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史,真题 201804

学前教育史,真题 201804

2022-08-19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在盆中煎上拌有香料的热水,在里面放进果、枣、彩钱、葱蒜等物,这种慈幼礼仪叫( )

A.试儿 B.洗儿会 C.命名仪式 D.试周

【解析】B洗儿会大约起源于东魏,盛行于唐宋以后。“洗儿会”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是父母借以表达自己对子女期望的郑重仪式。

2.《幼训》一书根据多年教育实践写成,其作者是( ) A.王筠 B.崔学古 C.颜之推 D.朱熹

【解析】B崔学古,生卒年不详,安徽宁国人,是清初颇有成就的蒙学家。崔学古在蒙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幼训》。在这本书中,崔学古根据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蒙养教育的若干原则和方法。

3.幼年孟子“嬉游为墓间之事”“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都被认为不当行为,只有孟子“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时,孟母才放心。从中说明中国古代幼儿的游戏遵循( )

A.崇尚俭朴原则 B.崇尚正德原则 C.崇尚礼乐原则 D.崇尚趣味原则

【解析】C中国古代的游戏大体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1)崇尚礼乐的原则。中国古代教育以诗书礼乐为主要内容,以培养知书达礼的士儒君子为基本目的,而其他社会职业被视为下贱的行道。因此,幼儿游戏如果与这一目的是一致的,那么这种游戏就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的意思是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2)崇尚俭朴的原则。中国古代奉行奢侈败亡、简朴持家的伦理观。无论普通家庭,还是帝王之家,都注意让幼儿从小接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3)崇尚正德的原则。在中国古代的游戏中,崇尚刚正的道德品格,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要求。提倡正德并没有错,但教条机械地用道德规范制约幼儿游戏,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趣味性和自主性,致使中国古代的幼儿游戏被纳入到僵硬的道德教条之中,失去了自身天然的活力。

4.主张“明人伦”作为儿童教育目的是( ) A.王充

B.颜之推 C.朱熹 D.王守仁

【解析】D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教育的任务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儿童也是完全可以掌握人伦之学的。除了“明人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为学问了,离开了“明人伦”去谈什么学问就是异端邪说。而要使其明人伦,必须通过“习礼”“读书”“歌诗”等学习活动来进行陶冶。

5.在学前教育史上,《壬子—癸丑学制》确定了( ) A.蒙养院制度 B.蒙养园制度 C.幼稚园制度 D.幼儿园制度

【解析】B壬子癸丑学制与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在“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和“师范教育令”中有关蒙养园的规定如下:“在下面有蒙养园,上面有大学院,不计年限。”“女子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蒙养园,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附属女子中学校,并设蒙养园。”从这些规定看,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它的建置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内。它虽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但已不设于育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真正教育机构之中,正是学前教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6.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办者是( ) 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解析】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与国立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1940年10月,由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和县文江村,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1943年2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

7.采用“中心制”编制课程的幼稚园是( ) A.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 B.南京鼓楼幼稚园

C.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 D.北平平民幼稚园

【解析】B“中心制”这种编制课程的方法,是设计教学法,但又较设计教学法灵活,范围也较宽。这种办法联系实际,利用某时期的节期,如中秋、国庆、元旦等,或利用自然界可应时的东西,如红叶、菊花、雪、雨等,还可以利用社会性的事件,如国耻日、黄花岗烈士纪念日等,以这些为中心制定课程。每两星期选择几项为中心,围绕这些中心进行多种作业。陈鹤琴、张宗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总结出的“中心制”编制课程的方法,既照顾了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又可使儿童不流于自由散漫而失掉教育的作用。

8.抱定“要做事,不做官”指向的儿童教育家是( ) 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解析】C 1940年,陈鹤琴抱定“要做事,不做官”的志向,实现他建立中国化幼稚教育的理想,赴江西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是我国第一所公办幼稚师范学校。在荒山一片的泰和县文江村,师生劳动建校,并全面实验他的“活教育”理论。

9.诗句“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的作者是( ) 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解析】D张雪门,浙江宁波人,生于1891年3月10日,1973年4月18日病逝于台湾,是将毕生献给学前教育事业的著名教育家。久居台湾的他,在《芙蓉》诗中说“……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西山”是他曾工作过的北京香山。这不仅是对北京香山自然风光的回忆与眷念,而且是另有所思、所指、所盼吧!

