的艺术就是要利用差错激发兴趣。 纠正差错启发思维,透过差错,找出规律,借助差错加强指导。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错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 解题方法和结果均不正确的错误和解题方法不简便,书写格式不 规范等偏差。在引导小学生矫正数学学习差错的过程中,能根据 差错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选用有效的方法纠正 差错。

小学生学习差错的矫正策略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 调控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培养过程必须具体,有可操作 性。差错矫正过程一般要经过:一找差错出在何处,用直线划

出,使差错定位;二分析,差错属何因、何类,用相应符号标出, 差错类别‘般分为①格式错;②抄错漏写;③算错;④列式错; ⑤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用错;⑥运算顺序错;⑦运算不简便; ⑧简便方法用错;⑨单位化错;三订正,应使用何法即选正确方

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运用差错矫正策略时应分别对待,中等以

上的学生可鼓励其在作业与练习后运用策略先自检,有差错自己 矫正;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师的指 导下学会操作一先矫正老师打“X”的题目一逐步学会老师 批改前自检矫正。任何学习的成功离不开学习者内部动力的激发,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出了差错本身就易形成成消极的心态, 不利于矫正的成功,因此,我们在指导过程中,注意配以激励措 施,促使学生主动性、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动机与兴趣非 智力心理因素的发展,以教师期望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为学生矫正 差错创设机会。在教师指导评价激发学生自评互评,以教师的及 时鼓励使学生产生初步成功的体验,教师提供矫正机会使学生产 生再学习愿望,以教师提出新要求使学生自觉有效矫正。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重教不重学积习已久,一是学习的主 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的指导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并且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 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出了校门,在没有教师指导 的时候才能独立学习。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 体意识。把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的一项措施。

作业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环节教师就无 法进行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学生技能的形成也必须通过一定数

38

量的作业和练习来达成。目前从我们地区的教学现状看,教师在 课下的时间绝大多数用于作业批改,特别有些学校都规定的每周 每学科的作业次数,并且明文规定全批全改。这样限定的任务教 师不能不去占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不能抽出充足的时间,研究

教材的编排意图,去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和训练点,精心设计教法 和学法,这样教师伤神费力批改过的作业等到发到同学手中没有

几个同学去看哪些地方做错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错,甚至连 、 一眼都不看就放在书包里去了。就是教师找了几个典型的病例拿 到黑板上去讲,学生也认为这是前一两天的事情,也未必那样去 认真去听。它对每个同学缺少针对性,同时错过了矫正的差错的 最佳时机。

批改作业矫正差错是教学的重要过程,我们主张要把教师从 批改作业的重负下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参与作业批改矫正差错 的过程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自我调控, 在修正自己的失误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行之有效的形式有“雏鹰诊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形形色色的差错,有的差错会 不断重现,如果能把学生这些毛病跟医生治病一样及时发现及时 治疗,日积月累,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好 处。 ,

此活动的具体方法:

第一,学生自我建立“病历卡”{失误矫正卡)。

1、从学期开始,让学生写好自己‘既往学习语数的病史’’, 总结过去学习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引起自己的重视。 “病历卡’’ 设计如下:

—— 学科既往病史

姓名: 年级: ( )学年第 学期 .

教材的编排意图,去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和训练点,精心设计教法 和学法,这样教师伤神费力批改过的作业等到发到同学手中没有

几个同学去看哪些地方做错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错,甚至连 、 一眼都不看就放在书包里去了。就是教师找了几个典型的病例拿 到黑板上去讲,学生也认为这是前一两天的事情,也未必那样去 认真去听。它对每个同学缺少针对性,同时错过了矫正的差错的 最佳时机。

批改作业矫正差错是教学的重要过程,我们主张要把教师从 批改作业的重负下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参与作业批改矫正差错 的过程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自我调控, 在修正自己的失误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行之有效的形式有“雏鹰诊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形形色色的差错,有的差错会

不断重现,如果能把学生这些毛病跟医生治病一样及时发现及时 治疗,日积月累,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好

39

处。 ,

此活动的具体方法:

第一,学生自我建立“病历卡”{失误矫正卡)。

1、从学期开始,让学生写好自己‘既往学习语数的病史’’,

总结过去学习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引起自己的重视。 “病历卡’’ 设计如下:

—— 学科既往病史

姓名: 年级: ( )学年第 学期 .

┌───────┬─────────┬────┐ │单元或章节名称│ 知 识 内 容│差错类别│ ├───────┼─────────┼────┤ │ │ │ │ └───────┴─────────┴────┘

2、将每次作业、·板演、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或竞赛发 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查找、分析·、矫正认真填写;“病历卡”如下:

——学科病历卡(失误矫正)

┌──┬──┬───────┬────┬────┐ │单元│日期│ 病 例摘录│差错分类│矫正方案│ ├──┼──┼───────┼────┼────┤ │ │ │ │ │ │ └──┴──┴───────┴────┴────┘ “学科既往病史”及‘学科病历卡”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 学生个体填写完成,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方法后要由学生自己操作。 第二,教师把学生分为“门诊部”和“住院部”两部分医生。 “门诊部\"学生的任务是“诊断”.负责在全班学生的作业、练 习、单测、试卷中找出解答中出现的差错,分类填在教师设计的 ((病历摘录”一栏,并在“差错分类”栏准确记录发生错误的类 型和原因。 “住院部”的学生分管“治疗”,负责把错误的解答 矫正过来,填在“矫正方案”栏。教师检查病历和矫正方案的质 量,并定期讲评,为小医生晋级。 “门诊部”和“住院部”两组 向学每两周更换一次。一项筒简单单的改错性练习,赋予如此一 种情景,远要比硬要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重作一遍的效果要好得 多。

“学科病历卡”的使用台有利于学生将平时作业练习中的错 误进行归类矫正。如在文字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一些数学 语言的毛病,教师利用病历卡将记载下的病例进行归类,大体归 纳为五种: 。

1、运算顺序上的混乱。

(1)100—20X4错叙为:100减去20乘以4,结果得多少? 病

40

因是没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叙述它们之间的运算顺序,到底是先减 还是先乘呢?特别是对最后一步求什么,应交待清楚,处方可开: 100减去20乘以4的积,差是多少?

{2)10X8X4错叙为: “10乘以8乘以4,积是多少? ”病因 是运算顺序的先后叙述不清,学生有可能与10X(8X4)混淆在一 起,处方可开:

10乘以8,再乘以4.积是多少?

2、运算结果叙述不清。如:

(1)80÷(5十15)X4,错叙述为:80除以的n15的4倍, 积是 多少?病因是没有叙述清楚到底是什么数的4倍, 运算中间的结 果不明确,学生容易与\"80÷5+15X4”或“(80÷5+15)X4” 混淆起来。

处方可开乙

80除以5与15的和所得的商的4倍,积是多少?

(2)25X40—10÷5错叙为:25乘以40减去10除以5,得多少? 病因:题中运算的中间与最后的结果都叙述不清,到底是25乘40 的积参加减法’运算,还是40参加减法运算,最后结果是差还是商, 这些都没表达清楚,处方可开:

40乘25的积减去5除10的商,差是多少?

3、运算过程中对括号的作用模糊不清。例如:

80÷㈠20+5)X15]错叙述为:80除以20加上5的15倍,得多少? ’ 病因:是到底除数怎样合成模糊不清,学生很容易与: \"80÷20

十5X15”或\"80÷(20+5)X3。5”或者\"80÷(20十5X15) ”混

淆起来,处方可开:

助除以20与5的和的15倍,商是多少? 4、对式题中的逗号的理解不透。例如:(90+1.5)÷3错叙 为:90》口上15除以2,结果是多少? 病因:式题中的逗号在文字 题中可以表示前面的运算结果.对这一点没有理解,不会运用, 处方为:

90加上15的和除以3,商是多少?或者90加上15除以3.结果 是多少?

5、读题不规范,数学术语区别不清。如: (1)80÷4错叙述为80除4,商是多少?

(2)60X?错叙述为肋乘7,积是多少?

病因:易混的数学术语区别不清。如“乘”、 “乘以”、 “ 去乘”、 “除”、 “除以”、 “去除”、、 “被除”等教师应加强 对常用数学术语的训练。处方为: 80被4除,商是多少? 4除肋,商是多少?

用4去除80,商是多少? (2)60乘以了,积是多少? 7乘60,积是多少?

。 用7去乘60,积是多少?

