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31 来源:爱问旅游网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薛金兰有人说,语文是和煦温暖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说,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说到底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工具。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及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等原因,往往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因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易于进入课本情境,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从而真切感受语文的美,实现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教学目的呢?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改变教学思路,善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最终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问题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要,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体会。 相应的音乐、文字徐徐展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样,全文的内容便能化静为动,在抑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中让学生享受般地初步领略了。 在诗词的教学中,有些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或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感受到,光靠语言文字的描述很难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因而造成了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困难,成为教学的难点。此时,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适时播放音乐呈现这些事物或现象,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便易于引导学生仔细辨别、鉴赏,使教学中的难点变得直观、形象和具体,使得“难点”不再“难”了,文章的内涵也易于理解了。《琵琶行》一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用语言文字表现音乐形象。诗人运用一连串恰当的比喻描写无形的音乐,而且用音乐节奏的变化来表现情绪的起伏。预习完本文后,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霓裳〈六幺〉》表现的音乐究竟有着怎样变化? 这也恰恰正是本文的难点。诚然,学生不是音乐天才,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难以想象音乐是如何变化的。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适时播出《霓裳〈六幺〉》的原声音乐,从听觉上再现当时的意境。随着音乐的缓、急、强、弱等的具体变化,学生便直观地明白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真切地领悟到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样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便能大大降低对文章的理解难度,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能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能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当然,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要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意境相对应、协调即可。一、创设音乐情境,熏陶入境音乐和文学同被称为人类的灵魂,在震撼人的心灵方面有相通之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情景教学法,即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与本课相适应的特定情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获得直观感受,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讲授《雨霖铃》一课时,导入新课阶段就采用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情景教学法。上课伊始,笔者毋庸过多的语言铺垫,直接打开本课课件,映入学生眼帘的画面便是一古装窈窕淑女,俯首拨弄琴弦,随着音乐声起,一只只彩蝶翩翩起舞,接着一幅幅画面伴随二、创设诵读情境,感悟入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对于作者的神思妙笔、文章的精义妙理,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文章的意境,逐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168

OCCUPATION2011 1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职校语文的学习中,应多采用诵读的方式。就诵读而言,普通话纯正的教师可采用由自己声情并茂的示范领读、学生跟读的阅读形式;如若不能,则可通过多媒体营造氛围,以原声范读、原景重现的形式来指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有声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易于把握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及阅读的轻重缓急等要领,最终让学生在标准的范读中循序渐进地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体味到文章中优美的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读,文章的深刻内涵便易于“自见”了。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气象,领略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感悟他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兼诗词大家青年时期的丰富思想情怀,学生边读边想象,便能自行感悟进入文中情境了。可以由学生互评甚至自评。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包括教师的笑容、兴奋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语行为,从而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成功动机得以增强,最终使教学获得成功。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通过对文本相关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内容的解析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更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最终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创设表演情境,升华入境有人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陶行知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放开手脚,适当安排表演实践,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创造力放射光芒。在《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小组分别扮演文中的母子三人及面馆夫妇,并要求他们把文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尽可能逼真、生动地诠释出来。一组组表演完毕后,轮到最后一组上台了,其中扮演母亲的恰恰是我特邀的我班一女生的母亲,她放弃与丈夫的团聚,离家千里,到我们的学校食堂打工,只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有点顽逆的女儿。表演到推让面条的过程时,特定的氛围中,母亲慈爱注视的目光,朴素的语言(“乖乖,你快吃吧,妈妈不饿!”)让一向顽逆的女儿即刻融化了,她动情地说“妈妈,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让你操心了”。看着这个经常被我及她母亲额外教育的学生,终于在这样的精心安排下有所感化,作为班主任的笔者顺势引导全班学生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舐犊深情,鼓励学生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下浮现在眼前,令在座的学生们百感交集,他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动情之处,不免泪光闪闪。还有一位学生起身演唱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其优美的旋律,让学生的情绪发展到高潮,情感也得到了美的熏陶与升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思想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应用文单元中求职信、演讲等文种的讲授也可以结合单元训练设置相关表演情境,进行模拟应聘、自荐、辩论等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关于演讲的学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领略演讲词本身的精彩,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演讲的各种技巧。如何才能尽快地让学生学会成功的演讲?光靠教师照本宣科地读上几个要点,提出几点建议是很难见效的。而通过多媒体,选择几个典型的例子,原声原貌地进行影像播放,营造一个有声有色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三、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入境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可见,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疑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设计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我看见了大海》一文的学习中,让学生自读完课文后,教师可抛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第一,继父为什么要带“我”上街并且大嗓门说话?第二,继父“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的目的真的是为“看海”做准备吗?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第三,继父事实上已是永远都不能带“我”去看海的,但他为什么要对我撒谎?第四,文章结尾说“我突然明白了继父‘看海’的意义”,你认为看海的意义是什么?很自然,学生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回答会出现争议,也很显然,如此一来,探究的情境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本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本文中“看海”的深刻含义在学生的几轮唇枪舌剑后自然水落石出。当然,在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除了由老师提出相应问题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一是积极为学生提供成功体验,做到随机应变。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难易深浅,教师都应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且表现出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二是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由教师口头表达,也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692011 11

