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今晚在场的兄弟姐妹们以及所有的外援们,对我来说,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比起今晚我所获得的这点小成绩,更加意义重大。
今晚晚会的主题是“文学文化中的母爱与感恩”。那我就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开始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在座的诸位都耳熟能详吧。我们很容易就能从中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寂静的夜里,昏暗摇曳的烛光旁,满头银发的慈母,眯着双眼,费力地穿针引线,缓慢而细致地缝补着手中的衣裳。
这便是母爱,细腻,厚重,深切。平凡得无时无处不在,却又伟大得让身为人子的我们,无以言表,无以回报。
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儒学为尊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是以男权文化为重点。所以在中国近现代之前的文学史上,只有这首《游子吟》中的母爱,得以深情吟唱至今。
当历史的脚步迈向20世纪的门槛时,随着大众思想文化的变革,尤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女性的生命意识逐渐觉醒,使得处于文化边缘几乎被文学所遗忘的女性开始浮出历史的地表,作为各类文学作品的主题,来呈现人类最纯洁最复杂的情感,这,便是母爱。
在座的诸位,对鲁迅的作品应该都不陌生。他的《祝福》《明天》,最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是祥林嫂,单四嫂子失子时的痛苦画面。把母爱这一主题,上升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基本母题的正是鲁迅。他的《野草》中有篇散文诗,不知道大家有没读过,题名为《颓败线的颤动》,以空前壮丽华美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中国母亲浩大的悲哀,其中足以感天动地泣鬼神的,便是深沉的母爱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最原始,最淳朴的情感诉求,便是对母爱的无限依恋和向往。任何人都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描绘出高大,美丽,柔情的母亲形象,无论在现实中,她是美是丑,是富是贫,是高贵还是低贱。母爱的光辉,在抚育儿女的特定生命形态里绽放地淋漓尽致,她是如此的真挚无私,又是如此的空灵超远。就如同巴金笔下的李静淑,在给母亲的信中所说:母亲,是的,一提起你的爱,这伟大的母爱,我的心就软化了,我就不能够再像从前那样地做一个自私的人了。
平淡无奇的一句话,便道出了对母爱的深刻体察,以及无以回报的沉重。
是的,我们必须要感恩。
人世间最残酷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不需要等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才想得起感恩。
明天,就是母亲节。记得拿起你的电话,对母亲送上你的祝福与关切。别忘了告诉她:妈妈,我爱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