41

第三,学生模拟评卷。每次考试之后,学生会对考分、答案 的正误表现急切的关注,每次测试前要为学生准备好两份试卷, 并附评分标准及评分要求,在学生的议论热将要降温之际.把第 二份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估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

自己的答案重新审视。可以反思自己的差错和失误,

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经受挫折后吸取教训变得聪明起来。

第四章:如情入理的课堂情绪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 方法。

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扩展,启发联想,创设意境, 尽量给学生形象感染,情意熏陶,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借助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的真实场景,让学 生产生愤悱心理,使学生处于迫不急待、跃跃欲试的最佳心理状 态之中。

一、精心设计\"前奏” 1、声像结合,创设情境

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办一件事、演一 台戏是这样,组织好一节课更是如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意 设计一节课的“前奏”。如讲《看月食》一课,教师设计了一组 配乐抽拉投影片:开始出现一个群星闪烁的宇宙空间,接着把镜 头推近一些,使画面呈现太阳、地球、月亮的三球运行图。把镜 头再推进些,使月亮的运行接近要呈现月食的状态。最后呈现特 写镜头:全画面就突出显示着地球与月亮的运行,使月食形成及 月亮的复圆的全过程清晰地反映出来。

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很多教师讲过,留给学生的印象总 是肤浅的,特别是北方的汉族孩子对于地处南方傣族人民的泼水 节陌生的很,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更不晓得凤凰花是什么 样子,花开在什么时候,周总理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不是 现代的孩子和年轻教师所体会到的。讲解这一课采取教师从教学参 考书抄录的那点背景材料,是很难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教师

必须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课文描述的情境。课开始教师播放了周总 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总理和傣族 人民过泼水节的场景,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接着引导孩子们回顾 过春节的情景,放了一段最具春节喜庆气氛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的鞭炮声、锣鼓声及赵忠祥与倪萍的开场词。自然把傣族和汉族 人民的传统节日联系起来,用春节的喜悦,体会泼水节傣族人民 的兴奋。随着对课文学习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在这举国同庆、 万民同乐的时刻,孩子们心目中最受崇敬的人——老师来到你的 家里,你又是怎样的欢快,又是怎样的高兴。 “开始泼水了”. 教师打开录音机,马上传来赵忠祥那混厚而又充满激情的声音,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老师在大

42

年的年夜也与你们端起酒杯,相互祝福·”-””这样,教师采用电 教手段,人为地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同过新年的场景,创造了课文 的良好开端,并把学生推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2、设计导语.酝酿情感。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前教师充分酝酿自己的情 感。创造一种与课文情感协调一致的情感氛围。也许有人要问, 《难忘的泼水节》可以上成愉快的语文课, 《十里长街送总理》 如何体现愉快?任何一种教改实验,都要在把握其内涵和本质上 下功夫,不能在其字面上去理解,愉快教育追求的是把学生的“ 厌学”转化为爱学,把被动的苦学变为生动活泼的参与,在于情 感上的投入。对于任何一种教改的实验,只是局限于表层的认识, 势必产生一种飘浮和动荡之感,势必要产生种种的疑虑和困惑。 只有抓住深层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才能表现出持久和沉稳。 我们认为喜形于色是愉快教育,泪流满面也是愉快教育,还是深

层次的愉快教育。同样是写总理的文章《难忘的泼水节》表现了 总理和傣族人民同乐与各族人民心连心的主题,自然是追求了“ 喜形于色”的效果。而第七册3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是写与 总理的沉痛告别,刻骨铭新的时刻自然师生都会“泪流满面”。 一位教师在课开始设计了一段情感真挚的朗颂, “岁月的风雨, 可以洗掉我们的许多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的许多往 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百万群众 云集在长安街两旁,与总理的灵车沉痛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 送葬礼。时至今日,十里长安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 在我们的记忆里,尽管我们没能亲眼看到那动人的场景,但《十 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可以把我们带入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 去。、”说完打开配有哀乐的课文录音,打出投影片,教师庄重的 神情,催人泪下。课文配乐朗读以及图文并茂、多种媒体和谐地 综合发挥作用,很快使学生忘记自我,移位入情,成了东西长安 街上含泪为总理送行的一员。这篇课文是学生流着泪学完的,使 孩子们终生难忘,这样课是成功的愉快的语文课。

如《鲸》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这样设计导语, “海洋中为 鲸的分类而进行一场官司,现在打得难解难分,学了课文后请同 学们来当小法官。”这样开讲,有新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下文 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结合右下图先给学生编 了一个蚂蚁赛跑的故事:两只小蚂蚁从同一点出发。一只沿着大 圆的边上爬行,一只沿8字形的两个小圆的边上爬行, 经过一段 时间后,它们同时回到出发点,这时他俩不觉争论起来,谁都说 自己比对方爬行的路程多,一些围观的蚂蚁对这个有趣的数学问

题都无法帮助做出评判,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热烈讨论后,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这样,学生们为给小蚂蚁当裁判,急于知道算圆的周长,充分地

43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解题时,这样设问“‘假’ 字在文中的意思是真假的‘假’吗?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学完 后请你回答。教师有意留下悬念,牵引着同学去认真读书。课文 学完后,也就无需教师检查,学生自然弄通了。

数学课同样可以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设诱人的学习 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生的求知 欲,进而转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去。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 的特征。一上课.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说出几个 是3的倍数的数?”学生都熟知“乘法口诀表”,一下子从3、6 说到27。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些一位数和两位数都是3的倍数, 我们可以说这些数能被3整除,谁能说出几个能被2整除的3位数。 学生立即回答有一定困难,经过短时间的口算学生陆续说出几个 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出:123、213、 231·,321;教师又接着板书书出:369、693 、936、639、963, 并指出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动笔一一验证。结果正确, 这 时全班学生情绪异常活跃,都感到惊奇而不理解。教师接着说: “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数,我都能毫不费力地判断出它是否 能被3整除”,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很多数.教师一一作出判断, 学生逐一验证无误。这时全班同学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心,急切地想悟出这其中奥妙。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求知

欲望旺盛,思维活跃积极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查找能 被3整除数的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儿童思维积极投入。

课堂上教师科学的提问,是学生思考的依据。课堂提出问题 的设计是教师素质高低的体现,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 的实际,精炼、准确地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 趣,打开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思路。

1、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儿童思维积极投入课堂提问必须注意掌握好提问的 度。

①注意提问的坡度。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②注意提问的跨度。要扣住知识的重点,抓住中心,考虑问 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注意提问的难易度。所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调动思维,要照顾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不能 提出一些偏离课文重点.转移了学生心理活动的指向的问题。 ④注意提问深浅度。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能用深而广、 大而无边、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深度要 符合: “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摸得到”。如果提出是 一些“是不是’’、 “对不对”学生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的一些没,

44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不能激发学生上进。 ·

⑤注意提问的密度,注意一节课的布局张驰得体,疏密有致。 起伏节奏有个合理分配,不能都由提问所左右。 {2)提出问题做到六“要”

①提出的问题不能含糊不清要明确,如果含糊不清,学生不 知从何作答,更谈不上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②通过提问,不能只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 案是怎么来的.使他们经历一次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事物 的能力。如,当学生得出结论时,教师可以问。 ‘你怎么得出这 个结论的”, “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等。

③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 求、侧重,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阅读教学中的初读感知阶段 ——激发兴趣,从整体入手掌握全文梗概;细读理解——扣文脉, 抓关键.从词句到思想内容;探究总结阶段——从部分到整体。 分析、综合、概括,抓中心思想,写作方法。

④要有探索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如《丰碑》一课的总结阶段,可以提 出“课文为什么用‘丰碑’为题,而不用‘军需处长’为题了这 个问题让学生会探索。

⑤要注意主次,紧扣教学目的,抓住主要事件、人物、情节、 段落等.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的主要问题。如教《草船借箭〉〉 教师设计了: “周瑜为什么难诸葛亮?”, “周瑜是怎样为难诸 葛亮的?”, “诸葛亮被周瑜难住了没有?”阻个问题,就紧紧 扣住了文章的重点。

此外一定要注意提问要少且精,学生质疑要多且深。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①激发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抓好导入课文的环节,巧 用激发式提问。通过设置悬念,展开意境,激发情感等方法,激

起学生思维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教学活动的轨道。如教《赤壁 之战》一上课就可以提出: ‘曹操拥有八十万丈军,而刘备孙权 才有三万联军,这一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呢?” 这个问题起到了创设探索性学习情境的作用,成了学生思维过程 的良好开端,将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境界。

②启发式。-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规律,选 取若干能突破疑点、重点、难点的问题,施行于教学之中,如《 骆驼和羊》一课可以设计提问“骆驼和羊的长处各是什么?它们 为什么争论,它们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长处的?争论的结果怎样? 你认为高好还是矮好?为什么?”这些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 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③连锁式。针对一个重点。难点,首先提出一两个核心性大 的问题,再划为若干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如锁链,环环相扣,

45

最后说明到大问题。如《骆驼和羊》可依次设计: “你认为骆驼 和羊谁说得对?为什么”“骆驼刚才在园子旁吃到树叶时, ‘高’ 是长处,而到了小门却吃不到草, ‘高’又成了短处:萆呢,刚 才吃不着·。.”·这说明什么?什么时候它才能发挥长处?”

④引发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思 考,想象,发现规律,发展智力。教《赤壁之战》可以在课尾作 引发式提问,你们现在既不去打仗,也不去带兵,学习这课,有 什么想法?”

⑤正向式。根据课文内容,从正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顺藤 摸瓜”,按文究道,如《飞夺泸定桥》,可按文章脉络提问: “ 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飞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勇 士们是怎样‘飞夺’的?”

