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学科,也是传播研究者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守门人:1947年,传播学的五大创始人之一勒温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将传播系统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解阐述,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它包含的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或过滤他所接收到的信息。
3、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大众传播:这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专业化的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一般大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
5、专业保密权:又叫新闻来源保密权,是指记者和新闻媒介有对新闻提供者的情况(姓名、单位、职务、住宅以及提供的文件、资料等)实行保密的权利。
6、信息:传播学中的“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人们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信息就是人们预知未来的东西(是指人们所未知而对人们有用的东西)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
7、信息匮乏: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其表现有(1)真相信息匮乏。(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
8、编码与译码:编码位于传播者一边,是指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具体符号或代码。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原初的那种信息或者意义。
9、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等特点。 10、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又译为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或人际互动过程中少量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这些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价员、传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者扎斯菲尔德等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
11、传播效果:指传播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传者,所引起受者的思想与行为的变化。这包含两种含义:(1)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 12、议程设置:是美国学者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1972)一文中正式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或许无法指示我们怎样去思想,但它却可以决定看些什么、想些什么、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换言之,大众媒介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强调程度,同受众对其重视程度构成了强烈的正比关系。这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大众传播媒介愈是大量报道或重点突出某个事件或问题,受众愈是特别地关注、谈论这个事件或问题。
二、简答
1、为什么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答:(1)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他将拉斯韦尔、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研究加以综合、整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传播学。 (2)一生写了29本传播学论著,如《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概论》等,1949年《大众传播》的出版则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而《传播学概论》的问世又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
(3)十分重视传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创立了一个调查中心和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4)在传播学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他提出的传播直线型教育,教育传播中的“知识沟”问题„„他还研究了传播社会问题,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然而,他对传播学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理论问题,而更在于他使梦想成真,为传播学勾画出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推动它破门而出,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一句话,他是传播学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 2、 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
答:我们认为,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对于这个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的主体和轴心。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人类传播活动中,信息是最核心的东西。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符号和媒介是一切传播活动赖以实现的中介。 (4)传播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3、 如何看待历次传播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答:从五次传播革命的历程所呈现的形态看,我们认为有四种状态应引起传播学界的重视:(1)人类传播革命 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3)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
从五次传播革命所形成的结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1)语言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特征。(2)文字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3)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 ,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类由人际传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则将人类由国内传播引入国际传播,由大众传播带进跨国传播。(5)网络传播是将以往的各自独立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将单功能的媒体转变为多功能的媒体,将人类由工业社会带进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和社会运作的“核能”。可见,每一次传 播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传播能力,而且从物质到精神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 每一次传播革命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新的空间。(2)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所谓的“信息沟”或“知沟”,形成新的传播或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不公平,出现精神世界里的“富人”和“穷人”、“富国”和“穷国”。(3)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关系。(4)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5)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4、 如何理解职业传播者的“专业性”?
答:专业性是指大众传播者特别是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特质。对于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指新闻传播者需经过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训练,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方有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资格;
(2)新闻传播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念、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新闻敏感,才能搞好新闻传播工作;
(3)指专门从事新闻工作有一定的职业标准和协会组织,拥有同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同等的地位;
总之,专业性是新闻传播者(包括大众传播者)区别于行业部门和事业单位人员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专业性,是确认资格、搞好新闻传播工作的前提之一。 5、什么是信息匮乏?信息匮乏都有哪些表现?
答:所谓信息匮乏是指大众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它主要表现为:(1)真相信息匮乏。(2)重要信息匮乏。(3)知识信息匮乏。 6、常见的鼓励技巧有哪些? 答:(1)赞扬法。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的方法。
(2)批评法。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使其受到剥削并转化到正确方面来的方法。
(3)情感激励法。这是通过抒发情感来达到传播目的的一种方法。
(4)理论分析法。这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说明观点、剖析事理的方法。 (5)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取决于接受者对角色扮演着的认同程度和相信程度。
(6)号召从众法。指传播者的宣传总是力图让接受者相信。能对他们产生真实或臆想压力的那个群体(个人)都已经或正在接受他所宣传的观点和方案,暗示(号召)接受者要想避免孤立,减少压力就应该采取与大家相一致的态度和行动。 7、什么是意见领袖,如何正确对待意见领袖?
