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旨:破坏通讯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客体是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犯对象是正在运行、使用中的各种设施。
法律分析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破坏电信设施的行为会危害通讯的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客体是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犯对象是与公用电信相关的,正在运行、使用中的各种设施。
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各种手段破坏通讯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拓展延伸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存在公用电信设施的实际破坏行为,例如损坏、破坏、砸毁等;其次,破坏行为必须是故意的,即犯罪嫌疑人有明确的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意图;再次,破坏行为必须对公共利益造成实际损害,例如影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给公众带来不便等;最后,破坏行为必须达到法定的程度,即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构成犯罪。总体而言,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标准是基于实际破坏行为的故意性、社会危害性和法定程度的综合判断。
结语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标准是基于实际破坏行为的故意性、社会危害性和法定程度的综合判断。只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明知其行为会危害通讯的公共安全并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直接或间接故意破坏公用电信设施,才能构成该罪。此罪侵犯的是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犯对象是与公用电信相关的正在运行、使用中的各种设施。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需要考虑实际破坏行为、故意意图、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以及法律规定的情形,以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