⑥设疑法。学生提不出问题,并未真正理解课文时,教师应 及时设疑引导学生注意思考。

⑦发散式。这种提问要运用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开拓思路,从各方面思考问题,进行 创造性思维活动。

⑧追根式。为了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需逐步设疑,由表 及里,层层深入,追问到底,如《再见了,亲人!》,为了使学

生理解课题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可提问:课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告别的话对谁讲的?向志愿军告别的是不是只有这么几个人?学 完文后再问:课文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友谊。

⑨提示式。这种提问,意在引导学生对语文某一部分的特别 注意,并暗示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提示性的问题进行点拨,可 使学生对问题豁然开朗。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有一句: “杨科 悄悄地躲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静听。”教师伺: 问“小杨科在哪儿 听音乐?是在旅店里还是在外面?是在门外还是在窗口?”这个 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杨科听音乐的特点场所,并能引起学生对杨科 受欺压之深和对音乐喜爱的思考。

· ⑧对照式。提问时用对照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比较优劣。如 《我要的是葫芦》,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用一个‘盯’, 而不用‘看’·、 ‘瞧’呢?”通过对照,使他们对种葫芦人看问 题的片面性有深刻理解。

{2) “提”在点子上, “问”在关键处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 积极投入。 .

①抓课题。出示课题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 小壁虎借尾巴>>后,问: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

巴?借了几次?怎样借的?”又如《种鱼》,教师板书课题后可

提问: “看了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这也叫(6围绕课题提问题”。 ②抓课文重点。如《第一场雪》重点写“雪后”,写了什么

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教师紧紧围绕这个重点设计, “我”看到

46

了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看到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等问题。

③抓难点。如: 《第一场雪》最后两节的联想, “瑞雪兆丰 年”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提出: “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瑞 雪兆丰年’的道理?”为什么第六节后,又写了七、八两节的联 想?表达思想感情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④抓课文中心。提问要围绕课文中心,将重点难点化大为小, 化难为易,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可先提问: “为什么说西沙群 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再将这个中心问题分 成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最后再综合起来回答。 ⑤抓课文思路。提问要引导学生遵;循作者思路去阅读课文, 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线索。如《狼和小羊》,可根据“三次找碴。儿” 的写作思路提问:什么叫“碴儿”? “故意找碴”是什么意思? 狼一共找了几次碴?为什么说这是狼故意找碴儿?既然狼要吃掉 小羊,那又何必故意找碴儿?

⑥抓住语言文字,提问要紧扣语言文字,突出关键性词句, 弓I导学生去探索,领略遣词造句的妙处。

3、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必须注意提 问的启发性。

①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启发提问,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 的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教师要善

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连结的‘生长点”上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如在教“异分母 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怎样的?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两 个问题,这时学生只要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方法与通分的法则。 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即可。

· ②在学生思路受阻处启发提问。学生思路受阻的原因,往往 是由于在解决新知识时把旧知识遗忘了,或者是知识与知识间一 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绞在一起,不能正确加以区别应用,有时也可。 能对一些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斯产生的。针对以上原因, 教师应找准学生思维的受阻处或思维的转折处做适当的启发提问: 以使学生在思路上接轨。

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连结的‘生长点”上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如在教“异分母 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怎样的?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两 个问题,这时学生只要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方法与通分的法则。 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即可。

· ②在学生思路受阻处启发提问。学生思路受阻的原因,往往 是由于在解决新知识时把旧知识遗忘了,或者是知识与知识间一 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绞在一起,不能正确加以区别应用,有时也可。 能对一些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斯产生的。针对以上原因,

47

教师应找准学生思维的受阻处或思维的转折处做适当的启发提问: 以使学生在思路上接轨。

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连结的“生长点”上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如在教“异分母 分数力口减法”时,教师可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怎样的?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力口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两 个问题,这时学生只要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方法与通分的法则, 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即可。

· ②在学生思路受阻处启发提问。学生思路受阻的原因,往往 是由于在解决新知识时把旧知识遗忘了,或者是知识与知识间一 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绞在一起,不能正确加以区别应用,有时也可。 能对一些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斯产生的。针对以上原因, 教师应找准学生思维的受阻处或思维的转折处做适当的启发提问: 以使学生在思路上接轨。

1

例如在计算32X2.5X1一这一算式,学生往往不能灵活应 4

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能发现解题中的窍门。所以教师可 1

启发学生回答:a I一化成小数是多少? b看到25应想到几?

看到125又应想到几? c 32可分成哪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 ③在知识的归纳中启发提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不断增 长知识、完善知识的过程。在每堂课、每一章节、每学期学习后。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学习内容,能把已学的知识通过回忆、 分析、取舍,对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提出:a本堂课你 掌握了哪些知识? b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c比的基本性质与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以上三个问题,可使 学生既归纳了本堂课新授内容,又把以前学过的有联系的知识进 行比较,把三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阅读教学课堂的提问,必须注意: ①要在文章出现矛盾处提问:

不少文章作者为了深化主题,有意设计了一些‘自相矛盾” 的问题,这正是文章的精妙之处。为了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匠心, 教师要在这些地方没问如《穷人》中的桑娜盼望丈夫出海归来, 为丈夫迟迟不归“心惊肉跳”。但当她抱回了西蒙的孩子后,又 是那样“忐忑不安”甚至门响声都使她dJ隙得站了起来”,这难 道仅仅是怕自己挨揍吗?

②在文章的重复、强调处提问。

不少课文作者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段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

48

沉。把问题设计在这些地方,可以引起到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

感情。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中的三次出观了“别了,我 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是出于三次不同 的情况,使作者的爱国之情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九册《难忘的一 课》课后的“思考.练习”。的第二题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起到 了强调的作用。

③在课题和课前导语上提问。

课题是文章的题眼,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在教学《手》这篇

课文,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给老师看看,你

们的手一双双又白又嫩、又圆又滑,你们看过这样的手吗?手指 头又粗又短,而且每个指都伸不直,外面裹着一层茧皮,圆圆的 指头就像半个蚕安了指甲,看起来像用树枝做成的小铁耙,你们 说,这双手美不美?

4、教给学生回答的方法:指导学生回答。

教师的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落在教学目的的关键上,点在 学生思维障碍的穴位上,讲求难易适当,有思考量,有启发性, 有趣味性。而且要期望学生对问题回答得正确与顺畅。要研究如 何设计好问题,也要考虑如何对学生特别是多数知识与能力中下 水平的学生加以启发和引导。

要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①抓关键词语,弄清楚问的是什么?

首先弄清题目中“问”的是什么.关键字眼是什么,这关键

字眼是什么意思。如《小珊迪》一文中“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 买他的火柴?”一题.应抓住重点词“非要”理解他含有“一定, 要”的意思;还得想想小珊迪一定要“我”干什么。如《捞铁牛》 一课中的一个问题:怀丙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学生往 往只叙述捞一只的经过,忽视其它只。对限制成份“一只只”的 理解抓不住,自然会出现答案残缺现象。

②从“问”形式,寻“答”方向。

一般在问题的设计中的“问”常常表现为“怎样”、 “什么”、 “哪些”、 “为什么”四种表述形式,问的形式不同,对答案内

容的要求也就不同。 “怎么样”一类答案要求叙述过程; “什么” 一类答案要求谈出具体内容; “哪些”一类答案要求对散在课文 中的一些要点作归纳; “为什么”一类答案要求找出原因。如《 李时珍》一课中“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整的药物书?” 如改成“李时珍怎样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它的答案内 容显然是不同的。前一问的答案要答出李时珍编写一部比较完整 的药物书的原因。也就是李时珍在行医、研究药物的过程中发现 旧药物书不全、过简、有错三个缺点。后一问,应该讲清李时珍 为编药物书所作的准备工作:他不怕艰苦走遍各山:有时几天不 下山,他拜访群众,虚心讨教,他亲口品尝,以及写书所花费的 时间。

49

③选准范围:捕捉重点

答题的范围只要根据题目中的重点,限制成分及“问”的形 式,就可在原文中找到。如《黄继光》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怎 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 么?这两问的重点词是“情况”和“做”:限制成分均为“黄继 光站起来”; “问”的形式是“怎样”和“什么”。弄清题意后 很快就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范围。范围确定后,紧扣问题的重 点词捕捉重点,对内容进行取舍;有的只要摘录课文的重点句就 可以作为答案,有的要通过字面去分析、综合、概括、提炼。 5、教学生学会提问。

有些教师虽然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却出现满堂问的不 良倾向。一堂课学生静心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回答老师提 出的一连串问题,课堂上毫无学生提问,更难使学生提出自己独 特的见解,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实质未能脱离注入式教学的模式, 只不过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而已。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这种 课堂信息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学效果是不佳的,要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双向性,作为

教师既要有问题信息的输出,又要得到学生回答问题信息的反馈。 学生同样也应有问题的输出,得到教师解答问题的输入,这样通 过双向信息的交流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信息值。小学生学提问

要有个过程.开始多半只能提出一些肤饯的问题,诸如这个字怎 么念,那个词是什么意思,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逐步接触到 文章的篇章结构、内容、主题思想方面的问题,再进一步学会在 文章的命题、作者的构思、表现手法、影响全篇的关键性词句等

方面提出问题。

学生的问多数是问老师,问同学,但也要引导学生多向自己 提出许多“为什么”, “为什么用那个词,说这句话?” “为什 么用这个句群,写那个段?”等等。这些“为什么”有一定的深 度和难度,已经不是单纯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带有鉴赏和探究的 意味了。