答:意见领袖,又译为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这些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的《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
正确对待意见领袖:(1)正确认识意见领袖的影响力。(2)建立亲近的情感关系。 (3)信息公开,引导参与。(4)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5)发挥舆论权威的作用。 8、为什么不能说“魔弹效果论是杜撰的”?
答:我们不同意罗杰斯的“魔弹效果论是杜撰的”观点,并坚持将其当作传播效果研究史上的第一阶段理论,是基于下述事实和观点:(1)公众对大众传播始终存在着恐惧心理。(2)大众传播中的特殊事件验证了魔弹效果。(3)交战国的宣传研究普遍相信大众传播能产生强大效果。(4)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注定会强化公众对媒介的恐惧。 9、传播效果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使受众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其构成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内容:
(1)知识。这是指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形成的分享含义、共享信息、传承知识、评价知识的效果层次。
(2)智能。智能包括智慧、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等。这里是指信息传播有助于人们正确地
认识、理解事物,提高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含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等能力。
(3)价值。既是指信息对受众所具有的理智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所具有的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也是指信息传播所引起的受众价值体系的变化。
(4)态度。传播活动能够强化或改变人们对社会问题、政治观念的看法和态度,能够引起受众在情感上的起伏变化(喜爱、厌恶、恐惧、愤怒、胆怯等),也能够强化人们的动机,坚定人们的意志。
(5)行为。综合运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并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巧,传播者不仅可以改变受众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还可以改变其公开行为,使其向传播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论述题
1、 学习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有哪些?请结合专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传播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与探索和解释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传播学。
(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若没有传播学者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传播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科学结论,我们就会被这些传播现象所困扰。
(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传播学可以为传播决策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媒介机构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也应当自觉地运用传播理论来武装自己。
(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传播理论来源与传播实践,又能反作用与传播实践,对传播实践产生较大的指导作用。
(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学习传播学,有利于人们及时搜集处理信息,正确鉴别利用信息,赢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播音专业学习传播学的意义:(1)学习传播学能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选择我们所需要的媒介,从而更好的利用媒介为播音主持专业服务,对于将来踏上播音主持工作岗位大有裨益。(2)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很客观的对媒介进行评价,知道什么是可信的,什么属于流言,是不可信的。不至于使我们得上媒体依赖症,能够更准确的掌握信息的真实性 可靠性。也能够使我们更有效的利用媒介对我们所要宣传的信息做出最好的传播,使我们的广播电视传播效果达到更好。(3)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播音主持的根本目的所在。同时将播音学知识与传播学知识相结合可以更好的理解许多新闻史事件、播音理论在传播层次上的理论根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掌握播音学知识,拓展我们对于新闻传播类整体概念把握的视角。总之,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学习传播学,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新需求,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职业传播者的赢效因素有哪些?试举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明。
答:信息传播的目的在于使受众的态度、行为、情感等方面产生传播者所期望的那种变化。传播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赢效因素。
(1)权威性。权威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 (2)可信性。可信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认可和信赖的一系列特质。
(3)接近性。接近性是说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愈接近、愈相似,就愈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
(4)熟知性。让受众透过媒介经常看到你,可以增强熟知性。
(5)悦目性。一般认为,传播者容貌漂亮、风度翩翩,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么他(她)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以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徐春妮为例,分析她的赢效因素。(1)权威性。春妮为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连年主持北京台春晚及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她专业素质过硬,有相当丰富的主持经验,具有权威性。(2)可信性。春妮形象健康,曾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深受广大观众的信赖和认可。(3)接近性。春妮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她的主持形象,就像是观众身边的邻家女孩般亲切动人,因此她所具有的接近性因素,产生了好的传播效果。(4)熟知性。她在北京台同时主持七档节目,出镜率非常高,易使观众产生“熟人”印象。(5)悦目性。她形象甜美可人,她传播的信息易为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3、你认为未来的记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答:(1)未来的记者将转型为产品经理。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者、拍摄者、叙述者,其作品形态也不再只停留在一两种媒介上。他通过判断事件的重要性及公众的关切度来圈定选题、外出采访,在获得足够充沛的素材后,将其转化为几种不同形态的产品形态(文字、音
