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学;系统论;系统工程学;黑箱原理;大系统控制论;景观,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规划经营措施;水保生物措施;水保工程措施;水保农业措施;水保法律措施。
流域治理(watershed Management,流域管理、流域经营、集水区经营);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物质亚系统(Subsystems),水循环;滞留期(Detention period),交换周期,交换活动性(Water exchange activity);水量平衡。
雨滴特征:雨滴大小,雨滴降落速度;雨滴中数直径(雨滴中径),侵蚀性降雨量,侵蚀性降雨强度;降雨侵蚀力(R)。
径流要素:地表径流,流量,流速,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水位和水深,洪水,枯水,洪枯比。频率?重现期?
集水面积;水力粗度;悬移质(简称悬沙),推移质(底沙),床沙,冲泻质(非造床泥沙)和床沙质(造床泥沙);含沙量、输沙率和输沙量;水流挟沙能力;基本推移质输沙率,推移质断面输沙率;起动流速;总输沙量,输沙模数。层流与紊流;单宽流量;边坡系数;湿周,水力半径;过水断面,比降(纵坡);水环境容量,理想环境容量,自然水环境容量;点源污染,面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水资源。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速率);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流失,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输沙模数;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土壤允许侵蚀量;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水力侵
蚀(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亚稳平衡状态,沟壑密度,沟壑面积率);重力侵蚀[滑坡,泻溜,崩塌,陷穴,地质灾害;安息角(安全角、休止角)];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石洪,泥流);风力侵蚀(扬失,跃移,滚动);生物侵蚀。
脆性岩和塑性岩;土壤的抗蚀性,土壤分散率、土壤侵蚀率,土壤分散系数;土壤砂化率,土壤的抗冲性;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树冠截留量,林冠截留率;土地垦殖率(旱地垦殖率和水田垦殖率);复种指数;土地利用率。
斜坡固定工程(挡土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植物固坡工程、落石防护工程);山坡截流沟;沟头防护工程(蓄水式、泄水式);梯田;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心墙土坝,丁坝,顺坝,治滩造田,河道治理工程;排水工程;山塘水库,总库容,死库容,防洪库容,超高库容,有效库容;
林冠截留作用,林冠饱和截留量(林冠贮水容量),林冠饱和截留率;干流(树干截留或径流)(干流量,干流率);水源涵养作用,干燥度,湿润系数;森林覆盖率。
立地条件,适地适树,适地适林;裸岩石砾地;集流造林技术;深松爆破造林技术;工程绿化技术,喷播绿化技术,绿化植被工程,客土喷播,植生袋,种子袋(营养袋苗),边坡种植穴绿化,土工格室技术;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技术);等高耕作,等高带状耕作,横厢种植;沟垄耕作;掏钵(穴状、坑田)种植;深耕技术,少耕技术、免耕技术;轮作、间作、套作、混作;分带轮作技术;丰产沟集约耕种技术。
复合农林技术;生物篱植物,生物梯化;生态农业;节水农业;集水农业(径流农业)。
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土地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恩格尔系数;措施平面配置;措施立体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
山洪;荒溪;流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流域管理信息系统。
沙漠,戈壁,土地沙漠化;起沙风速;风沙流;风沙流结构;输沙率(q);农田防护林;带透风系数;林带高度、林带宽度、林带走向。
流域治理规划;小流域;土地和土壤;土地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评价因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投入产出率或产投比,投资回收期,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能量产投比,系统抗逆力,土壤流失(沙化)减少率,治理(程度)率,林草覆盖率。商品率,劳动力利用率,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
《水土保持学》考试题(A)
专 业 年级
学生姓名 成绩
一、解释基本概念(20分)
1. 水土保持
2. 水量平衡
3. 雨滴中数直径
4. 径流
5. 集水面积
6. 泥石流
7. 土壤分散系数
8. 集水农业
9. 土地适宜性评价
10. 荒溪
二、比较下列基本概念(50分)
1.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2. 侵蚀性降雨量与侵蚀性降雨强度
3. 水力粗度与水力半径
4. 悬移质与推移质
5. 输沙模数与径流模数
6. 滑坡与地震
7. 土壤抗蚀性与土壤抗冲性
8. 植被覆盖率与森林覆盖率
9. 比降与边坡系数
10. 沟壑密度与沟壑面积率
三、填空题(30分)
