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2020高考作文预测主题(5)

高考2020高考作文预测主题(5)

2024-03-02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20年高考作文主题预测(5)

科技发展(创新)

一、预测原因: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需要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科技发展上,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而我国如果要后来者居上,实现民族复兴,就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用创新来驱动发展。而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生事物,我国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的选择,影响着我国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1.2019年发生的几件大事:中兴事件;中美贸易战;华为事件;5G元年„„这些都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创新)有关。

2.科技发展(创新)在历年高考中国时常出现。2019年I卷中提到的“人工智能”;2018年全国III卷“三条标语”;2017年全国I卷的关键词“移动支付”;2017年的江苏卷“车”;2016年全国III卷“小羽的创新”;2016年的浙江卷“虚拟与现实”等。

3.了解科技发展(创新)的相应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时代,紧跟时代。

二、典型论点

1.珍惜荣耀,砥砺前行(既不一味沉浸于过往荣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以往廉价、粗制滥造的国际印象) 3.创新不等于首创(科技的创新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学习) 4.科技创新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而国家实力是科技创新的保障 5.科技改变生活(需求拉动创新)

6.创新需要“钉子精神”(钉子精神: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精神) 7.创新过程中把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8. 打破约束科技发展的条条框框,让科技创新落到实处。

三、经典名言(牢记5个)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5.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 7.中国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8.机会需要创造,创新才有机会,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9.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10.“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11.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12.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1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14.“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15.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16.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17.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18.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19.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20.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21.中国通过自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而不靠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董明珠

22.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23.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海尔集团 24.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25.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26.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四、典型论据

(一)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总工程师

他是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男人:面对外国人的技术封锁,他铸就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工程!

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33节沉管要完成高精度的海底对接,岛隧工程的总工林鸣比喻其难度:“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

“中国跨度”建成通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再次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自信与豪迈。

(二)科大讯飞刘庆峰

1999年,26岁的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同学创立科大讯飞公司。2008年,科大讯飞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创业首家上市公司。2013年,刘庆峰荣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他将中国的语音产业带入“智能时代”,“科大讯飞”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连续第二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榜单。科大讯飞排名全球第六,中国第一,堪称本年度榜单的最大赢家。

(三)新四大发明

1.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以其绿色出行、低碳环保、便捷利民的理念而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的欢迎。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同时遏制了黑摩的,使出行更加绿色,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种好模式。但没有任何新事物是完美的,火爆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许多人随意停放单车,占用行车道、人行横道,这不仅妨碍了交通,而且对城市的文明形象造成恶劣影响。还有很多用户占为己有、恶意毁坏甚至借机行骗。共享单车投放量短期过度增多,行业内部竞争大, 且共享单车是个烧钱的项目,监管趋严,资本开始冷静,失去供血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能力的小企业面临出局。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乱象,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这就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涉及管理者、使用者、竞争对手、运营企业、投资方等多个参与面。市场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持续创新,从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2.高铁: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2005年开工,2008年通车的京津城际高铁,当时长度仅为120公里,但截至2017年,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高铁技术正不断向外推广,高铁的从有到无也是我国不断创新的结果。“高铁外交”:中国正积极地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推广高速铁路的对象,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香港媒体称,中国正在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高速铁路,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意向,并进入探讨技术层面的阶段。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不仅对中国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提高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3.扫码支付:二维码支付颠覆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使得民众可以仅带手机便可出门,提高了社会的工作效率。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移动支付最普及的国家,没有之一。中国的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美国的11倍,正引领着全球的业态。同时,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积极抢占金融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标准、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的输出,实现全球布局。

4.网购:中国网购市场的成熟意味着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制造业的重新洗牌重组。传统商业模式下商品从制造到面向消费者出售要经过无数个中间环节,而网购的目标则是去除中间环节,让消费者直面工厂,创造出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受利,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业空间,也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那些经过层层代工、运输、库存的传统零售商如何生存?中小型企业又该如何生存?这是放在当下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综述: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商业模式创新活跃,比如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许多都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前面。当然,很多新生事物出现,会对城市以及原来的生活秩序产生冲击,需要加以引导规范。政府要加强管理,运营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户要提升自身的素质,避免给公共生活环境带来不便,造成城市管理困难等问题。

(四)大数据

2015年9月,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大数据的意义或作用归根到底就四个字:辅助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都可以为辅助决策服务。