10.学前教育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的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希伯来 C.古印度 D.古中国

【解析】C 古印度相继出现和形成的种姓制度、宗教信仰,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力。其中包括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就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而实施的。

11.西方教育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解析】B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思想家。他强调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一切事情都是开头最为重要,特别是人类,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因为幼年时儿童的性格正在形成,任何早先印入儿童心灵的印记,就会在以后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影响。

12.昆体良在书中第一章就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做父亲的首先对他寄予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这一专著是( )

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政治学》 D.《论雄辩家》

【解析】B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专门论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在这本书的第一卷第一章中就提出:“当儿子刚一生出的时候,但愿做父亲的首先对他寄予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接着他认为,凡是每个儿童都要学的东西,就应该早点开始学习,因为婴儿时期的所得是青年时期的收获。

13.西欧中世纪专为封建王室儿童实施的教育是( ) A.宫廷早期教育 B.骑士早期教育 C.农夫加军人教育 D.绅士教育

【解析】A宫廷儿童早期教育这是一类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廷教育。参加宫廷早期学习的只是皇室中的子弟和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

14.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是( ) A.欧文

B.维尔德斯平 C.麦克米伦姐妹 D.苏珊·艾萨克斯

【解析】C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该学校主要招收5岁以下贫民和工人的幼儿,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办学特点是:注重幼儿的手工教育、言语教育、感觉训练、家政活动和自由游戏;注意采光、通风及环境的布置。总之,反对一切束缚儿童的形式主义,让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

15.以下属于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是( ) A.新兰纳克性格陶冶馆 B.奥柏林“编织学校” C.柯夏的“托儿所” D.巴乌利美保育所

【解析】A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816年,欧文将各种教育形式加以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新兰纳克性格陶冶馆”(也称“性格形成学院”),而幼儿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个部门。

16.1938年,前苏联教育人民委员部制定了第一部《幼儿园规程》,直接参与的教育家是( )

A.别茨考伊 B.洛万诺夫 C.克鲁普斯卡娅 D.乌索娃

【解析】C 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部在列宁夫人、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直接参与下制定了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第一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17.美国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 ) A.德语幼儿园 B.英语幼儿园 C.法语幼儿园 D.俄语幼儿园

【解析】A美国最早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移民玛格丽特· 舒尔茨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创办的,这是一所专门为德国移民的子女开办的德语幼儿园。

18.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提出“自然后果法”的是( ) A.卢梭 B.福禄培尔 C.杜威 D.蒙台梭利

【解析】A卢梭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反对体罚,提出了“自然后果法”,他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意思是说,对于儿童做错了事犯了过失,成人不应该立即加以责备或惩罚,而是要用儿童由于过错

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让其品尝,自食其果得到教训,以便使他们从中得到教育和认知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19.把自己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写出了3本著名儿童心理发展著作的教育家是( ) A.皮亚杰 B.福禄培尔 C.杜威 D.加德纳

【解析】A皮亚杰把科学研究对象落在自己三个孩子身上,从出生开始就详细记录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他写出了三本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著作:《儿童的智慧起源》(1936年)、《儿童对现实的构造》(1937年)、《儿童符号的形成》(1945年)。

20.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结构可划定为( ) A.六种智能 B.七种智能 C.八种智能 D.九种智能

【解析】C以目前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来区分则可划定为八种智能的基本结构。加德纳分别把它们确定为:(1)语言智能;(2)音乐智能;(3)逻辑——数学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视觉、空间智能;(6)自我认识智能;(7)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1.《颜氏家训》

【解析】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的著作。《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影响十分广泛的家庭教育名著。此书采取类似家书的形式,“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立论平实,高于世俗,成一家之言。

22.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解析】这是由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曾进行乡村学前教育的实验活动,主要内容:草订生活纲要;在农村的环境里,寻找可以利用的自然物作为办园的材料;在教学和管理上,适应农村特点;在幼儿师资训练上,进行艺友制试验。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摸索着在农村为贫苦农民子弟办学前教育的途径,1930年随着晓庄事变而结束。

23.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

【解析】这是1932年正式公布,1936年又做了一次修订。《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学方法三方面内容。这个课程标准反映了中国学前教育向中国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也说明当时的幼稚园课程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24. 《母育学校》

【解析】这是夸美纽斯于1628年所著,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曾被译为德文、波兰文、英文、克罗地亚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

25. “编织学校”

【解析】这是法国新教派的一名牧师奥柏林于1776年创设的。在学前教育史上,人们一般都把奥柏林的“编织学校”看做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规范建设的萌芽。编织学校是一个在农忙季节收留3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学童为对象的保育场所,一周开放两次。“编织学校”和当时普遍存在的“教会学校”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慈善机构。但由于奥柏林把这个作为开发他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从而使编织学校具有了不同于

教会学校的重要地位和创新价值。

26. 拉瓦特里“儿童早年课程方案”

【解析】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皮亚杰的影响日益扩大,在美国有不少信奉者、解释者将其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拉瓦特里“儿童早年课程方案”就是其中一种实验方案。该方案以4~5岁儿童为对象,通过系统地提供数种具体运算的内容,以帮助儿童获得逻辑思考的方式,从而达到“为具体运算的出现奠定基础”的基本实验目标。这一课程方案主要强调通过动作去发展智力,符合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潮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7.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主要任务。 【解析】

