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底板钢筋绑扎方法:
根据现场施工安排情况,底板钢筋绑扎总体顺序为自东向西施工,分段验收。
由于底板配筋密集、体量巨大、梁柱节点插筋复杂,难于成活后调整,所以必须制定原则上地梁由上至下,底板由下至上,柱插筋在底板下铁后底板上铁前施工,先地梁钢筋施工,后底板钢筋施工的绑扎顺序,综合考虑箍筋、插铁绑扎,防止因梁板截面尺寸大、钢筋密集而造成部分钢筋无法绑扎。
项目部工长、质量人员必须层层钢筋检查,必须避免漏放、错放钢筋;绑扎必须牢固,避免松扣、脱扣;严禁施工人员携带与施工无关的物品下槽,严禁从槽上抛洒物品,以减少槽底清理的难度。 5.2.2.1本工程底板厚度大、配筋较多,设计板厚为450mm,所以底板钢筋绑扎采用马凳支撑分层绑扎的方法。 5.2.2.2底板钢筋绑扎流程:
防水保护层放平面线→排布南北方向底板下铁筋→排布东西方向底板下铁筋,与南北方向板筋绑扎牢固,下板筋钢筋垫块→间距1.0m布设马凳→(绑扎Φ20双向间距200拉筋层)→排布东西方向底板上铁筋→排布南北方向底板上铁筋,与东西方向板筋绑扎牢固。 5.2.2.3底板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底板钢筋分布均匀,必须保证绑扎质量和成品观感,下铁排布前
须按地梁区格在梁板交界处用粉笔画出钢筋分布标志,作为底板钢筋绑扎间距控制的依据。钢筋工程成品必须保证横平竖直,保证钢筋间距均匀。
根据设计要求,坑内底板筋按照正方向铺放。由此造成了坑内底板筋及坑边底板筋翻样长度随位置不同而长短、弯起角度不一,为了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钢筋翻样员应在砼垫层放线完成后进入现场实测实量,以确定钢筋下料、加工尺寸。
人防区范围内基础底板上下铁间设置10(HRB335级)@400的拉钩,呈梅花形布置。 5.2.2地梁钢筋绑扎方法: 5.2.2.1地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放平面线→搭设钢筋绑扎脚手架→排布南北方向梁最上排主筋-→按设计间距排布地梁箍筋→排布南北方向梁上排二皮钢筋→按设计间距排布地梁箍筋→排布东西方向梁最上排主筋→排布东西方向梁上排二皮钢筋→排布东西方向梁下排二皮钢筋→排布南北方向梁下排二皮钢筋→排布东西方向梁最下排主筋→排布南北方向梁最下排主筋→绑扎地梁腰筋,补齐梁中竖向拉钩,绑扎所余纵向主筋→放置钢筋垫块、地梁落地→铺放底板钢筋马凳,下插梁柱节点和梁上墙插筋→铺放底板中间拉筋层、底板上铁→下插墙筋插铁,布置后浇带模板。
5.2.2.2地梁钢筋绑扎方法:
本工程地梁截面大、配筋多,个别梁柱节点配筋重量达到1t/m
多,不便施工。根据实际情况,地梁钢筋绑扎方法确定为地面上架空100mm绑扎,落地定位。 5.2.2.3地梁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地梁筋叠放顺序为南北向梁筋下铁在下,东西方向梁筋上铁在上(阎村车辆段内的框架结构基本为此种叠放顺序,如有特殊,另行说明)。
地梁上下铁钢筋分层时,层与层之间以与梁筋同规格的钢筋短棍作为间隔和固定器,该钢筋短棍长度以梁外圈箍筋宽度为准,沿梁纵筋方向间距1000mm布置。
地梁下铁钢筋分层多,密度大,梁竖向拉钩尺寸大,难于在梁主筋完成后绑扎,故将一部分拉钩放在上下最外排钢筋绑扎之后提前施工,保证其施工质量;所余的2根拉钩在大部分主筋完成后由钢筋工在梁内边退边绑,受下筋厚度影响,此处拉钩绑扎应有专用工具,钢筋钩回转半径应小于20mm(因为梁底筋横向净间距最窄处为42mm),并应有长柄以便施工。为保证拉钩能够拉紧主筋,可将拉钩上端加工成900直拐,待绑扎时由钢筋工用钢筋扳手扳成135°弯钩。箍筋弯钩应交错布置。
钢筋加工前,应仔细翻样,充分考虑到由于主筋交互重叠、外墙保护层控制而造成的梁配筋截面减小的因素,做到主筋到角到边,并应保证箍筋、拉钩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且不小于75mm,弯折角135°,弯弧内直径为箍筋直径的4倍。
鉴于梁高较大,腰筋绑扎时应立皮数杆,以控制腰筋绑扎高度。
皮数杆可用直木条或钢筋制作,以红白漆间隔200mm醒目涂刷分格,长度不应小于梁高。使用时,可在梁端、梁中分别直立布置,作为控制钢筋绑扎高度的依据。
腰筋的拉筋应同时钩住梁箍筋和腰筋,并绑扎牢固,以保证梁筋截面。作为梁箍筋的拉钩,应根据图纸要求,钩住梁箍筋,以保证梁箍筋的整体性。
凡是分层的梁筋,绑扎时均应采用多根火烧丝捆紧,下铁筋应采用双丝,上铁筋采用三丝。
梁主筋绑扎时,应先用粉笔间隔2m在箍筋上做好钢筋分布的标志,以便主筋绑扎时能够均布定位(不可使用定位器)。当梁宽有改变时,应优先根据窄梁宽度和钢筋数量排布,以保证梁主筋的连续性,原则上宽梁多余主筋在窄梁延续的主筋两侧均布。
正方向梁筋与斜向梁筋交叉处正方向梁的箍筋原则上应绑扎到头,斜梁未入正方向梁的区域应另行加工箍筋单独箍牢斜梁主筋。 5.2.3.1插铁绑扎时间
