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

论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3-12-24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献玲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4期

教育学家弗里斯说过:“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是听。”可见听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听力教学是现在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国学生缺少相应的英语语境,大多学到的都是“哑巴英语”,他们只要不是万不得已,是绝不会开口说英语的,这样自然也就听不懂别人说英语。然而如何提高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对此有几点看法,希望能与广大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勤动口、多朗读,练习标准的英语发音

如果你的发音和磁带的发音一样,就不会听不懂。提高听力的第一要领就是语音,学语音,讲究的是标准。没有学过的生词和习语当然听不懂,但有些学过的单词依然听不懂,这就和发音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同学背单词不仔细捉摸发音,而只是看个意思和拼法,这样,在阅读的时候不会出什么问题,可到听力实践时就有问题了。所以,正确的发音很重要,只有会正确读出口来才会听懂。让每一个词的发音在大脑里留有一个印象,再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就会与大脑里的那个印象相契合并且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容易听懂得多了。平时也可以找些喜欢的材料朗读,朗读有助于巩固发音,提高流利度,读单词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一些有关语音方面的书来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读熟和听熟基本词和一些常用词的词组。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这样印象深刻而且可以把发音中的错误放大以便于早发现、早纠正。所以,平时养成手勤口勤多查练的习惯对英语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二、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都保证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听力练习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能听懂外语,都经历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有很多人听了几遍发现不能完全听懂后就放弃,拒绝再听。有的人即使不能完全听懂也会坚持听下去,实在听不懂会想办法找听不懂的原因。先是把它当作音乐听,主要为了熟悉语音、语调和语气等。这个阶段可能听不懂内容,但是不要紧,它有助于提高英语听力的敏感性。听力的训练不能懈怠,一天都不要放下,如果一旦中间有所放松,以前的很多成果很容易付之东流。即使是针对考试的听力训练,在考试结束后也不要完全丢开。没有人阻止我们练习,最大的阻力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取得进步! 三、改变不良的听力习惯,提高注意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平时训练听力时,要求学生尽量集中注意力。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盲目地让学生听,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听力训练中,应加强对学生听的技能的训练,如抓住关键词语,捕捉外文大意及特定信息的能力等。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不良听力习惯,我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听前平静的心态是取胜的关键。考生应提前进入考场,坐稳后尽快静下心来。接到试卷之后应抓紧时间快速阅读相关的题干和选项。②听力播放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准备好记录一下细节信息。③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应迅速整理和回忆所听内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答案做出判断。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所教的学生在听力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选材要适当

做听力练习时要尽量选择难度适中、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最好是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倒过来再听一遍,如果还是听不懂,就翻一下书,继续听下去。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

在听新材料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某一个生词而感到困惑,教师不必把每个生词的含义告诉学生。因为有些根据情境能推出单词的含义,通过多次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推断出生词的含义,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久而久之,学生遇到生词就不会害怕,而是会积极去听,去理解其含义。听力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听力材料力求语音规范,难度上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尽量降低理解方面的难度,把重点放在学习、熟悉和用心模仿语音语调上,以便学生能尽快建立正确的英语发音概念,这对提高听力很有帮助。在数量上,要大量训练,用不同的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自由的听力;在内容上,应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人物、科普等。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真实语言特点和实际交际意义的语篇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交际性听力能力的提高。

提高听力水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涉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等诸多因素,教师只要在思想上重视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教法上进行探索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能够突飞猛进。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四初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