面向流媒体技术课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文/简琤峰 叶 旻 本文针对流媒体技术课程新教学特点,结合AHP方法重新构建了以多元评价主体为一级指标,多元评价的维度为二级指标的多元、多维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考核评价项目。 二、多元多维评价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所面临的决策要统筹兼顾、协调平衡、总体优化,通常不是单准则决策,而是多准则决策;不是单层次的准则体系,而是多层次的准则体系。鉴于此,我一、流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背景流媒体技术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中一门偏重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它涉及多门计算机课程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笔者在从事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基于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流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方案,重新构建出适合本专业要求的流媒体技术创新课程体系。课程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强调通过团队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很好地感受到演讲者激昂的情绪、恰到好处的手势、淋漓尽致的神态等,体会到演讲的原汁原味,领悟到演讲的真谛。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表演练习。这样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顺理成章地、较有成效地得以顺利实现。们参考美国T.L 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这是一种有效地处理那些难以抽象为解析形式数学模型的问题(即非结构化问题)或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的复杂问题的手段,其主要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评价问题分解为具有递阶结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对象。我们从教师评学、学生自我评定和小组团队评价等因素的非量纲化评价指标模糊描述,来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评判模型,实现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标真实化评价。具体如下:在以多元评价的评价主体为一级指标,多元评价的维蓝的制作》时,可选一些合适的景泰蓝工艺品在课上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易于理解景泰蓝制作的工序;讲《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季节适宜的话,甚至可以现场带上荔枝讲授。这些可看、可摸甚至可吃的实物的使用,让学生对说明文的枯燥无味感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对课文所述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课文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强化。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作为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的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多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使学生易于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景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醒学生的生活真情,点燃学生进取的激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投入、乐于探究,并获得主动发展;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始终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有清楚的认识与深刻的感悟,且能加深对文本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最终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愉快情绪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圆满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华东石油技师学院)五、创设生活情境,体察入境所谓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内容与现实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讲授《荷塘月色》这一课时,适逢九月开学初,因本校内几个荷塘的荷花还零星开着,故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利用一个或几个晚上注意观察月光下的荷塘及荷塘上的月色。白天,则把他们带到荷塘边直接观察、感受微风过处荷叶的摇曳多姿、荷香的飘缈虚无,并要求学生描绘不同时间段、不同角度下的荷塘景色。学生因有切身体察的过程和感受,写起来畅快淋漓,很快完成了交代的写作任务。此外,语文课中说明文单元的讲授,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创设实物情境,引领学生触摸入境。比如讲《景泰170

OCCUPATION2011 1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