梁上插铁(包括沿梁排布的墙筋)应在梁上铁固定,箍筋未绑扎时进行绑扎,板上插铁应在板筋上铁(拉筋夹层)完成后进行绑扎。 5.2.3.2插铁绑扎施工要点
对于竖向钢筋生根,定位十分重要,本工程墙、柱筋将采用定型上口钢筋定位器。
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插铁生根位置与其它钢筋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柱主筋必须入梁;地梁与砼墙筋相交时,墙筋放外排(与
梁箍筋同排),以保证墙主筋有效截面;外墙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保证;外墙大柱与外墙筋交叉处,墙体竖向筋可取消,水平筋拉通;墙体竖筋的锚固段可不配水平筋,仅考虑竖筋固定即可。
竖向插铁固定时至少应经过3个底板或地梁钢筋十字交叉节点,有效绑扣不得少于3个,当固定条件不能满足时,应现场附加适量架立筋或增加绑扣数目,以达到定位牢固的要求。柱筋下锚固段应至少加设2层柱箍筋且间距不能大于500mm,以加强插筋锚固和固定。
基础梁顶面以上纵筋与箍筋构造要求详见本图注50基础梁≥0.5LaE (≥0.5La)插入基础板底部支在底部钢筋上基础板厚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垫层a基础板底部与顶部配置钢筋网柱插筋构造(一)5.2.4墙体钢筋绑扎方法: 5.2.4.1墙体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校正、调直上返立筋→绑扎暗柱钢筋→架门窗、预留洞口过梁(连梁)→立竖向梯子筋→墙体钢筋绑扎。
5.2.4.2校正钢筋:钢筋绑扎前,根据所弹出墙身、暗柱、门窗、预留
洞口位置线对上返立筋进行检查,发现位移按规定进行校正,局部钢筋有明显位移的,按1:6的坡度进行调整。
5.2.4.3绑扎方法:墙体钢筋水平筋在内,竖向钢筋在外。先立2~4根竖筋,在竖筋上划出水平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1~3根水平筋横向定位,并在水平筋上划好竖筋的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水平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中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第一根竖筋距柱边50mm。
施工时应先在墙体两侧搭设钢管脚手架,以利于钢筋绑扎施工并保证绑好的钢筋竖直不弯。绑扎钢筋时利用脚手架先将立筋竖好,再绑扎水平筋。
墙体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双排钢筋网片之间应按照设计要求绑扎拉钩,以保证网片的相对距离,每隔600mm绑砂浆垫块,梅花状布置,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墙水平钢筋绑扎用梯形筋作标竿,控制钢筋上、下间距,长度在2m左右短墙设一处梯形筋,3~5m之间设两处,6~8m设三处,梯形筋代替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以保证网片的相对距离,其支撑两头均刷防锈漆。
5.2.4.4钢筋搭接:墙体竖向钢筋搭接长度≥LaE。墙体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相邻搭接接头末端间距应≥0.3LaE且在搭接区段内绑扎不少于三道水平筋,搭接做法见下图。变截面墙体钢筋搭接形式为:下部厚墙内侧钢筋做90°向墙内弯折,上部薄墙内侧钢筋向下锚入厚墙长度应≥LaE。
楼板顶面 5.2.4.5钢筋的定位:错接头梯子筋用于控制水平钢筋的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制作梯子筋应分别存放,梯子筋(比墙筋规格大一级)设置代替原墙体立筋固定在主筋上(梯子筋间距≯1200mm且每段墙不少于两道),墙体混凝土浇筑时作为钢筋的一部分留在墙内,具体做法见下图:
对墙体上口伸出水平施工缝的竖向钢筋临时附加不错接头梯子水平定位筋,再次调整竖向钢筋的位置,具体做法见下图:
5.2.6柱钢筋绑扎方法:
5.2.6.1框架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基础结构混凝土具备施工强度→放线,校核插筋位置校正、调直上返立筋→绑扎短的主筋箍筋→机械接长柱主筋→清理柱底→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绑扎短的主筋箍筋、拉钩→绑垫块。
