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课程编号: 0332241002 课程计划学时: 16 学分: 1 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感性方法、理性方法、系统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的处理和科技论文撰写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科学研究成果的处理以及科技论文撰写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作用,并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思考和解决科研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般问题,达到提高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拓展知识的目的,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科学研究概述
本章重点科学技术研究的函义、性质和任务,难点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一节 自然科学体系
本节要求了解自然科学体系的分类,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考核概率70%)。 1 自然科学体系 2 科学技术研究过程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本节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科学技术研究的函义、性质和任务(考核概率70%)。 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 科学技术研究的函义、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 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本章重点确定科研课题的一般原则,难点确定科研课题的开创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第一节 科研课题的选择
本节要求一般理解内容有: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线索。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选题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考核概率70%);2、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考核概率90%)。作业:择科研课题,一道。 1 选题的基本线索 2 选题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科研课题的确定
本节要求要求一般理解的内容有: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特殊要求。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一般原则(考核概率90%) 1 毕业论文选题
2 科研课题的确定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
本章重点科学研究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原则和作用,科学抽象的一般步骤,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感性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的内容有:1、观察方法的含义及其分类;2、实验方法的含义、特点和作用;3、科学实验中的机遇问题。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科学事实的含义、特点以及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2、科学观察的作用和基本原则;3、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和实验过程的基本步骤。(考核概率70%)。作业:对科学研究的感性方法的认识,一道。 1 科学观察 2 科学实验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的内容有:1、比较与类比方法;2、归纳与演绎;3、数学方法;4、想象与直觉。本节要求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科学抽象与理想化方法;2、分析和综合方法。(考核概率80%)。作业:对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一道。 1 科学抽象与理想化方法 2 分析和综合方法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系统科学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的内容有:1、信息方法;2、控制论方法。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系统科学方法的原则和作用。 (考核概率90%)。作业:对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一道。
1 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概述 2 系统科学方法
第四章 科学研究成果的处理
本章重点发表论文,难点成果评价。 第一节 发表论文
要求一般理解的内容有:口头发表论文的方法;要求重点掌握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一般程序 (考核概率50%)。 1 口头发表论文 2 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 第二节 成果评价
本节要求一般理解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要求重点掌握科研成果的鉴定方法 (考核概率80%)。
1、科研成果的鉴定 2、科研成果的奖励 3、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第五章 科技论文的撰写
本章重点难点论文的撰写方法。 第一节 课题和学位论文的综述
本节要求了解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掌握课题和学位论文的综述的写法。(考核概率80%)。作业:电动力学综述,一道。 1 文献资料的收集 2 综述的写法
第二节 正文的撰写方法
本节要求了解论文的三要素,论文的性质和种类(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论文的结构形式;要求掌握论文的命题,论文的署名,论文的摘要,论文的前言,论文的正文,论文的结束语。(考核概率80%)。 1 论文的三要素
2 正文的撰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科学研究概述 第二章 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四章 科学研究成果的处理 第五章 科技论文的撰写 合计 理论学时 2 4 6 2 2 16 实践学时 建议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三、大纲附录
1、建议教材
陈衡,《科学研究方法论》,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2、参考书目
[1] 赵文秀,《科学研究与管理》,北京:时事出版社,1986; [2] 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史济彦,《科研法概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9;
[4] 刘建国,《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导论》,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5] 吴春煌,万肇忠,《科技论文写作》,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 余国瑞,《科技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朱世强编。 3、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性质为选修课,需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考核的方式可开卷也可闭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