三、适时设计“小高潮”使课堂教学富有波澜。

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瞿如诃老师曾指出“我不主张那种照本 宣科、信口开河、平铺直叙、风平浪静、毫无一点波纹的课堂进 程。”

生物钟原理周期性表明:周高潮二三四,日高潮8:30至10 :30,节高潮上课后10—25分钟。我们在乎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思维积极,课堂 气氛相当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思维渐趋迟缓,课堂 气氛转向沉闷.学生只有被动听讲,以旁观者的态度看等自己与 教学过程的关系,思维失去活力,·教学效果降低,造成这种状态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大 脑兴奋中心进入思维波谷区所致:

50

插入图表

在学生思维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演进

呈曲线变化的如上图,而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 皮层的一定区域里,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变化的, 刺激物的强度降低,思维的冲动减退,就会导致学生的求知欲下 降,这时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就进入了思维波谷区,在这种思维 波谷区里学习。学生感到疲倦、厌烦,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漠 然置之,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自觉行为而变成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必须察颜观色。加强教学调控,精 心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材料,进程和活动方式,刺激大脑兴奋,让 学生跃过思维波谷区,使学生的疲乏感在短期内消失,或不产生 疲乏感,在愉快的情绪中顺利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能信息,全 身心地参与思维活动,所谓思维波谷区里的教学调控,指在课堂 思维活动的一定发展阶段,教师善于利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等调空举措,创设一种良好的思维氛围,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在认 知需要的发展进程中,形成某种程度的思维亢进和起伏状况,从 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跃过思维的波谷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方式进 行教学调控。

1、创设情境,启动“内驱力”。

在学生步入思维波谷区时,教师要充分注意抓住关键,积极 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种情境,启动 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探索意向,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 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这是启发学生主体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 它能在思维波谷区起到一种“激活”、 “增殖”的效应。 一位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后。取了长度是12,56分米的两根 铁丝,一根围成正方形,另一裉围成圆形,问学生哪个图形的面 积大?有的学生说相等,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圆的面 积大,争论不休,课堂非常活跃。教师又问究竟哪个面积大?

大多少。这时课堂出现了暂时的寂静,学生自觉动笔计算起来。不大 一会,部分学生回答,“圆的面积大”,因为圆的面积是12.56 平方分米。正方形的面积是9、8596平方分米,圆的面积比正方形 的面积大2,7004平方分米。由猜想、争论再到验证,最后得出了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包括长方形)和圆比较,圆的面积大,这样 既复习了已知正方形周长求面积的公式,又巩固了由圆的周长求 面积的公式,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思路,并 使学生顺利渡过思维波谷区。正如赞可夫所说: “教学法一旦触 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 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组织讨论,求“共生效应”

在思维波谷区里,创设小高潮采用讨论的方法也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教学调控举措。讨论,人人参与人人都是主角,可以改变

51

思维波谷区里的旁观者和被动身份;讨论可以引起争辩,激活学 生思维,在交换意见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 解;讨论有利用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 纠错,这种改错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思维和劳动,故不易重犯口 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学生中“英雄 所见略同”者之间容易彼此增加收益,信息的交换、智慧的碰撞 在有些时间就可以走向创造。赞可夫指出: “当我们给儿童提供 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 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从心理 学的角度讲,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竭尽全力找理由,摆依据,在相互 启发中得到共同提高和发展,即产生“师生效应”。

如《穷人》一课全文用了1.3处省略号来揭示人物性格,是列 夫·托尔斯泰精心设计,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这13个省略号 句子是:

咕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①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吗?自 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 “是他来啦?,”●●●”③

“不他还没有来!●●●●●●”④

‘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⑤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 好!”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⑦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盼,,,,,桑娜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⑧

思维波谷区里的旁观者和被动身份;讨论可以引起争辩,激活学 生思维,在交换意见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 解;讨论有利用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 纠错,这种改错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思维和劳动,故不易重犯口 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学生中‘英雄 所见略同”者之间容易彼此增加收益,信息的交换、智慧的碰撞 在有些时间就可以走向创造。赞可夫指出: “当我们给儿童提供 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 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从心理 学的角度讲,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竭尽全力找理由,摆依据,在相互 启发中得到共同提高和发展,即产生“师生效应”。 如《穷人》一课全文用了1.3处省略号来揭示人物性格,是列 夫·托尔斯泰精心设计,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这13个省略号 句子是:

咕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① ,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吗?自

52

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

“是他来啦?,”„„”③ “不他还没有来!„④

“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⑤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

好!”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⑦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⑧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什么 呢?”⑨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 ‘我嘛„„”(10) “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 呢。”(11)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 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12)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13)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归类,把带有省略号的13个句子 大体归为四类。

①表示省略钟声的递增次数。表示桑娜等出海未归的很长时 间,又刻画了桑娜焦急不安的内心活动;

②—③表示桑娜思想的断断续续和间隔跳跃。

(4) —⑧表达桑

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一会想这,一会想那,上下句跳跃性 很大,反映了桑娜思想上的矛盾顾虑。可看出桑娜的善良性格和 金子般的心。

⑨表示思维的跳跃。表达渔夫既为自己有幸回来而高兴,又 急于要询问妻子在家的情况,这种俄语中的省略号类似汉语中的

破折号,这种跳跃思维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开展。

(10)—(13)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桑娜见到丈夫从海上 归来回答丈夫的问话,他怀着害怕把真实情况告诉丈夫的沉重的 问话,只好支支吾吾地撒谎:接着把话题转向别的事。通过语言 含糊,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或表示语气停顿.用停顿焕醒同情怜悯。 3、运用直观、激趣解决难点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大脑获

得信息量的85%,人们接受信息往往受到刺激模式的直接产生的 视觉的影响,视觉越显著解决问题越容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 觉的优势,利用图示、投影、板书增强刺激物的强度,协同各种 感官使学生越过思维的波谷区,创设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课例: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教 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狐狸和狗熊各分得同样大小的一块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 不在时。将狗熊的篱笆如下右图移动了一下(在投影上直接显示)。

53

此处有图

得信息量的85%,人们接受信息往往受到刺激模式的直接产生的 视觉的影响,视觉越显著解决问题越容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 觉的优势,利用图示、投影、板书增强刺激物的强度,协同各种 感官使学生越过思维的波谷区,创设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课例: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教 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狐狸和狗熊各分得同样大小的一块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 不在时。将狗熊的篱笆如下右图移动了一下(在投影上直接显示)。 狗熊返回来后很生气,说: “怎么我的菜地小了?狐狸却说: “你的菜地篱笆(周长)还那么长,你并没有吃亏。”说到这里, 教师问同学: “这两块菜地的周长一样长吗?”同学们动手量一 量果然一样长,教师问怎么能一样长呢?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 考,答出右图上端水甲-线段长的和等于下端边长,右侧竖直线段 的和,等于左侧边长,所以菜地的周长没有变。教师进一步问学 生: “狗熊要教训狐狸,可以将狐狸菜地的篱笆怎样移一移?” 让学生到投影片的上方形上画一画,于是得到不同的移动篱笆的 方法如下:

有插图

得信息量的85%,人们接受信息往往受到刺激模式的直接产生的 视觉的影响,视觉越显著解决问题越容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 觉的优势,利用图示、投影、板书增强刺激物的强度,协同各种 感官使学生越过思维的波谷区,创设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课例: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教 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狐狸和狗熊各分得同样大小的一块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 不在时。将狗熊的篱笆如下右图移动了一下(在投影上直接显示)。 狗熊返回来后很生气,说: “怎么我的菜地小了?狐狸却说: “你的菜地篱笆(周长)还那么长,你并没有吃亏。”说到这里, 教师问同学: “这两块菜地的周长一样长吗?”同学们动手量一 量果然一样长,教师问怎么能一样长呢?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 考,答出右图上端平行线段长的和等于下端边长,右侧竖直线段 的和,等于左侧边长,所以菜地的周长没有变。教师进一步问学 生: “狗熊要教训狐狸,可以将狐狸菜地的篱笆怎样移一移?” 让学生到投影片的上方形上画一画,于是得到不同的移动篱笆的 方法如下:

插图

这一直观性的操作篱笆活动,同学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相 等不等于面积相等。

54

数学中一些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通过图形显示往往会使学 生茅塞顿开。激起课堂学习的“小高潮”。例如“在一块边长为

8米的正方形草地的两个对角上,各栓一头牛,栓牛绳长都是8米, 问两头牛都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教师把绘有正方形的投影片 打出表示正方形的草地。又放入黄色90度扇形投影片表示一头牛 所能吃到草的面积。再在它的对面放入用蓝色肋度角扇形投影片 表示另一头牛所能吃到草的面积。黄、蓝相叠呈绿色的部分,就 是两个圆心角为90‘,半径为8米的扇形的公共部分. 也就是两 头牛都能吃到草的面积, (如下图)于是学生思维又活跃起来, 形成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很快列出阴影部分面积的算式:

插图

学生到了高年级,他们的兴趣已从形式转到了内容上来,特 别是对一些有坡度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适 当设计一些练习,并借助电教等直观手段,以疑引趣。以趣促思; 引起学生的亢奋,会使他们乐于探索。教师要努力借一切教学手 段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使教与学活动形成一种沸腾的状态,这 种状态往往出现在学习知识的重点部分,形成学习高潮,这种高 潮的来临是趁着孩子的情致在逾越老师有意设置的“障碍”时形 成的。猜想、争辩、评判,各抒已见,真可谓“一石溅起千层浪”

即从“形成兴奋”到利用“兴奋”产生逾越“障碍”的力量;而 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欢乐。如数学课上一道72—9X5;9X( )填括号题。学生首先会想到要使两边算式相等.必须先将等 号左边计算出来,根据左边得数,澎右边的填号内填几。教师却 问学生“谁能不用计算两边算式的得数,就能想出右边括号里该 填几?”这时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以“9”为中心会找

到:左边算式是“8个9”减去“5个9”得“3个9”括号里该填\", 3”,他们为掌握一种简捷方法而高兴。 抛开原有习惯算法另找 新法,即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又如: 《 凡卡》一课所在单元的训练项目是细节描写。凡卡叠信、写信封 都是细节。教师在教教学时把下列一段课文用投影打出: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 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 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教师问: “在这段文字中哪里写得很仔细?”这个问题学生 是不难解决的。教师又问: “凡卡为什以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 四折?”学生联系上文就可以悟出:作者这样写是因为凡卡把自 己求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张写满字的纸上, “折成四折”说明 他对这张纸是多么地珍重。教师接着又问: “作者在凡卡写信封

55

时用了‘他想了想’又用了‘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等词 语呢?”学生回答凡卡把生的希望寄托在这封信上,只要爷爷收 到这封信,他就能逃出苦海,活下来。所以他生怕爷爷收不到这

封信。教师接着追问: “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为什么?”。学 生回答爷爷收不到这封信,因为“乡下”这个地址太不具体,邮 官们是无法查找的。教师又问: “假如,爷爷收到这封信,爷爷 能把凡卡救出去吗?”教师这一问是揭示本课中心的问,以上的 几问都是为这一问进行铺垫的。这一问才会把问题“激活’’使学 生的思维掀起高潮。这时有的学生说“爷爷收到这封信,木然地 呆立了好长时间,混浊的泪水从两眼流下来,凡卡是他唯一的亲 人,他一定要救他出苦海„„”。有的学生说: “爷爷收到这封 信后,总是在不停地叹气,不住地流泪,这位六十五岁的瘦小老 头儿,为了生活下去,每天晚上不得不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 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去为富人们打更,哪有能力去救凡卡啊” 。还有的学生说“爷爷收到这封信后,自言自语地说: ‘凡卡, 忍耐一下吧,在鞋匠啊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总算是条出路,老 板打你、伙计们捉弄你、挨饿,也许还会活下来。爷爷这么大年 纪了说不定哪个早晨就会醒不过来了,你逃出来不也是死路一条 吗„„”这样设计问题不但能激起学习的高潮,而且也有利于揭 示旧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这一中心。

利用电教等媒体,不但能激发学习高潮,而且有利于把语言 文字训练搞得扎扎实实。如王少军老师在教小语四册《我们也要 当红军》第二段。因第二段文字不多,又考虑便于观察,把整段 文字用投影打出,教师以“恳切”一词的理解,牵动全段词语的 理解:

师: “恳切”是什么意思? 生: “恳切”是急切的意思。

师:你们从上面的哪些词语里看出两个孩子要求当红军的心 情是急切的?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从“喊”上看出来的。 生:我从“奔”上看出来的。 生:我从“满头大汗”上看出来的。 生:我。从“跑”上看出来的。 生:我从“望”上看出来的。 ,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词确实都能表达两个孩子要求

当红军的急切心情。现在我们把这些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把其 中的“满头大汗”去掉再看一看,还能表达出两个孩子要求当红 军的心情是恳切的吗? (教师在投影片中进行换词操作) 生:把“喊”换成“说”是不行的。 “喊”是在较远的地方, 着急地大声说。而“说”是用在近处,也看不出是否急不急,真 心不真心。”

56

生:把“奔”和“跑”换成“走”是不行的, “奔”和“跑” 都表示很急切的快走, “走”就是一般的慢走,一快一慢意思就 不同了。

生:把“望”换成“看”是不行的。 “看”是表示视线接触 到。而“望”是表示抬着头,眼巴巴地看这位高大的红军首长, 急着要他答应自己的请求。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恳切的语气读“伯伯,我们也要当红军, 收下我们吧!”这句话,学生就能把情感、语气表达得恰如其份。 4、录音魔法

一位教师在下午的第一节课内的疲劳谷期,学生打起哈欠时,

他给同学放了一段音乐,放完音乐之后,教师灵机一动,打开录 音机向学生宣布“现在老师要录一段课堂录音,这个录音片断要 在家长会上播放,让家长们听一听,你们要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 问题,把课文读得棒一些。家长们在录音中听不到自己孩子的声 音,会 遗憾的 , 你读得不美,家长会生气,我相信你们是不会 让父母们失望的!”说完要同学们面对录音机,向父母说句祝福 或表示决心的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情绪由低谷转向了高峰。这 样的“录音魔法”使同学们的主动性明显高涨。

5、 填空引申

空,是指文中含着却没有直接写出来的意思,填空引申就是 要把课文中含着的却没有写出来的意思填上,然后通过引读或分 角色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创设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八册《丰碑》-课是新选。人五年制小学教材的一篇优秀文章, 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分给土兵,自己冰 天雪地被活活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本文的精妙在于它是 通过活人去写死人,也就是通过将军去写处长。教学时除了对“ 军需处长”在文中的多次出现,及 抓住将军的神态、语言、动作 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文中的几处空白要引导学生填补: ①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将军在思索什么呢?)

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 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 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将军站立了那么久,j乙 里会想些什么呢?)

③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将军如果

要说,会说些什么呢?)

又如《草船借箭》第二段全是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关于二 人的神态表情,内心活动却只字没提,教师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引 伸:

①仔细揣摩二人说话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在二人说的话的前 面加上一个表示心理活动或神态表情的提示性词语。 ② 讨论为什么加这个词。

57

③分角色朗读要把加上的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

同学们是这样加上的:

周瑜(明知故问):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故意)说: “用弓箭最好。”

周瑜(暗自高兴,趋势紧逼): “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储葛亮(早已觉察,有意)说: “当然照办„.”。 周瑜(迫不及待)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 周瑜(掩饰不住心中的狂喜)威胁地说:,“军营里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泰然自若地)说: “我怎敢跟都督„„甘受惩罚。” 诸葛亮(顺便说): “„„到江边搬箭。”又如古诗教学,古诗年 代久远,语言凝炼,意境宽广,但跳跃性大,不但要学生一句一 句的理解,还要把句与句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如此作法,既理 解了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使学生学会一种理解课文 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导到对课文的再创作的行列,有利 于创设课内的高潮;使一节课有动有静起伏跌宕。

四、留个“尾巴”激发孩子们探索的余兴。

课尾设计得余味无穷,将是直接推动学生继续求知的心理动

因。教学的艺术常常是教师不要把话说尽,给学生留下一段“空 ’ 白”,激发孩子们探索的余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如在教学小语第四册《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课结束教师可 以留下这样一个问题:1、爱听奉承的乌鸦为了自己的孩子从很 远寻来的一片肉被狐狸骗走了,它见到那几个肌肠辘辘的小宝宝 心情怎样,它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下节 课请小朋友们到台上来说一说,并把乌鸦的神态表演出来。 激励性的评价是创设和谐 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努力方向加以暗 示或表现出对学生学习成功的期待。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适当夸张,使学 生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功感,增强克服因难的意志。从心 理学的角度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 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关键。 一位德国教育家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 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位教育家也说过:教学不在于装满一 桶水,关键在于点燃一炬火把。”为了赶写一篇稿子早上五点多 我就开始“爬格”五岁的小外孙醒来后看我在写稿子,拿起拼音 本也过来凑热闹。几分钟过后,他把本子举到我的眼前,说: “ 外公,你看我都写大半页了!”他见我连头都没抬一下,又重复 一句“你快看呀,我都快写满了!”这一重复加上抱怨意味的请 求提醒了我,我停下笔,欣喜地夸了他一句,他高兴地又埋下头 写他的拼音字母去了。孩子的举动正是儿童正常心理的反映,表 明他无非要在长者面前赢得一句赞扬和肯定。我们现在都是大人

58

了,而且都是老师,每当我们默默地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而我们的上司闭着眼睛愣去表扬那些根本不去干工作的人,我们 的心理不是照样不平衡吗!

