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念与师德》解读
一、对《专业标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专业水平不高,是我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教师“不专业”的言行。
对教师“不专业”的理性认识。
依专业标准建教师队伍,是“必须”的选择
1、专业水平不高是我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同样的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育质量为什么存在差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核心问题在“人”的素质。比如:比如:浙江的高考改革新方案。
柳斌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朱永新说: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了教室里的一切。
2、教师“不专业”的言行
集体受罚
罚作业
教师打学生
没考到90分也要受罚
变味的家教
不听话,交押金 集体补充能量
脱裤子惩罚学生
缺少常识——体育课上。
缺少知识——信息技术。
缺少爱心——伤学生自尊。
教学事故——成绩差距过大。
3、对教师“不专业”的理性认识
承认教师工作的艰难,但是,不能助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风。(苦劳不是资本)
相信教师没有主观恶意,但是,对“好心办坏事”的问题也要遏制。
理解教师的苦衷,但是,不能因为生活有压力而让情绪“任性”。
反思学校管理——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儿,不能用数字化、简单化考核让“良心”不见了
4依专业标准建教师队伍是“必须”的选择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核心”要素
——高素质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遇到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
——一个素质差的教师教坏的是一批学生
——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教师自主”的教育
——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再美丽的校园、再高档的设 施,都不 可能办出高质量的学校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个好消息,值得期待
芬兰教育奇迹的秘密
——“芬兰法律规定,学生在六年级之前,都不能以等级或分数来评断他们。”
——学生享有“最短上课时间、最少考试和最平等的教学”
——只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教学完全自主
——芬兰几乎拥有全世界最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
——芬兰教育奇迹的秘密之一:对学校和教师的完全信任
我国教育改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
——因为专业化水平不高,所以,不敢信任
——因为不信任,所以,检查、考核泛滥成灾
——因为过度评比,所以,强化了功利思想
——因为功利,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目中无人
——因为目中无人,所以,手段与目的背道而驰
比如:课程实施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内容: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
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专业之魂——决定教育的境界与情怀
(确保以正确的态度做事情)
学生为本——专业之道——决定教育的立场与信念
(确保做正确的事情)
能力为重——专业之术——决定教育的方式与手段
(确保正确地做事情)
终身学习——专业之功——决定教育的高度与宽度
(确保事情越做越好)
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实施建议:准入、培训、管理、自我发展的依据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职业理解与认识——职业观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学生观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学观
个人修养与行为——育人观
(一)职业观:幸福比财富重要
1、增强法规意识
任何职业,都有一套独立的法规。
我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能以维护权利的名义而不履行义务。
课程标准》是国家层面的“教学法规”。
——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
——自觉把《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到教学各环节之中
——不备课上课是严重违规行为。
2、坚定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对职业的社会属性、工作原理及基本主张、法规和原则的确认与信奉,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源泉”,体现在“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
职业信念的建立是一个“将外在的职业要求与内在的精神追求完美融合,变成人生奋斗目标,
再外化于行”的过程,没有职业信念的人,职业仅仅是一个“饭碗”,不可能指望他有所成就。
教师应该坚定的职业信念,概括地讲,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待遇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构成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判断职业高低贵贱的主要指标。
依据这三个指标,教师职业在当前肯定不是好职业。所以,有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正是当前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个现实,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责任,更不要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幸福比财富重
财富固然重要,但“生命”对财富的需求是有限的,多余的财富不仅于“生命”无益,反而有害。(多一份财富就多一种“负担”)
牢骚、埋怨、放纵自己,不但不能换来财富,反而让自己失去了幸福。
人生在世八九十年,幸福最重要。“幸福”有两个最重要指标: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身体毛病是“吃”出来的;心理问题是“比”出来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只有“今天”,“今天”的充实,就是一生的幸福。
教师可能不富裕,但是,一定可以幸福。因为幸福不幸福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要“实现了人生价值”就是人生最大幸福。
4、努力提高专业尊严感
“专业”的最大特点是“难以替代”。如果很容易替代或被边缘化,那么,就没有“专业尊严”。
教师地位不高,不能完全怪别人,因为在我们的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让人“瞧不起”的人和事。
——有多少从好孩子变成坏孩子是我们造成的?
——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
当前,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只有积极应对,我们才能拥有应有的尊严感。
——信息途径多元、快捷,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
——学生价值多元 ,教师的影响力下降。
——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权力”明显被弱化。
——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孩子,不够健全的网络管理、公共道德水平下滑的负面影响、社会价值观的混乱,让教师的教育责任不断被放大。
(二)学生观:孩子比问题重要
1、把孩子当“人”看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不仅决定了他的教育情感和态度,更重要的反映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教育立场。
——现实中,很多教师没有把孩子当“人”看,而是自己获得名利的“工具”。这是工作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的根源。
——为什么学生不接受某些老师的关爱?
——为什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
——为什么“问题学生” 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时,我们也能够坦然面对?