(五)互联网+ 在流通业、制造业、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互联网+”的能量正在被不断释放出来。“互联网+”正在广泛作用于实体经济,成为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加速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更为迅猛,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能量还在于催生出一系列“四不像”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例如,“互联网+快递”衍生出电子商务,“互联网+汽车”衍生出无人驾驶,“互联网+电视”衍生出智能家电平台。此外,还有商品众筹、共享经济、O2O和按需定制等。如果“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某种意义上的“锦上添花”,那么“互联网+”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助力则更像是“雪中送炭”,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此前种种难以应对的短板正在得以突破。“互联网+”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捷径”。一方面,在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间搭建“数据立交桥”,准确掌握老年人数量、就医历史、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建立健康养老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平台,精准预测老年人口的结构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对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健康养老设备的研发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服务,创建“老人+平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则是目前“互联网+”在民生领域最主要的实践方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方便患者,比如现在患者预约挂号、缴费、检查预约、入院预约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做到。二是“互联网+医疗”能够在慢病和健康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视频问诊、视频随访、视频指导等,患者不用到医院就能得到信任的医生治疗。能够帮助百姓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越来越明显的分工会极大地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它使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类财富以几何形式快速增长,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工智能将人类从重复的、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高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从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领域中去。人工智能也让人类突破得以发展的瓶颈。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探索外太空、山海冰河这些人类无法企及的地方,可以让复杂的大数据得到高效的分析与合理的运用,让人们探索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所以人工智能使人类超越了自己本身的局限,实现了人类的进一步解放。当然,也有人有这样一些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导致很多人失业。必将引发空前的人才争夺战。会导致巨头的垄断、贫富分化加剧。也会导致人类的精神生活退化。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这个世界将没有感情,没有喜怒哀乐,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没有艺术,没有精神食粮,到处都是机械化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恐慌古已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切恐慌也许只是杞人忧天而已。一次次的工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的恐慌,但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李白诗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立足历史,放眼未来,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断刷新我们的生活,更新我们的认知。

五、范文参考

科技自立,时不我待 ——谈华为遭遇“极限施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陆娅楠

今天,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谈话,受到无数网友激赏:“大家,大气,大格局”,不少网友更是直言被“实力圈粉”。

实力,不是比谁嗓门大;自信,不是比谁调子高。任正非被点赞,不只是因为妙语连珠,也不只是因为正“非”——为华为正名,更因为他的一席话道出了常识,充满了思辨的力量,让人深受启发和共鸣。一个个论断,既自信又清醒,既务实又宏阔,让人深切感受到一名中国企业家立足中国、拥抱世界的开放情怀。

没有谁能抽离时代而踽踽独行,也没有谁不被时代气质所涵养。“国家一定要更开放,开放才有未来”。任正非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企业家的气质,中国企业家也在不断“刷新”改革开放的风貌。任正非身上体现出的开放气度,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总体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打开国门还是关闭大门?是共创繁荣还是孤芳自赏?答案不言自明。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得更多的正向回馈。中国企业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葆有这样的大局观和胸怀,我们就不会陷入局部发展利益的窠臼;秉持这种精神气质奋力前行,我们就能取得更为丰饶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的成就。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占据四席;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国内风生水起,也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就是最好的佐证。

爱国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空洞而抽象的表达。华为是中国的企业,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品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华为手机中的软硬件是世界先进科技的集成精华。“如果认为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那我们孩子就是不爱国,因为他们也用苹果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任正非的认知是有高度的,也是有深意的,值得细细品味。

顺势而为终能柳暗花明,乘势而上才能再创辉煌。把握好时与势,在深度切入国家发展和世界大势中审视我们所做的一切,这才是真正有益的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只有把国家利益同世界大势统合在一起,才能迸发出切实的推动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中国企业家展现出更开放的精气神,当大国国民展现出更成熟而理性的品格,当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更加坚定而从容地走向世界舞台。多年以后,我们回溯历史的河流,华为将会成为当前时点上一个具有民族气质的坐标。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海思从默默无闻的“备胎”,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企业品牌。

透过网上热传的公开信,很多人叹服华为的未雨绸缪。多年前做出“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走上“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华为在自主创新上的极致坚持,正是今天力挽狂澜的强大能量。正如公开信中的那句话,“我们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

曾经有一些疑惑,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科技自立?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大家分工合作的性价比最高,我们依靠进口不行吗?

