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将相和》教学案例分析

《将相和》教学案例分析

2021-02-07 来源:爱问旅游网

  围绕“廉颇的话”组织学生讨论,指出廉颇观点的错误,进一步认识蔺相如的功绩,为理解“负荆请罪”的情节作铺垫,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质疑、分析、评判、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深入探讨与多向交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接受全面、客观地评价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首先出示《将相和》中的一段话: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对廉颇这种观点的看法。

  (众生自由读,思考)

  生1:我认为廉颇说“爬”不对,应该说“跳”。

  师:(愕然地)为什么呢?

  生1:因为蔺相如官升得挺快的。

  师:(亲切地)你认为“跳”字能反映蔺相如升官之快?

  生1:(点头)

  师:“跳”确实比“爬”快。其他同学怎么认为呢?

  (众生沉默,思考)

  生2:我认为在这里没有必要从词义上去讨论廉颇该用“爬”还是“跳”。

  (众生似乎被提醒了,有人在点头)

  师:那为什么呢?

  生2:(笑着摇头)

  师:那其他同学呢?

  (众生默不作声)

  师:注意词的感情色彩,既然“跳”比“爬”快,廉颇为什么说“爬”而不说“跳”呢?

  (众生思考)

  生3:这里的“爬”反映了廉颇的偏见,表达了他的感情,他认为蔺相如是靠嘴皮子才得到秦王宠爱而升官的,而“跳”没有这样的意思,所以廉颇不会说“跳”。

  生4:从这个“爬”字还可以看出,廉颇觉得秦王欺负他而偏袒蔺相如,他对秦王和蔺相如都不满。

  生5:从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说,说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是用“爬”而不用“跳”的。

  生6:光从字面意思看,“爬”比“跳”慢,但在廉颇的眼里“爬”就是指蔺相如升官过快,职位不该比他高,确实有一种不满的情感。

  师:那么,对廉颇的这种观点、这种情感、这种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7:正像(生3)说的那样,“爬”反映了廉颇的偏见,他只看到自己的“大功”,没看到蔺相如舍生忘死为维护赵国尊严而立下的汗马功劳。廉颇的观点是错误的。

  师:可以说是“汗马功劳”了。

  生8:廉颇为保卫赵国确实功不可没,这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出。但是,蔺相如不像廉颇说的那样没有“能耐”,他是在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出使秦国的,并且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做到完璧归赵,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师: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支撑着他这么做。

  生9: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以命相拼,显示的不仅是胆量,还有智慧,更折射出他爱国的思想光辉。廉颇没有看到这一点。

  生10:蔺相如与秦王的较量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斗,要有大智大勇,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不象廉颇说的那样“就靠一张嘴”。

  生11: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赵国,就是因为像蔺相如说的那样“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是,廉颇没有看到他们“文武联合”对赵国的重要性。

  师:所以,廉颇不该闹情绪,不该对蔺相如有这种态度——“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众生点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