一、要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孩子们的上进行为

自尊心强、好表现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爱是能创造奇

迹的,小孩子是往往越夸越灵的,夸能激发出孩子潜在智慧能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感到温暖,产生心理愉 悦,对学习有推动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教师要用“回答 正确”、 “真聪明”、 “棒极了’’等带有夸张的评价语言;对于 有显著进步或求异思想的同学,教师要带头给予掌声鼓励;对于 回答问题不够完整、尚且不足的,教师要用“就差那一点点,你 再努力一下”的期待性评价语言;对于心理明白,但又说不清楚 的,教师要用“你心里明白,但没说清楚,谁能帮助说清楚”的 评价,并在同学帮助后,再让这位同学重说,重新评价;对于已 经回答错或没有回答上来的同学,教师要用“X X同学说得不对, 但他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相信他下次一定不会答错的! ”教师用爱抚的动作和亲切的语言对答错的同学进行安慰和等待。 这样的评价和作法,不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使学生因为 没能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感到愧疚,并怀着补过的心理, 完全战胜困难,最后找出正确的答案。绝对杜绝那种毫无情感色 彩的评价,或者诸如“谁比他说得更好”、 “谁能比他算得更简 便 ”一类带有与前一名同学相比较的否定前者的负效应性评价。 决不允许对学生挖苦、训斥。课堂教学末了,要求对整个教学过 程做出恰如其份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到底,乃 至下一节课。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对

孩子的成材越来越关注,许多家长常请老师去做客,家长们并没 去要求老师多给他的孩子增加多少偏饭,无非是企盼老师在课堂 上对他的孩子多看几眼,多提问几次,多激励几句。 二、采取多种激励性手段调动学生 l、建立光荣榜

现在的许多实验班内设光荣榜,在内容分为努力学习、遵守 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帮助同学、兴趣广泛、进步显著- 有一项突出者就可以上榜,使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并在教师主 导作用的发挥下,将学生某一方面的长处向学习方面迁移,使学 生既全面发展又有特长。

2、建立记分册实行课堂记分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为每位同学和每个学习小组装订一 个课堂记分的小本本,记分册要挂在教室的前面,小组分由值日 班长记,个人分由每组组长记,在课堂上只要有积极表现教师就 要给分,累计够50分奖一朵光荣花,够100分向家长发一份喜报。 小组每月评比一次,得分最多的小组授给“优秀小组流动红旗”. 保持流动红旗最长的小组长,授给“红旗手”证书。

59

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不能用成人化的方法对待学生。 小孩、子总是小孩子,小小的记分册薄薄的一页喜报,在小孩子的 眼里的分量是无法估价的,现在有的孩子已升入五年级,在他的 挎包里还珍藏着一、二年级时的记分册,在孩子们的房间里那小 小的喜报总放在醒目的位置。

3、建立特长奖,培养孩子们的个性 ,

为了培养孩子们完美和谐的个性,必须从培养学生广泛而高

尚的兴趣开始,而这一兴趣的培养必须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入手。 建立特长奖评选活动,每学期进行两次。说话能力较高的获‘百 灵鸟”奖。朗读能力较高的获“小喇叭”奖,表演能力较高的获 “小明星”奖。善于动脑并能发现问题的获“小悟空”奖,聪明 好学并且方法灵活的获“一休”奖,能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简单的 想象画的获“小王冕”奖,学具制作有特色的获“小巧手”奖, 文字书写规范的获“小书法家”奖,学习上有明显变化的获“进 步奖”,对流动红旗保持最长的小组成员授给“雁群”奖。这些 奖项要包览孩子们的各项特长,奖项命名尽量采取孩子们熟悉又 崇敬的形象。评选后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颁奖仪式,由教师亲手 呈送给家长。有时还要给每类受奖的孩子与家长合影留念,使孩 子充分感受激励的同时,也使家长分享孩子们的快乐。 为中、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创设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问题 “人皆含灵,唯所诱发。”平时 学业

差的学生,他们并不是顽石一块,不堪造就,而正象玉在璞中+ 弃之为石,琢之为宝。牛顿上小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爱迪 生入小学刚三个月,老师说他是“笨蛋”,让他妈领回去5达尔 文在小学是个出了名的“傻瓜”;华罗庚在读初一时,数学经补 考才及格·”。”这些差生后来都成了大器,创造出灼目的伟绩。他 们的“灵”之所以得到显现,除了主观努力之外,多数是得益于 高明的师长或父母的教诲、巧妙诱发。

如何转化差生(有人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达成率低

的学生、后进生, 在这里我们不想去探讨其名称的问题)是每个 教师普遍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丁培忠老师在谈到素质教育的第一个要义时说: “素质教育强调 。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丁老师的理解是多么精深啊!不能使差生的 心态得到良好的转化,使差生得不到成功的欢乐也无所谓创设良 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

《中国教育报》96年3月18日以《一个差生的心声》为题发 表了湖南省新田县一中谢旋同学的信: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 经受着同其他差等生一样的遭遇。这遭遇使我一个好动的学生变 成一个沉默寡言。性格暴躁的 “ 怪人”。我心里常想,为什么我

60

们差生被人瞧不起,难道仅仅从分数就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好与 坏,有用与无用吗?

我们并不想当差生。我们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 一盆盆冷水泼得心灰意冷。就拿我来说吧,学英语就比上青天难 上十倍,每次考试都不是一个一位数就是十几分。老师骂我是蠢 猪,刚讲过得题目都不知道,于是我暗下决心,下一次一定考出 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中,英语成绩第一位,我心 里想,老师这一次会表扬我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 当着同学们的面问我: “不是抄来的吧!”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 自尊心受到强烈的伤害。同学们又说我‘抄来的.要不然怎么会 考的这样好?’ “抄来的,小偷行为”。当时,我真比死还难过一 百倍。

我们差生不只是在学校被老师、同学瞧不起,就连自己的亲 生父母,要好的朋友也看不起。有时我想:要是父母不把我生下 来,不是就不会给你们难堪了吗?有一两次我都想到死。

还有,我们差生被学校当作皮球一样,一会踢进这所学校, 一会踢进那所学校。

当我们想读书的那颗心完全失望以后,我们变得阴沉、古怪、 暴躁、冷漠,有的甚至走上歧途。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已被失望和 报复的心理所代替。

善良的人们,发发慈悲吧!请为我们点亮一盏灯,来温暖一 下结冰的心!来让我们体会一下,人间毕竟温暖的含义吧!”

《一个差生的心声》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研读和体会的,倾 听这些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难道我们的心灵不受感动,不 受震撼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需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对于缺点多的孩子不要伤害 他们的上进心,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将他们赶出教室。 老师们就要给这些孩子再多些耐心,多一点辛劳,多一点爱,我 们的责任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愉快教育强调通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中、差生身上蕴藏着获得成功发展的巨大 潜能。为每个学生特别学习处于中、下等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失败者向成 功者的转化中经受意志磨炼。从自卑的压抑的心态向奋发进取的 心态转化,使中差生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得到长足的发 展。愉快教育就是要把中差生转化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成为社 会的成功者做为终极目标。

我们一位实验教师在她的差生转化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现 在这一代学生正赶上竞争的特殊年代。在他们的人生开始,在影响 他们命运的小学阶段,因为暂时学习困难,遭到老师和家长的 嫌弃,同学疏远,使他们低着头走路,入学后就被自卑感困扰着, 使他们破罐子破摔,他们如何继续学习,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怎样 生存。如果我们对孩子一辈子负责,就要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斗

61

志,激发他们敢于同别人比个高下的竞争意识,否则,就要为他 们一生埋下不幸的种子,导演着一个个人生的悲剧!”可见,转 化差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如何诱发差生的“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件必须 做好的事,这里不只是态度的问题, 也有方

法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爱护信任,使其自尊,扬长避短,令其 自信,悉心诱导,促其成长。如这样,差生多可灵光闪现,面目 一新。具体地讲就是:

一、倾注爱心,转化心态

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爱能创造奇迹。爱,像和煦的春风, 吹绿了大地,唤醒了生命。优生需要爱,差生更需要爱, 在工 作中,老师要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 每个学生身上,尤其是对班里的诱导 差生更需要热烈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用爱的春风吹动他们积极

上进。

对差生采取“三优先”的优惠政策,即“课堂优先提问,作 业优先批改,课外优先辅导”。 二、寻找亮点,引发自信

要认真地发现他们隐蔽的优点和积极性,善于 捕 捉他们某一方面 微弱的“亮点”和稍纵即逝 的“闪光”。抓住契机,激发自信 的火花,使他们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让差生从成功中找到自 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在我们的实验班 有一个叫司书会的同学 学习有困难,但很守纪律,字写得很好。 每次数学作业没有几道能做对,但论整洁程度全班没有谁能赶上他。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在发放 作业本前,教师郑重而惊喜地向同 学们报告:“同学们,老师发现了咱们班的一位天才!”说到这教 师故意一顿。小家伙们纳闷极了,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急于知

道这位天才是谁,是哪方面的天才,一双双探寻的眼睛盯着老师 的嘴巴。老师 意神秘地说: “我在咱们班发现了一位书法家!”

