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口语交际,掌握讲解某一景点的方法,能大胆、积极参与交际,把景点讲解的有条理,力求让学生大胆说,说清楚。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写一篇作文,体会“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通过交流平台,了解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用这一方法描写一个情景。
5.说说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6.读背并积累古诗。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写一篇作文,体会“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用这一方法描写一个情景。
4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学校有客人来,需要你帮忙讲解学校有代表性的地方;亲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暑假开始了,博物馆需要志愿讲解员……请选择一个情境,做一名小讲解员。(板书课题:我是小小讲解员)
2.齐读课题。
二、讨论交流,明确任务。
1.确定好讲解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查阅、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自己试着讲一讲。
3.讲解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1)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还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帮助你理解。
(2)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小展板,还可以在讲的时候配上图片、影像或者音乐。
三、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
(1)根据学生学习小组组成讲解小组,让学生扮演讲解员与听众,轮流讲解,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一个同学讲解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3)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适当调整。
2.班集展示:
(1)每组选出最优秀的“讲解员”,小组间展开竞赛。
(2)“听众”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对讲解内容提出质疑。
(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议,指出每一小组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评选,总结。
1.评选出最佳讲解小组、最佳讲解内容、最佳讲解员等。
2.颁奖,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们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们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今天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
二、写前准备。 1.查阅资料。
(1)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
(2)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2.整理资料。
(1)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2)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查找、补充。
三、交流搜集的资料。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遗产?请说一说。
2.课件出示:
预设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预设2: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一座距今20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预设3: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3.学生分组交流。
四、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回忆我们刚学过的三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这三篇课文,它们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评,感悟这篇作文的写法。
1.把握文章结构。
威尼斯的小艇
总起: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1) 分述小艇的样子。(2)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高超。(3)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密切。(4—5) 2.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例如《牧场之国》一文,作者巧妙地运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贯穿全文,反复四次出现。既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无限热爱之情,又使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牧场之国美丽、悠闲的特点仿佛就在眼前。
(1)真正的荷兰:花牛成群 (2)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 (3)真正的荷兰:畜禽乐园
(4)真正的荷兰:夜晚宁静
3.要恰当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胡夫金字塔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这两句运用数字说明和作比较说明,很自然地让我们把遥远的金字塔和自己的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对金字塔的雄伟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
四、自由写作。
1.认真阅读自己、同学搜集的资料。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作文。
3.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五、评议修改。
1.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2.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1.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2.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语:本单元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风光,感受了世界各地自然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2.学生找出体现静态美和动态美的语段读一读。
3.分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这正好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而半夜散场后: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正好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的感受景物的独特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1.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出示课件(一):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节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节选自《牧场之国》 (1)请品读上面的文段。
(2)体会景物描写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出示课件(二):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的湖面 火车进站之后
(1)先选择一个情景。 (2)照样子写一写。 (3)预设。
“叮铃铃……”清脆的放学铃声在学校响起,原本在树上栖息的鸟儿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唤醒,眨了眨惺忪的眼睛,震了震翅膀,便向碧空中飞去。微风一吹,树叶纷纷飘落,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随后便又安静地躺在地上。
2.读句子,说说他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出示PPT)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
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段文字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特点:既美妙绝伦,又弥足珍贵。让读者感悟到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静态美。
(2)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这段文字反复用“纯白”这个词加以修饰,是为了表现这一建筑的圣洁和庄严。
(3)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这段文字把“梅雨潭的绿”和“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作对比,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通过作者的描述,呈现给读者的是:与众不同,又绿得醉人的绿,梅雨潭的静态之美仿佛近在眼前,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三、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朗读诗歌(领读、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
2.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liǎo):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3.讲解古诗的意思。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