1.流域治理:又称流域管理、流域经营、集水区经营,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 、 、 、 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2.侵蚀沟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当侵蚀沟的大小、形状和坡度(比降)能够满足它所输送的径流量时,侵蚀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我们称之为侵蚀沟的 状态。当侵蚀沟的输送能力不变,径流量增加;或径流量基本不变,而侵蚀沟的输送能力下降(如沟道断面变小、坡度下降等),这时侵蚀沟原有的 状态将遭到破坏,迫使产生沟道位移,如横断面增大,坡度升高,即侵蚀沟发生下切或拓宽,力求使侵蚀沟的输送能力与输送的径流量相适应,达到新的 状态。侵蚀沟从一个 状态向另一个 状态发展,这样循环往复,使侵蚀沟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坡度增大,侵蚀作用增强。
3.水力侵蚀的基本动力是 ;土壤风蚀和风沙流动的基本动力是 。土壤是侵蚀
作用的主要 ,又是影响侵蚀的主要 。植物覆被是自然因素中防止土壤侵蚀起 的因素。
4.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属于 措施。
5.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各种拦沙坝、淤地坝及沟道防岸工程等属于 措施。
6.排洪沟、导流堤等属于 措施。
7.山塘水库、蓄水坝地、淤滩造田、引洪漫淤、引水上山等属于 措施。
8.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梯田的最优断面。其要求:一是要适应 要求;二是要保证 ;三是要最大限度地 。最优断面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 和 。
9.在山区沟道内为了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称为 ,又名防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
10.以拦洪淤地,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而横筑于沟道横断面上的坝工建筑称为 。
11.根据经验水库工程库址选择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地形要 。(2)有适宜的 。(3)坝址和库址地质条件 。(4)库址靠近灌区且比灌区高,以便 。(5)坝址附近要有足够和适宜的 。(6)坝址附近要有适宜开挖 的山哑。(7)水库上游宜草木丰茂。同时尚需考虑施工、交通运输等条件。
12.水保林通常以 的效果最好。其树种构成为:主要树种(高大乔木,又称优势木)、辅助树种(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又称林带下木)及草本植物等。简称“ ”三结合。
13.为提高林地坡面的产流率,把珍贵的有限天然降水进行再分配,沿着坡面等高线开挖成深60crn,宽100cm,反坡为150~180的反坡窄带梯田(又称植树带),在植树带的上方坡面分别设置进行过一定的防渗处理的几个平方米(如2、4、6、8m2)的集水坡面,这种造林技术称为 。
14.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种类: 的水土保持土壤耕作技术;
的水土保持栽培技术; 的水土保持土壤耕作技术。
15.节水农业是灌溉农田 、雨养农田 技术和农业 种植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
16.将草种、肥料、粘合剂、保水剂、土壤改良剂、色素等通过液压喷播机械将液态混合物喷射到所需绿化区域的一种绿化新技术称为 。
17.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质量的综合体现,一般以土地生产力的上限表征,即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了生物的能量、物质要求或克服了某些限制因素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水平。土地生产潜力一般包括: 、 、 、 、 。
18.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主要有: 、 、 、 ,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19.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 ,将流域内的各种资源与环境信息按空间分布进行存贮管理,把大量单一分散的数据资料变成活的综合的 ,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 。
20.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遥感、遥测信息,定位、定量、动态地监测和分析流域资源环境的变化规律,称为 。
21.防治风蚀的措施有: 、 和 。其中 是关键。
22.凡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和成带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农田上的人工
林称为 。
《水土保持学》考试题(B)
专 业 年级 学生姓名 成绩
一、解释基本概念(20分)
1. 水土流失
2. 水量平衡
3. 雨滴中数直径
4. 径流
5. 过水断面
6. 滑坡
7. 土壤侵蚀率
8. 节水农业
9. 山洪
10. 土地沙漠化
二、比较下列基本概念(50分)
1.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2. 频率与重现期
3. 水力粗度与水力半径
4. 悬移质与推移质
5. 输沙模数与径流模数
6. 土壤侵蚀量与土壤流失量
7. 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
8. 土壤抗蚀性与土壤抗冲性
9. 土地垦殖率与土地利用率
10. 沟壑密度与沟壑面积率
三、填空题
1.当水流挟带一定数量的泥沙通过某一段河道时,如果既不冲刷也不淤积,这时水流的挟沙量就是水流挟带泥沙的最大能力,称 。如果水流中实际含沙量超过了挟沙能力,河床就要 ;反之,河床就会 。
2.水力侵蚀的基本动力是 ;土壤风蚀和风沙流动的基本动力是 。土壤是侵蚀
作用的主要 ,又是影响侵蚀的主要 。植物覆被是自然因素中防止土壤侵蚀起 的因素。
3.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将水土保持工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 ;② ;③ ;④ 。