山沟里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书法家似懂非懂,急着要听的是老师说出他是 谁。这时教师非常激动地举起司书会同学的作业本说:他就是咱

们班的司书会同学,他的作业做对的题目不太多,但字写得棒极了。有 些超过了老师,现把他的作业发下去请你们看一下,认真地与自 己写的字比一比。”司书会的作业本从这位转到那位,同学们急不可待 地抢着看这神秘的作业本,仿佛第一次见到一样。教师问 “司 书会同学的字写得怎么样?”同学们齐声说: “好!”教师说: “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司书会同学以后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书法 家!”同学们起劲地拍打着小手,都向司书会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这时司书会虽然低下了头,但注入他全身心的是股暖流。他发现 了自己长处,使他的自卑感和孤独的心 灵得到一次冲刷。教师的 话产生了一种权威效应,同学们都以为他了不起,愿意接近他、 帮助他,向他学习。 从此以后司书会像换上了另一 个灵魂,学习 成绩一天天好起来,全班的作业整洁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教 、 师善于催化孩子身上进步的“电火 ”就能发动起后进生奋发向

62

上的马达。自信心是成功金字塔上的基石。在学生有了信心以后, 要及时表扬激励,注意用知识的雨露去浇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由于每小学生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教师用同样的方 法10分钟讲授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还模模糊 糊,有的甚至一窍不通 教师布置5道作业题,有的5、6分钟作 完,有的要8、9分钟,有的10分钟还没有作完,这种差异普遍存 在,教师如采取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教法,“ 一刀切”、 “齐步走”造成优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 生“吃不了”。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势必造成后进生 越来越多,差生与优生的距离越拉越大。这就要借鉴复式班的教 学作法,在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把单式当成复式来教。这就是要: 因能划类,分类编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分类指 导。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其指导思想上:把握好四个要点: 第一,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引导各类学生在不同的 “最近发展区域”前进,程度差的学生必须基本达到教学大纲的 要求,程度好的学生尽其可能促其冒尖;

第二,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调动全 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第三,分层指导,对程度好的学生以“放”为主, “放”中 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程度差的学生以“扶”为主, “扶” 中有“放”,重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学习; 第四,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进一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要求。

在其原则上要注意:定目标分阶段的课堂设计,多调控重强

化的课堂教学,分类型多形式的课外辅导,分层次有梯度的作业 练习,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检测。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主要适用于数学中高年级,其课堂教学 基本模式是: “合”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分”(学习 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回授,课堂小结)——“分” (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具体形式,灵活制宜。

其次在具体教学方法上采取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具体 措施。

四、注意提问和练习的多层次性

在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 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 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都在适当的密度里进 入最佳的状态,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得。要注意课堂提问 多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和思维程度,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 并保证后进生先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特别是在有其他教师、上

63

级领导、家长到班听课的时候,要选择适度的问题优先找差生回 答,并努力使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有自我表现的积极要求,并 使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

五、提供成功的机会,转变其“失败者”的心态。

“成功”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习过 程的良性循环。教师必须提高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没有绝对 的“成功”、。学生在攀登中永远不会处在同一个高度上。对学生 个体而言,比过去进步就是成功;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为各类不 同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三是要创造既能为同伴获得成功,也 能为自己获得成功的活动方式。

转化差生首先要转变他们那种“失败者”的心态。造成后进 生失败的心态的主要原因,多数源于学习基础差,使他们掉队“ 离群”,教师要组织“结对子”的活动,发动上等生在课内辅导 交流。教师可利用与后进生谈心的方式对其进行超前性辅导,教 师在前辅导,可以使后进生在学习新知识日寸有了铺蛰,减少了对 学习新知的畏惧心理,这样他们上课时能听懂,能学会,也能发 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更 重要的是使后进生真正品尝到老师的“偏爱”。有利于他们的心 态转化。

学生是十分看重分数的,他们常常把分数看作是衡量自己能 力的一把尺子。教师要灵活地运用

分数来评价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分数成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支 魔棒。做为督促学生上进的一种激励措施。

要转化差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能真正地看到,实 实在在的感到本人确有进步,才能激发起学生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阶段性地向学生展示各类资料,进行效果对 比:如用录音机录下孩子们的不同时期的朗读、课内发言,保留 他们初写的日记、习作、字迹、各科作业,隔一段时间再重现出 来,或播放课堂教学、学科活动、各种竞赛的录像,让他们发现 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在艰辛后感受到甜,这 种“甜”对治疗失败者的心态有十分明显的医疗作用。

总之要尽教师的一切努力,使后进生始终处于“努力——成 功——再努力——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之中,使他们潜在的“天 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掘和发挥 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创设良好的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尤其是语文教学 课堂 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丁培忠老师说得好“社会有多大, 我们的语文课就有多大。”在校内学校统一组织的一切活动都 是语文教学的渠道,下面仅就校内活动,如何设置课堂教学心 理环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好“六·一”

64

有效的教育和捕捉良好的契机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心理环境 是有效教育的基本条件。 “六.一”是真正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 日,真是“天天盼,夜夜想”,孩子们显露异常的幸福和欢乐, 就人们重视传统节日“过年”和过生日都无法与其比美。

节日里孩子们要参加各项比赛,参加文艺演出,有的还要参 加上县、市、区级的比赛。孩子们紧紧被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着, 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心理上形成极强的兴奋点。节日后一下子恢 复到紧张的正规的对比之下也是枯燥的学习生活。心理热点的急 剧降温,学生也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这就要教师适时对学生 :进行心理缓冲调解,抓住这段时间学生最有生活、体验最深刻的 优势,把参与热转入到回顾活动、描述活动 、体验活动的习作中 来。

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一)用笔写我见、我感。

1、日记

日记分为:平时训练阶段日记、节日比赛阶段日记,不拘一 格。有什么写什么,在日记里把自己节日的欢快心理和幸福感受 写出来,把自己为班级、学校、旗县争得荣誉刻苦锻炼的精神写 出来,把家长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写出来,把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写 出来,把运动员们的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写出来,把同学之间真 挚的友谊写出来。

2、节日作文

紧扣语文基础训练中写作训练要求,组织好节日观察,熟读 单元的例文,编写出写作提纲,交流观察体会,教师提供必要的 词语。

按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年级:

日记(四册基础训练)

格式:写明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

内容:要记“六一”期间有意义的事,或自己对一些发生的 事的看法,可写自己做的事,也可以写别人做的事,写一件也可 以写几件。 三年级: 表扬稿(六册)

写明表扬的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最后写上自己的姓名 和日期。

以《运动会》做题目,仿照《金鱼》的写法,把参加运动会 的经过有顺序地写下来。 ’ 四年级:

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

这件事要能反映这个人的特点和品质,先想好叙述的先后次 序,再分层表达出来。 记一次比赛活动。

比赛的过程要详细写,比赛前后简略写。

65

五年级:

写一件表现新风尚的事 ·

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立意、选材,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对社会的爱,对人生的爱,强化了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友谊的重要。

把运动会提供的丰富素材与教材习作的要求,合理地对应起 来,产生了写作上的多产效应,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参与中收到 思想能力同步提高的效果。 (二)用我口抒我情

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提高的,学生习作能力培 养本身就存在着循序渐进的问题,第一阶段完成后马上转入第二 阶段。

1、把学生中优秀的或进步较大的日记,表扬稿,小作文在 学校的“小主人广播站播出”。

2、在校内或班内组织“节日日记,作文朗诵展示会”。

3、把日记、表扬稿、作文改写成演讲稿在校内演讲。

4、学校或乡镇中心校表奖优秀习作的小作者,将他们的习

作刻印成《学生优秀习作选集》分发到各班,学校保留一份资料。 好的习作向有关报纸推荐。

(三)发扬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促进差生的转化

一部分体育场上的健将,常常是学习方面的差生,课上他们

没有勇气说话,课下他们低着头走路。一年一度的“六·一”运 动会是他们难得的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于是乎他们拼命的跑呀, 追呀!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抢先冲向终点。一年来被人看不起的 沉闷、压抑、痛苦的心理得了一次倾泻。也只有这时老师才意识 到他们的存在的重要,也只有这时同学们才为他们鼓掌,才会一 起向他们涌来。差生在比赛场上夺魁,是从老师和同学们不断给 了他激励,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得到完美的发挥。如果在学习上 也能受到同等的待遇,他们也会奋起直追的,运动会后教师普遍 找差生谈话,为他们制定奋斗目标,建立互帮小组,课堂上有意 识创造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注意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促使他 们竞争意识点的转移。

另外学生作文难的感受主要来源于学习习作缺少原材料,对 生活的闪光点熟视无睹。

建立有利子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形成的结构 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个体阶段考查条例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 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结构框架”意在凸现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 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 “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 有序性和可行性。 “乐能创”式的教学结构模式图及“愉快的课 堂教学结构模式图”是在十几年的实验中摸索总结出来的。 为了使学校对实验班级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控,实验班的教师

66

对学生个体不同阶段状况进行考查,又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 实验班学生状况考查表。现将它们逐一展示给大家:

┌──────────────┬─────────┬──────────┬

──────────────┬─────────┐

│ │ │ │ :i; │ │

│ │ │教师活动要求: │学生活动要求: │ │

│ 课堂教学环节 │ 认知过程 │爱教、会教、善教 │爱学,会学、善学 │ 学生情绪、感受 │

│ │ │(教一缺一放) │ {学—„晤’一创) 。 │ │

├──┬───────────┼──┬─┬──┬─┼──────────┼─┬────────────┼──┬──────┤

│ 课│学生在开课后即不同程 │ │唤│复习│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引│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 │学 │开始引起内在│

│ 开│度地被引发学习的欲望 │激 │ │ │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起│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习 │兴奋。 │