5.2.6.2绑扎方法: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箍筋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箍筋搭接接头在四个角交错布置,然后立柱钢筋。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扎箍筋不少于3个,起步箍筋距板面为30mm。箍筋制作时要注意角度,严格控制为弯钩135°,弯钩长度不小于10d,箍筋搭接接头应交错布置,四角与主筋贴紧。柱中使用定位框,上口、下口使用定位器及钢筋顶棍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绑扎接头范围内箍筋加密为5d且不大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使用定位器以保证位置准确,具体做法见下图:
柱截面柱钢筋定位器示意图 墙体钢筋工程控制位移的手段:墙体钢筋双F卡:为保证墙体几何尺寸和砼保护层的正确,在墙体的上、中、下布置双F卡。见下图:
保护层厚度柱截面 5.2.5.3钢筋接头位置要求:本工程柱主筋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其连接位置要错开,第一个接头从本层楼面往上一个非连接长度,第二个接头在此基础上再往上错一个搭接倍数,以保证在同一截面内接头的受力钢筋总截面积不超过50%。根据抗震设计,柱在梁柱节点上下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进行箍筋加密,具体加密方法见各层柱截面施工图。
直径≥20mm柱主筋的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具体做法见下图:
机械连接接头结构楼面
直径<20mm柱主筋的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具体做法见下图:
结构楼面
5.2.7梁钢筋绑扎方法:
5.2.7.1 梁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
支梁底模→穿梁下铁→穿梁上铁→画梁箍筋间距→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梁腰筋→绑扎腰筋→挂拉钩→绑扎拉钩→挂预制砂浆垫块。 5.2.7.2绑扎方法:
绑梁箍筋: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
平直段长度为10d,箍筋搭接接头应交错布置,四角与主筋贴紧。
箍筋加密区设在梁柱节点外梁内2倍梁高长的区域内,梁柱节点内只绑扎柱箍。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在距离暗柱、墙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端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间距为100mm。在梁、板钢筋交叉处,当梁箍筋与板筋顺向时,梁箍筋起步筋距暗柱、墙节点边缘30mm,板纵向受力钢筋距暗柱、墙节点边缘50mm。主次梁相交处,次梁纵向钢筋置于主梁钢筋之上,主次梁交接节点处箍筋加密。
La次梁钢筋主梁钢筋15d
梁拉钩钢筋直径与该部位箍筋相同,间距为箍筋在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弯钩135°并钩住梁箍筋。
钢筋的连接:梁纵筋接头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和绑扎连接,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在1/3跨中范围内,下部钢筋在1/4跨的支座内,钢筋应错开50%,至少大于500。梁筋直径≥20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相邻接头50%错开,错开长度≮35d且>500mm;直径小于20mm钢筋采用绑扎接头,相邻接头50%错开,错开1.3倍搭接长度。
梁钢筋的锚固:框架梁上下铁钢筋伸至对边≥0.4laE,并向下、上锚固15d。连梁上下铁锚入暗柱内达到锚固长度laE,及至对边≥0.4laE,并向下、上锚固15d。
5.2.7.3梁端遇核心筒(如楼梯间处)混凝土施工时应提前留好梁窝,
梁窝高度应满足梁端纵筋向下锚固的距离,剔凿后,梁窝宽应每边小于梁宽约5~10mm,便于梁支模。 5.2.8柱核心区钢筋:
框架柱核心区柱筋锚固、梁筋锚固、箍筋布置、受力钢筋接头的设置均按照03G101-1第36、37、38、39、40、44、54、61、67页对钢筋的要求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翻样和施工。 5.2.9顶板钢筋绑扎方法:
5.2.9.1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弹线→绑扎板下受力筋→水电施工→布放马凳→绑扎板上铁及负弯矩钢筋→清理模底杂物。 5.2.9.2钢筋搭接:顶板下部钢筋搭接在支座处,搭接长度按前表要求,在支座的锚固长度须过支座中线且不小于250㎜。绑扎接头位置应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1.3倍搭接长度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应小于25mm,非支座上铁下弯长度比板厚小15mm,防止端头露筋。
5.2.9.3绑扎方法:在模板上标好钢筋定位线及线盒、预留洞位置;在柱筋上用红漆标明标高,控制顶板筋上皮高度。先放主筋再摆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应及时配合安装。顶板筋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所有受力钢筋的弯钩均应朝向板内并垂直于板面。
下层钢筋绑砂浆垫块,梅花形布置,间距为1m。由于楼板钢筋规格较小,顶板负筋绑扎采用通长钢筋马凳架立,凳腿间距约800mm,马凳排距不大于800mm;为防止人员踩踏破坏钢筋形状、
位置,应在施工时上层钢筋作业面处铺设马道,上覆脚手板。 5.2.10楼梯钢筋绑扎方法:
5.2.10.1工艺流程:绑楼梯梁→划位置线→绑下铁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5.2.10.2钢筋的绑扎:首先将梯梁上、下筋穿入预留洞锚入支座(墙内)LaE,在梯梁纵筋上划出箍筋间距线,顺次绑扎成型;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负筋位置线。休息平台处先绑短向下筋,后绑长向下筋,待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板钢筋,相邻钢筋接头错开50%。在梁帮模上用粉笔划分箍筋间距线,算出箍筋的数量,放置好箍筋,随后穿梁上、下主筋,梁筋两端锚入墙体预留洞内30d,根据梁帮模上的间距线顺次绑扎,箍筋两端起步筋为50mm。 5.2.10.3板筋绑扎:在斜板和平台板上划分板筋下铁间距线,周边起步筋为50mm,平台板的下铁纵横向主筋均与预留的钢筋搭接牢固,接头同一截面≤50%,斜板主筋锚入楼梯梁内。斜板与平台板的负弯矩筋待楼梯模板全部支设完毕后进行绑扎,上下铁之间用马凳铁架开。
5.2.11洞口加筋绑扎方法:
墙体、楼板小洞不大于300mm时钢筋应绕行不断。连梁洞口及b>300mm墙体、楼板洞口允许截断局部连梁箍筋、墙体分布筋、板筋,四周补附加筋以加强其洞口四周的刚度,具体附加筋的形式、数量、做法见设计总说明及洞口加筋图等。 5.2.12填充墙钢筋做法
填充墙与柱之间拉结钢筋应根据建筑施工图中填充墙位置预留,填充墙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且满足砌体模数要求)设置2Ф8拉结钢筋,伸入墙内沿墙全长拉通设置,锚入框架柱内200mm(其他柱与填充墙拉结筋同此)。构造柱截面为墙厚×240,配筋为414,Ф8@200,上下端楼层500mm高度范围及钢筋搭接范围内加密为Ф8@100,构造柱的各种节点详图按国标《多层砖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节点详图》(03G363)。
后砌隔墙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构造柱:a. 隔墙尽端、隔墙与隔墙相交处;b. 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m;c. 大于1.8m的门窗洞口两侧;
后砌隔墙高≥4m时,应在墙高中部或窗台处设置水平系梁,并与构造柱或主体结构相连,连系梁截面为墙厚×300,配筋为616,Ф8@200,遇门窗洞口时,取代过梁。
后砌外墙窗台设置水平系梁,并与构造柱或主体结构相连,连系梁截面为墙厚*150,配筋为412,Ф8@200。
填充墙中的门窗洞及设备预留孔洞,其洞顶均应设置过梁,过梁除图中另有注明外,统一按下述处理:
填充墙过梁表
洞宽L 300≦L≦1200 1200 底筋 312 312 314 316 318 架立筋 210 212 212 214 214 箍筋或分布 筋 Ф8-200 Ф8-200 Ф8-200 Ф8-200 Ф8-200 C20 混凝土等级 注:过梁的支座长度为250mm。 当过梁模数与砌块模数不一致时,按上表选择配筋,过梁高改为与砌块模数一致(梁高应≥表中所列梁高)。 当洞顶与结构梁(板)底的距离小于上述各类过梁的高度时,过梁应与主体结构梁浇成整体,详见结构说明。 当门窗过梁两端有一端为现浇框架柱时,应在过梁位置预埋过梁主筋,过梁后浇。 砌体墙预留设备墙洞时,洞顶如果无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洞宽<300mm时,在洞顶设3Ф8钢筋,钢筋长度为1000mm。洞宽≧300mm时设过梁,过梁位置见建筑及设备专业图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