4.在山区沟道内为了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称为 ,又名防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
5.以拦蓄山洪及泥石流沟道(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称为 。亦称泥坝。
6.以拦洪淤地,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而横筑于沟道横断面上的坝工建筑称为 。
7.按国家规定标准,库容为100一1000万m3的叫 水库;库容在10一100万m3的叫 水库;库容在10万m3以下的称为 。
8.根据水土保持林的作用将其划分为: 、 、 、 、 、 和渠道防护林等。
9.选择树种的基本原则:① ;② ;③ ;④ ;⑤ 。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供薪材、蜜源、农产品原料(香料、油料、染料、漆料、其它工业原料等)、工艺品原料等。
10.水保林通常以 的效果最好。其树种构成为:主要树种(高大乔木,又称优势木)、辅助树种(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又称林带下木)及草本植物等。简称“ ”三结合。
11.根据林地深翻改土原理,利用硝铵炸药在土中爆破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坚实的土体破碎、并改变原有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效地调节了土壤的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增加了土壤养分的释放,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这种造林技术称为 。
12.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了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控制水土流失和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称为 。
13.集水农业也叫径流农业或雨养农业,就是从坡地汇集降雨径流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
14.目前生产实践中引进的优良水土保持草种主要有 、 、 、 等十几种。
15.在开展水土保持过程中选择草种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求草种具有“六耐”特性:即 、 、 、 、 、 ;二是要具有“四易”特征:即 、 、 、 。
16.流域治理规划是以流域为 的水土保持规划。
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质量的综合体现,一般以土地生产力的上限表征,即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了生物的能量、物质要求或克服了某些限制因素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水平。土地生产潜力一般包括: 、 、 、 、 。
17.目前,我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主要采用以下4种方法: 、 、投资分析方法、模拟评价方法。
18.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遥感、遥测信息,定位、定量、动态地监测和分析流域资源环境的变化规律,称为 。
19.防治风蚀的措施有: 、 和 。其中 是关键。
20.植物篱
1.流域治理:又称流域管理、流域经营、集水区经营,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 、 和生态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 、 、 、 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当水流挟带一定数量的泥沙通过某一段河道时,如果既不冲刷也不淤积,这时水流的挟沙量就是水流挟带泥沙的最大能力,称 。如果水流中实际含沙量超过了挟沙能力,河床就要 ;反之,河床就会 。
侵蚀沟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当侵蚀沟的大小、形状和坡度(比降)能够满足它所输送的径流量时,侵蚀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我们称之为侵蚀沟的 状态。当侵蚀沟的输送能力不变,径流量增加;或径流量基本不变,而侵蚀沟的输送能力下降(如沟道断面变小、坡度下降等),这时侵蚀沟原有的 状态将遭到破坏,迫使产生沟道位移,如横断面增大,坡度升高,即侵蚀沟发生下切或拓宽,力求使侵蚀沟的输送能力与输送的径流量相适应,达到新的 状态。侵蚀沟从一个 状态向另一个 状态发展,这样循环往复,使侵蚀沟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坡度增大,侵蚀作用增强。
水力侵蚀的基本动力是 ;土壤风蚀和风沙流动的基本动力是 。土壤是侵蚀
作用的主要 ,又是影响侵蚀的主要 。植物覆被是自然因素中防止土壤侵蚀起 的因素。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排导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负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属于山沟治理工作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各种拦沙坝、淤地坝及沟道防岸工程等。
属于山洪排导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属于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主要措施包括山塘水库、蓄水坝地、淤滩造田、引洪漫淤、引水上山等。
