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笔记

2024-01-0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给教师的 36 条建议》读书笔记 一口气读完李镇西老师写的《给教师的 36 条建议》这 本书,顿

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平常在教学、在与家 长的相处、与孩子们的沟通、与同事们的共事中的种种疑惑 与不解有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本书的 浅见。

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孩子,正因为我们相处的对象 不同,所以决定我们必须学会独特的沟通方式。面对这一群 祖国的花朵,到底怎样与他们相处,怎样沟通、怎样合理处 理他们中出现的矛盾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呢?李镇西老师 说:“尊重” 在人际关系中的意义是非凡的, 人是有尊严的, 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再说得深刻一些, 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其核心便是对人的尊重。也就是说, 尊重别人,就是一种民主生活方式的体现。所以,在与学生 的相处中、或者在处理学生的各种“民事案件”时,一切以 尊重为前提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当然要有班规,而且每个班都有班 规,但从班规的制定到班规的实施中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 生、不同的班级往往处理得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 让一个班的班规约束班级个人的种种言行,同时引领班级积 极、阳光地向上呢?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是这样的:

班规不仅管班上的孩子,还管班主任、管各科任老师,

违反班规者都必须按班规处理。自古以来人们都说: 无以

规矩,不能成方圆” 。

在这,班规也是规矩,既然是一个班级,所以班级中的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既然老师都能遵守了,那么班级中的学 生也自然不会做违反班规的事儿。这个班级必然是一个阳光 向上、带着积极灵魂的班级。

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是一个有爱心并且民主的老师。 爱心和民主是李老师的教育观念。爱心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谛, 要有怎样的爱心还必须学习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总 之,读完李老师的书,让我的教育之路有了前行的方向,我 也会向着这道光亮继续我的教育之路。

年轻教师《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一看见这本书的题目——《给老师的建议》 ,一瞥见作 者又是苏联的教育家,心中就不禁多了几分敬仰。苏联作为 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教育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探索, 很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赏析和学习。怀着这一份憧憬,抱着 谦虚的态度,认真的把这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读了个遍,觉 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认同的观点

1、学习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现为:用一种形象的说法 来表达,

就是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 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 一个学横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 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2、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的越多,你就 越加需要

要进行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 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 在此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3、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来说, 都还没有

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 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在对 年幼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的显眼,那么在对少年 的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我们深信:如果学生在少年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 动的真正

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二、联系实际 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他们 的思想很潮流, 但是他们的思想不是很稳定; 他们要求进步, 但是他们的毅力不足;他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 淡化。

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题 是“学习上的后进生、 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当他 们原有的美妙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脱节,从而养育了逆 反心理。严重的失落感、差强人意的学业成绩、家庭的漠不 关心,加上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不少中职生就试图通 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 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三、反思与重构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肩上担负的任务很重。 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自我要求独立性强, 接

受新生事物快,但面对社会的多种诱惑,缺乏理性的辨别 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旗帜鲜 明地提出了从做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帮助中职生明辨善恶。

《给老师的建议》一本书中,第 27 条说到,“让每一个 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 。就是让书籍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 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所以,一方面,我们自我加 压,不断更新变革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我 们也关爱学生,让其有所作为,在关爱中成长。

这学期,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 《给教师的建议》 , 没有读完整,但感受很多。

作者的这个观点: “对于学习上的差生,把学习仅仅局 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 ---------------------- 这种做法会使他们 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 ”个人觉得有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中尽可能多产生关于周围世界和现 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问题来问为什么,在他们所读的书籍 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 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 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 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对照我的做法。有一点以前绝没有想到 和采用过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多阅读。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 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这种做 法和苏霍姆林斯基所建议的方法恰好是背道而驰的!认为他 们连课本上的知识都没掌握,更没说是

课外阅读了。我永远 会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 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 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有力的手段。

这本书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好教材。面对信息社会把传统 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 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 识。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 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 著作中找到答案:

“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 那么集体

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影响到最差的 学生也不甘落后。”在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建议老师们, 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能墨守成规,密切注意“每一个儿 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 都各有各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根据自己的特点建构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