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研究
作者:陈丽霞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3期
摘 要:色彩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观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及中国写意绘画,将当代工笔画色彩观拉向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为基础,对当代色彩的赋色法则进行探究。 关键词: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
工笔花鸟是中国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史料记载以及出土情况上看,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分科,五代、北宋花鸟画趋于成熟,尤其是宋代院体花鸟画是工笔花鸟画的巅峰。宋代郭若虚评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徐熙为“黄徐体异”。“黄家”花鸟为工笔花鸟,多写奇珍异兽,笔格精细,赋色柔丽,人称“黄家富贵”。而徐熙多貌汀花野竹、花果禽鱼。沈括有言,徐熙之画:“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后人称之为“徐熙野逸”。黄、徐后,花鸟画遂分两派,而工笔花鸟画即是延续着“黄家”之传统,其精神内涵也并未与之背离。传统工笔画色彩观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有着深厚的联系。典型的就是五行与五色,古人“在‘目生其明’而‘首见黑白’这一阴阳互为的基础上,把色彩与天道自然运动的五行法则联系起来。并根据春夏秋冬自然万象之变而据五行说选择服饰、食物、车马、住所的变化,从而形成五色学说”。[1]东方属木,为青色,所以在工笔艺术中,就以青色表现叶子的颜色,这不仅是中国古人仰观宇宙之结果,而且表现出古人对艺术永恒存在状态的追求。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工笔花鸟画虽然一度受到冷落,但在80年代,随着工笔画浪潮的来临,中国工笔花鸟画逐渐受到关注,并在传统的设色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科学色彩表现形式从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就当前而言,工笔花鸟画还可以继续挖掘传统,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多维度进行创新。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有着严格的形似格法,但是随着西方现代派“先锋性”探索精神的传入,中国当代工笔画呈现出多元化审美倾向。一方面,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对色彩的选择足够大胆,并且敢于突破,这也给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赋予了更多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色彩搭配的时候,也不受传统的限制,敢于将两种看似互相冲突的颜色放在一起,让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表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之美。同时,当代工笔画将水墨写意手法融入到工笔花鸟的设色方法之中,将诗意的表现方式与严格的法度进行结合,创作出了清新逸远的审美新境界(图1)。
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沉淀形成的,其色彩艺术受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极具历史性的。在时代的变迁中,工笔花鸟画不断改革与发展,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存的方向和空间,在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之美,也是历代多个工笔花鸟画家用智慧描绘出的光辉。所以,在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中,才有了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现在的发展。并且,我国当代花鸟画家在处理色彩的时候,会受传统的色彩处理手法的影响,还会借鉴和吸收古人的用笔、染色的经验,并加入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调色方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在结合西方科学色彩观的时代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观而言,其色彩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统上,二是科学上。在两者的调和中也就形成了中国当代工笔画的赋色方法。 一、“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南朝齐梁间谢赫提出的绘画品评标准。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所谓“随类赋彩”即是要求艺术主体在把握客体生命物质特征的同时也要把握住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要做到,在尊重物质基础上运用审美进行再创造。做到“随情赋色”“随意赋色”“随境赋色”。“强调中国画色彩的再现性功能,中国画这种色彩应用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哲学和绘画美学的精髓,其既有客观对象的色彩因素,又有创作者主观创造意愿的‘迁想妙得’,传达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人文心理灵性。”[2]色彩之于中国古代,其本质是建立在对自然色彩感应基础上。紧随天道、大象色彩之变是远古时代中国先民最宏大的色彩模拟。无论远古时代重彩绘画的浓丽色彩,还是文人画阴阳互生的黑白色彩对比,都反映出先人们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充满着对自然天地大美的赞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与自然之神的交融、互动,实现抒情畅神的终极艺术目的。传统工笔画的设色技法主要以平涂为主,经过反复渲染,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制作技法。讲究画面染色、制作的均匀细腻,画面色彩“薄中见厚”,追求典雅、清新的意境美。当代工笔画即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更加追求“随情赋色”“随意赋色”“随境赋色”,要想做到色彩的多元性表达,那么就要求艺术家对色彩有深入的研究。 二、搭配色彩