属于斜坡固定工程的主要措施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导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
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梯田的最优断面。所谓“最优”断面就是同时达到下述三点要求:一是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二是要保证安全与稳定;三是要最大限度地省工。最优断面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田面宽度和埂坎坡度,由于各地的具体条件不同,最优的田面宽度和埂坎坡度也不同,但是考虑“最优”的原则和原理,是相同的。
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防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谷坊高度一般小于3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
拦沙坝(sediment storage dam)是以拦蓄山洪及泥石流沟道(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一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淤地坝是以拦洪淤地,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而横筑于沟道横断面上的坝工建筑。
淤地坝能削减洪峰,调节地表和地下径流,稳定和抬高侵蚀基准面,控制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和沟头后退;拦截坡地上流失的肥沃土壤。分类方式:按建坝材料可分为土坝、石坝和土石混合坝;按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坝、水力冲填坝、堆石坝、干砌石坝和浆砌石坝。淤地坝一般由坝体、溢洪道和泄水洞3部分组成。
按国家规定标准,库容100一1000万m3的叫“小(一)型水库”;库容在10一100万m3的叫“小(二)型水库”;库容在10万m3以下的成为山塘水库。
根据经验水库工程库址选择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地形要肚大口小。(2)有适宜的集水面积。(3)坝址和库址地质良好。(4)库址靠近灌区且比灌区高,以便自流灌溉。(5)坝址附近要有足够和适雨的建筑材料。(6)坝址附近要有适宜开挖溢洪道的山哑。(7)水库上游宜草木丰茂。同时尚需考虑施工、交通运输等条件。
根据林木的用途划分:用材林、经济林(包括果树林、药材林、林特产林等)、薪炭林、防护林(水保林)、饲料林。
根据水土保持的作用划分:护坡林、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侵蚀沟道防护林、塘库防护林、渠道防护林等。
根据营造方式分为:人工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
根据树种组成划分:纯林和混交林
选择树种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耐涝或耐盐; 生长迅速,枝叶繁茂,覆盖
面大,根系发达,或地下茎或匍匐茎发达;种子量多,易于繁殖,再生能力强;耐牧性强;见效快,效益高。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供薪材、蜜源、农产品原料(香料、油料、染料、漆料、其它工业原料等)、工艺品原料等。
水保林通常以混交林的效果最好。其树种构成为:主要树种(高大乔木,又称优势木)、辅助树种(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又称林带下木)及草本植物等。简称“乔灌草”三结合。
集流造林技术:为提高林地坡面的产流率,把珍贵的有限天然降水进行再分配,沿着坡面等高线开挖成深60crn,宽100cm,反坡为150~180的反坡窄带梯田(又称植树带),在植树带的上方坡面分别设置进行过一定的防渗处理的几个平方米(如2、4、6、8m2)的集水坡面。防渗处理的方法有喷涂高分子化合物、砸实拍光、盖膜等。
深松爆破造林技术:根据林地深翻改土原理,利用硝铵炸药在土中爆破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坚实的土体破碎、并改变原有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效地调节了土壤的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增加了土壤养分的释放,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
喀斯特石质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1)遵循适地适树、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长短效益结合的原则;(2)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更新能力强,特别是无性更新能力强的树种。
土壤耕作技术是指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了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控制水土流失和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土壤耕作技术措施的作用:耕作可以降低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耕作可以提高
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损失;耕作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种类:改变微地形的水土保持土壤耕作技术;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度的水土保持栽培技术;增加土壤水分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水土保持土壤耕作技术。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田节水、雨养农田保水技术和农业适水种植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这种农业以节水为中心,以提高单位用水量所创造的农业经济价值即水效益为目标,一方面降低农田耗水量,另一方面保证农业持续增产。