2、把孩子当孩子看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现实中,我们却害怕“孩子的样子”,因为“孩子的样子”常常让我们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希望孩子们时时刻刻都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和要求去学习、去生活。
——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能上升为道德品质问题,因为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尝试,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错。
——把孩子当孩子看并不意味着要“小瞧”孩子,更不能“因为他们还小”而不相信他们。
、孩子比问题重要
——学校就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如果孩子都没有问题,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教育和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不能“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教育是真诚的,而不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某些目的。
——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心中一定要“装着孩子”,绝对不能情绪化地对待。比如:早恋;偷窃。
——“不优秀”的孩子并非真的不优秀,我们要容得下那些“怎么也学不会”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可能正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因为我们所说“不优秀”仅仅是分数。
一封充满爱心与鼓励的信
亲爱的×××同学:
请查收此次考试结果,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考试中展现了最好的自己。
但是,请你明白,我们知道这些考试不能衡量出每个人的独特之处,那些出题和判分的人并不了解你们——
他们无法从考试中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掌握两门语言。
他们无法从考试中知道,你精通一种乐器、能歌善舞、有绘画天赋。
他们无法从考试中知道,你受同学欢迎,你的笑脸可以带给朋友一整天的好心情。
他们无法从考试中知道,你擅长写诗谱曲、热爱运动、喜欢思考未来、能在放学后照顾弟弟妹妹。
4、对“问题孩子”要有同情心
——“问题孩子”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不高兴、教师不接受、同学不搭理,他已经很孤独,很痛苦,很委曲,我们应该要有同情之心。
——“问题孩子”他们肯定也不喜欢自己的这个样子,我们要相信,在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成为好人”的愿望,只要我们善于同他们的这种愿望打交道,一定能够让他们实现这种愿望。
——“问题孩子”可能会让我们不得安宁,增添许多麻烦,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名利,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并不是为了专门制造麻烦和自己的老师作对才来到学校的,许多问题的诱发都是有原因的。需要我们多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
(三)教学观:过程比结果重要
1、贯彻育人第一的思想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的核心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
——将知识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大一统走向可选择,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充满童真童趣、引人入胜的“做中学”的活动中获得惊喜、惊奇和惊叹。
——学生来到学校,不只是为了学知识,还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要从应试思维中走出来,不要只盯着那些考试的内容,境界再高远一些,眼界再开阔一些,开发学科拓展课程,组建各种社团,建设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精神养料”,让学生过上完整幸福的精神生活。
2、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的本质要求不是“齐步走”“大一统”,而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面对的不应是抽象的学生,而是“这一个”或“那一个”。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活动时,不仅要依据大多数,也要顾及“这一个”或“那一个”。
——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很多教育教学活动之所以低效,甚至负效,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的。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不同节点有不同方式,其中,时时了解最重要。
——改革学习评价,变个体评价为小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开展帮扶活动。
3、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管理的主力,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教与学关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取决于学生自主能力水平,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其中,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都应在学风建设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
——放弃师道尊严的思想,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敢于“放权”,在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们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释放自己的潜能。
4、贯彻全面素质的思想
——贯彻全面素质的思想,就是尽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既有知识的世界又有生活的世界。
——“任何教育结果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圈养孩子让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生活;对体、音、美、劳动、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轻视,让孩子失去了强健的身体、欣赏和创造美以及独立生活、是非判断的能力。(孩子不是白纸而是种子)
——阅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是贯彻全面素质思想的重要措施,这些习惯和能力,在我们看来是“无用”的事情,可能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财富。(《让人震撼的美国小学生作业》)
四)育人观:自育比育人重要
1、不能自我教育的人没有资格教育他人
——这是不口号,而是人性中的一个规律,违背这个规律,教育就会苍白无力。所以,示范是最好的管理,感染是最好的教育。
——现实中,为什么学生在有的教师面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公然对抗,并不是因为这些教师要求不对,而是这些教师自己就没有按照这些要求来做。
——教育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出在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分离,说的与做的不一致。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却远离书本,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却从来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
——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
2、自强,才有影响力
——雅斯贝尔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对知识、脑力劳动、探究、阅读、图书的态度,决定了教师的影响力,也决定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如果孩子们从自己老师的身上看到对智力生活、科学的无限忠诚,对知识的迷恋,不仅会让孩子们折服,而且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尊敬的人,追随的人,孩子们也会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教育过程必将变得顺利、简单,你的教育生活必将变得幸福、快乐。
——不是现在的学生难教,而是我们的教育能力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大宅门》里,景琦为什么接受了季宗布)
3、学生接受的是你的全部
——很多教师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别人的经验自己用起来不灵了呢?
——教育不能依靠某些“计谋”或“兵法”,假如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不好,那么,这些“计谋”或“兵法”可能被学生误解。因为学生接受的是你的全部。
——只有当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的“真善美”,对学生的关爱是真诚的,不带丝毫个人目的,并得到了学生的无限信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痕的教育。
4、带上自己的童年生活走进学生
——厌烦孩子、远离孩子之时,就是你教师生涯没落的开始。
——和孩子交往,并让孩子们在和你交往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幸福生活的源泉。
——和孩子交往,你必须带上自己的童年生活,让自己也成为孩子,要对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表示关切,并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孩子们的志同道合者。
——通过交往,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你既是聪明的父亲、母亲,又像是知晓一切秘密、一切把戏的同龄人;既严格要求他们,又为他们奉献,对他们负责。
5、有个性的教师最有魅力
——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让学生永远不忘的老师。
——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有故事的教师。
——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把课上得非常精彩的教师。
——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有特长的教师。
6、努力让自己变得重要起来
——重用自己,不放纵,更不放弃,走出平庸和平淡。
——赢得尊重、获得赏识,不让自己被边缘化。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到底有多优秀!
——当你“难以被替代”时,鲜花和掌声一定属于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