│ 始│ │发 │起│旧知│动│ │需│ │之 │ │

│激创│ │唐睁│ │ │机│ │求│ │乐 │ │

│ │ │而 │ │ │ │ │ │ │ │ │

│ ├───────────┤ ├─┼──┤ ├──────────┤ ├────────────┤ ├──────┤

│发设│学生已将被引发的学习 │求 │感│感受│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 │在新1日知识的联系上产· │ │从内在兴奋转│

│兴情│欲望推入参与学习的准 │ │ │ │爱│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爱│卑问题,引发解决问题 │乐 │化为外在兴奋│

│趣境│备。 │ │知│新知│教│生学习愿望。 │学│的学习动柳+ │ │ │

├──┼───────────┼──┼─┼──┼─┼──────────┼─┼────────────┼──┼──────┤

│课 │学生已将弓!发的学习欲 │ │摄│理解│ │提出学习提纲、指导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 │ │外在兴奋趋于│

│进 │望化为学习行动。 │获 │ │ │指│法,组织学生自学。 │内│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攀 │明显热烈。 │

│行 │ │ │八│知识│ │ │ │ │ │ │

│ │ │取 │ │ │导│ │化│ │登 │ │

67

│ ├───────────┤ ├─┼──┤ ├──────────┤ ├────────────┤ ├──────┤

│ │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 │ │消│消化│ │以疑难为线索组织进行│ │积极加入讨论,主动思 │ │外在兴奋达到│

│掌引│相应的层次上达到参与 │内 │ │ │学│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知│考?多向交流、理解、 │、之│最高点。 │

│握导│学习的最大限度。 │ │化│知识│ │消化知识。 │ │消化知识。 │ │ │

│知探│ │化 │ │ │法│ │识│ │乐 │ │

│ ├───────────┤ ├─┼──┤ ├──────────┤ ├────────────┤ ├──────┤

│识究│形式上暂时降低活动频 │ │同│巩固│ │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 │ │从外在兴奋再│

│ │率,以巩固内化获得, │知 │ │ │厶│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厶│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 │ │转化强烈的内│

│ │ │ │ │ │石│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学│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 │能 │在兴奋。 │

│ │为更具创造性的学习做 │ │ │ │教│ │石│ │ │ │

│ │准备。 │识 │化│知识│ │深理解。 │ │ │ │ │

├──┼───────────┼──┼─┼──┼─┼──────────┼─┼────────────┼──┼──────┤

│课 │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 │ │迁│掌握│发│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创│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 │ │出现多向交互│

│尾 │上作内在的能动式学习 │巩 │ │ │展│识的再现,联想,诱发│造│较异同,找出规律,举 │成 │活动的冲动,│

│土 │ │固 │ │ │迁│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应│一反三。 │功 │强烈的情绪再│

│产q │ │ │ │ │ │ │ │ │ │ │

│ │ │提 │移│知识│移│深度的交流。 │用│ │之 │一次外在化。│

│受形│ │高 │ │ │ │ │ │ │乐 │ │

│ ├───────────┤ ├─┼──┤ ├──────────┤ ├────────────┤ ├──────┤

│到成│在一定的量和质的自动 │运 │应│运用│善│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善│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 │ │全体保持兴奋│ │教能│学习基础上,向更广泛 │用 │ │ │学│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学│于学习和实践和新的学 │学 │状态,对运用│

│育力│的外部环境学习发展。 │ │用│知识│ │展创造性。 │ │习中,并形成习’陨。 │ │创新产生欲望│

68

└──┴───────────┴──┴─┴──┴─┴──────────┴

─┴────────────┴──┴──────┘┌───┬─────────────────────┬───┬─────────┐

│类 │ │权 │等 级 │ │

│ │ │ ├───┬──┬──┤

│别 │ │重 │ 上 │ 中│ 差│

│ │ │ │ │ │ │

├───┼─────────────────────┼───┼───┼──┼──┤

│ │ 目标明确,授课过程把握单元训练重点, │ │ │ │ │

│ │突出本课重难点,课后题。 │ 0,1│ │ │ │

├───┼─────────────────────┼───┼───┼──┼──┤

│般 │ 注意字词句篇的教学,突出听、说、读、 │ │ │ │ │

│要 │写训练。 │ 0,1│ │ │ │

│—4工 │ │ │ │ │ │

│水 │ │ │ │ │ │

│ ├─────────────────────┼───┼───┼──┼──┤

│ │ 结构合理,时间分配科学,教师语言规范 │ │ │ │ │

│ │得体,基本功过硬。 │ 9,1│ │ │ │

├───┼─────────────────────┼───┼───┼──┼──┤

│ │ 教师情感的投入。 │ 0,1│ │ │ │

│实 │ │ │ │ │ │

│ ├─────────────────────┼───┼───┼──┼──┤

│ │ 教材中兴趣点的挖掘,特别是知识重点处 │ │ │ │

│ │ 评 价 标 准 │ │

69

│验 │的挖掘,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产生共 │ 0,1│ │ │ │

│ │鸣。 │ │ │ │ │

│课 │ │ │ │ │ │

│ ├─────────────────────┼───┼───┼──┼──┤

│题 │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上、中、差学生在不 同 │ │ │ │ │

│ │ 层次上都有提高。 │ 0.1│ │ │ │

│ ├─────────────────────┼───┼───┼──┼──┤

│的 │ 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注重方法的掌 │ │ │ │ │

│ │握,全体学生得到“学会之乐”。 │ 0,1│ │ │ │

│特 │ │ │ │ │ │

│ ├─────────────────────┼───┼───┼──┼──┤

│ │ 在思维训练和能力培训中,教师推波助 │ │ │ │ │

│殊 │澜,学生情绪形成过高潮。 │ 0,l│ │ │ │

│ ├─────────────────────┼───┼───┼──┼──┤

│要 │ 学生乐于动口、动手、动脑, 善于发表不│ │ │ │ │

│ │同意见,注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 0,1│ │ │ │

│求 │ │ │ │ │ │

│ ├─────────────────────┼───┼───┼──┼──┤

│ │ 善于利用各种媒体。不断激励学生参与, │ │ │ │ │

│ │师生有成功后的艰辛和愉悦的心理体验。 │ 0。1│ │ │ │

└───┴─────────────────────┴───┴───┴──┴──┘

70

126_ -------1299 ( 三张图表)

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课题研究和探索过程

中,我们坚持愉快实验为主的前提下,吸收了其他课题的研究成 果。

一、紧紧把握((愉快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士、在教育培养目标问题上强调愉快地发展,以学生全面发 展为向导,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

2、在受教育者的内外因问题上,强调满足学生需要中的合 理成份,并予以开发和利用,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 极性。

3、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关系问题上强调以愉快为核心 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互促,达到情意并茂。

二、努力实施“成功教育”的三个环节。

1、抓好教师基本观念的转变。相信后进生身上蕴藏着获得 成功发展的巨大潜能,变教师对学生的外压强制教育为以学生为 主体的自赏学习。

2、树立成功教育的终极目标,强调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和成 功心理的长足发展,通过适时调整教育教学要求和进度,实行“ 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等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帮 助所有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功。

3、实行鼓励性评价,编制适应学生起点的测试,确定“最 近区域目标”,及时多给鼓励,采取教师评价,学生群体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三、引进“主动教育”基本要素和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要素,即:主动地学会做人,主动地学会生活,主 动地学会学习,主动地学会创造。

“一法五程”教学模式。 “一法”,指激情引趣教学法; “五程”指激趣入情导入新

知,引趣引情激思导学,诱发成功反馈巩固,探索发展综合扩展, 发展个性激发潜能。

四、遵循“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1、在实现希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鼓动学生主动进 取。

2、教师对学生殷切期待,促使学生按期待塑造行为。 3、用成功支持希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确立合适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地追求。 5、重视人际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团体气氛。 五,遵循参与教学法的四条基本原则。

1、主动性原则。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 “知 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必须着重于大力发展 儿童的主动性,就是要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并 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

71

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教育、教

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2、体验性原则。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 知识的情感,乃是呼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

学活动,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周围的事物,激发起强烈的认知兴趣

和学习欲望。

励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肯定,适度的鼓励则是推动 学生不断进取的有效催化剂。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 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 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陈鹤琴《家庭教育》)教师 不失时机恰当运用激励手段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反馈性原则。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能推动其努力学习,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

,知识的成就,就可以强化有益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 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情感交流, 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十分丰富而微妙的,而这种信息的及时反馈是 教师学生借以实现内外调控的重要依据。 ‘

附:实验教师部分教案

《小足球赛》教案

韩中凌(第四小学、自治区教学能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 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特点观察图画, 并展开联想;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回忆”、 “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观察 学习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 动作、神态,体会小足球赛的精彩。 教具准备:本课投影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1、„谁看过足球比赛? (板书:足球赛)他们是怎样决胜负 的?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真正的足球 比赛是在绿茵场上,双方各有十名身强力壮

72

的队员,分为守门员、 后卫、中锋和前锋。球员之间要密切配合, 阻止对方把球踢入本队球门,又要利用战术,攻破对方球门,取 得胜利。赛场上拼抢十分激烈,场下的观众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