频、视频),并在足够通达的渠道(纸媒、电视、网站、广播等手持终端)进行分发。在整个过程中,他还必须密切注意读者(或者说用户)对内容产品的反馈,并据此减弱、追加或校正报道。
(2)未来的记者将商业化。未来的新闻记者需要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要重新考虑新闻信息的价值,创新、产生新的沟通方式,改变新闻的传播方式、商业模式,增加内容制作。我们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这个世界是平的,我们也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这个世界是圆的,我们也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这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这些都是记者能够带给我们的。内容很重要,但是在现代社会,内容的生产者就是矿工而已,因为流通控制在别人手里,服务是控制在别人手里,记者拿到的是血汗钱。因此未来必须形成新的内容交易体系,保证在无线传输的情况下,内容生产者——记者有自己的分享权利。 4、归纳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并评述。 答: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媒介即是讯息。“媒介即是讯息”,指的就是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
(3)热媒介与冷媒介。①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②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4)地球村。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字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对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总体评价: 优点:(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4)他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20世纪生活的观念,特别是当代年轻人的观念。
(5)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局限:(1)麦克鲁汉在言论上的神谕性和论述上的极端性是公认的缺点,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
5、 简述“知识鸿沟论”的主要内容,你认为现代信息社会是否存在“知沟”现象? 答:(1)知识鸿沟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关于大众传媒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化后果的一种理论假说。其代表学者是美国传播理论学家蒂希纳等,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和知识格差也就越有夸大的趋势”。 (2)现代信息社会存在知识鸿沟现象。现存的贫富分化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信息社会中必然存在两种人,一种是信息富有阶层,一种是信息贫困阶层。尽管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
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得增加,但在现存的经济制度下,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得速度大大快于后者。由于经济地位低者在已有知识的存储量上,在获得最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经济地位高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必然越来越大,而信息格差必然会变成知识格差。知识格差最终会表现为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者之间得知识鸿沟是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它揭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极分化。这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缩小社会的“知识鸿沟”要采取具体的对策: ①增加媒介的接触机会 ②支持贫困地区的硬件建设 ③选择适合贫困者的传播方式 ④采取教育的倾斜政策
⑤激发成就动机,坚定成才意志
四、材料分析
1.邓小平关于“黑猫白猫”的说法。 (1)说明传播效果的重要性。
(2)传播效果概念:是指传播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传者,所引起受者的思想与行为的变化。
(3)传播效果的构成因素:①知识。这是指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形成的分享含义、共享信息、传承知识、评价知识的效果层次。 ②智能。智能包括智慧、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等。这里是指信息传播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理解事物,提高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含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等能力。
③价值。既是指信息对受众所具有的理智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所具有的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也是指信息传播所引起的受众价值体系的变化。
④态度。传播活动能够强化或改变人们对社会问题、政治观念的看法和态度,能够引起受众在情感上的起伏变化(喜爱、厌恶、恐惧、愤怒、胆怯等),也能够强化人们的动机,坚定人们的意志。
⑤行为。综合运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并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巧,传播者不仅可以改变受众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还可以改变其公开行为,使其向传播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的说法。 (1)说明思想传播的重要性。
(2)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3)传播的特点:①社会性和阶级性;②目的性和计划性;③主动性和创造性;④协同性和互动性;⑤永恒性和历史性。
(4)传播的分类:①内向传播(也叫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②人际传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③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④大众传播(之至也传播者和专业化的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一般大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⑤跨国传播(制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所进行的针对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5)传播原则: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