中国古代重彩绘画以整个宇宙的大象而确立色彩象征,以五色体系形成民族色彩的辉煌。中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已知阴阳之化是世间万物变化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永恒化的色彩搭配,但是随着西方科学色彩观的传入,将工笔画的色彩观带入到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来。 (一)调和对比色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许多艺术家利用色彩造型的特点,使工笔花鸟画具有色彩鲜明、冲击力强的视觉特征。以色彩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来表现虚实相生的意境美,以色彩关系生成画面主色调,突出主体,渲染意境,形成当代工笔画意境的新面貌。同传统造意方式不同,色彩造型是以色彩的冷与暖、 明与暗、艳与灰表达虚与实、无与有、阴与阳虚实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系,表现生生不息的生命节奏和大化合一的宇宙观、时空观。在传统工笔画含蓄典雅意境美的基础上,突出当代工笔画富于观念化、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如当代女画家李传真近几年的画作大多是在同色中找对比,或在对比色中找和谐,多用的是偏冷色调,特别是《素影》系列、《沁》系列和《独角戏》系列。 (二)调和相近色彩
相近色是指颜色近似、有细微区别的色彩,相近色搭配得好,能增加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艺术感。比如,在画绿叶时,可以借助深浅不同的绿色,在同一个画面中有机地融合,表现出叶片的正反两面,让工笔花鸟形象更加逼真。所以,画家在处理相近色彩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而对色彩进行合理的调和,让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艺术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相近色彩可以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的调和对比,也可以是不同色相的明度大致相同的和谐对比。 (三)调和渐变色
渐变色是同一种颜色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慢慢过渡而来的,不是突然改变的。所以,与对比色不同的是,渐变色并没有强烈的对比,而是多了一些柔和感和自然感。由于渐变色对画技的要求较高,所以工笔花鸟画家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将渐变色表现好。而在表现渐变色的过程中,画家必须调和好色彩,才能提高渐变色的视觉呈现效果。比如,在用花青色表现绿叶时,以从叶片中间向周围扩展开来,从叶子根部向尖部逐渐变淡,也可以使用两种颜色接染渐变色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动人。 (四)注重补色的和谐
在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对比强烈的补色也能增加画面的色彩艺术感,但画家在处理补色时,必须注重补色的和谐。可以将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混合,并用打散、分割的方法使这两种色彩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如果所画的内容对色彩的分割要求较高,则可以加大打散的力度,让打散越细。如果两种色彩之间的冲突感过强,则可以借助介于两种颜色之间的第三种色彩,让整体更加和谐。比如,红色和绿色的对比如果过于强烈,可以找出介于这两种颜色之间的共同色,黄色就是一个好选择,这样,将黄色分别加入红色和绿色中,变成朱红色和黄绿色,二者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对比,可以使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更加的明快和鲜明,艺术价值更高。
另外,要使补色更加和谐,还可以降低其两种颜色或是其中一种颜色的纯度。比如,在红色和绿色的对比中,可以分别添加黑色以降低二者的纯度,把红色和绿色的对比变为暗红色和暗绿色的对比,降低视觉冲突感。也可以将黑色添加于其中一种颜色中,变成暗红色与绿色的对比,或红色与暗绿色的对比,使画面整体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然,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在填色之前,也常常用墨色进行打底,这也是为了让对比色更加和谐统一的一种做法。 (五)注重背景色的和谐
背景色在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中,一般所占据的面积较大,也是人们在欣赏一幅工笔花鸟画时比较容易注意到的色彩。因此,要想突出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艺术特征,我们必须注重背景色的和谐。但是,要想保持背景色的和谐,既要保证有足够鲜明的色彩进行对比,又要注意保持整个画面的整体性,所以,背景色的选择很重要。传统工笔画一般是选择黑色、白色和灰色这三种比较和谐却不会抢了主体色彩的风头的色彩作为背景色,进一步突出画面主要物体的色彩,使整个画面保持一种协调感。当代工笔画艺术则在传统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以丰富的色调调和了画面的丰富性,使作品在丰富的色调中达到统一。
总之,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当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在工笔花鸟画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元素,是影响工笔花鸟画视觉效果的关键所在。草木不仅有生命且有灵性,神交自然,逸情草木,表达对草木花禽生命状态的关爱,由细微处臻于认识的澄明与通达,乃是当代工笔画家的乐事。他们随情赋色、随意赋色、随境赋色。我国工笔画正处于转型时期,新的美学规范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年轻画家加入到创作队伍之中,我们等待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呈现出更多经典力作。 注释:
[1]张燕花.“色”符号与中国古代社会[J].安徽文学,2006,(12). [2]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