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3-03-08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有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质量增加而不变质,后者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液的质量变小,也不变质, 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且变质,不符合题意; B. 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增加且变质,苛性钠即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且变质,不符合题意; C.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增加但不变质,火碱即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且变质,符合题意; D. 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且变质; 熟石灰熟石灰敞口放置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增加且变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B.熟石灰 苛性钠

C.浓硫酸 火碱

D.生石灰 熟石灰

2.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所有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正确;B、碳酸钠属于盐,溶液呈碱性,错误;C、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错误;D、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A 考点:中和反应,氧化物,盐的化学性质。

3.在含有大量H+、Na+、SO4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NH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水,碳酸氢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 考点:离子共存

B.Ba2+

C.OH-

D.HCO3-

4.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③SiCl4+2H2

Si+2CO↑ ②Si+2Cl2

SiCl4

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SiO2+2C高温 Si+2CO↑ ②Si+2Cl2 高温 SiCl4 ③SiCl4+2H2 加热 Si+4HCl其中,反应①和③属于C. 置换反应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可根据各物质的成分及化学性质,对比用途进行分析比较,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解:A、镁燃烧发出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 正确;

B、铁锈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反应原理为:2Fe2O3+3H2SO4═Fe2(SO4)3+3H2O;不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正确; D、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以用来做燃料。 正确。 故选B。

点睛: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

6.“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硝酸钾 B.氧化铜 C.碳酸钙 D.氢氧化钾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A.硝酸钾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与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属于盐,故C正确;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碱,与氢氧化钠类别相同,故D错误;故选C。

7.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Cl2+H2O→HCl+HClO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某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析】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Cl2+H2O→HCl+HClO,所以自来水中有盐酸,

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氯化钡和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选D

8.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元素的原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错误;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正确; C、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错误;D、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也可能是离子,错误。故选B 考点:规律的推理

视频

一定是稀有气体

9.夏日炎炎,蚊虫猖獗。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中释放蚁酸,蚁酸又名“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刺激皮肤红肿起泡。为缓解症状,适合涂抹的物质是 A.食醋 【答案】D 【解析】

乙酸是一种酸性物质,为缓解疼痛,需要用碱性物质来中和。A、食醋呈酸性,不符合题

B.柠檬汁

C.氢氧化钠溶液

D.肥皂水

意;B、柠檬酸呈酸性,不符合题意;C、虽然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但是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呈碱性,且无腐蚀性,符合题意。故选D。

10.X、Y、Z分别是NaOH、 HCl、 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中,红色褪去,则Z Y X依次是 ( ) A.NaOH HCl NaCl B.NaCl NaOH HCl C.HCl NaOH NaCl D.HCl NaCl NaOH 【答案】B

【解析】A、稀盐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故A错误;B、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色褪去,所以Z Y X依次是NaCl、NaOH、HCl,故B正确;C、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故C错误;D、氯化钠不能使酚酞变色,故D错误;故选:B。

点睛:酚酞遇碱会变红色,酸碱中和会使红色消失。

1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铵和氯化钠 —— 水 B.硬水和软水 —— 肥皂水 C.纯铝和硬铝 —— 互相刻划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故选D。

点睛: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2.归纳和类推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故A正确;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属于盐,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故B错误;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故C错误;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D错误。

点睛∶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

是酸和碱。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2+、OH-、SO42- C.Ca2+、H+、N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Ba2+和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H+和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Ca2+、H+、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

D、NH4+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还要注意得到的是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B.H+、K+、HCO3- D.K+、NH4+、OH-、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HCO3_ B.Na+、Ba2+、CO32- C.K+、NO3-、H+ D.H+、Cl-、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中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C中能共存;D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故选C。 考点:离子的共存

15.在四只分别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有石蕊溶液,现往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是( ) A.CaCO3 B.CaO C.NaOH D.Na2SO4 【答案】A

【解析】A. CaCO3 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 B. 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 NaOH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

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Na2SO4和盐酸不反应,溶液始终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A

16.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解:由第二步烧杯中液体变为红色可知,①中试剂为碱NaOH溶液,②中为酚酞;加上试剂③后溶液变为无色,证明了碱被消化掉,故可判断③是稀盐酸,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熟记内容即可解决

17.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 NO3﹣ Na+ Cl﹣ C.Cu2+ OH﹣ Cl﹣ Ba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离子能大量共存,它们之间不能结合产生气体、沉淀。A、离子之间能共存,正确;B、 pH =\"1\" 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CO32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错误;C、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存在,错误;D、Ag+与Cl-不能共存,错误。故选A。 考点:离子的共存。

B.CO32﹣ K+ Na+ SO42﹣ D.Ag+ NO3﹣ Cl﹣ Na+

18.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放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不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两者分别属于碱类、盐类,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碱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详解】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则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明确物质间的反应、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所析出物质的质量的差值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当析出质量大于所溶解质量时,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溶液。

2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2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 C.NH4+、K+、OH−、SO42− 【答案】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A。 点睛: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B.Na+、H+、NO3−、HCO3− D.Ag+、Mg2+、NO3−、 Cl−

23.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氢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盐酸将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选D。 考点: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点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氯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

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在b点,温度不再上升,故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AB正确;

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故pH值逐渐减小,到达b点时,pH值为7,故C错误; 故选C。

25.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NO3 HCl Na2SO4 C.CaCl2 Na2SO4 Na2CO3 【答案】A 【解析】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C、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BaCl2、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

B.NaNO3 NaCl CuSO4 D.NaOH BaCl2 NaSO4

26.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27.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 ) 【答案】D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选D。

B.牙膏(pH≈9)

C.肥皂(pH≈10 )

D.米醋(pH≈3)

28.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2的溶液显酸性 B.pH=7的溶液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pH=7 时,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 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7 时,溶液显酸性,pH 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 的土壤中。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 【详解】

pH<7 时,溶液显酸性,pH=2的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常温下,pH=7 时,溶液显中性,故B正确;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增强,故C不正确;

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故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

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故A正确; 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故B正确; 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降低破坏性,故C 正确; 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故D错误。故选D。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30.下列是生活中四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pH 陈醋 2.5 苹果汁 3.1 牙膏 8.5 肥皂水 10.0

A.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

B.涂抹肥皂水可以缓解蚊虫叮咬后(分泌出酸)的痛痒 C.牙膏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陈醋 【答案】B 【解析】

A、陈醋的pH=2.5,酸性最强,错误;B、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所以可以用牙膏、氨水、肥皂水等中和,正确;C、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错误;D、陈醋的pH=2.5,小于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吃陈醋,错误。 故选B。

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