(1)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保养性真。保全这种生来就有的善性,其不被外部的物欲所污染。

(3)打好文字基础,掌握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学、道德、生活礼仪的基本知识和生产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必要的准备。

28.简述老解放区对保教人员的培训内容。 【解析】

(1)思想教育。主要是使他们了解工作的意义,使他们认识到这项工作不是下贱的。 (2)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是老解放区保教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3)专业技术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儿童管理、儿童卫生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9.简述维尔德斯平的“开发教育方法”。 【解析】

(1)这是维尔德斯平反对传统的灌输知识的做法,反对“鹦鹉学舌”的教育方法,主张幼儿学校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活动知识的能力。由此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开发教育方法”。

(2)具体包括:一是激发好奇心;二是通过感觉教学;三是从已知到未知;四是让孩子们独立思考;五是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3)为使“开发教育法”得到实施,维尔德斯平设计了“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置换架”等教具,还研究编写了“发展课本”作为教材。对幼儿智力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很大。

30.简述卢梭教育年龄的分期。

【解析】卢梭在自然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把教育年龄分为四个阶段。

(1)婴儿期(出生~2岁)。卢梭认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体育。 (2)儿童期(2~12岁)。又称理性“睡眠时期”,主要进行感觉教育。

(3)少年期(12~15岁)。理智开发时期,主要任务是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 (4)青年期(15~20岁)。卢梭称之为人生的青春时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 31.试述蔡元培学前美育实施的途径。 【解析】对儿童实施美育教育,蔡元培强调首先要“引起他美的兴趣”,绝不能违背“儿童的天真天籁”。蔡元培将美育实施的途径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这三方面均是学前儿童美育不可缺少的。

(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院的美育

首先是接受家庭美育,但蔡元培因怀疑家庭教育的功能,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是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蔡元培将胎教院的美育视为对儿童实施美育的起点。胎教院要处处包含美育的因素,院址选择、建筑、环境、布置、设施、人员等都要适合孕妇生活和胎儿成长。他说“总之:各种要孕妇完全在平和活泼的空气里面,才没有不好的影响传到胎儿;这是胎儿的美育。”

(2)幼稚园的美育 蔡元培主张,儿童满三岁入幼稚园。他指出,到幼稚园年龄的儿童“那时候儿童的美感,不但被动地领受,并且自动地表示了。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就是教他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适合他们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3)社会的美育

蔡元培指出,儿童不是常在学校的,在家庭有家庭的美育,在学校有学校中的美育,他们还要受社会美育的影响,诸如美术馆、美术展览、音乐会、剧院、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街道、房舍、店铺的美化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感教育因素,只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对陶冶儿童美的兴趣、美的感觉、美的表达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32.试评述福禄培尔的“恩物”。

【解析】福禄培尔考虑到幼小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能力有限,不适于接受理论的概念和抽象的叙述,又意识到儿童的自我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于是设计了一些不用书本而能加速教育进程的游戏材料和设备,并称之为“恩物”。“恩物”即“恩赐之物”,表示是借上帝之恩由父母赠予心爱的孩子玩弄的、实现自我活动的工具。他将自然界所属的一切性质、形状、法则等象征化,使幼儿通过“恩物”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第一种恩物是红、绿、青、黄、橙、紫色的线组制成网套,套着的六个软球。球既是儿童将内心的精神世界表露于外部,也是模仿外部世界的工具。因此,是儿童非常喜爱的,是运动和变化无限的象征。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小球体、立方体和圆柱(球的直径、立方体的一边和圆柱的高都是相同的)。儿童利用这三种形体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做很多活动。

第三种恩物是放在一个立方形木盒子里面的,孩子在摆这种恩物时,可以帮助儿童识别长度、宽度、厚度或高度,清楚了解物体形状的变化,对于数学的要义也更明确。

第四种恩物仍是立方体,可以分成二十七个相等的小立方体,其中三个再分成一半,另三个分成四等份。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学习几何形体和计数,并配合不同的形体搭建各种东西。

第五种恩物还是一个立方体,可以分成二十七个小立方体,其中许多小立方体再分成更小的部分,如平板、斜角等。为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几何形体,使他们有更多的配合和思考机会。

第六种恩物是在一个盒子里装有以上所有的形体。

福禄培尔还为儿童提供一些木块可以摆成字母,一些小棍可以摆成直线、模型和图形。用细小的小棍插上泡软了的黄豆,还可以联结成各种形体和建筑物。

评价:福禄培尔发明的“恩物”是有教育意义的,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玩具,广泛地利用并加以发展、充实和改进。但他的“恩物”也是抽象的、脱离生活际的,并有神秘主义的缺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