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用人单位不能再与其续签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生效条件之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具有相应的民事主体资格,退休员工不再具有劳动者身份,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只有《民法典》规定的劳务合同。
一、劳动者没签字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劳动者未签字的劳动合同主要涉及两种情形:(1)初步订立劳动合同阶段,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文本上加盖公章,但是,劳动者并未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捺印;(2)新变更的劳动合同或者续签劳动合同阶段,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本人同意,自行拟定劳动合同并在合同文本上加盖公章,劳动者并未在合同上签名捺手印。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由此来看,在形式上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字或盖章后才成立,缺少任何一方的签字或盖章,劳动合同都不成立。从意思表达上说,合同的订立一般经过选择合同当事人和签约两个阶段。
劳动合同的续签,是在原有合同到期,合同权利义务即行终止后,合同当事人双方互相选择对方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如需要订立或者续签劳动合同,也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才生效。无劳动者本人签字确认的劳动合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意思表达上,都不具备劳动合同成立生效的要件。
二、劳动争议案件有哪些可能败诉的情形
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容易败诉的情形:
1、故意不签合同
一些劳动者故意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企图索要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但事实上,由于员工本人原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存在主观恶意和过错,则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2、只有口头约定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取书面形式,但已实际履行超过一个月,劳动者主张再变更的无效。劳动者若主张上述调整未经书面形式确认,要求撤销,法院一般不支持。
3、无法举证
4、无劳动关系主体资格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普通劳动者;
(2)未取得就业证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港澳台人员;
(3)学籍和档案管理关系均在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等特殊身份群体
(4)设立成功前的公司
存在上述情形时,以建立劳动关系为目的而向对方提供劳动的人员败诉风险往往很高。因此,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应核实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5、提供假信息
根据劳动合同法等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6、请人代劳
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许可,擅自请他人代为履行劳动合同,违背了劳动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在此情况下,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带薪年休假、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都会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面临败诉。另外,请人代为履行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还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劳动合同期满辞退员工要赔偿吗
劳动者入职后,用人单位一般要与劳动者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期满后就存在是终止用工,还是续签劳动合同,如果是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愿意续签劳动合同的,则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1、如果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劳动者不愿意签订的,则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如果用人单位降低原来劳动条件,即使是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则用人单位还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3、如果用人单位维持原来的劳动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的,要求提高原来的劳动条件的,则这种情况下导致不能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所以,对于劳动合同到期后,要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即考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意愿,也考虑劳动合同的条件,并且严格区分上述四种情况来决定用人单位是否要支付经济补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