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2022-04-23 来源:爱问旅游网

  片断: 

  师: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一根铁丝长 米,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米。 

  (学生独立思考并画图)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图展示给大家。 

  生1:(展示) 

  师:对于展示的图,你觉得怎样? 

  生2:这幅图画得正确,(大部分同学也在点头) 

  生3:我认为画得不太准确。 

  师:是吗?你能画得准确一些吗? 

  (生3在生1的图上修改) 

  师:大家认为生3画得比生1准确吗? 

  (有人赞成、有人不知其然、也有人认为没必要) 

  师:你能把你的理由说一说吗? 

  生3: 米是1米的 ,第一次用去的是 米的 , 米比1米少,所以 米应比 米的 长一些。 

  师:理由充分吗? 

  (同学们纷纷点头,有的说能画精确当然最好画精确) 

  (教师正想就此打住) 

  生4:我觉得生3画得也不够精确。 

  师:是吗?那么这题有没有画得更精确一些的办法呢?这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一起试试看。 

  生5:(脱口说)拿一根米尺来画一定精确。 

  有学生马上反问:如果是100米的情况怎么办?(一阵笑声) 

  (学生相互切磋、画图后,汇报) 

  生6:我们是这样画的: 

  米就是80厘米,我用刻度尺画80厘米,在图上用8厘米表示,它的 大约是26厘米,用2.6厘米表示, 米大约是33厘米,用3.3厘米表示,这样画出的图肯定比刚才的精确。 

  生7:我们是这样画的:先画一根线段,表示 米,画出它的 ,再把这根线段平均分成四份,然后延长一份凑成1米,把1米平均分成3份,这样的一份表示 米。 

  师:刚才的画法大家满意吗? 

  自由讨论,满意的请举手。(一双双手接连举起) 

  生8:我也有一种画法: 

  先画一根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2份,表示 米,因为 = ,所以用其中的4份表示 ,又因为 米× = 米,所以用其中5份表示 米,这样画也很方便。 

  (学生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真厉害的赞叹声)…… 

  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解答生活中分数知识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分数的两种形式(带单位和不带单位)在具体情景 的灵活运用,更是学习的难点。为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分数意义,我们常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体验,虽然画图时,有时要画精确,有时并不需要画得十分精确,但任何一种不精确的画法,都是建立在能精确画的基础上的,基于这认识,才有了以上动态生成的一幕,本片断体现了: 

  (1)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性。学生不仅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的每一个信息,及时、准确地判断它的有效性、可利用性,对有价值的信息要组织学生 “ 拾柴、浇油、扇风 ” 把火烧旺。生4的质疑是生成探讨空间,形成思维碰撞的生长元,教师及时细心地捕捉,以启发性的评价 “ 这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才生成了生6、7、8精彩的思维火花。生4的质疑出乎教师的意料,对此,教师不加轻易的评判与解释,而是将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探究、展示,使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的同时,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尊重个体差异。同一问题由于各人的思考深度,广度及原有经验基础的差异构成不同的体验与认识,这种不同的体验与认识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提升。生6、7、8的奇思妙想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生成。一部分学生在冲突中不断创造自己的精确画法,使这部分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演绎着他们对这些分数的独特理解,另一部分学生也从同学创造的画法中,不断加深着自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开放评价主体,增强互动。关注评价活动的多边性,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评价。片断中,教师在关键处,能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启发性的引导(如面对学生的质疑),更注重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空间和时间。如面对不同的画法,让学生自由讨论,再作评价。所以也才有了学生大胆的质疑、尖锐的反问、由衷的赞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