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怀化](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 ”“ ”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
力前行的画面。
【答案】拟人 奔 喧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修辞手法以及动词的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一山放出一山拦”意思是:一座山刚放过你,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放出”和“拦”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桂源铺》将“万山”赋予人的活力,“奔”“喧”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向读者展现了群领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一幅画面。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乙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语的“奔”“喧”。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
【参考译文】
桂源铺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二、[2021·南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共6分,每小题3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情意深远的送别诗。首联描写送别的环境,“北郭”“绕东城”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城外。颔联转入抒情,感叹由此地一别,友人将如同“孤蓬”一样,漂泊万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忧之情。故B项中“议论”表述错误,应为“抒情”。
(2)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3分)
【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名句的对比赏析。作答时需要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比较赏析的对象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比较赏析的角度是“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我们就不需要关注情感之外的内容了。根据两首诗题目中的“送”字可知道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且送别的都是自己的友人,因此这两联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离别时刻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而不同之处则在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同为送别诗,李白的《送友人》通过“浮云”
象征友人未来行踪不定如同天空中的游云一样,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故人情”则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不舍;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意为“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据此概括即可。
三、[2021·内江B]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6~17题(7分)
相见欢 (南宋·朱敦儒)
金陵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6.词上片写景,“ ”点明登临的地点,“ ”一词交代观景的时节。“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气魄宏大,苍凉沉郁的意境(3分)
【答案】西楼(金陵城西楼)、清秋(秋)、夸张。(1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语境就可判断。如“点明登临的地点”是西楼,“交代观景的时节”是清秋。第三空由“万里”可判断运用了夸张手法。
17.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失望和愤慨,对早日收复中原失地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由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抓住“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一句,可判断词人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联系本诗的背景和“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的询问,可推知词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失望和愤慨,对早日收复中原失地的渴望。回答先指出抒情方式,再指出表达情感。
四、[2021·广安]古诗词鉴赏(4分)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意思是:祖国的
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诗句将“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诗人因国沦丧的沉痛心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的意思是: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诗句运用了“采薇”这一典故,是说要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爱国情怀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五、[2021·达州]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答案】甲词基调昂扬、乐观。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莫听”“何妨”“谁怕”三个词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特别充分。乙词基调低沉、哀惋。通过对秋凉夜中风叶、孤光明月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咏人生之短暂,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慨知音之难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甲词,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可知甲诗的基调昂扬、乐观、洒脱,表达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废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乙词,上片词人借梦抒怀,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可知乙诗基调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独的黯淡灯光等情感意象,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抒发诗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
六、[2021·凉山州] 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②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③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④莫问当年事⑤,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汀洲:水中的小洲。②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③芜:丛生的杂草。④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⑤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23. 颔联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4.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23. 云、落日、山雨、风。(答对其中三个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中意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云、落日、山雨、风等四个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4. 诗人继颔联后,颈联以秋天夕阳中“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渲染勾勒出了一个更加萧条苍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渲染出萧条苍凉的意境,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