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真情实感的文章,是打动不了人的。特别是记叙类的文章,有“真情实感”是取胜的法宝之一。有无“真情实感”也是评判作文好差的一条重要标准。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总会对学生提出“要写出真情实感来”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方法一,情感体验写实法。写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写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注到行文中。如果作者自己都被感动了,能不感动别人吗?因此,笔者倡导同学们,世界那么大,不妨去看看。只要有可能,就不妨走出狭小的天地,深入实际生活的立体多彩空间,真正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理解人生的成败与苦乐,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再以写实的手法写出真切的体验,文章自然有“真情实感”。
方法二,生活积淀再现法。不可否认,学生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我们每个人总还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每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海量信息,每天都得和身边的人打交道。那么,把生活中耳闻目睹而又打动过你的人物、事件或镜头,如实地再现出来,润色成文,不同样有“真情实感”吗?
方法三,合情合理想象法。如果限时作文,比如考场上,再遇上一个陌生的文题,要写一种完全未体验的生活,怎么写出“真情实感”?这个时候,就要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蓄中或脑海的仓库中“挖掘”材料,再加以合乎情理地创造与想象,凭着“经验”,设身处地地构思,设置一种感人的情境,从而表现出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方法四,移花接木嫁接法。如果心中没有现成的好素材,也可以把熟悉的有关材料,即不同时间、空间、人物的一系列情景加以巧妙地剪辑、组合,来个“移花接木”,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使文章曲折有致,还能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增加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方法五,精当用词勾勒法。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描写:“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这里,“抢”、“扯”、“裹”、“塞”、“抓”、“捏”六个动词,表现了一连串手的动作,无工笔细描,也不用“透析”人物心理,就把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蛮横、贪婪的性格和焦躁的性情,刻画得活灵活现。这种白描式的勾勒法,必须抓住人物关键的言行,用精当的笔墨,精炼的语言,来凸显出“实感”,凸显出“情味”。
方法六,用墨如泼重复法。读过《祝福》的人,都有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祥林嫂不厌其烦地重复“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天……”那段近三百字悲惨的“阿毛的故事”。读之无不令人动容。这样的重复,是根据主题内容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设置”的。这种铺张渲染的手法,不仅具有“真情实感”,而且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文无定法,作文有法。这里归纳的也只是众多方法中的几种,同学们在练习写作的时候,不妨尝试借鉴。同时,也要善于从经典的例文中总结、归纳,并在作文实践中学习、运用,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得心应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