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军神》教学实录与评析

《军神》教学实录与评析

2020-12-08 来源:爱问旅游网

  《军神》这篇课文,苏教版安排在小语第五册的第20课,而人教版安排在小语第九册的第18课。同样的教材面对的却是不同年段相差两个学年的学生。因此,教者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之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20《军神》教学设计a

  一、 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读题《军神》。

  2、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谁是“军神”?

  3、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是“军神”。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段。

  意图:

  将课后的问题做了转换,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读书操作,为理解课文内容找到了”桥”或”船”。

  二、 读讲句段,理解内容

  1、 谁来汇报?(教师写出相应的板书:坚决 一声不吭 72刀)

  a、 手术前

  (1) 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2) 是的,刘伯承曾经说过:“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3) 刘伯承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坚决不愿意使用。

  (4) 谁能怀着这样的感情,读好第二自然段。

  i. 手术中

  1.刘伯承的表现怎么样?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2.“竟”什么意思?(出示“竟”的解释:a终了,完毕b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你们看,在句中应该选择注释几?

  意图:

  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词定意,长期坚持便于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培养。

  3. 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教师说:刘伯承用紧紧抓住床单的办法来克制手术带来巨大的痛苦,努力做到一声不吭,表现出了他有惊人的毅力。)

  4.谁能把刘伯承这种内心活动读出来。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是怎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难以忍受的痛苦。(播放视频)

  6.谁愿意再把刘伯承顽强的精神,通过读表现出来。(个别读、齐读)

  意图:

  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度唤起生活的回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刘伯承承受的痛苦。

  ii. 手术后

  1.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进行了一番对话,谁来读5-6小节。

  2.“失声”是什么意思?你们看,在文中应该选择哪一个?(a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b因悲痛过度哭不出声音来)

  3.沃克医生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教师说:手术后,刘伯承不仅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还在默默地数着刀数,真是了不起啊!)

  4.于是,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多次指名读

  5.从句中三个感叹号,你们看出了什么?

  6.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激动、钦佩的心情,读好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

  (5) 感情朗读,总结课文

  a) 现在,我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进行评议,再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 谁能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吗?”

  意图:

  一方面训练学生经历作答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课文。

  板书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刘伯承 军神

  坚决 一声不吭 72刀

  18 《军神》教学设计b

  一、 揭示课题,回顾内容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军神》。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默读课文,找出线索

  1、 在这件事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思考

  2、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调整、梳理

  (1) 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删:同学们看看,有没有不是表现沃克医生态度的词语.

  (3) 调:这样的板书符合课文的顺序吗,应该怎样调整?

  意图:

  提供一条理解课文内容的线索,让学生能够紧张、有序的进行学习,这是作为对话首席的教师应负的责任.在汇报时,采用“先放后收”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碰撞,获得共同认识的过程.

  三、 抓住线索,理解内容

  1、 就诊时

  (1) 1916年的一天,刘伯承头缠绷带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他和沃克医生进行了一段对话,谁来读一读

  (2) “冷冷”的近义词是什么? “悦”表示什么,“不悦”是什么意思?

  (3) 谁能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冷淡、不高兴的态度读出来,其余的同学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

  2、手术前

  (1)要动手术了,什么事使沃克医生愣住了,谁能读出有关的语句?

  (2)面对沃克医生愣住了的神情,刘伯承平静地说“能”,从这平静、简短的回答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3、 手术中

  (1)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刘伯承说了什么,谁来读?从这句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看出手术疼痛难忍?

  (3)“竟”是什么意思,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4)谁能把刘伯承这种内心活动读出来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刘伯承在手术台时,怎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难以忍受的痛苦?(播放视频)

  (6)谁愿意再把刘伯承顽强的精神,通过读表现出来。(个别读、齐读)

  3、手术后

  (1) 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进行了一番对话,谁来读5-6小节

  (2) “失声”是什么意思?

  (3)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

  (4) 于是,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多次指名读

  (5) 从句中三个感叹号,你们看出了什么?

  (6) 我们怀着这样激动、钦佩的心情,读好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

  (7) 从沃克医生“关门、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这些细节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2、从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态度变化中,你们看出了什么?(可从人物的精神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去谈)

  3、教师点出文章重墨描写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这种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刘伯承堪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有着很多传奇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

  意图:

  把课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认识刘伯承这位元帅的人品及精神,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板书

  18

  就诊时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沃克医生 冷冷、不悦 吃惊 关心 敬佩

  刘伯承 镇定 平静 一声不吭 勉强一笑

  18 《军神》教学设计c

  一、 揭示课题,回忆问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军神》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 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2) 本课写了刘伯承是一位伟大的军神,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

  意图:

  通过回忆,学生不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产生了研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为这些问题来自他们的困惑,希望得到解决。

  二、 理解内容,解决疑难

  1、 首先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圈画思考

  2、 小组交流,组长汇报。

  3、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做相应的点拨:

  (1) 抓住描写刘伯承言行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和坚强精神。

  (2) 抓住描写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认识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衬托了刘伯承精神的伟大。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本课写了刘伯承是一位伟大的军神,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让学生认识侧写的方法)

  意图: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班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自读自悟,互帮互学,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

  三、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 教师讲述: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 之后,他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愧为是中国的——齐读,《军神》。

  2、 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什么?(先写后说)

  设计思考:

  a教案的教学设计力图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入手,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能够表现刘伯承是位军神的句段,再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播放相关的视频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承受巨大痛苦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从而读懂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伟大的军神之内涵。

  b、c两封教案的教学设计,都适合高年级使用。不同的是:b教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提供了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沃克医生在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过程中的态度变化,要求学生沿着沃克医生情感变化的轨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理解,逐步认识到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之所以经历一个由“冷淡”到“关心”,再到“敬佩”的过程,完全是刘伯承一心为革命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所铸就的。

  如果说b 教案对学生来说有扶持的痕迹,那么c教案则是完全放开,以学生初读课文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第2课时研读的内容,在研读的过程中,首先倡导学生潜心会本文,与文本作零距离的接触,在字里行间中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认识,接着小组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便于思维的碰撞,认识的沟通。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最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做汇报,展示研读的成果,发展大家的认识,让全班学生经历一个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