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1)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2)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田园诗。
教师讲述: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3)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4)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5)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教师讲述:雪莱、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
(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8)以教师讲述为主: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和次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略)
6、教师归纳小节:同学在课外收集了大量的诗篇,以不同的角度给诗歌分了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我们分了八类,都有道理,可见同学们在这次学习中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
二、各小组汇报表演诗歌。
1、一小组以唱歌的形式汇报:咏物诗
2、一小组以朗诵的形式汇报:边塞诗
3、一小组以表演故事的形式汇报:思乡诗
4、一小组以课件的形式汇报:田园诗
5、一小组以配乐的形式汇报:山水诗
6、一小组以场景的形式汇报:四季诗
7、一小组以头饰、道具等汇报:行旅诗
8、一小组以配乐、表演的形式汇报:送别诗
三、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根据意思画一幅画。我们编一本诗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