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评析
辩一辩,促体验
——《蒲公英》教学评析
常熟市实验小学 金美芬
[教例]:《蒲公英》(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师: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生:大多数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落到泥土中安家,有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非要到沙漠、湖泊中去安家。
师:我们不妨把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行为称为“听从型”和“叛逆型”。
(师板书:听从者叛逆者)
那么,你欣赏哪一类型的人呢?
生:我欣赏“听从者”,他们听长辈的话,所以能茁壮成长。
(这时,有两双举起的小手又放下了。)
师:(指着放下手的一位学生):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大胆说给同学们听。
生:我欣赏“叛逆者”,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那些“叛逆者”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自以为是,最后不是都死了吗?真是不听长辈话,吃亏在自己。
生:(急切地站起)我反对!我觉得他们(叛逆者)有主见,不随大流,敢于探索。
生:他们不是敢于探索,而是爱幻想。
生:(理直气壮)一个人有了幻想才能去不断探索!科学家不是都这样的吗?
生:我欣赏“听从者”,他们实事求是,做事脚踏实地,所以能获得成功。
生:我不欣赏听从者,他们听从别人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个性。“五小”公民中不是要让我们当自己的主人吗?
(部分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生:我还是欣赏“叛逆者”,因为他们不盲从,自己去追求金钱和快乐,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生:(急不可耐地、脸涨得通红)他们自己去追求幸福是好的,可他们最后得到金钱和快乐了吗?是死了!!(最后三个字语气重重的)
生:是的,这也是他们考虑不全的方面,但是,要探索、要有追求总要付出代价的。
……
师:同学们辩论得真精彩!你们的感受很独特,讲得都很有道理,你们都是胜利的一方。
师:现在,如果你们是两颗落在沙漠里和湖泊中的小蒲公英种子,在生命垂危时,你会怎么想?这时,有其他小种子飞来,他们又会怎样劝告?请你以“蒲公英的呼吸越来越弱了”为开头写一段话。
……
(十分钟后学生交流,师生评价,气氛很热烈。)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本教例中,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不是照搬教参上的正确答案灌输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主体性得到了落实。常此以往,就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境界。
结尾的小练笔设计,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更帮助学生在懂得探索与幻想重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听从和盲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倾听接纳 唤醒
作者:张家港市梁丰小学蒋静雅
一、教例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干死,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大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
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
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
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敢于尝试。不错!
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
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
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
师: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师耳目一新。
(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
……
二、评析
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东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从,敢于尝试,追求快乐,向往美好……
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体验后的感悟
作者:嵇秋红
学习太阳公公的话
师:小种子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你们会怎么回答?
生齐: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师:有没有种子心里有其他的想法啊?
生:这黑巴巴的泥土有什么意思!我想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中,那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
生:我想去美丽的西湖里生活,那里波光粼粼,一定能给我带来快乐。
生:我想去东方明珠的塔顶,在那儿,我能领略全上海的美景。
生:我想去珠穆朗玛的顶峰,那儿的生活一定与众不同。
生:我想去高楼大厦的房顶,那里的阳光比较充足。
生:我想去拉萨的天空,在那尽情飘荡。
――――――
音乐想起
师:孩子们,风伯伯来了,去找自己的地方安家吧!
生模仿蒲公英随风摆动。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不知道你们在自己的新家生活得怎么样?
生:我生活在高楼大厦的房顶,虽然那儿阳光充足,可是风也很大,泥土又不充足,你们看我长得多瘦弱啊!
生:我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在那我可惨了,不但没找到任何宝贝,而且连水都找不到,所以我一早就干死了。
生:我在美丽的西湖里淹死了。
生:我去珠穆朗玛了,那里的寒气让我冷得受不了,我根本无法生存。
―――――
师:去泥土里的种子们,你们过得好吗?
生:我在田野里生活得可开心了,你们看我长得多好啊!
生:我在大树下生活,现在我也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你们看多美啊!
生:我长在花园里,那里有充足的养分,我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师:我看到了,你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生:我好羡慕他们啊。
生:我真后悔,当初要去沙漠里寻宝。
生:我也不该为了看风景去了东方明珠的顶上,结果――唉!
生:我当初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就好了!
师:是啊,现在想来,太阳公公的话多有道理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太阳公公的话。
师:小种子们,通过这次生活的选择,你们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吗?
生:我觉得我们要听长辈的话,不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生:我认为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财富和快乐而不切实际地去做事情。
师:是啊,我们不能给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做事要实事求是。
【评析】
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师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选择—-生活――感慨三个环节来感悟这个哲理。
一、释放愿望,自由选择
师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在蓝天下自由飘荡的蒲公英种子,有选择生活地点的自由。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即使现在是一颗蒲公英种子也不例外,他们想去各种地方寻找快乐,观赏风景。师抓住这一心里,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释放自己的这种欲望。
二、面对现实,展示生活
随着音乐,一颗颗小种子在风伯伯的帮助下安下了家。在新的生活地点,种子们体会到了现实和自己的愿望之间的差距。师相机让种子们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因为有了体验和思考,学生诉说的欲望大大地增强了。去了沙漠、湖泊、楼顶的一些种子说得非常悲惨,而去了田野、花园、草地的一些种子说起来又是那样神采飞扬,似乎他们真的在那儿生活了一年似的。
三、经历磨难,感慨良深
当种子经历了生活的波折后,他们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有些种子看到生长在泥土中的同伴的生活后,情不自禁地感叹自己错误的选择,也想起了当初太阳公公的嘱咐。师相机指导学生再来朗读太阳公公的话,让他们认识到老前辈的正确指导对涉世之初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加上教师的逐步引导,生能够初步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