的确,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由于发展起点较低,我们通过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形成了中国的产业体系。这不仅使我们以最短的时间告别短缺经济,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可以说,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发展中国家从“追赶”到“并跑”的重要路径。

但是,走别人的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还有误入歧途或被人封路的风险。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一般技术可以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小到芯片、新材料,大到数控机床、发动机,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必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往往就是一些国家“出口管制清单”上的“常客”。如果这些核心部件,我们全面依赖进口,无异于将“命门”双手奉上,“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今天,华为遭遇的“极限施压”再一次证明,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我们只有坚持科技自立,把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科技自立之路,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辛。回望那些照亮中国自主创新的光荣与梦想,无一不是耐住寂寞、百炼成钢: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领中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让汉字敲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从研发到中试历时10年;北斗系统可提供测速精度高达每秒0.2米的全球服务,从一纸规划到提供全球服务耗费25年;抗疟药品——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誉为是“拯救2亿人”的发现,屠呦呦从研究到摘得诺奖已近半个世纪„„一代代科技人、产业人在科技自立的大路上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才有了今天民族产业应对贸易霸凌的豪气与底气!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世界经济格局正重新洗牌。就像华为海思在公开信中所言,“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然而,应对得当,挑战也是机遇。今日中国,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研发队伍、最多发明专利授权量,18.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与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汇聚成科技自立的巨大潜能,誓将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的接力棒已握在我们手中。科技自立,时不我待;科技自立,机不可失!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激活科技创新的时代伟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华

2018记的新年贺词言犹在耳:过去一年,“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伟力,令国人自豪、世人惊叹。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我们已经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国已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在世界赛场上,中国科技正如“复兴号”高铁一般动力澎湃。

盘点今年的科技奖,不乏原创性强、具有引领作用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聚焦诱导发光”(AIE)材料,就被《自然》杂志列为支撑和驱动“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成为由我国科学家开创并引领的热点研究。再如获得国家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堪称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由此,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尤为重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新技术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遇,但稍有疏忽或懈怠,就会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形势。因此,在点赞中国科技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正视我们的短板。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与成果产出尚有较大差距,推动学科发展的重大科学发现还很不够,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

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坚定不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改革“点火系”的关键作用,才能激发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8000多万科技工作者乃至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创造创新的伟业中来。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下一步,还应着力强化落实、推动落地,同时继续推进和完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度藩篱,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王泽山院士曾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渴求的,也是人人有责的。正是它在始终支撑着我。”这样的理想信念,激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心中。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定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解开一切束缚科技创新的绳索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余建斌

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在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

一段时间以来,“论文数数”“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科学家被逼当会计”和“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这次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为的正是让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拥有更大自主权、得到更科学的人才评价和绩效评价、获得更合理的激励和回报,既精准对焦,也具有可操作性。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决心。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时期,正是在钱学森、朱光亚、郭永怀等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攻坚克难,铸就了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接续努力,让我国科技事业收获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突破,也有“揽月探海入地”的高科技创新,航天、高铁、互联网等产业也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000万,研发人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员超过500万,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力储备。充分激发这支队伍的创新活力,用好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我们创新发展的基础会更加坚实,创新驱动的动力将更加澎湃。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无论是两年前的全国“科技三会”,还是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每次提到尊重科技工作者、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都赢得全场科技人员的持久掌声,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强烈共鸣。事实上,不管是“放权”还是“放钱”,根本出发点都在于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性,尊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

“放”不意味着“放任”,“管”不应该是“管死”。科研管理好比科技事业这个大系统内部的基础管理软件,它的作用是打造一个良好的系统环境,为应用软件使用资源进行高效率调配,从而让整个系统稳定而充分运转。因此,只有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强化成果导向,真正健全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将人才“帽子”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审计和财务检查频次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才能真正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创新人才和一流科学家,改变当前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现状。

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出台,体现了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映照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试点工作的启动与推广,相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敬业报国、潜心研究、攻坚克难,以更多高水平成果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让芯片等关键领域不再有“卡脖子”的隐忧(节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余建斌

如果说芯片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经中枢”,操作系统则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十分重要。有了操作系统,冰冷的机器才有“生命”,人们才有机会赋予其更多功能。长期倡导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倪光南院士做过比喻,操作系统就好像地基,应用程序就好像地基上的房子。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个网络的“开关键”,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因此,操作系统事关信息技术竞争力,更关乎国家信息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奋力自主创新、实现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当年王选院士立足创新前沿、自主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科技顶天,市场立地”,使得中国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不仅改造了传统铅字印刷行业,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回溯改革开放40年,正因唱响了自主创新的主旋律,我们才创造出网络大国、科技大国的气象,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今天,我们亟须开启新一轮全球视野下的自主创新浪潮,让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不再有“卡脖子”的隐忧。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记强调,“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筑牢自主创新的理念和信念,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的科技强国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更多免费高中、大学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未已】微信号:XueWeiYi2021(侵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