集水农业也叫径流农业或雨养农入,顾名思义,这种农业就是从坡地汇集降雨径流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我们通过长期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在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突破口是:关键在于水,出路在于肥。
引进的优良水土保持草种:主要有黑麦草、旱地早熟禾、高羊茅、苇状羊茅、剪股颖、红三叶、白三叶、狗牙根、百脉根、百喜草、雀稗草、画眉草、象草、柱花草、大翼豆、小冠花、苜蓿、草木樨、鲁梅克斯(酸模)等。
选择草种的原则:①适应性强。②侵占性强。③产量高,草质好;肥饲兼用,美化环境。④种管方便,利用年限长。⑤种子产量高繁殖能力强,易于推广种植。应具有“六耐”特性:耐瘠薄、耐高温、耐寒冷、耐水涝、耐践踏、耐污染。以及具有“四易”特征:易种、易活、易管、易覆。
草种搭配原则: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搭配;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搭配。
喷播绿化是将草种、肥料、粘合剂、保水剂、土壤改良剂、色素等通过液压喷播机械将液态混合物喷射到所需绿化区域的一种绿化新技术。它具有如下特点:(1)机械作业,要求专业化施工。(2)省工速度快、效率高。
(3)防护斜坡,既降低成本,又美化环境。(4)技术含量高。
流域治理规划是以流域为地域单元的水土保持规划。就是在区域规划(如国民经济规划、国土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提出的方向和要求,给合流域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确定流域的农牧各业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安排各项治理工作所需的劳力、物资、经费和进度,制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各项措施的要求。
土地评价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生物生产能力及其他生产能力的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
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源泉,在农业生产中,它是植物吸收和转化太阳能、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母体。在质的方面表现为对农林牧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在量的方面表现为物质生产所能提供的空间面积。
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质量的综合体现,一般以土地生产力的上限表征,即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了生物的能量、物质要求或克服了某些限制因素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水平。土地生产潜力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气候一土壤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这些生产潜力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产水平。光合生产潜力是产量的理论上限值,这只是一个期望值,是生产力的最高层次,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法、多目标规划法、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目前,我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主要采用以下4种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投资分析方法、模拟评价方法。
山洪是山区溪流(荒溪)及小河流发生的洪水。其特点是:流速大,冲刷力强,破坏力大,含有大量泥沙,暴涨暴落,历时短暂。流域面积一般20~50km2,最大100km2。
所谓荒溪就是至流域面积小于100km2的具有经常性或间歇性流水的山洪沟道。
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流域内的各种资源与环境信息按空间分布进行存贮管理,把大量单一分散的数据资料变成活的综合的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信息服务。
流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遥感、遥测信息,定位、定量、动态地监测和分析流域资源环境的变化规律。
防治风蚀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化学措施。根据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因害设防,防重于治。防治风蚀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化学措施。其中生物措施是关键。
农田防护林:凡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和成带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农田上的人工林。其功能:①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和高效;②为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奠定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