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人教版初三政治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2021-02-18 来源:爱问旅游网

  教材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去思考、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教材选取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引领学生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明确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形成原因、地位,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作用。

  学情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初三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了解的很多,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遵循“以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的思路,把活动作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本课共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听歌悟理。

  让学生听《爱我中华》,思考两个问题:你从歌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获得了什么感悟?学生得出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和谐相处”等结论,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教师在出示三则材料(历届人大代表少数民族比例、中心向西藏赠予“民族团结宝鼎”、东西合作的重大工程)让学生“深入分析”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活动二:东西论坛。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站在东部和西部的角度上,分析各自的优劣,明确东西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得出: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教师再进一步列举前苏联、南斯拉夫、伊拉克、卢旺达因民族不团结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熟悉。

  活动三:自主探究

  让学生探究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形成原因、地位、作用这四个问题。教师根据材料中关于内蒙古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作用。

  活动四:走进生活

  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们小组有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在平时的交往中你应该留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我们应该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平等相处。

  活动五:我的收获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从知识、能力和行动上对学生提出要求。

  之所以把活动作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没有活动,熟悉将不能顺畅进行。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去充分思考,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熟悉水平,这比老师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条件。根据初中生特点,多组织活动无疑是提高其爱好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途径。为了完成活动,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充分启动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将得到极大提高。

  需要留意的是,活动首先是学生的活动,其次才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多数时候只是起点拨、引导作用。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绝大部分任务,假如教师的干预过多,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处理

  (一)关于基础知识的处理

  首先,从获取的途径上来看,应该主要以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应该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得出结论。如在本课《听歌悟理》环节,通过设置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这一情境,学生在探究中能够比较轻松的得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这一结论,这自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效果要好。

  其次,在把握策略上,要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只有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助于加深理解,进而牢固记忆和应用。

  再次,在学习习惯上,要让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

  另外,在指导策略上,要有侧重点。对一些不必要的知识要大胆舍弃,以突出重点。

  (二)关于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设置问题情景,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1.合理选取情景材料。首先,材料要有有用性,材料要有针对性,要围绕学习目标而设计,为完成学习任务服务;再次,材料要有时代性,要选取最新的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

  2.科学设计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要害。首先,难度要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其次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和层次性,逐渐上升,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

  1、采用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选择了学生关注的话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生活中时事的关注。

  3、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分析然后内化在他们的思想中,外化在他们的行为中。

  4、采用自主阅读体验,彼此交流,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

  不足之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小组来说只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